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蕴珊

秦蕴珊

秦蕴珊(1933.6.1-2015.11.22),山东莱州人,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秦蕴珊195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11月22日15时23分在青岛市逝世,享年82岁。

秦蕴珊从事陆架沉积作用的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创建和发展了中国海洋沉积学研究,在中国最早提出和建立了中国大陆架的沉积模式,并编绘了第一幅较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分布图,为中国海洋地质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生平

1933年6月1日,秦蕴珊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48年春天,年仅14岁的秦蕴珊来到北京,进入私立育英中学插班初中二年级。

1953年9月,秦蕴珊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

1956年1月,秦蕴珊经陈丽蓉等两位同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6年7月,他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9月6日,秦蕴珊作为新中国北京地质学院首批毕业生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958-1960年,开展了中国海洋普查,秦蕴珊被任命为海洋地质、地貌组组长。

1964年3月-6月,秦蕴珊任队长在渤海湾海域进行了3个月的工程钻探工作。

1966年,原石油部的641厂拟在渤海湾打油气钻井,并与中科院合作进行井位调查,秦蕴珊带队奋战3个月,完成了“海-Ⅰ”井和“海-Ⅱ”井的工程地质钻探工作。

2015年11月22日15时23分在青岛市逝世,享年82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秦蕴珊早期从事陆架沉积作用的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的组成、物质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编绘了中国第一幅陆架沉积类型图;建立了中国大陆架的沉积模式,研究了冲绳海槽的火山沉积和浊流沉积,提出了两类不同沉积类型的地理分带;开展陆架区细颗粒物质的搬运和扩散研究,论证了黄河长江等河流入海物质的影响范围与强度;研究深海大洋区陆源风成沉积物;提出中原地区陆架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环境演变的四个阶段;开展海底灾害地质调查研究。

• 论文著作

截至2005年9月,秦蕴珊院士发表论文七十余篇,主编了《东海地质》、《黄海地质》等专著多部。

人才培养

秦蕴珊始终把不少的精力用于培养、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这些学生,大多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成为新一代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的承担完成了国家“八五”攻关重大课题,并在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担任重要角色。他共培养出了二十余名博士研究生,大多数已成为有关部门的骨干力量。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秦蕴珊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山东省第五次党代会代表、中共青岛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市委委员),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国际第四纪委员会海岸线分会亚太区副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六、七届理事长,国际黄海研究协会主席。

人物评价

秦蕴珊先生严以修身,一生秉承“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价值理念,不断探究真理、敢于实践、学风严谨、创新务实;他严以用权,任职党政领导干部讲求大局、锐意改革、勇于担当、谋事求实;他严以律己,科学教育生涯中团结同道、提携后学、行为有矩、诚实做人。秦蕴珊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澎湃新闻评)

秦蕴珊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架的调查研究工作,先后出海二十多个航次,为我国海洋地质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秦蕴珊严以修身,一生秉承“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价值理念,不断探究真理、敢于实践、学风严谨、创新务实;他严以用权,任职党政领导干部讲求大局、锐意改革、勇于担当、谋事求实;他严以律己,科学教育生涯中团结同道、提携后学、行为有矩、诚实做人。秦蕴珊爱党、爱国、爱人民,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科学网评)

他的人生轨迹也如大海般波浪起伏,有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也有其背后的无奈与辛酸。追忆他的一生,他严以修身,一直秉承“科技报国、创新为民”价值理念,不断探究真理、敢于实践、学风严谨、创新务实;他严以用权,任职党政领导干部期间讲求大局、锐意改革、勇于担当,谋事求实;他严以律己,科学教育生涯中团结同道、提携后学、行为有矩、坦诚做人。他爱党、爱国、爱人民,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