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昌明
孟昌明,美籍华裔画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曾经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地举办过九十余次个人画展,作品为世界各地博物馆、学术机构及私人所收藏。出版有《思想与歌谣》、《孟昌明现代水墨》、《孟昌明画选》、《寻求飞翔的本质》、《群星闪烁的法兰西》、《孟昌明书法》 、《我毫厘不让》、《我看着你的美丽与忧愁》、《浪子的忧郁》、《天国的梦游》等学术专著与画册,作品和文章见诸于全世界三百余家著名报纸杂志并多次获奖。
获奖作品
1988年 北京太庙 《孟昌明现代画展》
1989年 北京中国美术馆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入选两幅作品
1989年 耶鲁大学东方现代艺术讲义收入作品四幅
1990年 接受日本电视台专访《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1990年 日本东京《中国当代水墨巨匠作品展》八幅作品入选
1991年 日本神户《孟昌明画展》
1992—1997年 旧金山瑞曼画廊个展
1993年 作品入选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艺术思潮》
1994年 《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十四幅作品入选
1997年 美国圣何塞大学四人绘画联展
1999年 美国南海艺术中心《孟昌明画展》
1999年 台湾三民书局出版艺术专著《思想与歌谣》
2000年 日本山之上画廊《孟昌明画展》
2001年 美国PALOALTO《孟昌明画展》
2001年 美国圣荷西大学物理系专题演讲《精简於繁复——科学结构和艺术的诗性表达》
2001年 中国南京博物院《孟昌明画展》,南京博物院、《江苏画刊》联合举办,演讲《艺术之路带我回家》
2001年 被聘请为南京博物院现代艺术顾问
2002年 任美国NANHAI艺术馆馆长
2002年 旧金山大学演讲《中国书法的哲学属性》
2002年 日本神户阪急画廊《孟昌明画展》
2002年 台湾三民书局出版艺术札记《寻求飞翔的本质》、《孟昌明书法》
2003年 台湾东海大学研究生院演讲《水墨的尊严》
2003年 名古屋市高岛屋《孟昌明画展》,接受日本《朝日新闻》、《歧阜新闻》、《中日新闻》等报刊杂志专访
2003年 大阪大丸画廊《孟昌明画展》,接受《大阪日日新闻》专访
2004年 台湾台北诚品画廊《孟昌明画展》,在诚品画廊和三民书局共同举办的酒会上演讲《绘画的缘起和写作的凭证——我的艺术道路》
2005年 接受中国北京《影响》杂志专访《孟昌明的墨形水象》
2005年 旧金山DAE艺术展览中心《孟昌明画展》
2005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简体版《群星闪烁的法兰西》
2006年 美国柏克莱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孟昌明画展》
2006年 美国旧金山电视台专访
2006年 作品入选台北市国际水墨双年展
2007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艺术专著《我毫厘不让》
2008年 北京798艺术区《墨形水象孟昌明画展》
2009年 创作完成20米巨幅水墨荷花长卷《晴空万里风荷举》
2010年 孟昌明《花非花鱼非鱼》北京市新作观摩展
2010年 德国杜塞尔多夫《随类赋彩》孟昌明水墨作品展
2010年 中国苏州《随类赋彩》孟昌明水墨作品展
2010年 苏州常熟博物馆《傍依大江》孟昌明新作展
2010年 《晴空万里风荷举》作品荣获世界华人精英代表大会经典作品白金奖
2011年 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我看着你的美丽与忧愁》
2011年 苏州昌明文房《意识·筋骨》孟昌明书法展
2011年 苏州昌明文房《四重奏》孟昌明水墨荷花作品展
2012年 北京市《墨气·水形》孟昌明书画作品展
2012年 苏州市《水墨·线索》孟昌明书画陈列展
2012年上海教育电视台《艺海星空》节目录播四集“孟昌明书画艺术专题片”
2012年 德国莱茵美术馆《对质》孟昌明画展暨法国、荷兰“寻找文森特·梵高之旅”
2013年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沙龙》杂志入选作品十四幅
2013年 昌明文房《八方·伊人》孟昌明绘画作品展;
2013年 苏州昌明文房《花非花》孟昌明画展;
2014年 慈济静思书院《真实的美和委婉的善》孟昌明专题美学演讲
2014年 孟昌明画展《人物·动物》;孟昌明书法展《魏风晋骨》
2014年 湖州孟昌明艺术馆《致吴越》孟昌明书画作品展
2014年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沙龙》杂志入选作品十四幅
2014年 湖州孟昌明艺术馆《碑石风流》孟昌明书法展
2014-2015年 澳门杂志《品牌澳门》连载孟昌明长篇散文《梦到天涯即是家乡》及荷花系列绘画作品
2015年 南京润宝斋美术馆《形而上下》孟昌明绘画小品展
2015年 苏州昌明文房《花花世界》孟昌明绘画展
2015年 长沙市博物馆《明月清风》孟昌明书法展
2015年 苏州昌明文房《情节&符号》孟昌明书画作品展
2015年 孟昌明著作《浪子的忧郁》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 孟昌明著作《天国的梦游》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
2015年 《孟昌明书法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6年 《孟昌明绘画集》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6年 苏州明·美术馆《大音希声》孟昌明美术展
2016年 苏州昌明文房《石性》孟昌明书法展
