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乐园
《妇女乐园》是法国作家爱弥尔·左拉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中的第11部小说,出版于1883年。
小说以19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背景,描写巴黎的一家大百货商店,这家商店是垄断资本的象征。它的创办人即本书主人公慕雷是一个狡猾的投机商人,他利用资本的力量与各种竞争手段,使这家商店附近的旧式小商店日趋没落,以至于落到破产的凄惨境地。爱弥尔·左拉在书中具体生活地表现了大鱼吃小鱼的全过程,揭露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内容简介
乡下姑娘黛妮丝带着两个弟弟日昂和北北来到巴黎投奔开面料店的鲍狄伯父。他们还没走到伯父家。就被一家名叫“妇女乐园”的巨大的百货公司吸引了,橱窗里陈列的五光十色的商品令他们眼花缭乱,驻足不肯离去。黛妮丝的到来令伯父感到苦恼,因为正是对面的那家妇女乐园抢走了他的顾客。垄断了巴黎一大片地区的生意,迫使他家的生意陷入困境,因此无力承担黛妮丝三人的生活。然而伯父还是收留了黛妮丝姐弟,而黛妮丝应聘了妇女乐园服装部的售货员工作并被录用。
妇女乐园的老板是年轻的慕雷。这一天他来到情人德福尔热夫人家的聚会,游说信托公司的总经理哈特曼男爵,请他将新修马路周边的地皮卖给他以便扩大妇女乐园的经营。最终,男爵答应如果下周一妇女乐同举办的大展销能获得成功,就同意慕雷的请求。
到了周一的大展销,这天也是黛妮丝开始上班的日子。但无论是服装部的同事还是主管奥雷利太太都从心底里讨厌这个土气的姑娘。到了下午,顾客开始越来越多,女人们疯狂地涌进妇女乐园,在面料部、手套部、服装部争先恐后地抢购。售货员也使出浑身解数推销商品,彼此间算计竞争。在服装部,不熟练的黛妮丝遭到主管奥雷利太太的责骂,只好充当衣架子,试穿太太们看中的衣服,大家评头论足,连慕雷也参与到太太们的嘲笑中来。这一切都让黛妮丝感到侮辱和伤心……一天的繁忙结束了,展销会获得成功。
渐渐地,黛妮丝开始无畏起来,她辛苦地工作,且还要承受服装部那些女人们对她的冷嘲热讽和恶意诬蔑。这一切都是为了赚钱勉强应付姐弟三人的生活。然而由于弟弟日昂总是到店里问黛妮丝要钱,黛妮丝因人告发而被解雇了,她只好租住在布拉先生的旅馆,并在罗比诺德面料店谋到一份差事。一次偶然的机会,黛妮丝碰到慕雷,慕雷殷勤地告诉黛妮丝只要她愿意就可以重新回来工作。看着面料店越来越糟糕的经营和布拉先生的旅馆面临地皮被征收的困境,黛妮丝决定重新回到妇女乐园。
商店里开始出现黛妮丝与慕雷的传言,慕雷怀着对黛妮丝的爱慕和赞赏提拔她做了时装部副主任。渐渐的,黛妮丝感觉到自己也爱上了这个年轻人。服装部的人都不敢再轻视黛妮丝反而变得恭顺起来。获知隐情的德福尔热夫人则气愤不已,准备和别人联手新开大商场来与妇女乐园抗衡。
又一个关于黛妮丝拥有众多情人的流言传到慕雷耳中,他央求着黛妮丝的爱并把她提升为童装部主任。黛妮丝也尽心帮助慕雷改善管理,使员工的待遇大为改善。可是那些街区里的老商铺无不日趋没落,濒临绝境,黛妮丝对此有心无力。陷入深深的矛盾中。
扩建后的妇女乐园举办了新的展销会,客人纷至沓来。就在这个时候黛妮丝却提出辞职,因为她害怕与慕雷相爱,不愿意依附男人。商业上的成功无法填补慕雷爱情上的挫败,对于黛妮丝的绝情,在最后告别时刻,他表达了自己的绝望和放弃,黛妮丝再也不忍心折磨她深爱的男人了,终于向他倾诉自己一直都在爱着他。
创作背景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法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1847-1849年经济危机之后,在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十九年间,法国工业的产品总额增加了一两倍,工业革命基本完成,金融资本得到迅速发展,而金融资本的发展又大大地促进了商业经济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卡尔·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梦想不到的高度发展。工商业扩大到极大的规模”,法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爱弥尔·左拉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而商业对左拉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创作《妇女乐园》之前,他写了《金钱》和《巴黎之腹》,通过这两部小说表现了法国社会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某些特征,即商业资本的明显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兴起。
