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钧
高元钧(1916年3月29日-1993年3月3日),原名高金山,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人,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快书“高派”艺术的创始人。
他的艺术生涯始于童年时期的卖唱乞讨,后在南京拜戚永立为师,学习山东快书。1930年,高元钧跟随师叔傅永昌到岱庙,主要说唱“武老二”。1936年春,趁东岳庙会之机,20岁的高元钧又和四哥高元财来岱庙西华门游乐场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20世纪40年代起,高元钧将快书中的淫词秽语净化,改“荤口”为“净口”。他吸取、融汇姊妹艺术的精髓,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1946年复至南京献艺,参加了由进步人士组织的“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翌年,又参加了由左派作家们举办的“纪念‘五·四’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示威演出活动。1949年6月21日,高元钧将“武老二”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他被认为是“高派”山东快书的创始人。1950年他赴天津市献艺,演唱了《生产就业》《一封双挂号信》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唱段。1951年,他被天津工会评为市二等劳模。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慰问时,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高元钧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3月3日,高元钧在北京逝世。
高元钧代表性的节目有《鲁达除霸》《李逵夺鱼》《赵匡大闹马家店》,以及《一车高粱米》《侦察兵》《智斩栾平》等。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性节目,是长篇山东快书《武松传》。他被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曲艺改革家和曲艺教育家。历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高元钧是新中国曲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山东快书艺术的命名者和引领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高元钧1916年3月29日生于宁陵县张弓乡西四里和庄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岁,高元钧跟随四哥高元财(盲人)一起流浪于枣庄市、薛城区等地,以“撂地”卖唱糊口。高元钧11岁那年,家里传来噩耗,一场传染病突袭高家,父亲、母亲、大哥、大嫂相继被夺去了生命。没有了亲人,高元钧和四哥也就没有了家,成了真正的流浪儿。他们远走他乡,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演艺经历
高元钧11岁时主动跟随戚永立学习《武松打虎》《武松赶会》等段子。1928年初,高元钧跟年长自己16岁的周同宾一起,在南京怡和党露天杂耍园,正式拜戚永立为师,并举行了庄重的拜师仪式。出徒后,他与周同宾一起回到东平县,相处约半年。
1930年,14岁的高元钧跟随师叔傅永昌来到岱庙,主要说唱“武老二”(山东快书正式定名前,因主要说唱武松故事,故名)。1936年春,趁东岳庙会之机,20岁的高元钧又和四哥高元财来岱庙西华门游乐场表演。兄弟俩先说了一段传统相声段子《卖布头》,然后高元钧打起鸳鸯板再说《武松赶会》,吸引了大量观众,为东岳庙会增添不少光彩。后则又辗转于镇江、蚌埠市、徐州市、芜湖市、上海市、青岛市、潍县、济宁市、济南市、泰安等地卖艺,并到徐州在恩师门下深造,技艺大进。
20世纪40年代起,高元钧将快书中的淫词秽语净化,改“荤口”为“净口”。他对“武老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宁肯改“荤口”会失去部分听众,在经济上蒙受损失,也要创出一条新路。他吸取、融汇姊妹艺术的精髓,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1946年复至南京献艺,参加了由进步人士组织的“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翌年,又应邀赴沪,参加了由郭沫若、洪深、田汉等左派作家举办的“纪念‘五·四’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示威演出活动,所演扬善除恶节目《武松赶会》及《鲁达除霸》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并得到郭沫若、田汉、洪琛等名家的称赞,郭沫若当时赞誉他为“民间艺人的一面旗帜”。
1949年6月21日,高元钧将“武老二”正式定名为“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改革成功后进入了高层次的活动场所——山东青岛的曲艺园子“青莲阁”,与比较文雅的兄弟曲种同台演出。
1950年他赴天津市献艺,又演唱了《生产就业》《一封双挂号信》等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唱段。为此,1951年他被天津工会评为文化艺术界市级劳模。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慰问时,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心为人民军队服务终生,自觉实现从一个民间艺人到革命文艺战士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由他定名的山东快书迅速推向全国。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他更加自觉地深入部队生活,努力创作和演唱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英雄人物的曲目,并在演唱艺术上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以适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1954年9月至11月,在杭州市举办了“华东军区政治部山东快书训练班”,由高元钧教授山东快书。