文章
文章《苏北的风花雪月》入选《问说中国人》续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文章《读碑帖》入选《2003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文章《于是‧他说──关于美学的断想》入选《2005中国散文精选》、文章《古道 西风 马》入选《2006年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文章《苏北的风花雪月》入选《天南地北中国人》北方文艺出版社。
文章《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入选《2009年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文章《蔡家桥札记》入选《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著作
《我看着你的美丽与忧愁》(散文集)
本书为孟昌明散文作品的精选结集,囊括了作者多年来散文作品的精品,基本涵 盖孟昌明散文全貌。内容主要关乎艺术、艺术家的评论,个人的生活、性情,美的追寻,及人生意义的求索,我们从中可以走近一位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和真性情的生活空间,在美的洗礼中,引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获取吾道不孤的精神支撑,启迪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品质。文如其人,干净洗练,洒脱机趣,激情时如汹涌澎湃的大海,平和处又似老友间的剪烛夜话,脱却烟火气而透显出内在的笃定与淡远,其深厚的学识修养又笼之以厚实的底蕴,不拘形迹而自成一体,自名一家。
《我毫厘不让》
——八位西方现代艺术大师
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让-雅克·卢梭、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蒙克、彼埃·蒙德里安、瓦西里·康定斯基、克利、费尔南·莱热……都是西方现代艺术大师,那么,你对他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书是美国华裔艺术家孟昌明新近完成的艺术随笔,有着画家和作家双重身分的孟昌明,试图以文字作为媒介,深入细致地为我们阐述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这八位巨星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艺术大师人生的画卷。
《群星闪烁的法兰西》(简体版)
本书为孟昌明艺术随笔。有着画家和作家双重身分的孟昌明,试图以文字作为媒介,深入细致地阐述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一批生长在法国或是在法国生活、创作的卓越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和生活。作者在文章的语言和结构上做了感性的尝试,以期更准确、更完整地将艺术家的心理和他们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寻求飞翔的本质》――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札记
本书是从美籍华裔画家、艺术评论家孟昌明,在《星岛日报》副刊关于哲学和艺术的专栏文章中精选成册,从画家的角度,对所熟悉和喜爱的艺术品及艺术家作了一次感性的透视。从古典到现代,涉及的艺术家包括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桑德罗·波提切利、保罗·塞尚、巴勃罗·毕加索、马蒂斯、范宽、八大山人、金农、吴昌硕、蒲华、齐白石、梅兰芳等人。这也是作者在作画之余,考察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研究艺术和美学的心得。作者试图以平淡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与读者交流――「每日五分钟,你可以记住一个艺术家或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在轻松闲暇、茶余饭后,本书将和你一起探听艺术家的心声,畅游艺术的海洋――让艺术文化鲜活的气息,成为我们生活的依托和精神的食粮。
《孟昌明书法》
本书是从美籍画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孟昌明书法作品中精选成册,为艺术家在西方文化环境中,以东方的材料、媒介,传达思想、情感和美学认知的形式记录。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曾经长期浸淫汉代碑学,临习大篆《散氏盘》、《泰山金刚经》、《石门铭》、《开通堡斜道碑》、《龙门二十品》、《痤鹤铭》等碑学名篇,并从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法则中,寻找书法艺术结构的形式规律,将书法艺术放在艺术哲学的层次上加以思考,在读书、行路、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建立自己书法的面貌。
《思想与歌谣》
《思想与歌谣》(精装)台湾省三民书局获金鼎奖,台北图书馆、民生报好书奖,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推荐中学生读物,并多次再版,销售至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美国及加拿大等地。
《浪子的忧郁》
27万字尽显西方现代风流,400幅图片各呈西方艺术历史奇葩——八位西方艺术大师之作品与生活。
《天国的梦游》
27万字尽显西方现代风流,400幅图片各呈西方艺术历史奇葩——八位西方艺术大师之作品与生活。
