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遗址

金牛山遗址位于大石桥市,是位于一座灰岩山丘上的洞穴遗址。遗址的发现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其正式发掘研究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84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吕遵谔先生带领旧石器时代考古方向研究生在金牛山遗址进行田野教学实习,于当月27日开始陆续发现古人类化石。后来证实发现的全部人类化石属于同一个青年女性体,依照惯例称之为“金牛山人”,经科学检测证明,其年代约为距今26万年。

金牛山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丰富了中原地区古人类化石宝库,扩展了学术界对于东亚地区远古人类演化的复杂历程的认识,改写了我们对于东亚远古人类直线演化发展的传统观点,使得多元复杂的中国古人类演化图景得以逐渐清晰。1985年金牛山遗址因其重要学术价值获得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首次重大奖励。金牛山人的发现被列为当时中国五大考古发现之首,国际学术界也给予了极大关注。1987年,金牛山古人类文化遗址的综合研究项目被列为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研究课题。1988年金牛山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营口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10月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约26万年前),金牛山遗址境域出现远古人类——金牛山人。

日本侵占东北地区时(20世纪30年代),曾在金牛山遗址发现过14种哺乳动物化石。

1945年,在金牛山遗址境域开山取石时,发现了动物化石。

1972年,辽宁省文物普查时,金牛山遗址被发现。

1974年开始,辽宁省考古工作者、营口市文物部门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等科研单位,对金牛山进行发掘。

1984年,中原地区北京大学考古系实习队在金牛山遗址发现了一批罕见的古人类化石和居住面,同层出土的还有大量动物化石。

特点景观

金牛山遗址整个山体基岩是由前震旦纪辽河群大石桥市组白云质大理石石灰岩和泥质板岩、云母片岩夹菱镁矿等多种岩石组成,地层走向和地质构造复杂。在山上现发现四个第四纪堆积剖面,编号为A、B、C、D点,大量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出自A点洞穴。

A点洞穴位于山的东侧,因当地乡民多年开山打石,原洞穴风貌已被破坏,洞顶塌落,残存南壁。洞口东向,残宽5米,高15米。洞内发掘的文化层厚13.5米,堆积可分为八层,第四层以上是棕黄色砂质粘土含钙质胶结角砾层,出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第五层以下是棕红色粉砂土含大块角砾胶结层,出土一批古代的动物化石,即分上下两组,上组堆积性质可与我国华北的马兰黄土进行对比,动物化石为马鹿、转角羚羊、洞熊等,系法测定年代为16—20万年;下组地层堆积性质可与周口店镇北京猿人洞穴相比,动物化石主要种属有拟布氏田鼠、大河狸、变种狼、中国貉、三门马、梅氏犀、李氏野猪、肿骨鹿、最后剑齿虎、硕猕猴等,铀系法测定年代为20—31万年,人类化石层位年代为26万年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金牛山人化石全部材料均出自第七层底部,靠近南壁约2米处的1.6平方米的范围之内。从人类化石出在同一层面,化石颜色相同,腕、跗骨等各部关节面相吻合的情况判断,全部化石属于同一个人的个体。根据颅骨硕大而粗壮,肌脊发育,结节不明显,牙齿粗壮的特征以及头骨缝愈合和牙齿磨损程度来看,所出金牛山人为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

保护目标

1975年、1976年、1978年,辽宁省博物馆营口市文化局、大石桥市文化局对金牛山遗址进行了三次挖掘,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旧石器和人类用火遗迹,共发现石器30余件,大部分用脉石英制成,主要是刮削器和尖状器,都是用锤击法和砸击法打制的石片加工而成。刮削器类型有单刃、复刃、半圆形等种类,器型较小;颅骨、脊椎、尺骨、骨、腕骨、足骨和趾骨等50余件;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76种,加上爬行纲鸟纲化石11种,总计为87种,上千件;在与人类化石同层位的地层中,还发现约20厘米厚的灰烬层,灰堆较集中,呈圆形,内含大量烧骨、土块,说明金牛山人长期用火。

在金牛山A点洞穴第六层底部发现一具较完整的人骨化石,其头骨特征与北京猿人极为相似,但眉脊没有北京猿人粗壮,骨壁也较薄颅长206毫米,宽148毫米,高123毫米,脑量1335毫升,额骨轨道倾角43度,属早期智人。

研究价值

从金牛山遗址人头骨形态观察,既有早期智人阶段的进步特征,又有与北京猿人相似的原始特征,在人类发展阶段中,处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的发展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类化石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金牛山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行走步态和手的灵活程度、过渡阶段的人类体质特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女郎山人化石的发现,不仅对研究古人类的体质特征,从而探讨当时人类对改造自然的能力,即研究人类早期的历史有重大的意义。同时对研究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转变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79年,金牛山遗址被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13日,金牛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金牛山围墙及墙外南、北各150米,墙东50米,西15米至长大铁路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向西200米为1类建设控制地带,向南、北各1000米为2类建设控制地带,东侧的老哈大公路至金牛山间的乡路为5类建设控制地带。

1992年,建立了金牛山遗址陈列馆,山顶犀牛标志、环山道路、荷花池、围墙、绿化等工程,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大石桥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金牛山遗址博物馆。

2014年,大石桥市人民政府先后开展了A地点洞穴保护棚工程、C地点洞穴抢险加固工程和危岩体加固等保护工程。

文化活动

远古文化

金牛山遗址作为远古人类文化遗产弥足珍贵。1984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吕遵谔在金牛山组织发掘出土古人类化石,被命名为“金牛山人”。金牛山人发掘完整,对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深化、起源、分布以及猿人与智人阶段的体质特征及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村村西金牛山。

交通

大石桥市——振兴中路——哈大南路——金牛山遗址。

获得荣誉

2021年10月18日,金牛山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参考资料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澎湃新闻.2024-03-24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9-02-17

金牛山遗址:展示人类远古文化.营口政府网.2019-03-03

发掘金牛山古人类遗址.营口政府网.2019-03-03

金牛山人头骨化石.营口市博物馆.2019-03-03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国家文物局.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