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洞水库
龙虎洞水库是截源自汝城县乌龙白骑山的耒水次支流而成的。日夜流淌的浙水经水库流经汝城的井坡乡、大村村、星村、高村、头、茶坪等地到资兴市黄草坪汇入耒水,注入湖南湘江。水库右干渠之水,从南岭山头,直泻汝城城溪三级电站,汇至仁化县炉下,流入北江,注入广东珠江。右干渠另一条水路,途经汝城大坪、附城、土桥、永丰县、益将、集龙等乡镇入江西崇义县上犹河,注入江西赣江。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井坡乡途经大村村
水注三江
龙虎洞水库是截源自汝城县乌龙白骑山的耒水次支流而成的。日夜流淌的浙水经水库流经汝城的井坡、星村、高村、枧头、茶坪等地到资兴市黄草坪汇入耒水,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的交界处,因为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龙虎洞水库一库之水注三江,这恐怕在全国的水库中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库名更改
龙虎洞水库原名牛背石水库,老一辈的建库功臣至今还称其此名。牛背石的由来是这样的:史载,龙虎洞水库库底是一个天然山塘,塘的中心有一块巨石,任大雨滂沱洪水高涨,都淹没不了这块巨石,而露出水面的部位形状酷似牛背,故名。库面上曾有一座横跨两岸的拱桥,高达40米,是当时汝城县最高的拱桥,它把两岸相连,传递着两岸的信息和文化,是湖南汝城县通往广东乐昌市的必经之路。有记载,桥上曾刻有“石山对石山,中间出白烟,头顶白云山,脚踏白石山,谁能找得到,仍有山外山”的古句。这段古句把当时牛背石水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描述得惟妙惟肖。
在水库的上游有一个天然洞,当地人称之为老虎洞,洞旁的村庄叫老虎洞村。据说,老虎洞村曾是一个兴旺热闹的集市,这里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生活和美。村庄的旁边有一座古庙,名叫游家庙。据传游家庙是专为龙母娘娘修建的。每逢农历六月初六,两岸的人民都要到游家庙烧香拜佛,为龙母娘娘祈福。到了农历八月十二,又为龙母娘娘祝寿。后来,当地的人们就把老虎洞村改名为龙虎洞村。1958年,水库扩建,淹没了龙虎洞村所辖的楼下、黄家、游家、朱家等四个村庄,550间正房、1708亩耕地,移民175户644人。为纪念龙虎洞村为水库扩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感谢库区移民背井离乡支持政府的工作,牛背石水库因此更名为龙虎洞水库,让汝城县人民永远记着龙虎洞村,永远记着库区移民。
景点人文
与龙虎洞水库咫尺之遥,耸立着两座“仙”山,一座是道士仙,一座是白云仙,这两座“仙”山在湘南和粤北很有名气,因为这两座山均与“仙”有关。
道士仙
道士仙雄居于众山之巅,吸群山之灵气,集天地之精华,谚云:“道士仙,离天三尺三,求财者得财,求官者升官。”道士仙山上建有道士仙观,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殿内至今还保存有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及民国时期修缮记录的碑文和序言。观前有一股清泉,泉眼只有铜钱大小,但无论多少人舀水,总能保持半池泉水。传说清朝年间,当地遇百年罕见大旱,草木枯萎,百姓苦不堪言。周边百姓齐集道士仙山下,虔诚祈求龙母赐雨,结果天感其情,速派二郎神护送龙母下凡,恩赐甘露,惠及百姓。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龙母生日、重阳节等重大祭神日,湘南粤北方圆数百里的百姓以及善男信女们均络绎前来叩拜,祈神许愿。
白云仙
白云仙位于道士仙西边,与道士仙拱照呼应,曾传唐朝景泰禅师坐禅于此,蒋安期在此山飞升。殿前有月井泉,泉水清澈见底,甘甜诱人,饮之益寿,周边百姓称之为“仙水”。白云仙有三大山峰,据说是天宝潭州(今湘潭市)人王氏三兄弟得道成仙所化,山顶上建有白云仙殿。山因祠名,此山也就众口相称为白云仙,每逢重大祭神日,湘粤两省方圆数百里善男信女都云集仙观朝奉,祈福许愿,络绎不绝。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