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序伦

潘序伦

潘序伦(1893-1985),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学家和著名教育家,传略曾分别收入新版《辞海》、《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八卷、《中国企业家列传》第四卷。

潘先生生前历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长、名誉校长、立信会计出版社社长、中国会计学会和上海市会计学会顾问、上海市社联顾问、上海市审计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公正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立信会计编译所主任和上海市高级会计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是发展我国会计事业和培养我国会计人才的先驱。

个人履历

1893年,潘序伦出生在江苏宜兴县蜀山镇,曾祖父伯父都是清代举人。因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四。他14岁时,父亲去世,得长兄伯彦(文言文学家)的教益很多。

12岁前读私垫,后入蜀山小学,毕业后,考进浦东新区中学,经常考第一名,颇得校长黄炎培的赏识。当他15岁将要毕业前夕,因抗议某教师而举行的交白卷风潮,被开除学籍。之后,转入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进南京政法大学,不到两年,学校因故被勒令停办。不久,他考进了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无线电收发班,毕业后被分派到海军某舰上任准尉无线电收发报员,可他无意久留,退出军籍,辞去职务。后来,曾到南京造币有限公司当过翻译员,又回到家乡做中小学教员。

1919年,破格进入上海圣约翰书院,提前毕业,获得文学士

1921年,潘序伦以上海市考区第4名的成绩考取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招考的留学生,启程奔赴哈佛大学就读。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

1924年秋,潘序伦回到中国,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系主任和上海暨南大学(现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等职,致力于引进并传授西方先进的会计知识与技术。

1927年1月,辞去了教授职务,在上海爱多亚路39号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借用《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其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930年12月,潘序伦任国民政府主计处筹委会委员。

1931年3~7月,任主计处主计官。

1928年,在事务所内开办簿记训练班。

1937年,潘序伦与事务所同仁决意创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培养既精通业务,又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级会计审计人才。

1941年6月,成立了"立信会计出版社",潘序伦先生出任社长。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帐册报表。

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经济部常务次长。

1947年5月,受聘为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

1948年1月,潘序伦聘请徐永祚在其创办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担任董事。

1957年春,被推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1979年,经他的关心支持,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会计学会,他捐资4万元作为学会的发展基金。

1980年,潘序伦参加了人才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开展"人才会计"的研究问题。

1981年元旦,全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市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被推举为董事长。

1984年,筹资捐赠人民币10万元给学校(其中有立信海外校友会顾问杨树国捐的4.5万元、香港实业家查济民的1万元),设立"潘序伦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1985年11月8日,病逝。

主要成就

立信会计

潘序伦将现代会计的复式簿记方式及其理论引入中国,奠定了中国现代会计学的发展道路;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创立了一个闻名中国的会计品牌——立信。

1986年3月,重新组建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该所是上海市第一批获国家批准的可以从事股份制企业查证业务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

教育贡献

潘序伦对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创立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1924年,潘序伦学成博士归国,被暨南大学聘为教授,月工资500银币,加上他还写了《簿记与会计》、《公司理财》两本书,可得15%的稿酬版税,所以不到两年就有了25000元存款。他就捐出一万元,以简先生名义设立“思源帮学基金”,扶持贫寒大学生,这笔基金曾帮助过五十多名大学生。

1927年,深感我国会计人才匮乏的潘序伦在上海市设立了簿记训练班,此后一直到1947年,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共计举办了40届,前十年入学学生4783人,后十年30476人,最盛时仅上海一地就设有11所分校,为我国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人才。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校的品牌也一直延续至今,发展成为如今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1937年,筹办设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筹集了17万元国币,准备在徐汇区新建永久校舍,经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备案后,于当年7月开始招生。但随之而来的抗战却打断了这一计划。在抗战期间,潘序伦先后在北碚区重庆市建立了两所立信会计高级职业学校。

个人作品

出版专著译著30多部,学术论文百余篇,逾千万字。其代表作包括《立信会计丛书》、《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公司理财》、《基本会计学》等。

家庭成员

夫人:张蕙生

女儿:潘瞻

人物轶事

• 从“顽子”到大师

出生于仕族家庭的潘序伦,自小聪慧过人,但恃才傲物使他的人生之旅颇多波折。先是在上海浦东中学参与交“白卷”被开除,投考南京海军军官学校后又退出军籍,到镇江中学当了教师,却因校长变动被辞。