为了仔细观察和描写他所反映的生活,左拉在动笔写这部商业题材的小说之前,亲自考察了巴黎两大百货公司“卢孚公司”和“廉价百货公司”的经营情况,了解了它们的历史、老板的利润、职工的工资和双方的思想风尚;仔细地观察了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和主客两方的购销活动。因此,《妇女乐园》所反映的生活是比较真实的。
人物介绍
慕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作者笔下慕雷是以一个具有聪明才智的商业钜子的形象出现的。他商业才气非凡,高瞻远瞩,具有开拓市场的雄才大略。他敏锐地嗅到了社会变化的气息,不固守陈规,大胆地集资投入,不断将“妇女乐园”的规模扩大,把它建得如皇宫般,成为“巴黎最大的商店”。当别人为他的想法吃惊怀疑的时候,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真正在商海里驰骋的“英雄”,他感觉到自己有“那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当哈特曼男爵认为他的扩展计划是一个“诗人的主意”时,他充分发挥他特有的热情与雄辩的口才,来说明新型商业经营,如“存货多”的好处;“明码标价”的优点;并认为“绝不能老是在一件东西上动念头,把它双倍价钱出售借此捞一笔,而是用加速经营的办法,把各种货物规定出百分比的合理利润,从销货的良好运转谋利,而越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获利越大。”
慕雷虽然是一个商业“英雄”,但作者并没有将他简单化,依然赋予了他很多人性的东西。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慕雷作为一个“凡人”,一个普通的男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作为商业巨子的慕雷不但拥有万贯家财,而且精明能干、英俊潇洒,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家的气质。正因为如此,有无数的巴黎女士为他倾倒,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嫁给他,成为“妇女乐园”的女主人。但无论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媛闺秀,还是艳冶性感的巴黎女郎,都被他拒于婚姻的殿堂之外,不为别的,就只为他要追寻一份真正的爱。
慕雷是作家爱弥尔·左拉调动了一切文学手段塑造的典型的商人形象,也是一位商业心理学的大师形象。他源于生活,但“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慕雷堪称一切商人的楷模。尽管作为人,他也有弱点,比如生活放荡,但是作为商人,他无愧于“成功者”的称谓。
黛妮丝
黛妮丝不同于商店里的其他女工,被苦难生活压垮了,也不同于《娜娜》中的咬牙切齿要报复、玩弄和虐待男人的娜娜,也不是《玛特莱娜·菲拉》中被婚变因扰而服毒自杀的玛特莱娜,她是一个纯洁、高尚,并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意志坚强的韧性。
黛妮丝是“妇女乐园”的职工,是慕雷最心仪的女子,他愿意将自己交给她,因为在她身上,他看到已故的埃蒂安夫人的影子,因为“在她身上只有善良和理性,只有一种成为她的全部力量的对于真理和逻辑的爱好”。小女工与大老板的恋情,本身就有些传奇色彩,而她更在老板的身上,在商场内构建了一个传奇世界——“商业的合作组织”。她对他说:“好啦,要把你作成一个有为的男人。”她的动机除了缓解同事的苦痛,还想弥补他“天才的漏洞”。
老布拉
