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登堡防线
“保罗·冯·兴登堡防线”(Hindenburg Lin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西线指挥官兴登堡为防御协约国军队而构建的防御工事。
形成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到1917年,协约国占据了领先优势,这时,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谨小慎微的约瑟夫·霞飞将军,他决定用闪电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时德国方面,用东线取得胜利的兴登堡取代了法金汉,他鉴于在前一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而在海上展开无限制的潜艇战。德国人希望通过这种策略迫使英国人因饥饿而投降,同时将法国孤立在欧洲大陆上。于是他们将部队撤回到一个新的设防阵地“齐格菲防线”,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兴登堡防线”。
防线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的特点是防御性的武器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
“兴登堡防线”更直、更短、筑有更多的防御工事,当尼韦勒将军的军队跃出壕沟发动攻击时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只有二十五万人。
防线的结局
1918年9月29日,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已成定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