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日报
帝国日报是一份革命派报纸,于1909年冬季在北京创立。该报由陆鸿逵主办并担任社长,宁调元(太一)、刘鼒和(刘少少)等人担任主编。为了掩盖其真实目的,报纸取名为“帝国”,但实际上内容涉及资产阶级革命。帝国日报的日发行量为一大张,其宗旨是支持宪政、引导公众舆论、扩大国家权力以及发表政治观点。除了常规新闻报道外,还设有多个专栏,如社说、时评、短评等,以及一些杂文小品栏目。该报经常批评当时的政策,讽刺朝廷官员,反对铁路国有化,批判君主立宪制,并通过隐晦的方式传播革命思想。尽管多次受到官方指控和罚款,帝国日报仍持续出版至辛亥革命前夕。
历史沿革
帝国日报于1909年12月在北京正式创刊,由革命党人资助创办。报社位于北京市前门外五道庙堂子胡同。虽然报纸名称看似与革命无关,但实际上其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陆鸿逵作为社长,与其他编辑人员如宁调元、白逾桓等人都与同盟会有紧密联系,同盟会成员田桐不仅为主要撰稿人,还负责管理报社的资金。1910年3月,宁调元加入报社担任总编辑,负责新闻和评论的撰写。他的作品《碧血痕》也在帝国日报的副刊上连载。同年8月,由于报道中山桥受损导致交通中断的信息不实,帝国日报遭到清政府的警告。1911年9月,京师地方审判厅以损害名誉为由对帝国日报进行了罚款。随着袁世凯大规模逮捕革命党人的行动展开,陆鸿逵为了避免牵连,将帝国日报与清宗室恒钧(诗峰)创办的《大同日报》合并,更名为《帝国大同报》,表明了对清代的支持态度。然而,在清帝退位后不久,帝国日报便停止了出版。
参考资料
晚清北京第一份革命报刊——《帝国日报》探析.中国知网.2024-09-03
南社诗雄——宁调元传《前言》(1.2).百家号.2024-09-03
李 丽 | 晚清旗人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以穆儒丐在《大同报》发表的文章为例.搜狐网.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