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尼山乡

爱尼山乡

爱尼山乡地处云南双柏县西南方,辖区面积656.803平方公里。辖旧哨、大箐、海子底、力丫、麻海、六合、把租7个村民委员会,189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地海子底街,距县城双柏42公里,是一个发展中的小集镇,历史悠久,素有“粮烟基地”、“黑山羊之乡”的美誉。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爱尼山乡常住人口为8154人。

历史沿革

1953年为六区,1958年建爱尼山公社,1961年改区,1967年复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改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爱尼山乡辖旧哨、大箐、海子底、力丫、麻海、六合、把租7个村;乡人民政府驻地海子底街,距县城双柏县42公里。

地理环境

爱尼山乡地处双柏县西南方,辖区面积656.803平方公里。爱尼山乡位于双柏县西南部,离县城42公里,辖旧哨、大箐、海子底、力丫、麻海、六合、把租7个村委会,189个村民小组,381个自然村,总面积675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乡总人口13191人,其中少数4883人,占37%,共3676户,其中:农村人口12686人,农户2998户,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人。境内最高海拔2250米,最低海拔556米,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全乡有耕地面积23846亩,其中:水田7919亩,旱地15927亩。从自然条件看,具有三个比较优势:一是森林覆盖率高达93%,森林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二是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和资源人均占有率高;三是具有“两江夹一山”、海拔高差大的地理形式和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种植

是一个发展中的小集镇,历史悠久,素有“粮烟基地”、“黑山羊之乡”的美誉。2006年末,全乡有农户2997户13173人,其中农业人口12658人,占96%,居住着汉、彝、拉、瑶等1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79人,占31.1%。全乡耕地面积31553.5亩,其中水田8398.5亩,占26.6%,旱地23155亩,占73.4%,人均占有耕地1.8亩。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力丫村委会营盘山,海拔2134米,最低海拔把租村委会三江口,海拨556米,乡人民政府驻地海子底街海拔1710米,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06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669.5万元;烟叶收购总值1187万元;粮食总产量542.7万公斤;地方财政收入4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7元。

面对新的形式及历史机遇,爱尼山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突出一个主题(全面提升爱尼山乡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抓住两个关键(抓增长增收、抓发展稳定);发展三大产业(稳粮优烟、种草养畜、强果兴林),强化四项工作(科学教育兴乡、流通活乡、引资建乡、依法治乡)的发展思路。

自然资源

爱尼山乡地处双柏县西南方,距县城妥甸42公里,交通方便,全乡国土面积656.803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189个村民小组。全乡耕地总面积31553.5亩,其中:水田8398.5亩,旱地23155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林地面积83.1135万亩,其中经济林地4006亩,森林覆盖率为93%;有水面10828.5亩。年平均气温15.9℃,年降雨量800—1000㎜,适宜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作物。综合来看,全乡具有三个比较优势:一是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二是属于国土大乡,人口小乡,土地面积和资源人均占有率高;三是独具“两江夹一山”、海拔高差大的自然条件。

人口民族

2003年末,全乡总户数3 654户,总人口13 013人,其中男6 812人,占52.3%;女6 201人,占47.7%;农业人口12 413人,非农业人口60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4.4%、4.6%。全乡共有10个民族,其中:汉族8 483人,占总人口的65.2%;彝族4 334人,占总人口的33.3%;苗族122人,白族45人,哈尼族15人,傣族6人,僳族3人,回族3人,拉祜族1人,瑶族1人。年末实有劳动力7 935人,其中:男劳力4 322人,女劳力3 61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爱尼山乡常住人口为8154人。

经济状况

综述

2003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 97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种植业产值2 441.0万元,占49.1%;林业产值472.3万元,占9.5%;牧业产值1 776.9万元,占35.7%;渔业产值33.9万元,占0.7%。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 859.2万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1 410元,增长6.0%。乡财政总收入424.2万元,其中自收收入201.9万元。乡财政总支出386.3万元,财政累计赤字2.0万元(其中2003年消除财政赤字37.9万元)。

2013年,全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2041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975万元;实现畜牧业产值9455万元;林业产值3612万元,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3037万元,工业总产值4226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11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00万元;完成粮食产量1071.23万公斤。烟叶收购工作全面结束,圆满完成了85万公斤的收购任务,均价达29.66元,产值2550.76万元。

粮烟

2010年,总产量达42.3.4万公斤,增长8%,粮食生产水平和比较效益有了新的提高。烤烟生产严格执行“双控两提高”政策,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方针和“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布局,优化结构”的工作重点,突出连片,狠抓轮作,严格合同管理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克服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烟叶生产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认真执行烤烟收购政策,继续实行烟叶收购入户预检制和全封闭收购,坚持国标平稳收购,严厉打击倒买倒卖,维护收购秩序。圆满完成了90万公斤指令性任务和20万公斤出口备货任务,实现烟叶收购总值1187万元,均价16.42元(不含出口备货计划)。

2013年全乡共落实烤烟种植户1044户,种植面积7560亩,收购烟叶85万公斤,上等烟比例64.08%,均价达29.66元;粮豆作物播种面积完成18690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50亩,完成水稻产量181.7万公斤,玉米种植面积10450亩,完成玉米产量470.25万公斤,其他粮食作物4290亩,实现产量34.08万公斤)。晚秋作物播种面积8850亩,预计实现产值1044.39万元(其中,粮食作物5350亩,预计实现产量109.44万公斤,经济作物3500亩,预计实现产量708.74万公斤)。

