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穗披碱草
垂穗披碱草(学名:披碱草属 nutans Griseb.)是禾本科,披碱草属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秆直立,基部稍呈膝曲状,高50-70厘米。基部和根出的叶鞘具柔毛;叶片扁平,上面有时疏生柔毛,下面粗糙或平滑,长6-8厘米,宽3-5毫米。穗状花序较紧密,通常曲折而先端下垂,长5-12厘米,穗轴边缘粗糙或具小纤毛,基部的1、2节均不具发育小穗;小穗绿色,成熟后带有紫色,通常在每节生有2枚而接近顶端及下部节上仅生有1枚,多少偏生于穗轴1侧,近于无柄或具极短的柄,长12-15毫米,含3-4小花;颖长圆形,长4-5毫米,2颖几相等,先端渐尖或具长1-4毫米的短芒,具3-4脉,脉明显而粗糙;外长披针形,具5脉,脉在基部不明显,全部被微小短毛,第一外稃长约10毫米,顶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向外反曲或稍展开,长12-20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钝圆或截平,脊上具纤毛,其毛向基部渐次不显,脊间被稀少微小短毛。
分布及栖息
产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新疆、西藏自治区等省区。多生于草原或山坡道旁和林缘。俄罗斯、土耳其、蒙古和印度、喜马拉雅山脉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
生长习性
垂穗披碱草抗旱性较强,不耐水淹,耐寒性强,耐瘠薄,喜欢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高山草原是常见种类,具有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可采用播种繁殖法。 垂穗披碱草播种前一年要求夏、秋季深翻地,适当施入底肥,并对种子作断芒处理。在高原地带一般春播,气候稍暖地区可以早播或夏秋播。当年播种时,应对土地进行耙、镇压。在高原山区以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为宜。
播种量1-1.5千克/667平方米,行距15-30厘米,播深3-5厘米。有灌水条件的地区,应早播,有利提高当年产量。垂穗披碱草苗期生长缓慢,注意消灭杂草,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拔节期灌水1-2次。生长2-4年的产量较高,第5年后产量开始下降,因此从第4年开始要进行松土、切根和补播,可延长草场使用年限。
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级以上种子标准。种子田必须播种Ⅰ级种子,生产田播种Ⅲ级以上种子均可。机播时要做断芒处理。牧区建立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在土壤解冻后即可播种,宜早不宜迟,最迟不超过6月下旬。可采用燕麦等一年生作物保护播种,提高人工草场播种当年的牧草产量。天然草地补播,从土壤解冻至6月中旬均可播种。每667平方米播种量1.5-2.0千克。可撒播,可条播。条播行距15-30厘米。大面积撒播应以0.67-1.33公顷为单元分区划片播种;认真控制播种的均匀度。播种后要做出苗检测,缺苗或漏播地段应及时补播。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牧区新垦地种植时,应在土壤解冻后深翻草皮,反复切割,交错耙耱,粉碎草垡,整平地面。可当年播种垂穗披碱草,或先种一年生作物,如燕麦、油菜等,2-3年后再播建垂穗披碱草草地,头两年可不施肥。耕地种植时,应在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蓄水保。翌年结合翻耕施足底肥,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然后耙耱整平地面,进行播种。
田间管理:播种后,特别是牧区,最好是设置围栏,妥善保护。垂穗披碱草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应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莠剂,如2,4-天丁脂乳油或人工除草1-2次。生长第3年的草地草丛密集,根系絮结,应在早春用轻耙松土,改进土壤通透性,增强牧草生机。垂穗披碱草对水肥反应敏感,产量高峰期过后,应结合松耙每667平方米追施有机肥1000-1500千克,以提高产草量,延长利用年限。利用5年的草地可延迟割草,采用自然落粒更新复壮草丛,也可人工补播达到更新的目的。
收获利用:播种的当年可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有控制地轻度放牧。晚秋与早春严禁放牧,以免因牲畜贪青啃食造成破坏。牧兼用草地放牧利用时应划区轮牧,草高15厘米时开始放牧,高度下降到5厘米停止放牧。收草应在花期进行,收种应在全田果穗60%变黄时进行,迟则种子脱落。收种和割牧草的留茬均在5-7厘米为宜。生产实践证明;垂穗披碱草是现阶段海拔3000-4200米的牧区草地生产建设的主要刈牧兼用栽培牧草,已具有大面积种植的生产基础。
主要价值
垂穗披碱草植株生长茂盛,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广泛应用于高寒退化草场的改良和人工草地的建设。叶量较少,营养枝条较多,饲用价值中等偏上。分蘖期各种家畜均喜采食;抽穗期至始花期收割调制成青干,马、牛、羊等家畜均喜食;开花后与豆科牧草混播,能获得理想而持久的人工草地。再生能力强,适合作为放牧利用。垂穗披碱草高山草原常见种类,有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