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格尔号
贝格尔号( H.M.S. Beagle)是一艘老式二桅方帆小型军舰,船长90英尺,能运载120余人,装备有10门大炮,其舰长为费茨罗伊(Robert FitzRoy,1805-1865)。
基本信息
贝格尔号(英文全称:HMS Beagle,意为“小猎犬号”,常音译为“贝格尔号”)
船主:英国皇家海军
船型:双桅杆十炮战舰(后改造为:三桅杆六炮探险船)
下水:1820年5月
著名事迹:穿过新建的伦敦塔桥的第一艘船(1820年)
南美洲南端的“比格尔海峡(Canal Beagle,位于阿根廷贝格尔省)”是以这艘船命名的
首航(1826-30年)的船长不堪重负,在探险途中饮弹自尽
次航时(1831-36年)船上载了个著名的家伙:查尔斯·达尔文,次航的船长费兹罗伊后来又自杀了
船体数据:重235吨(次航时242吨),长27.5米,宽7.5米,吃水3.8米
价格:7,803英镑
动力:帆+风
船员:战舰定编120人(次航时改为65人加9个临时工)
退役:1845年,移交给海岸警卫队
结局:1870年解体售出
著名航行
1831年12月是贝格尔号第二起航,菲茨·罗伊舰长要为测量大地岛的南岸去作一次旅行,然后要访问南海中的许多岛屿,再经印度群岛返航。历时五年,从英格兰共和国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沿着南美洲的西岸航行,绕过南美洲的合恩岛后后进入南太平洋,再沿着南美洲的南岸航行,然后驶向加拉帕戈斯岛,之后再向南半球出发,到达澳洲的悉尼,沿着澳洲的南岸行驶到达霍巴特(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东南岸港市),绕过澳洲后进入印度洋,绕道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北大西洋回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查尔斯·达尔文乘此船进行科学考察。
贝格尔号上有两个尉官:季·韦克姆和布·谢利万,一名医生,十名军官,一名水手长,四十二名水兵 和八名少年见习水手。此外,舰上还应有一名博物学家(查理·达尔文),其次还有一个专门看管仪表、天文钟和其他仪器的人,一名美术家和一名绘图员埃尔德,一名曾去过大火地岛的传教士和三名火地岛人。
这次探险的任务之一是研究和详细勘察南美洲的东西两岸。但是政治和经济任务则是这次航行的基本原因。当时的英 国,力求夺取南美洲的市场,力求促使英国的资本渗透到这个洲的各个国家的经济中去。因此,这次探险的所谓科学目的,只是英国用来掩盖自己在南美洲进行扩张的一个最方便的借口而已。贝格尔号于1831年12月27日扬帆起航,绕地球一圈,于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国。查尔斯·达尔文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采集了无数标本运回英国,还未回国就已在科学界出了名。这5年的见识,让达尔文从一名正统的基督徒变成了无神论者,不可能再去当牧师了,成了职业博物学家。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生物的起源问题,最终创建了进化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种种巧合促成的贝格尔之航是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该舰舰长菲茨。罗伊是“标准的”军官,更是虔诚的教徒,爱真理更爱上帝。所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他愤怒地宣称达尔文背叛了自己。在著名的牛津论战中,他手捧《圣经》,高喊“圣书啊!圣书啊!”离开会场。最后因精神错乱而自杀。
查尔斯·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航行历程一览表
下落不明
英国皇家海军有多种重型船舶,“贝格尔号”是其中之一。达尔文的环球航行之后,“贝格尔号”被交给了海关,它被用作监视船,暗中监视那些利用隐蔽水域逃脱关税的海岸走私者-他们的货物主要包括织物、烟草、白兰地,以及其他来自大陆的货物。用于在艾塞克斯海滨缉捕走私犯。许多年间,“贝格尔号”一直泊在罗切河(Roach)中流,先后有几家海岸警卫在此居住。1870年,船龄50年的“贝格尔号”被卖给了一个当地废品商,有关它的记录也就戛然而止。不过,这家废品公司在罗切河上有一个码头。正是在这个码头所在的位置,科学家们找到了一艘疑为“贝格尔号”的沉船。
疑似船只
作为科学史上最重要文物之一的“贝格尔号”却在100多年前就已下落不明,成为了考古学上的一个谜。英国的一队海洋考古工作者在艾塞克斯的沼泽中发现了一艘沉船,它被厚约4米的淤泥所覆盖。尽管科学家们目前掌握的材料只是船体的雷达图像,但他们相信这很可能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贝格尔号”。“贝格尔号”研究小组成员、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罗伯特·普雷斯科特说:“我们对相关线索进行了仔细研究,最后才找到了这个地点。”
科学家们将对沉船作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真实身份,但他们还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这一发现。普雷斯科特说:“目前,我们还不打算把它打捞上来进行保存。实际上,在确定它就是‘贝格尔号’之后,我们也只能就此罢手。不过,搜寻船里剩下的物品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里可能会有曾装在查尔斯·达尔文口袋里的硬币,甚至还可能有他采集的昆虫标本所留下的蛛丝马迹。”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