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腹金刚鹦鹉

红腹金刚鹦鹉

红腹金刚鹦鹉(学名:Orthopsittaca manilata,葡萄牙语:Maracanã-do-buriti,西班牙语:Guacamayo ventrirrojo),又称红腹麦,是鹦形目金刚鹦鹉科红腹金刚鹦鹉属下的唯一一种鸟类。

形态特征

红腹金刚鹦鹉体长46厘米,体重平均约372.0公克。鸟体主要为绿色,下腹部为橄榄色、带有暗红棕色的羽毛,颈部、背部以及尾巴外侧的覆羽也都为橄榄绿色。前额和鸟喙下方为蓝绿色,下巴、喉咙和前胸上方带有点灰色,每片羽毛的外侧都带有绿色的滚边。翅膀的主要飞行羽以及覆羽都是蓝绿色,覆羽内侧为黄绿色;尾巴覆羽内为蓝绿色;尾巴上方为绿色,其内部为橄榄黄色。成鸟的鸟喙为黑色,脸部的裸皮为浅浅的黄色带有点白色。幼鸟的鸟喙尖端则带有点腊白色,腹部的红棕色也比较不明显。鸟喙宽平均17.0毫米、深平均30.8毫米、嘴峰长平均约30.5毫米;翼长平均24.0公分;跗平均长20.6毫米;尾长平均21.5公分。

分布范围

红腹金刚鹦鹉广布于南美洲北部,从圭亚那合作共和国高地经委内瑞拉的北部及东南部至哥伦比亚,从南由秘鲁的东部到北玻利维亚与巴西,在崔那德岛也有其踪迹。分布于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栖息环境

红腹金刚鹦鹉喜爱栖息于浓密潮湿的雨林及开阔的稀树草原与草地,农耕区与红树林也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大多栖息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它们的主要栖息地包括林地中,尤其是沿着水源的沼泽湿地。

生活习性

红腹金刚鹦鹉生性胆小又神经质,它们进食、筑巢、休息和活动范围几乎都只绕着一种非常特别的棕榈科打转,这种当地人称为意大利棕榈(又名摩里西斯棕榈)的棕榈树只生长在沼泽的高地。主要为植食性,几乎仅食用曲叶矛榈菜王棕的果实。聚集数量的多寡取决于食物的充足与否,早晨7-10点会从栖息处飞至觅食区,约于下午3-5点返回栖地,终日保持警戒心,在繁殖季节的时候,红腹金刚鹦鹉会各自分散成小群体找寻适当的树洞筑巢,有时候也会看见高达数百只的族群一起行动,偶尔会和橙翅亚马逊鹦鹉以及栗额金刚鹦鹉一起活动,晚上的时候整各族群都聚集在棕榈树附近一起过夜。叫声尖锐刺耳,警戒性很高,白天在棕榈树周围觅食的时候很难被发现。

繁殖方式

红腹金刚鹦鹉的繁殖期在委内瑞拉是5月开始,在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则是2月,巴西是9月,崔那德岛从2月及9月。一窝约产2颗蛋,人工刚饲养时非常容易紧张与不安,适应期较长,适应期间对环境、天候等变化也比较敏感,饲养红腹金刚鹦鹉通常需要比饲养其它的金刚鹦鹉更为费心。孵化期25天,11个星期后幼鸟羽毛长成。

所属亚种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参考资料

Orthopsittaca manilatus.The IUCN Red List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