雨伞店店主老布拉,他租了妇女乐园旁边不远处的一座小楼开他的雨伞店,在妇女乐园的影响下,他的生意不断萎缩,他为了减少开支,又把小楼的一部分布置了家具后转租出去,黛妮丝被妇女乐园开除之后,就住在他租出的小房间里。布拉是个外表凶狠,心地却非常善良的老人,在黛妮丝陷入绝境的时候,他给她生病的弟弟送来了牛奶和食物,并且为了维持她的生活,他在他那根本不需要雇人的生意日益萎缩的伞店里为她提供了一份每天两太平洋法郎报酬的工作。他把他那雨伞看作是一种艺术,他亲手雕刻的伞柄和手杖头具有优美的幻想,永远变换着题材。他瞧不起妇女乐园那种批量生产的雨伞和手杖。但是他的生意却无可挽救地衰微了,他还想一搏,他发明了一种流行的自动伞.装上了各种幻想的浪漫的伞柄出售,但妇女乐园立刻改良了他的发明,蒙上各式各样的呢布、绢绸出售,在价格大战中老布拉无可挽回地失败了,他最终被迫以500法郎让出了他那慕雷曾出10万法郎都没能买去的房产租赁权,但他即使彻底失败了还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尊严。
鲍狄
黛妮丝的伯父鲍狄是一家已经家传了好几代的百年老布店店主。这家老店的创办人把他的女儿嫁给了主任店员奥施柯诺,奥施柯诺又把女儿嫁给了鲍狄,现在,如果生意还好,老鲍狄也就想要把自己的女儿日内威芙照传统嫁给现在的主任店员柯龙邦速递,自己去享享福了。但是他的运气却因为妇女乐园的发达而越来越糟了,妇女乐园明码实价的倾销从他的百年老店里夺走了一个又一个顾客,老店的生意日渐衰落,为此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迟女儿与柯龙邦的婚期,自己坚持着与妇女乐园抗争,指望生意会逐渐好起来。但生意却年复一年地没有好起来。更糟糕的是,他所信任的世界上最后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柯龙邦,也受妇女乐园里一个放荡女店员的诱惑出走了,这给了深爱着柯龙邦的日内威芙致命的一击,女儿和妻子相继去世,鲍狄卖掉惟一房产用来与妇女乐园抗争的7万太平洋法郎消耗尽也没有产生奇迹,最后只剩下鲍狄孤零零一个人,在坟墓一般空寂的老店中迈着沉重的脚步徘徊着,等待彻底覆灭的来临。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优胜劣汰于竞争之中,这是谁也抗拒不了的一条历史规律。商业的发展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强者冲击弱者,优者战胜劣者,先进的经营机制代替过时的企业管理,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慕雷、黛妮丝、包堆、布拉、罗比诺只是一些具体的代表而已,即使关闭了“妇女乐园”,“另一个大公司也会在隔壁涌现”出来,因为参加竞争的人们,总是要有少数人达到目的的,即使没有包堆、布拉和罗比诺的失败,另一些缺乏现实根基的旧商家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末路,因为参加竞争的人们总是多数人精疲力尽地沿途倒下的。爱弥尔·左拉的成功,在于通过《妇女乐园》这部作品,真实形象地描写了19世纪中叶法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一些长期习惯于旧式商业经营方式,而又不能迅速随着历史步伐前进的小有产者的灭亡的历史事实。同时,从优胜劣汰“这是商业的一种自然的进步”的观点出发,对竞争的胜利者进行了倾向性的肯定。
《妇女乐园》在深刻提示商业垄断组织如何在残酷竞争中兴起的同时,还如实地描绘了一些具有旧式宗法制商业理想的小店主在竞争漩涡中,怎样同穆雷控制的商业垄断资本进行顽强而又徒劳无益的挣扎和反抗。为了生存,为了不致覆灭,雨伞商布拉将最后的资金三千太平洋法郎用来装饰他那摇摇欲坠的小店门户;丝绸商鲍狄忍痛以七万法郎的代价卖掉了花费了二十万法郎购置的乡下的房产,以支撑自己日没途穷的生意;另一个丝绸商罗比诺在丝绸制造商高日昂的支持下,不自量力地对“妇女乐园”进行了一场“价格抗争”。然而,不管这些小商家采用什么手段,同资本雄厚的“妇女乐园”竞争,无疑都似以卵击石。任凭这些可怜的小商人恶毒地咒骂,愤怒地谴责,痛苦地叹息,拼命地挣扎,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存在是无法阻挡和改变得了的。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中小资产阶级破产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建筑工人的鹤嘴锄刨去了布拉的小店铺,这位倔强的老人最终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之中。忠厚老实的鲍狄被搞得家破人亡,孤身一人进了托老所。罗比诺在惨淡经营中耗尽了妻子六万太平洋法郎私蓄,钻进车轮下,被轧断了双腿。这三个小商人在垄断资本铁锤撞击下酿成的一幕幕不幸结局具有典型意义。它是当时法国千千万万个在商业垄断资本威胁下进行绝望挣扎的中小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一幅缩影。