1956年,高元钧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当演员和艺术指导,曾当选为中国文联委员,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特邀研究员。他先后四次赴朝鲜、四次去福建省前线、两次到抗洪一线,高元钧每到一处都传递党的温暖,播洒爱国主义精神。
1958年8月,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时,高元钧演出了《侦察兵》。表演结束后,他与一同表演的傅永昌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人物去世
1993年3月3日,山东快书一代宗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元钧因病于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主要作品
著作
以上资料来源
山东快书
以上资料来源
创作特点
他所创立的高派山东快书,憨中见巧,刚柔相济,张弛有致,举重若轻,风趣轻松中透着隽永与灵气。
高派山东快书的演唱形式:原来是一人,手拿竹板开场吸引观众,人到得多时,竹板往胳膊上一挎,用钢板(也称鸳鸯板)打节奏进行演唱。到解放后,只用钢板伴奏进行演唱。服装:演员多是斜披一件大褂,如今服装大多穿长袍,又发展到有群口山东快书和化妆山东快书等等,这只是根据演员的多少、服装的改换、剧情的需要而定名,其演唱形式未变。
高元钧山东快书的基本特色,即传神、情真、口甜形美、亲切风趣。
所获奖项
以上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茅盾:“轻敲绰板轻摇舌,既慷慨兮复诡谲,绝技快书高元钧,沁人心脾如冰雪。”
山东快书杨派创始人杨立德先生《我了解的高元钧同志》:“旧社会,我们哥俩是房无一间、地无一的穷艺人。元钧大哥非常有志气,真是‘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他咂摸透了贫穷的苦味,懂得‘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既在江湖混,都是苦命人’。他为人忠诚厚道,讲友情,重义气。早先有个唱落子的老艺人叫杜永顺,生意很不好,最后投奔高元钧学山东快书。元钧同志就毫不保留地把快书艺术传授给他,杜永顺一生感激不尽。这在当时行内俗规‘能给一锭金,不过一句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潜规则下,元钧大哥品德是高尚的。”“高元钧处于困难的境地,既不依附权贵、投靠豪门,也不搞歪门邪道、自轻自贱。而是凭着人活一口气,清清白白地做人,艺术上硬是闯出一条路来。每当提起当年乞讨作艺的往事,他说得好:要饭不算孬,扔下棍子跟人一般高。”
人物纪念
198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总政文化部、北京军区文化部联合举办了“高元钧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及高(元钧)派山东快书演唱会。
2016年9月8日晚,纪念高元钧诞辰100周年演出《向大师致敬》在八一剧场举行。通过评弹、京剧、诗朗诵、短剧、山东快书以及名家访谈、多媒体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重现了高元钧璀璨的一生,重温了高元钧经典代表作,以怀念和致敬大师。9月9日,由中国文艺网、中国曲协共同主办的纪念高元钧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系统总结了高元钧光辉灿烂的艺术生涯,深切缅怀他对曲艺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教育和启迪当代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继承好传承好山东快书这门艺术,更好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曲艺事业。
个人生活
高元钧先生曾拜相声前辈常连安为师,并与侯宝林先生在解放前就义结金兰。
高元钧十分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在部队政治机关和文化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举办曲艺培训班,培育出近200名,包括刘洪滨、刘学智和陈增智等名家的山东快书优秀传人,将山东快书的艺术影响推向了全国,成为山东快书当代发展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
参考资料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中国戏曲网.2024-03-01
纪念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办.央广网新闻.2024-03-01
高派山东快书的艺术源流与特色.中国新闻网.2024-02-01
山东快书大家高元钧(上).泰山学院报.2024-03-11
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商丘日报.2024-03-01
创新不可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性”.中国文艺网.2024-03-01
高元钧.北方网.2024-03-01
高元钧:“见高人不能擦肩而过……”.中国作家网.2024-03-01
“表一表”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的沧桑历程.半岛网.2024-03-01
表演山东快书的经验.豆瓣.2024-03-01
快书、快板研究.豆瓣.2024-03-01
山东快书艺术浅论.豆瓣.2024-03-01
鲁达除霸.上海图书馆馆藏唱片知识库.2024-03-01
社会主义好.上海图书馆馆藏知识库.2024-03-01
社会主义好.上海图书馆馆藏唱片知识库.2024-03-01
武松打虎.上海图书馆馆藏唱片知识库.2024-03-01
小大姐翻身.上海图书馆馆藏唱片知识库.2024-03-01
一车高粱米.上海图书馆馆藏唱片知识库.2024-03-01
高元钧对山东快书发展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启迪.中国作家网.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