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摩尼

摩尼

摩尼(叙利亚语:ܡܐܢܝ ܚܝܐ Mānī,216年4月14日-274年2月26日)是摩尼教的创始人。他出生于波斯帝国安息王朝的巴比伦北部的玛第奴(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畔),但死亡日期有274年、276年和277年等几种说法。其母满艳似乎是安息王室的亲属,其父跋帝原住哈马丹,属于基督教的一个以禁欲和浸礼为特征的小教派(Elchasaites,这个教派可能有好几个译名,可能是属于犹太基督教教徒的一个异端教派诺斯底派的分支)。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在天使启示,在他24岁时受到了神(Syzygos)的最重要的启示,自称受到神的点化,是神派到尘世的“光明使者”,并脱离了那个教派(如果不是他父亲的保护,他可能被杀)开始传教。

摩尼最初只有两个追随者,摩尼向父亲及家庭成员传授教义,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随后摩尼及其少量信徒在波斯北部传教,然后经海路到达印度。摩尼在印度传教期间,使杜兰国王皈依摩尼教。从印度回到波斯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的兄弟、霍拉桑省总督卑路斯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普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普拉干》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普尔。沙普尔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萨珊帝国全境履行和传教。在国王沙普尔一世登基的盛典上,摩尼正式开始向全国布道,并派使徒到罗马和东方传教,摩尼教得以快速传播,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宗教。

摩尼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上榜,排名第83位。

个人简介

摩尼(Mani,216.4.14-274.2.26)是摩尼教的创始人。母亲满艳(Maryam)与波斯的安息(Arsacids)王室有亲戚关系。

摩尼诞生于巴比伦(Babylonia)北部的玛第奴(Mardinu)。父亲跋帝(Patek)原住哈马丹(Hamadan),曾参加犹太派基督徒派别厄勒克塞(Elchasaites)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从四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这个教派中生活。

发展

摩尼自称从小受到天使启示,他二十四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Syzygos)一次最重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

他遂与厄勒克塞派决裂,如果没有他父亲的保护,可能被杀。摩尼离开这个教派,来到泰锡封(Ctesiphon),只有两个追随者,后来他父亲也皈依了他的宗教。

摩尼及其少数信徒曾在波斯北部传教,后来取海路前往印度,使杜兰(Turan,在今俾路支地区)国王皈依摩尼教。

从印度回来后,摩尼赢得了波斯萨珊王朝国王沙卜尔(Shapur)的兄弟、霍拉桑省(Khurasan)总督卑路斯(Peroz)的友谊,通过他得以晋见沙卜尔。摩尼用中古波斯文写了《沙卜拉干》(Sabuhragan)一书,概述摩尼教的教义,题献给沙卜尔。沙卜尔给了摩尼书面文件,准许他和他的信徒在帝国范围内任何地方旅行和传教。摩尼派使徒阿驮(Adda)、承法教道者帕提格(Pattig)等向罗马帝国境内传教,派末冒(Mar Ammo)等向东方传教。摩尼教在不长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一个世界性宗教。

结局

巴赫拉姆(Bahram)一世(273-276年)继位后,受琐罗亚斯德教主科德(Kirdir)的影响,改变了对摩尼教宽容的政策。摩尼想去东方的贵霜帝国(Kushan)地区,未被准许。他收到巴赫拉姆一世传唤,要他前往贝拉斐(Bet Laphat)朝廷。摩尼已经意识到凶多吉少,但是对信徒的关怀一如既往,在途中还访问了故乡高凯(Gaukhai)的摩尼教社团。他於274年1月21日抵达朝廷,晋见巴赫拉姆一世时,受到国王的指责,摩尼进行了抗辩,被投入监狱,2月26日死於狱中(也有说法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

创立新宗教

三世纪的先知摩尼是摩尼教的创立人。该教虽然今天已绝迹,然而在鼎盛时期其教徒人数却很多。摩尼教起源于中东,向西

传至大西洋,向东传到太平洋,它经历过一千多年的历史。

摩尼创立的宗教是对早期宗教思想的一种有趣的综合。摩尼承认左罗阿斯脱、佛佗和耶稣是真正的先知,然而却声称自己后来接受了一种比他们当中任何一个都更为全面的启示。

教义

摩尼教虽然含有佛教和基督教的成份,但它十分明显是来自左罗阿斯脱教的二元论,这一点至少在西方人看来是如此。摩尼教导说,世界并不是由一个独一无二的神来统治,而是两种势力之间不断斗争的场所。其中一种是罪恶势力,用黑暗和物质来鉴别,另一种是善良势力,用光明和精神来鉴别。从表面看来这似乎有点象基督教有关雅威和魔王的观念。摩尼教认为善良势力和罪恶势力在实力上旗鼓相当。由于这种信念,有关罪恶存在的哲学佯谬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哲学家造成许多麻烦,但是在摩尼教哲学中却毫无问题。

因篇幅所限,在此不打算详细介绍摩尼教神学,但是有一点却非提不可。由于摩尼教徒用善良势力鉴别人的灵魂,用罪恶势力鉴别人的躯体,所以他们认为所有的性关系──即使是为了生育的目的──都应该被禁止,吃荤和饮酒也属于被禁之列。

