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城所

大城所

大城所在潮汕地区饶平县县境东南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瞭望山下筑城,门守御千户所,称大城所。简称所城。古城堡。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明、清海防军事重地。

简介

位于潮汕地区黄冈镇东南方14公里处(属所城镇),东临南海,北倚大尖山,西连黄冈古城,是潮州府的 前卫。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城垣高2.7丈,周长643丈,厚1.6丈,内外两面用花冈石条丁卯垒砌,中填泥土。设东西南北4个城门,城门上皆建二重楼,城垣四角置设敌台。全城面积约2600市亩。城内有三街六巷,中心交叉呈“十”字形,街宽1.5丈,外侧四周城池环绕,城池宽2丈左右,长696丈。清康熙三年(1664)曾迁拆,七年展复,八年重建。所城曾称大城所,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3员,百户10员,镇抚1员,旗军1225员;各种军器5457件。 4个城门尚存,东西城垣尤为完整,是潮汕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

位置

古哨大所城古称大城所、大埕所。明、清海防军事重地,在饶平县所城镇小金山南侧。

历史记载

明洪武初年,朝廷于全国沿海设卫所防御倭寇,因卫所设于大埕镇,后简称所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百户侯顾实创建,呈方形,条石砌筑,城垣高二丈七尺,周围六百四十三丈,四周挖护城池,池加城之数五十三丈。分东西南北四城门,城门上筑重楼,城垣四角各设敌台。全城面积2600亩,昔时城内有三街六巷,街道所城的石墙宽一丈五尺,用石板铺筑。清康熙帝三年(1644年)迁拆,七年展复,康熙八年重建。据《潮州府志》载:“所城称大城所,设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镇抚一百,旗军一千二百二十三员;各种军器五千四百五十七件。”

发展现状

目前,四城门尚存,东西城垣尤为完整,是潮汕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1981年被列为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风民俗

无溪无河游旱龙

饶平县所城镇有一座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用于抵御倭寇的古城,已有607年历史,至今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保存完好,城内现有居民7000多人,仍保留着醇朴的民风。端午节,记者和朋友一同前往参观游览,步至一个十字巷头,突然发现前面熙熙攘攘,迎面来了一队人马,正敲着锣,抬着一只用纸和竹篾制成的龙船在城里街巷“游”动着,虽没有水中赛龙舟那样的激烈场面,但很有地方特色,前所未见。

城里一位叫杨远的居民说,所城号称粤东第一城,是广东省境内四个明朝建成的古城之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人不同,四周没有溪河水域,不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所城先民就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用竹篾和彩色纸糊成一只有头有尾的龙舟,由小伙子轮流抬着游遍城里“三街六巷”,吸引居民驻足观看。

游龙结束后,旱龙身上的所有竹篾和彩色纸都被各家各户的小孩抢回家,意味着将吉祥带回家中,旱龙真的是尸骨无存,其奉献精神堪赞。因为城里有七个庙社,所以游龙要举行七天,每个社游一天。最为热闹的是端午节,旱龙造得比较大,里面装载着很多彩旗和绣球,游龙之后,彩旗和绣球作为吉祥物被居民抢回家,而居民又将家中的脱难纸钱等不吉利的东西放进旱龙,然后托旱龙载到城处烧掉,祈求合家平安。

除病却邪洗艾浴

夏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由于渐近炎夏酷暑,易生蚊蝇疾患,所以各地都有采摘艾草吊挂在家门用以驱邪避疫的传统习俗。因为艾草有消毒、辟秽、杀虫脒等保健作用。而所城人却用艾叶煮水洗浴。五月初五晚上,家家户户采摘艾叶,煮了一桶又桶的艾叶水,大人小孩都要用艾叶水洗澡,以此值到清洁保健防病的目的,这一有科学意义的传统习俗,千百年来没有改变。

烙饼包馅享口福

端午节吃粽子,所城人也跟各地居民一样,都有这一习俗。与人不同的是,所城人还有另外的饮食习俗,各家各户都要用面粉烙成的薄胼包着猪肉、香菇、虾仁、豆腐等配料制成“饼包”,因其肉馅丰富,味道鲜美,不但所城居民男女老少都喜欢吃,就是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闻之也馋涎欲滴。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