秋涛路
秋涛路 南起复兴街,北至杭海路,接秋涛北路。宋称浙江塘,秋涛拍案,是观潮胜地。清古南星桥螺丝埠建秋涛宫,民国时筑路,名秋涛路,又名杭海路。秋涛北路,南起杭海路,接秋涛路,北至机场路,原系菜地、水塘、农居间的乡间小路,1988年末建成马路。闸弄口街道为秋涛路末端,自艮山路至机场路段。
历史背景
秋涛路,原系五代十国吴越王所筑古海塘的一段,以地有秋涛宫而得名。钱江潮自古蔚为天下奇观。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唐朝诗人罗隐道出了杭州市江涌潮的壮观气势,而唐朝诗人徐凝观潮时又留下“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的诗句。可见当时观潮兴趣之浓。但是,那时,钱塘江江道走向及位置与现在不同,潮水走南大岸,穿过萧山南沙地区,直扑杭城,观潮胜地不在海宁市,而是今杭州江干一带。
历史故事
南宋时期,临安(杭州)观潮之风大盛。每年从阴历八月十一起,就有人来观潮。十八日这天,则倾城而出,万人空巷。钱塘江北岸,江干一带,从庙子头到六和塔,绵延十余里,临江楼房都装饰得富丽堂皇,焕然一新,光彩照人。不少地方还搭起彩棚,供出租观潮。每逢八月十八,杭州市的达官显贵、豪绅富贾和社会名流,都会带着家眷来观潮。有钱人家的妇女穿上节日盛装,姑娘们打扮得如花似玉,小商小贩也到江边摆摊设点,成千上万的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地涌往江边,十多里地都挤满了人。平时深居简出的皇帝车驾,也来到地势较高的凤凰山禁中殿庭,坐在黄伞雉扇之下,居高临下,目视江中,以待潮来。南宋时,朝廷又把这一天定为检阅水师的日子。当时的水军演习地在钱塘江亭(唐之樟亭驿,故址在今闸弄口白塔岭前钱塘江边)一带。检阅前,又从金山、澉浦等地掉来战舰数百艘,水军万人。检阅时,摆开阵势,舞枪弄箭,分列交战,进行实战演习。涌潮未到,江面已是硝烟滚滚,炮声隆隆。相传,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北洋水师检阅后,接着就祭拜“潮神”,一则为纪念伍子胥;再则,也借助“神”的威力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时的祭潮在东青门外的海神坛。
不久,潮来了,先是东边水天之际“海上涛头一线来”“远若素练横江”,不一会儿,渐渐来近,突然潮头涌起,犹如白马凌空,琼驾水,发出隆隆涛声,顷刻,潮水又涌得近了,“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深在浪花中。”这时,江边人山人海,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汹涌的江潮、呼啸着直扑海塘的潮水,不由发出惊叹之声:“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南宋杭州市观潮从阴历八月十一日至二十日,整整十天,持续时间之长,百姓兴趣之浓,实属罕见,热闹的气氛好似春节。元、明、清至今,八月十八观潮的习俗长盛不衰。清刘廷玑有《钱塘观涛》七律一首:“滚滚长江去复回,蛟龙飞处响如雷。万千人尽回头望,一片银山驾海来。”
元代时,“浙江秋涛”为钱塘十景之一。康熙帝曾两次至浙江亭观潮,并作钱塘江观潮诗二首,皆勒穹碑,复建于临江高岸,御题“恬波利济”四字匾额。爱新觉罗·弘历亦于四十五年(1780)至秋涛宫观潮,检阅北洋水师。晚清后,江潮逐渐东移,唐宋以来的观潮胜地浙江亭、秋涛宫一带江岸,已渐淤积成陆。民国后建为秋涛路。建国后,随着城区不断扩建,古海塘成为城区南部之交通干道。秋涛北路,为秋涛路之延伸段,如今广厦连云,绿树红楼,参差错列,车水马龙,绝无当年光景。
参考资料
杭州哪里最有钱?就在这短短的200米!主城区只此一处!.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4
【钱塘古迹】秋涛宫与秋涛路.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4
杭州哪里最有钱?就在这短短的200米!主城区只此一处!.浙江在线·新闻.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