“妇女乐园”是垄断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的机器。在这部机器的压榨下,广大职工处境十分悲惨,同奴隶几乎毫无二致。他们吃的是粗劣倒味、难以下咽的食物,住的是简陋、肮脏、杂乱、拥挤的宿舍。每天工作十三个小时以上。苛刻的规章制度,剥夺了他们恋爱、结婚、生育的权利和人身的起码自由。解雇的危险就像达摩克利斯剑一样,随时会落在他们身上,使得这些可怜的劳动者时刻处于紧张、恐惧不安的状态。不少人因过度劳累,身患种种不治之症,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些人失业后无以为生,被迫流浪街头,在饥饿的折磨下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艺术特色
“妇女乐园”商店中的女售货员克拉哈与保丽诺、男售货员雨丹与杜洛施,他们对黛妮丝所表现出来的邪恶与善良、玩弄与真诚;贵族青年瓦拉敖斯的自暴自弃与年轻老板慕雷的雄心勃勃;老板慕雷的肚量与总管布尔当寇的狭隘: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对比与参照。人物形象的气度、个性、思维在环境中形成,作家又将他们放在一块儿,读者通过认识和对比,审美体验自在其中了。
爱弥尔·左拉在《妇女乐园》中,构建了老板慕雷和店铺总管布尔当寇的对应的陪衬关系。作家通过慕雷待人接物展示的人格魅力,与布尔当寇相对比,美对丑,善对恶,让读者更加看清布尔当寇的嘴脸。读者能够从这样的对照中,感受到人物双方的性格内涵的差异,慕雷的“高端性”活脱脱比较出布尔当寇的低品味。衬托手法,运用在《妇女乐园》这部作品中更具有了丰富的艺术鉴赏趣味。
作品评价
法国文艺评论家让·弗莱维勒:《妇女乐园》是爱弥尔·左拉出色的少数几部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爱弥尔·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生于工程师家庭,7岁丧父,生活困顿。1857年和母亲随外祖父迁居巴黎,读完中学便当码头工人。1862年进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以其出众的诗歌才华升为广告部主任。这期间发表中短篇小说集《给妮侬的故事》(1864)和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马赛的秘密》(1867)。在前一部作品中,可看出浪漫主义的影响。60年代,爱弥尔·左拉提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从而成为“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期间爱弥尔·左拉写了中篇小说《黛莱丝·拉甘》(1867)和《玛德莱纳·菲拉》(1868),均受到社会的冷遇。1868年开始,他模仿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酝酿创作连续性大型作品《鲁贡——玛卡尔家族》的宏伟计划,按他的预想,这将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经过25年勤奋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左拉继而又写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揭穿宗教的虚妄,阐发通过科学改良社会的思想。1898年,他投身为受冤屈的犹太血统军官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招致反动当局的迫害。流亡美国时开始写作的《四福音书》只完成三部:《繁殖》(1899)、《劳动》(1901)、《真理》(1901)。该书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