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宗燧

张宗燧

张宗燧(1915年6月1日-1969年6月30日),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物理学家。

1930年,张宗燧年十五岁,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1年,张宗燧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受吴有训赵忠尧等名师指导。1940年,张宗燧在重庆中央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45年冬以英国文化协会高级研究员身份到剑桥大学工作,1947年张宗燧前往美国在普林斯敦高等研究所、加尼基工业大学工作。张宗燧曾历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等多个机构的教授和研究员。他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特别是统计物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张宗燧的代表著作有《含有高次微商的量子理论》《On Weisss theory of fields》等。他于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张宗燧于1969年6月30日逝世,享年54岁。

张宗燧在量子场论形式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高阶微商、高自旋粒子的量子场论等研究方面很有创见,取得多项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40~60年代在场论的数学形式、洛伦兹群的表示、重正化理论、统计理论、色散关系、层子模型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5年6月1日,张宗燧出生于浙江杭州。张宗燧读书时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极大兴趣,特别喜爱解难题,题越难他越要找出巧妙的解法,展示了他的数学才能。1930年,张宗燧年十五岁,进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31年,张宗燧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受吴有训赵忠尧等名师指导。1937年,张宗燧与许宝騄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与早一年来英国的王竹溪一样,在统计物理学家福勒(R.H.Fowler)门下,从事统计物理的研究,两年发表了论文七篇,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福勒荐张宗燧去丹麦尼尔斯·波尔(N.Bohr)领导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受到现代物理学先驱人物保罗·狄拉克(Dirac)、沃尔夫冈·泡利(Pauli)、罗森菲尔德(Rosenfeild)、维克(Wick)、莫勒(Moller)、威尔逊(A.H.Wilson)等的影响,张宗燧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从事新兴的理论物理学的研究。

工作经历

1940年,张宗燧在重庆中央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45年冬以英国文化协会高级研究员身份到剑桥大学工作,1947年张宗燧前往美国在普林斯敦高等研究所、加尼基工业大学工作。次年张宗燧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1956年调中国科学院历任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物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张宗燧从1937年起,他就在国外从事统计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合作现象,特别是固溶体的统计物理理论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这方面发表的主要论文有10余篇,受到国际上的重视。从1940年起,张宗燧又开始研究量子场论,在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在高价微商、高自旋粒子的场论等方面的研究,有许多工作达到了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并卓有创见。1949年之前这些方面他曾发表论文10余篇。1949年中国解放时,正值量子场论取得一大进展以后,1948年出现了避免量子场论中发散困难的重正化理论。因此解放后的最初一段时间我国量子场的研究是在这一领域中进行的。在理论的数学形式方面,以张宗燧的《On Weisss theory of fields》《含有高次微商的量子理论》两篇文章为代表。

1951年,由于他擅长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合聘研究员。。1952年以后,重正化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基本告一段落,量子场的研究转入别的领域。在非定域的研究方面,张宗燧的工作具有代表性,曾经比较了二种含有高价微商的量子场论。由于进一步讨论高自旋粒子波动方程时感觉有消除辅助条件的需要,张宗燧写了《分析力学中正则方程的简化》。张宗燧具有代表性的另一工作是应用保罗·狄拉克在1938年提出电子的古典理论时所创造的方法,讨论粒子在标量介子场作用下包含有辐射阻尼效应的经典运动方程。《质点的经典运动》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此外,在亨德里克·洛伦兹(Lorentz)群的表示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中一些算子的计算》第一篇和第二篇(《数学学报》3,1953)两篇论文。1957年,张宗燧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理化学部)。

人物逝世

1969年6月30日,张宗燧因受极端左翼路线的迫害而死,仅54岁

研究领域

张宗燧主要从事统计物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统计物理领域

20世纪30年代,张宗燧在中国国外对统计物理进行了不少研究,在在“合作现象”领域,特别是关于“固溶体的统计理论”等方面取得创见性成果,发表了《贝特的有序—无序相变理论在合金上的推广》及《一个系统的位形数目与合作现象》等10余篇论文;并于回国后继续在合作现象和量子系统的各态历经问题等研究方面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在统计力学方面,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张宗燧与王德、许永焕为研究合作现象而建立的一个方法,它可以用来求固溶体(或类似的物体)的位形自由能。张宗燧在《量子系统的Ergodic定理》一文中做了有关于量子系统的各态经历(Ergodic)定理的讨论。他在《相对论的量子力学中一些算子的计算》第一篇及第二篇中,考虑了相对论的量子力学与不齐次罗伦兹变换群的表示之间的关系。

量子方面

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宗燧进行量子场论方面的研究,在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高阶导数、高自旋粒子的量子场论等方面很有创见,取得多项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1939年秋开始张宗燧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的六年间,他继续从事量子场论和统计物理方面的研究,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及美国《化学物理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九篇。他为量子场论形式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在高阶微商、高自旋粒子理论方面,也有若干前沿性的工作。他的代表性的论文,如《标量介子的性质》、《δAμ/δxμ=0的量子电动力学》,和后来的《含有高阶导数的场论》等,都受到了国际理论物理学界的重视。1949年之前这些方面他曾发表论文10余篇。1949年中国解放时,正值量子场论取得一大进展以后,1948年出现了避免量子场论中发散困难的重正化理论。因此解放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中国量子场的研究是在这一领域中进行的。在理论的数学形式方面,可以张宗燧的《On Weiss's Theory of Fields》《含有高次微商的量子理论》两篇文章为代表。1952年以后,重正化理论的研究及其应用,基本告一段落,量子场的研究转入别的领域。张宗燧具有代表性的另一工作是应用保罗·狄拉克在1938年提出电子的古典理论时所创造的方法,讨论粒子在标量介子场作用下包含有辐射阻尼效应的经典运动方程。《质点的经典运动》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57年第1期。此外,在亨德里克·洛伦兹(Lorentz)群的表示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中一些算子的计算》第一篇和第二篇(《数学学报》,3,1953)两篇论文。

非定域的研究

在非定域的研究方面,张宗燧的工作具有代表性,曾经比较了二种含有高价微商的量子场论。这可参见他的论文《含有高次微商的量子理论》。由于进一步讨论高自旋粒子波动方程时感觉有消除辅助条件的需要,张宗燧写了《分析力学中正则方程的简化》(《物理学报》,12,1956年)。在数学所工作期间,张宗燧对“微扰展开的解析性和色散关系”等课题,着重力进行研究,前后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主要著作及论文

著作

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任职情况

参考资料

人才培养

张宗燧曾主持理论物理进修班,为高等学校培养了不少学科带头人。张宗燧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先后培养研究生多人,他的学生在中国各有关科研领域内发挥着骨干的作用。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张宗燧是中国统计物理学和量子场论研究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评)

参考资料

张宗燧----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2024-02-22

张宗燧(1915-1969):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40-1945) 195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4-02-22

张宗燧----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2022-01-09

研究队伍 > 专家人才库 张宗燧.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9-01-04

张宗燧:中国统计物理与量子场论的开拓者|京师物理百年.网易.2024-02-22

..2024-02-22

张宗燧.张宗燧.2024-02-22

已故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学部.2024-04-27

张宗燧.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2024-02-22

论文专著.故事专栏.2024-04-28

第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4-02-23

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教育.光明网.2024-04-28

弦歌不辍 | 北京大学的“世家子弟”们.澎湃新闻.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