《孟昌明书法集》
精选孟昌明先生近期书法作品90件,从不同侧面展示著者综合的艺术修养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度理解,是孟昌明先生碑学研究的创作诠释,他以《开通褒斜道碑》、《好大王》、《宝子》等古典碑学典范作为基点,在美学的高度重新思索一个约定俗成的书法审美方法,把传统艺术的符号元素放在现代构成环境下思考、打磨,于行笔过程中,探索书法独立的美感价值,以及东方哲学层面的审美意识。
《孟昌明绘画集》
精选孟昌明先生近期水墨作品130件,含括人物、山水、花鸟、动物、静物多类主题,充分体现了艺术家长期以来的美学思索和艺术实践之印记。
艺术评论
《梦到天涯即是家乡》
——我的水墨荷花长卷
“艺术从来带著民族性格、气质和审美需要,有最基本原理和感情烙印。与其以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来划分现 代或是传统的区别,仅仅是表象“打卡”式的切割,文化情绪和艺术精神的度量远不是数据可以解决的。
埃及神庙建筑石柱构建的空间,可以窥出天地恢弘深远的气度;金字塔在理性、科学的原则基础上论证了数和量的优美与和谐,中国的万里长城则以诗化的民族性格为骨髓,在高天厚土的北方莽原,演绎了一个如草书一般的、粗砺、激越、带着生命律动的抽象巨制,在历史的长河里面,不断地唱着那源源不绝的歌谣。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诗歌、壁画、书法、天文、医学、绘画,不能不是一个更深层次上的生命替换、更新和延续”。
——— 选自『水墨笔记』 孟昌明
孟昌明德国演讲
(2012年9月应德意志DCKD协会邀请于个人画展《对质》开幕式发表专题演讲)
《哲理·诗情·技术——中国绘画艺术的诗化气质和技术手段》
毫无疑问,中国水墨艺术首先是中国哲学的外化形式。它所阐述的美感讯息,表达的世界观以其独具的思想层面的逻辑属性展开,对天地自然的认识与表达、体验,造就水墨画家的品位、见境和美学情操。也是建构水墨艺术品质的基本经纬。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说过,整个世界都是以数构成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说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形式秘诀,这里,“数”是一个观察和度量的手段,其性质高于纯粹数理的单位,是心理直觉的准确和形而上学的把持,它是一个民族和天地精华相交合、互动、磨合、对峙、和谐、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和建设的一个个综合性因素,它是天地间一个恒准的定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规范,一如没有物理生命可以超越生死和时间——中国水墨画应该是建立在一个生命绝对真理之下的诗化刻录,它远远超越以水墨毛笔做一个工具的形式涂鸦,在这个意义上,远 古的图腾、帛画,秦汉的碑版,北魏的雕塑和文学史上那些瑰丽夺目的诗篇都是中国画艺术的一个语言延伸和变奏,是“登山则情满于山”的天人合一、物我齐观的审美讯号,它既有一种“吾道一以贯之”的豁达、豪迈、壮阔之气,也同样有一生二、三生万物的物质和科学的道理。
翻开那些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典籍,没有一部仅仅是归咎在一个浅显的问题做一个纯粹科学的运算和推导,一部《黄帝内经》所阐述的真理已经远远超越医学或者药理学的规范,它首先是一部哲学著作,一个生命认识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同样具有文学和美学的价值,有着诗意盎然的节奏,更是集历史、地理、仿生、天文、科技、农耕等几位一体的知识巨著,那个时代没有透视的仪器和设备,而人体的经络穴位和气血运行的方式和过程却被准确地呈现。在诗话的过程中捕得精确的物理根据,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传统文化范畴例子并不缺乏、一部《周易风水》本身就是一份富有艺术气质的学术和生命的法律,它经久不息地参与中国文化发展和承传的过程,也是中国画艺术的一个潜在的法典。
仅仅就中国画线条而言,其中的阴阳和速度的节奏就是生命能动的具体体现,撇开图式的形式意义,线条本身已经具备阴阳、深浅、高低、快慢、表里、喜怒的基本属性,以及骨血、气脉、生死的互为关联的、独立的审美形式,如马家窑文化的软陶泥纹样和霍去病墓汉代石刻的线条,中国书法尤其是六朝经典帖学的范本,线条的意 义神髓不言而喻——曾经仔细观察和阅读过一些经典的西方绘画,个人以为,真正懂得线条中所包含的东方美学秘诀和生命意义的西方艺术家只有两个半,他们分别是巴勃罗·毕加索、马蒂斯,半个是保罗·克利,毕加索有惊人的审美直觉,马蒂斯有学者深厚的积淀和逻辑的推导,而保罗·克利是音乐家对旋律的了悟和诗人对节奏的明白。和绘画依然“隔”——后期印象派那些从日本浮世绘版画中一知半解学到的东方线条是在日本绘画对中国绘画误解的判断中进一步作了误解和更泛化的解读,它是一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一腔情愿。
