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九月
“黑九月”事件的由来是1970年间约旦与巴解组织之间发生严重流血冲突。
背景
在巴勒斯坦人支持下,叙利亚军队也竟然侵入约旦境内,约旦形势危急,中东极有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约旦国王侯赛因作出了惊人决定:向英国求助,希望英国劝说以色列出动盖德·穆勒,对叙利亚军队进行空中打击!(这段资料系根据英国2001年最新解密资料),一名阿拉伯领导人请求以色列出动飞机轰炸一个阿拉伯邻国,这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的英国首相希思接到侯赛因国王的求援信后,与美国进行了协商,然后向以色列转达了约旦方面的请求。不过,时任以色列总理的梅厄对约旦的求援是什么态度,目前无从知道。
约旦和巴解组织一直在巴勒斯坦归属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战败,以色列侵占了整个巴勒斯坦,又有40多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流落到约旦等周边阿拉伯国家。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惨败,对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的政策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约旦的政治和解方针遭到巴解组织的坚决反对。
1968年起,巴解组织采用游击战略,对以色列发动跨界进攻。巴解组织以约旦为基地,频繁发动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巴解组织的袭击导致以色列对巴解组织和约旦的猛烈报复,由此给约旦的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巴解游击队在叙利亚的支持下,在约旦境内迅速壮大起来,先后控制了包括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内的约旦大片土地,把这些地方变成约旦的“国中之国”。一些激进的巴勒斯坦人还把矛头指向与美国关系比较密切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称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游击队的行为是侯赛因国王难以容忍的。早在1968年夏,他就威胁要“采取坚决有力的行动”打击游击队。1968年中到1969年底之间,双方发生了不下500次暴力冲突。
1969年12月,美国国务卿威廉·皮尔斯·罗杰斯提出一份关于中东问题的计划,要求埃及和约旦与以色列和以换取后者从西奈半岛和约旦河西岸撤军。巴解组织坚决反对通过联合国或者大国的任何折中解决方案,声称他们反对试图强迫他们的任何阿拉伯国家。8月30日晚,游击队与约旦军队在安曼进行激烈的战斗。9月5日,阿拉伯帝国联盟在开罗召开紧急会议,达成了协议。但仅隔一晚上,冲突又在各地爆发。7日,在14国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决定成立一个4国委员会以监督双方停火。
1970年9月6日,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把英国、德国和瑞士的3架飞机劫持到约旦(共劫持5架,另有1架被劫持到它国,1架未遂),并扣留飞机上300名美国、英国、以色列、西德和瑞士的乘客,将他们囚禁于沙漠中一周时间,要求欧洲各国释放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劫持中,飞机迫降约旦机场发生大爆炸。9月12日,他们在沙漠中炸毁三架飞机,又在开罗机场炸毁一架美国泛美世界航空班机。
在导致约巴矛盾加剧并最终诉诸战争的因素中,一些阿拉伯国家及美国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虽然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具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但它们在暗中都在追求各自的利益。巴解组织内部难以协调的原因就在于其七个派别分别由不同的阿拉伯国家作为后台,分别代表着不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利益。埃及支持下建立了“法塔赫”,但亚西尔·阿拉法特成为主席后努力寻求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为对抗埃及对“法塔赫”的影响,叙利亚支持下建立了“人阵”(PFLP)和“人民民主阵线”(PDFLP),“闪电游击队”更是叙利亚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分支机构;伊拉克帮助建立了“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DFLP)和“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PPSF),“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建立了自己的分支“阿拉伯解放阵线”(ALF)。叙利亚和伊拉克支持极端组织反对和平解决,“叙利亚鼓励‘法塔赫’进行袭击,但是小心大多数袭击跨越约旦边界进行,以便以色列的反击必然以约旦而不是以叙利亚为目标。在约旦危机中,巴解游击队谴责纳赛尔是“叛徒”和“美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利雅得胜利足球俱乐部极为震怒,告诉侯赛因应该“教训一下”巴解组织。伊拉克和叙利亚一再声明支持巴解组织。9月1日,伊拉克外交部长宣布,“伊拉克政府和驻扎在东部战线的军队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保护游击队”。9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如果叙利亚或者伊拉克威胁到约旦政府的话,美国将进行干预。