畜牧业

2010年,全乡大牲畜存栏达11819头,其中牛存栏11656头,出栏4992头;山羊存栏28262只,出栏18049只;猪存栏19648头,出栏18542头;出栏率分别为42%、63%和94%。畜牧业产值达2617万元,比2009年的2400万元增加217万元,实现畜牧业收入894万元,比上年增61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710元,比2009年的656元增加54元,增长8.2%。

到2013年12月底,全乡实现生猪存栏25043头,肉猪出栏37902头;羊存栏38127只,肉羊出栏20192只;牛存栏13894头,牛出栏4787头;禽出栏134080只,实现肉类产量4517吨。年内扶持发展建设牛、羊养殖小区2个,巩固黑山羊规模养殖户34户,提升发展肉羊养殖合作社3个(旭峰黑山羊养殖合作社、荣达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大沙坝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巩固生猪规模养殖户19户,发展肉牛养殖重点户15户。

林业

至2010年底,我乡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375.88亩,完成人工商品林采伐650立方米,种植核桃1146亩。

2013年,全乡境内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林政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年内共开展打击清理活动22次;开具教育整改告知书4份;共查处乡内林业违法行政案件37件,涉案人数40人;规范松脂采割工作措施得力,林农思想意识明显改善,违规采脂得到有效控制;核桃种植不断扩大,截止2013年2月,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84500亩以上;2013年县下达我乡的核桃种植任务是14500亩(其中新种11600亩,补植2900亩),计划任务已落实到地块和农户,目前正进行种植塘子的开挖,预计在11月底和12月底可全面完成核桃产业定植任务。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主要以林下养殖(林禽、林畜、林蜂)、林下种植(林药、林菜)和林下资源利用为主。2013年共发展林禽养殖5户,林畜养殖50户,林蜂养殖40户,完成林药种植120亩,林草种植80亩。

矿产

截至2013年11月,共引进协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其中续建项目1个,新建项目3个。几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达7075万元,完成了考核任务数的353.7%,比去年同期大幅攀升。

科教文卫

积极实施“科教兴乡”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贯彻党 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省、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导检查,使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了教育机构改革,中小学合并为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的运作方式正常运转,“两基”工作通过省、州、县复查验收,“普室”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全乡设中心学校1所,其中:中学1所,完小7所,校点2个。学校总占地面积33 90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 762.4平方米。共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中学部42人,小学部76人。有69个教学班,其中:中学部14个,小学部55个。有在校生1 469人,其中:中学部574人,小学部89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PERCENT,巩固率为99.8%,初中毕业学生210人,被高中录取29人。

2003年,全年共进行抛秧技术、皇竹草、大日本帝国耐病总态加工型萝卜等种植技术、畜禽养殖技术、松脂采割技术等科技培训班40期,参训人数达6 520人次,使群众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致富本领。

乡文化、工商、派出所等部门年内对歌舞厅、电脑室等文化市场进行清理、检查4次,对营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4场。全乡有电视接收站1 998座,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1%。乡广播站坚持每天转播中央1套和云南台节目,坚持街天进行政策、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大事件等的广播宣传,乡有线电视每天开机18小时,进一步丰富了全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全乡有1所乡卫生院,7所村级卫生所,有医务工作者26人,其中:乡卫生院职工12人,村医生14人。乡卫生院职工中,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4人;医师4人,护师2人,医士4人,护士2人。

文化教育

2006年,全乡有毕节市岔河中学一所,教师31人,学生707人,村级完小7所,教师75人,学生1050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中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升学率在全县8所山区中学中排名第1位。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文化发展方针,积极培育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并新建成了爱尼山乡文化站。现乡7个村相继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文化活动。

农村科技

爱尼山乡2010年大春农业科技措施按照“强基础、兴科技、调结构、建基地、培龙头、拓市场、创品牌、增效益、保安全”的工作思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主要措施:

1、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抓好农产品生产三大基地建设(优质米基地、繁种基地、蔬菜基地)。

3、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加强农村农业科技教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抓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基础建设

一是实施了力丫村委会玉尺兰村温饱示范村建设项目1个,争取资金12万元。新挖村社公路1条,3千米;新架设高压线路1条,5千米;架设人畜饮水管路1 条,1千米;建沼气池14口,科技培训3场,150人次;二是实施了补助资金22万元的旧哨村委会重点扶持贫困村项目。修复小坝塘2件,扩建沟渠1条,完成饮水工程2件,建沼气池20口,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培训5场次,建卫生室80平方米,建电视接收站1座;三是户均补助3 000元,共补助21.3万元,实施了71户安居温饱工程。

基础设施

2003年,爱尼山乡人民盼望多年的预计投资166万元、需打1 133.4米隧洞的爱尼山乡集镇供水灌溉工程于2003年4月23日招标成功,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竣工后,爱尼山乡集镇供水困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乡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行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与开发。年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工395件,改土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 040亩,解决人畜饮水工程14件。新挖村社公路5条,18.2千米,修复、扩建13条,56.3千米。改造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条,3.3千米,新架设3条,共6.5千米。全乡共投入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资金431万元。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爱尼山乡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保障

乡党委政府站在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全面加强民政残联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对36名白内障患者施行了复明手术;对12名精神病患者给予每年每人300元的补助;认真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动员全乡各级各部门广泛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关心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的生产生活,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发动乡机关站(所)干部积极参与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全乡共捐款12000元,解决了临时救助困难户96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做好救灾救济工作,对全乡因长期疾病残疾等原因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238户629人发放特困救济补助金37740元。

教育事业

全乡设中心学校1所,学校总占地面积33 901.6平方米,共有教职工118人。有69个教学班,其中:中学部14个,小学部55个。有在校生1 469人。

参考资料

双柏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双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双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