乍看起来这样的一种教说似乎不可能获得一大批教徒,但是整套禁令不用于摩尼教会的普通会员,而只用于被称为“上帝的选民”的少数会员。普通会员──“旁听者”允许有妻子(或情人),抚养家庭,吃荤、饮酒等等。但是有不少宗教仪式“旁听者”必须要遵守,他们必须得支持上帝的选民,然而施加给他们的道德法规不难奉行(当然其他宗教也规定牧师和僧侣而不是教徒大众过独身生活)。上帝的选民死后的心灵直接升入天堂,而听众的通往天堂之路要遥远些。但是有些摩尼教派如卡特里派等认为听众也能和上帝的选民同样容易步入天堂,而且在活着的时候就被赐予很大的特许权。

传教

摩尼于216年出生在美索不达米亚,该地当时为阿赛希德即帕提亚王朝所统治,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摩尼自己是波斯血统,与阿赛希德统治者有亲戚关系,大多数波斯人都拥护左罗阿斯脱教的某个教派,而摩尼却是在一个深受基督教说影响的宗教熏陶之下长大的。他十二岁就具有宗教方面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二十四岁开始宣讲他的新教。起初他在本国没有什么起色,便漫游印度西北部,成功地使一个小君主改信了他的新教。

242年他返回波斯,在那里赢得了一批听众,其中包括沙波尔一世国王在内。虽然沙波尔没有改信他的新教,但他对摩尼产生了良好的印象,允许他在整个波斯帝国宣讲他的新教。约在266年,这个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王朝,有时被称为萨珊帝国。

随后的大约三十年中,在沙波尔一世和霍米兹一世的领导下,摩尼可以自由讲道,赢得了一大批皈依教徒,传教团还被派往国外。但是摩尼的成功引起了左罗阿斯脱教牧师的敌视,该教在萨珊王朝时代成为波斯国教。约在276年,新国王巴拉姆一世登极,摩尼成了阶下之囚,经过26天残酷的神裁法,被活活折磨致死。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七.(唐)李纯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是岁,回鹘入贡,始以摩尼偕来,于中国置寺处之。其法日晏乃食,食荤而不食酪。回鹘信奉之,可汗或与议国事。

著书立说

摩尼一生写了几本书,一本是用波斯语写的,其余都是用叙利亚语写的(闪语在耶稣时期与阿拉姆语密切相关),这些书成为摩尼教的正经。在摩尼教灭绝以后,它的经文也遗失散尽,但是有些在二十世纪又被重新发现。

后世发展

摩尼教一开始就以一种生机勃勃的气势致力于改宗活动。先知在世期间,他的宗教从印度欧洲都赢得了信徒,在他死后仍在继续发展,最终西传至西班牙,东传到中国。到了第四世纪,它在西方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基督教危险的劲敌(奥古斯丁当过九年的摩尼教信徒)。但是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摩尼教受到严重迫害,大约到了600年就大体上在西方被灭绝了。

但是它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的势力仍很强大。它从那里传入中亚、和中国西部等地区。在八世纪末期,它成为维吾尔族的官方宗教,该族控制着中国和蒙古西部的一个相当大的地区。它还传入中国本土,直至沿海地区,并从那里传入台湾岛。但是在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出现最终导致了摩尼教的衰落。从八世纪开始,在巴格达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严重地迫害摩尼教,过了一个时期它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逐渐销声匿迹。从九世纪后,它也开始在中亚衰落,十三世纪蒙古的入侵实际上就已经把它消灭了。但是马可·波罗大约在1300年在中国西部地区遇见过摩尼教团体。

与此同时,摩尼教在欧洲派生出了各种不同的教派。保罗派从七世纪开始出现在拜占庭帝国,鲍格兰勒派大约出现在十世纪,在巴尔干国家十分强大。但是这些欧洲旁系中最著名的是卡特里派(以阿尔比派更为人知,因为它是根据法国阿尔比城而命名的,该城是他们的堡垒之一)。十二世纪,卡特里派在欧洲赢得一大批信徒,特别是在法国南部地区。虽然阿尔比派的教说与摩尼教更为相似,但仍然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正统的教会权威说他们是邪教徒。最终英诺森三世教皇──中世纪势力最大、度量最小的教皇──对他们发动了一场讨伐运动,这场运动始于1209年,这是一场可怕的大屠杀,法国南方有大片地区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阿尔比派被彻底粉碎了。但是直到十五世纪阿尔比派才在意大利灭绝尽。

任何宗教对其忠实信徒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即使是一种较小的宗教创始人也往往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摩尼教虽然现在已灭绝干净,但是它曾经是一种主要的宗教,因此摩尼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物(摩尼教说带来了一种不幸但不容忽视的后果──其它种国教正是为了粉碎摩尼教而发动了许多迫害运动)。

评论

摩尼在创建新教中自己所起的作用是绝对重大的。他创建了新宗教,创立了它的神学,规定了它的道德法规。他的思想有许多确实是源自以前的思想家,然而是摩尼把这些各自不同的思想流派融为一种独树一帜的思想体系。他还通过传道使许多人改信摩尼教,建立了教会组织,并写出了经文。一个人对于一个重要的群众运动起到了如此鲜明突出的作用,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显然可见,如果没有他,他创立的宗教永远也不会问世,从这点来看,摩尼与许多宗教领袖一样,比大多数科学家和发明家都重要得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