过程
在美国的支持下,约旦政府军9月17日向总兵力达5万人的巴解游击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就在那几天里,约旦政府军重创了巴解游击队,打死了至少4000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打伤无数。
本次1990年广州白云机场劫机事件令约旦政府和国王在国际上声誉扫地,埋藏许久的矛盾终于激化。约旦军方的忍耐终于超过了极限,在没有国王侯赛因命令的情况下,安曼街道上军队向巴勒斯坦人开枪射击,在难民营里大开杀戒。有资料称几万巴勒斯坦难民死于这个1970年的“黑九月”。
结果
约巴之间的这次严重流血冲突被巴解称为“黑九月事件”。从那时起,巴解组织被逐出约旦,失去了反以的重要基地,被迫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开展活动。
慕尼黑事件
经过
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会在慕尼黑举行,会期从8月26日至9月10日。9月4日,以色列队没有赛事,大多数运动员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村休息。晚上,大家三五成群地出去看电影。电影看完了,以色列选手陆续回到了奥运村。5日凌晨约4时,他们还在沉睡,奥运村外面忽然出现了几个模糊的身影,他们拎着沉重的运动包,悄然闯进以色列选手的宿舍。随后,这群巴勒斯坦的“黑九月”恐怖分子与以色列运动员们展开搏斗。25分钟后,两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打死,其余9名运动员和两名安保人员人被劫为人质。5时10分,西德当局开始了拯救人质的行动。在这场行动中,尽管有5名歹徒被击毙,但西德警官1人死亡,9名以色列人质则全部被恐怖分子杀害。这次惨案被称为“黑九月事件”。
影响
9月6日,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里,一片肃穆。当路德维希·贝多芬的《第3号交响曲》第二乐章奏响时,许多运动员禁不住放声痛哭。从此,慕尼黑奥运会的血腥一幕唤醒了主办者的安全保卫意识,使他们看到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举办奥运会举足轻重的一环。在随后的历届奥运会和其他重大赛事中,组织者都提高了安全措施的投资力度。
约巴之间的这次严重流血冲突被巴解称为“黑九月事件”。1970年夏,巴解组织在约旦的武装人员总数约为5万人。有一种说法是7万人。还有一种说法是仅仅在约旦首都安曼及其周围就有52000人。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仅有3000到5000人逃离约旦来到黎巴嫩避难。亚西尔·阿拉法特所在的巴解组织主流派“法塔赫”由于许多领导人和最善战的战斗人员阵亡而陷入混乱状态。巴解组织被逐出约旦,失去了反以的重要基地,被迫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开展活动。
黑九月事件使约旦与巴解组织的关系彻底破裂,并导致了巴解组织及其游击队对约旦的猛烈报复。1971年9月,在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一次会议上建立了一个在国外发动袭击和执行暗杀任务的秘密组织——“黑色九月”(BlackSeptember),决定对约旦发动复仇战争。1971年到1973年间,巴解组织把推翻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傀儡皇家政权”作为它的斗争目标。“黑色九月”实施了对约旦的一系列袭击,同时约旦当局进行报复,逮捕了一批巴勒斯坦人。
黑九月事件也恶化了约旦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战争过程中,围绕着如何解决约巴冲突,阿拉伯国家出现了极大的意见分歧。九月战争结束前后,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断绝了与约旦的外交关系。利比亚和科威特分别取消了给予约旦的2520万美元和3920万美元的年度援助金。
1972年3月,在将巴勒斯坦游击队全部逐出约旦半年之后,侯赛因宣布一项计划,要在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出后建立一个约旦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联合王国”。联邦包括两个自治区——东岸的约旦地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地区,“如果人民愿意,其他任何被解放的领土”都可以加入巴勒斯坦地区。侯赛因计划立即在阿拉伯国家引起激烈的争论: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表示支持,但其他国家的阿拉伯人则群起攻之。巴解组织坚决反对,宣布恢复军事行动以推翻侯赛因。直到约旦在1982年宣布放弃这一计划,双方的冲突才得以缓解。
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签定了和平条约,成为继埃及之后第二个与以色列实现和平的阿拉伯国家,中东和平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参考资料
为对付巴解游击队约旦曾求援以色列__国际新闻_温州网.-.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