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纹
八宝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八种象征吉祥的宝物构成,这些宝物在民间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八宝纹样从元代开始八宝花纹以对称、节奏和押韵的形式出现,装饰手法多为重复、完整、致密、平衡。八宝纹样的构成元素包括法轮、白法螺、宝伞、华盖、莲花、宝罐、双鱼、盘肠等,它们通常与飘带和云纹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这些纹样不仅广泛应用于织物、瓷器和工艺品,还通过提花技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符号。
八宝纹在佛教中也被称为“吉祥八消净”“八吉祥纹”“八瑞相”,是青花瓷佛器的基本图案之一,以藏传佛教为装饰依托题材的宗教艺术图案。八宝纹样在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瓷和元代龙泉窑青花瓷上首次采用,后传入中原,在各种瓷器纹样中体现,如元代龙泉窑青瓷、景德镇蜀府瓷等青花瓷。明清时期,八宝纹饰流行于坊间各地,逐渐出现在各类日常生活瓷器上,完成了世俗化的转变。清代乾隆时期,八宝花纹陶瓷在成为佛教器具纹饰之前就被烧制出来并被用作祭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其他传统器具的装饰,被称为“佛八宝”。
八宝纹在道教中成为“道八宝”“暗八仙”,与道教八仙手中的法宝相对应,如芭蕉扇、宝剑等。这些法宝各自承载着特定的寓意,如芭蕉扇象征乐陶然,宝剑象征镇邪驱魔。道八宝在瓷器、织物等物品上的运用,不仅传递了吉祥的寓意,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思想。此外还有杂八宝,杂八宝纹样融合了多种吉祥物品,如祥云、金锭等,其组合多样,广泛应用于织物的辅助纹样,与云纹、花卉纹等相结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简介
瓷器佛教纹样,为藏传佛教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八宝为:法轮、白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结。八宝纹常与莲花组成图案,作折枝莲或缠绕莲托起八宝的构图,也有以八宝捧团寿的图样。元代主要见于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以印花技法加以表现,纹样排列尚未规范化。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多以青花、斗彩、粉彩描绘八宝纹,纹样排列规范化。明代早中期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罐)、结;明代晚期至清代排列次序为:轮、螺、伞、盖、花、瓶(罐)、鱼、结。清乾隆以后又有见打乱上述次序。明宣德矾红彩八宝纹双耳炉、清乾隆粉彩八宝扁壶,具有代表性。
紫檀质八宝纹
顶竖柜紫檀质,柜门采用落膛踩鼓式,正面打槽装板。顶柜门心板雕云纹为地,上雕八宝纹;立柜门心板亦以云纹为地,上雕暗八仙。柜的两侧面山板雕锦结蝠葫芦纹。柜正面边框安铜纹镀金活页及面页。
此柜系由清宫造办处制作。这里制作的家具精雕细琢,小处亦不随便,从柜上的铜活即可见一斑。此柜云纹之间平整如一,铲地尤见匠师之功力。
八仙源自道教传说,八宝则由佛教衍生,两者符号化后同时出现在一件家具之上,主人的佛道兼用之意可以想见,正与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宗教的看法吻合。
瓷器八宝纹
大清乾隆年制,本朝官窑。瓶侈口,直颈,溜肩,腹下斜收,内凹圈足微外撇。瓶身弧度曲折自如,俊美,给人以亭亭玉立之感,俗称“观音瓶”。胎质细腻晶莹,内外施白釉,洁白莹润。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口沿描金,瓶身粉彩彩绘盛开的牡丹,花穗饱满,一只白头鸟栖于枝上,另一只展翅飞舞在空中,相顾而作降落状。表现出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意境。此瓶绘工精细,色彩娇柔,画面清新,运笔讲究形、神、笔、意,犹如一幅绚丽画卷,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