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阿勒·哈增

阿勒·哈增

阿勒·哈增是古阿拉伯最杰出的光学家,他从古老的底格里斯河畔来到古老的埃及并在那里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在光学上的成就。

研究成果

阿勒·哈增在视觉生理学方面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视觉是在玻璃体中得到。“网膜”“角膜”、“玻璃状体”、“前房液”等术语都是阿勒·哈增的发明。阿勒·哈增反对柏拉图欧几里得关于视觉是由眼睛发射出光线的学说。他赞成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观点,认为光线是从被观察的物体以球面形式发射出来的。阿勒·哈增从希腊人那里学到了反射角的定律,但他进一步指出,入射线、反射线以及法线都位于同一平面上。

阿勒·哈增研究过球面镜和抛物柱面镜,他发现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到球面镜上时,都将反射到这个轴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阿勒·哈增问题”:在发光点和眼睛的位置已定的情况下,寻找球面镜、圆柱面镜和圆锥面镜上的反射点。针对这一问题,他进行了详细而复杂的讨论。

工作经历

阿勒·哈增用一个易于准确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圆盘重新检验了克罗狄斯·托勒密的折射定律。这个带有刻度的圆盘垂直地放置,一半浸入水中,入射光线通过盘边的小孔和中心的小孔射入。他指出,光线在较密的媒质中更靠近入射点的垂线。他还指出入射线、折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阿勒·哈增的实验表明,托勒密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成正比的断言是错误的,只在入射角很小时,这个断言才适用。不过他也未能发现正确的折射定律。

阿勒·哈增解释说,太阳、月亮接近地平线时,人们看上去直径似乎增大的现象只是一种错觉。因为这时是以处于眼睛和天体之间的地面物体来作比较的,而地面物体的距离是较小的,这使人们产生了天体距离增大因而有较大线度的感觉。他还研究了大气折射现象,并断言黄昏的界限是在太阳从地平线到其下100角的范围内,他由此推得大气层的厚度为五万二千步。

代表作品

阿勒·哈增的实验以及他的许多推论从现在的眼光看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后来的约翰尼斯·开普勒就曾经指出他所测得的大气层厚度是不准确的。但是这并不能抹杀阿勒·哈增在光学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1572年,阿勒·哈增光学专著《光学全书》被译成拉丁文出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