由于数千年农耕文化的传统属性,东方审美有一种很深厚的土地情结,在种植一棵树和一亩庄稼除了有好的土壤和种子这些基本元素之外,必定需要气候、水源、阳光、肥料及精耕细作这些辅助因素,中国画艺术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的绘画创作的形式完成,它和修身、养性、饱学、苦读、壮游、沃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艺术家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所谓文极而画——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家,一定是一个好的书法家和诗人,也一定有可能是一个烹调高手和武功精良的拳师或者是一个深谙药理学医术的郎中,甚至是绘画的原料和工具,都有一个严格的基本规范——纸、墨、笔、砚本身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加以研究,其历史源流和传统工艺手段以及地理范畴的水性土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除却画家的身份不谈,山水画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是一个出版家,是一个文字学家,一个诗人,一个金石学家,他以自己独具的眼睛观察,对中国画的光色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体验,在画面上对水的运用和笔的语言属性、纸张的性能和特质进行深入的探索,在黑色的旋律中找到五色纷呈的壮丽变化——“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里天地宽”这样苍、润、华、滋的美学标准在黄宾虹手上建立,我一直以为,黄宾虹对中国绘画历史的贡献无异于保罗·塞尚,对现代绘画有着里程碑一样的价值。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绘画却并不是其最重要的构成,他的印章改写了二十世纪金石审美的规范,用木工大刀阔斧的奏刀方式建立自己的里程碑,而诗词同样是这位带着童心的老人一个不可或缺的素质,家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黄昏晚霞中给艺术家带来生命浓郁的乡思和深彻的情感;花鸟画一代大师吴昌硕先生,五十三岁的年纪开始学画,以其过硬的书法功夫,金石功夫和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一代巨匠,这也同样反证一个中国绘画艺术所能够成功的基本学术构成和条件——中国学术的背后无不呈现着每一个单独行业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对审美的感悟对生命道理解读的步骤,以美学的“通感”去体察、了悟绘画的禅机——换句话说一个画家应该是有着综合的文化因素和审美直觉的优良的文化种子,同时也是一块养育这个种子的良田——中国画是画家主体和世界客体脉脉含情、相辅相成的互动轨迹。
中国画的色彩是主观情绪的设计。
中国画的黑白是五彩缤纷的旋律。
中国画的笔墨、气韵、章法带着和艺术家心心相印的同步的起承转合,中国画的技术元素在绘画中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一如京剧艺术的唱念做打,在创造过程中发掘新的意义和可能,在力和质量的相反相成中找到新的生机。这过程不是预先的设计,而是过程中不可预设的窑变、是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的果敢行为和浪漫结局。传统的京剧舞台,没有山可以是崇山峻岭,没有海可以是白浪滔天。没有人可以是千军万马,《空城计》中一个摇着扇子的诸葛亮和两个可有可无的琴童。唱念之间拒得司马懿雄兵于阵前楞是不敢进入城门,《武家坡》仅仅一男一女两个演员,把十八年恩爱情仇诠释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中国画审美的基本道理和中国戏曲不谋而合,正是“以我少少许,胜人多多许”,是“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不画处皆为妙品”。
反观中国画艺术和西方艺术的诗话与科学的史程,我们没有理由在某一个认识观点和论证方法上限制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同样,作为一个置身于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家,也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我们知道,数码时代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洪水猛兽,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认知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周遭很多约定俗成的某些真理和行为。在这个历史转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希腊古典哲学给我们的营养,也不能忘记德国古典哲学给我们的认识门径——伊曼努尔·康德教会我们对真理不断揭示的逻辑手段,约翰·温克尔曼则教会我们在审美方式中某些温情和安静的诗意注视——我们不能忘记列奥纳多·达·芬奇黄金分割为我们带来的造型依据,同样也不能忘记维米尔、伦勃朗·范赖恩看似漫不经心地在绘画中埋下的那些苦涩和无奈的种子,不能忘记埃德加·德加、克劳德·莫奈、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和莫迪利阿尼在绘画上不顾一切的忘我寻求与建树,也不能忘记毕加索在画布上砸碎一个旧的形式世界的勇气、顽固和倔强,我们陶醉于沃尔夫冈·莫扎特无拘无束的旋律华彩乐章,我们同样对巴赫那样辉煌深沉的节奏顶礼膜拜,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给我们勇敢的意志和辽阔的心怀,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也给我们对古典主义不折不扣、矫枉过正的破坏和背叛,艺术是一个和生命同步的精灵,它永远会在一个崭新的位置上对人类社会发出含情脉脉的呼唤,同样,它也永远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学科数则,带着汗水和情感,带着思想和技术的综合形态,它将是曲曲折折的天梯,带着我们走向生命最坚实、最灿烂也最单纯、恬静的高山之巅。
——艺术不会因为科学的发展而萎缩和改变其本来的属性,艺术将永远是生命意义的一个独特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