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华宝塔

朱华宝塔

兴国县朱华塔,位于兴国县城南约3公里的埠头乡程水村横石山岗上。因塔建于县城西南,而“西南为朱,近太华之居方于,故得名为朱华。又因塔所在的山岗名横石,故又名横石塔。

简介

塔有北南两门,北门的匾额为“横石宝塔”,南门匾额是“朱华宝塔”。朱华塔始建于唐大顺年间,风水祖师杨筠松的首座弟子曾文辿倡建。元毁,明代嘉靖29年(公元1550年)重建,清嘉庆8年(公元1803年)修。1959年江西省政府公布为赣州市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历史

朱华塔是赣南著名风水塔。朱华塔由风水祖师杨救贫选址,由其弟子曾文亲自倡建。中国古代风水师认为塔形似笔,在城邑的水口建塔,可以倡盛文风。故自古以来,赣南各地风水塔的兴建,政府无需资金投入,乡绅民众乐此不疲。明代嘉靖年间,兴国县知县卢宁为朱华塔所作的记,把朱华塔的风水功能,表述得非常清楚:

“元闰塔夷于横石,明兴塔废于西山,潋水为,江流不平,俗尚悍讦,士好逸游,民逃业荒,沙图并里,迄于今日,气习益漓,大禹不振,都无完里者一三,里无完甲者十九,不录乡书者十余举,不登科甲者四十余举,居民讼而贫亡,领宦淹滞而讪去。猥予庸鄙令尹是邑,职兼教养,实厉心力,端表树声,厘奸敕法,如是者三年。步亩清籍,问俗课农,如是者三年。正谊庸礼,课题修祠,如是者三年。而效未举,士民咸归咎西南之方塔水倾,文峰弗卓,于杨、曾故智有遗思焉。予惧夫讪道而伸术,远人而听神,将启天下之弃周孔而宗郭璞者,特重难之曰,是予治教无状也,是予心力未竭也,于地灵则何尤?且福利未见,靡财劳民,人谓我何。未几,而儒茂、耆年、里正,各以状进,起末有条,福咎显切,许之不可,禁之不能。稍动以义,则富民曰钟世清。经始曰终基崇,功倍曰程能曰钟世召、王珂、钟求运、谢表、钟岳、谢景维、钟成业。啬己效顺,分劳固盟,谋同协

典故

相传朱华塔是风水祖师杨筠松领着他几个嫡传弟子在档作

唐朝末年,于都县小溷村有一个叫曾文辿的年轻人,躲避战乱,寄居在于都崇贤里黄檀寺里读书。一天,黄檀寺来了一位讨水喝的过路人。虽然青衣小帽,言谈举止却不同凡人。曾文辿把他请进屋内,煮茶相待,正是大唐天子的国师杨筠松。原来黄巢兵进长安后,时任司天监监正的杨筠松,私挟御库禁藏的两本风水秘籍,乘乱离开京城,从昆仑山脉开始寻访中华龙脉。他一路寻龙觅穴,来到赣州市。曾文辿得知杨筠松的身份后,执意要拜他为师。后来曾文辿跟随杨筠松遍游江山名胜,得杨筠松亲传秘诀。。

唐朝末年,兴国县尚归赣县区管辖。杨筠松游遍大江南北,发现这里山川秀丽,龙势隐现,实属一块罕见的风水宝地。可惜兴国的地形东北桀梁,西南伏泻,龙无所归依;龙眼未启,龙口市不张,真龙沉睡未醒。但如果巧用风水术点化,挽住矫龙,唤醒睡龙,兴国的山川龙脉势将大变。但杨救贫担心自己年老体弱,凭一已之力,耽心事未成而身先死。杨筠松后来在兴国收下曾文辿刘江东廖瑀、黄妙应等人为徒,尽传堪舆妙术后,觉得时机已到,这天,他唤来曾文辿、黄妙应、刘江东、廖等弟子,一一吩咐,尽授机宜,安排妥当。

第二天,杨筠松洗漱完毕,早早来到庐陵县的一座高山之巅,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手执赶山鞭,陡然一喊:“起!”立时,只见一座方圆五、六里、玲珑八面的大山缓缓升起,再听他一声断喝:“走!”大山便顺着赶山鞭所指的方向飘然移动。大山飘飘荡荡移动了七八十里远,又听得杨筠松一声猛喝:“止!”那大山便轰然落下。那山便是兴国县的方山(即今方太、鼎龙交界处的方山岭),从此成为兴国县城的镇山。杨筠松健步攀到方山之巅,拜过天地,大声赞颂:

“镇山在此,永护邑民。风调雨顺,物阜民康。”

与此同时,曾文辿早已来到兴国城南的横石山岗上。他见杨筠松已经赶来了方山,遂将手中的点石笔,朝横石山顶一块巨石一指,说声:“立!”只见山顶一块长八丈、宽丈许的巨石登时矗立起来。曾文辿绕着巨石转了三圈,手执点石笔在巨石上写写划划后,猛地将点石笔一掷,喝道:“变!”只见那巨石抖抖擞擞,不一会竟变成玲珑剔透,七级八面的楼阁式宝塔。这塔,这便是我们今天还可以看见的朱华塔。曾文辿急急登上塔顶,对天地祝道:

“文峰在此,永护邑民。山川俊秀,人杰地灵。”

与此同时,杨筠松的另二个弟子刘江东也在城墙上建好了小南门(即龙口市元朝时被官兵拆毁),廖瑀在城内挖好了两口水井(即龙眼,就是现在的大井头和小井头)。

此后,邑中果然年年风调雨顺,人才辈出。北宋太平兴国县七年,兴国正式立县。据说兴国成为中外闻名的将军县,靠的正是这杨救贫师徒亲手布置的风水格局:“方山县生锦绣,宝塔起人文。”

参考资料

兴国将军网.兴国将军网.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