在家乡闲住的潘序伦,百无聊赖之际,经常出入于乡间财窟赌博,输掉了祖传大部分田产。妻子储氏每次扯着他的衣襟不让出门,但他总是绝裾夺门而出。

以赌博打发时间的潘序伦因为一个同学的一句话而幡然醒悟。除夕之夜,同学周君回家过年,告诉潘序伦说,自己任小学教员多年,觉得学识缺乏,没有前途,想去法国“勤工俭学”。此番话让潘序伦彻夜难眠,大年初一天刚破晓,潘序伦急不可耐地唤醒妻子,向她保证从此不再赌博闲荡,如有机会,要同周君一起出国留学。

潘序伦向曾任浦东中学校长的黄炎培先生求助,黄炎培将他推荐给圣约翰大学做旁听生。潘序伦成为全校最勤奋的学生,不久,他的成绩便跃居前两名,直接升为大学四年级的正式生,开了圣约翰大学的先例。毕业考试时,潘序伦的各科成绩均为全班之冠,并在全校英文作文比赛中获得惟一的一块金质奖章。1921年夏,潘序伦获圣约翰大学文学学士。之后,他被学校保送到哈佛大学留学,踏上了圆梦之旅。

随后,潘序伦又到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为了博览群书,他把学校的图书馆作为自己的自修室,从早晨开馆到晚上闭馆,都在图书馆里度过,每天只带几块硬面包充饥。最终,他如期获得学位。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孤军抗日,深得全国人民爱戴,纷纷募捐支援。当时谣传上海市抗日爱国捐款共二千余万元,马占山将军只收到一百数万元。有人指责经办单位有徇私舞弊行为。事务所受托稽核了13个经募单位的账目。证实共收到捐款502万元,援助东北义勇军337万元,其余165万元作了慰劳十九路军和救济上海战区难民之用。潘序伦将全部收支账目审计,出具证明。

• “改革派”与“改良派”的友谊

20世纪30年代,潘序伦与徐永祚之间曾展开一场争论,焦点是中国会计要不要与国际接轨。徐永为代表的“中式簿记改良派”,主张在保存中式簿记核算形式的前提下进行改良,而潘序伦为代表的改革派认为,会计属于一种科学技术,是不分国界的,也无所谓中西之分,而要看方法科学与否。

1928年,上海暨南大学《会计学报》创刊号发表了徐永祚的《改良中国会计问题》。文中提出,中式簿记具有古代“四柱结算法”原理的优点,应用“改良簿记”。1933年元月,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创办并主编《会计杂志》月刊,介绍国内外财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随后,徐永祚的《改良中式簿记概说》出版,此外他还发表了《改良中式簿记实例》《改良中国会计问题》《改良中式簿记缘起及简章》等文章,并在上海举办改良中式簿记展览会,掀起了改良中式簿记的热潮。

1934年至1935年,潘序伦先后在《会计杂志》上发表《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批评徐永祚的改良大纲10条》和《改良中式簿记之讨论》等文,顾准也推出了《评徐永祚氏“改良中式簿记”》。

这场学术论争推动了中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而潘序伦与徐永祚更是因为这场争论结下了友谊。有了徐永祚这个标杆,潘序伦也更加注重钻研学术,专注于现代会计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民主建国会地下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徐永祚在上海以组织“聚餐会”的形式,开展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革命活动,影响和团结会计界同仁。“聚餐会”每月一次,日期和时间固定,不发通知,风雨无阻。上海会计界同仁被邀参加的约20人,其中就有潘序伦及夫人张蕙生。1948年1月,潘序伦聘请徐永祚在其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担任董事。

人物纪念

2008年11月22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举行了《潘序伦文集》首发式及潘序伦会计思想、教育思想研讨会。

2011年9月28日,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的校园里举行了我国现代会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并举办了立信会计文化沙龙

2013年4月13日,为了纪念潘序伦先生诞辰120周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日前出版了《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纪念画册,举办了“潘序伦杯”全国大学生会计知识竞赛。

社会评价

“旧中国在美国取得经济学博士的少数几位中的一个”。(杨纪琬语)

潘序伦被称为“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文汇报评)

潘序伦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哈佛哥大双料“高材生”,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在美国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他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会计教育家。学业上,他优秀非凡,对待学术问题的孜孜不倦。事业上,他功成名就。课堂上,他严谨教学, 教学大胆前卫、立志于教学视野改革。他也被称作“中国会计之父”。(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评)

参考资料

礼赞大师|潘序伦: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腾讯网.2024-04-10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暨南大学经济学院.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