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璧
汪璧(1914-1968年4月8日),原名方采秀,是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的妻子。她出生于徽州,是一位中等规模的茶叶商人女儿。1934年2月,汪璧在上海秘密成立了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秘密团体——进社,并成为第一个女社员。同年12月,她与顾准结婚。1935年,顾准离开上海市,与汪璧一起流亡北平市。1936年2月,汪璧回到上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和党地下工作。1938年1月,她在江苏省委领导下,成立了职员运动委员会(简称职委),担任职委委员。汪璧在职委领导下从事职业妇女工作。 1940年7月,顾准离开上海前往苏南解放区,汪璧和孩子及母亲留在上海。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璧和陈修良等同志一起撤至苏北。1943年,汪璧携带新生女儿返回上海,直至1944年冬再回到解放区,直至解放战争胜利。解放后,夫妻回到上海生活。 汪璧最初在华东财政部公营企业财务管理处担任副处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顾准被打为“右派”,汪璧决定与顾准离婚。1968年4月8日,汪璧遭受迫害自杀。1980年,她与丈夫得以平反。
人生经历
早年记实
1934年2月,顾准和几个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在上海秘密成立了一个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秘密团体——进社。取名“进社”的意思是希望自己能促进苦难的祖国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进社的第一次会议是在顾准家的厨房举行,以后便规定每周在厨房举行一次秘密集会,这种集会便简称厨房会议。
汪璧是顾准的学生。她很关心抗日救亡运动,所以顾准也吸收她参加厨房会议。
他俩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于1934年12月结婚。
1934年,他们的家成为上海地下党印刷宣传品的一个点,在危急之时,汪璧曾和顾准的母亲紧急烧毁印刷品。1935年,上海市地下党遭到破坏,他俩有被捕的危险,党组织决定让他俩撤离上海,转移到北平市。在北平,正赶上“一二·九”运动。情况好转之后,又返回上海。
1936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来到人间。
汪璧第二次怀孕时,顾准因躲避追捕,不能在身边照护,她因劳累过多,心情紧张而流产,流血甚多,生命垂危,顾准冒着危险到南市瞿直甫医院照顾妻子。
1938年,年仅两岁的儿子因感染脑膜炎,夭折了。
1940年,顾准舍弃400多元大洋收入的月薪和每月100多元大学教书收入的优裕条件,到苏南新四军根据地工作。汪璧支持顾准的决定,用自己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担负起照看母亲的责任,同时在地下党的秘密电台从事特殊的工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汪璧离开上海市,进入华中根据地。她在华中地区与顾准见面。见面时却是有喜有悲,喜的是恩爱夫妻久别重逢,悲的是她告诉顾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也因感染肺结核并发脑膜炎而夭折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
他们的大女儿顾淑林,是在1942年日军大扫荡开始不久时降生的,其艰苦情况,可想而知。
解放战争时期,他俩一直在解放区工作。
1947年,华东野战军决定把中国国民党大军吸引到胶东半岛半岛,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决战,紧急动员非军事人员分散隐蔽,当时汪璧在胶东工作,被列入疏散之列,她一个人带着婆婆和一对小儿女,登上挂着苏联国旗的轮船疏散到大连。
1949年10月人民政权建立时,顾准和汪璧结婚已满十五年。
1949年人民政权建立以后,他俩在上海分别担任重要职务,过了几年平静的生活。
坎坷岁月
1952年进行“三反”运动时,没有经济问题的顾准却被打成“思想老虎”,与上海市委委员、市委秘书长黎玉同时以“阻碍三反”的罪名被撤职。曾有人劝汪璧与顾准离婚,她回答说:她信任顾准,也理解顾准,愿与他共同渡过难关……,她对顾准的真挚感情,使劝说的人深为感动,顾准很感激汪璧,他在1955年11月22日的日记中写着这样的话:“我想到了我有一个这样好的家庭”,“我的生活如此稳定幸福,实在是一生中所未有的”。
1957年,顾准被打成“右派”,被送去劳改,汪璧以坚强的态度接受了这一残酷的事实,她认为:顾准主要是“嘴不好”,说了些别人不敢说或不会明说的话。她担负起全部家庭重担,顾准的亲戚评论说:“汪璧是把一切都贡献给了顾准”。
顾准被送去劳改时,汪带着一家人送行,还在门口拍了一家人的合影照。
但是,对子女的教育却成了难题。
顾准本来就思考了一些关系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在劳改过程中又亲眼看到极端左翼路线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他思考得更多更深,但这些,都不能跟子女讲。长女顾淑林,从小秉承顾准的优点,善于思考,爱钻研问题,一向喜欢与父亲讨论问题。1960年,顾淑林已十七岁,当顾准在她面前直言“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弊端,批评“三面红旗”时,纯洁而理想化的少女,自觉地站在维护领袖威望和维护革命事业的立场,与父亲争吵起来。爱女激烈而“严正”的态度,使顾准十分苦恼。荒诞的政治意识,荒谬的理论和社会思潮已经严重地毒害了中原地区的青年,但自己无能力,也不可能改变这种现状。
为了保护子女的前途,顾准与汪璧商议之后作出一个违心的决定,今后就让子女把他作为一个“反党右派”看待,让子女和正统文化融为一体。
看到自己最亲的人中了毒不能给他们解毒,反而让他们继续中毒;自己蒙受的冤屈不能在亲人面前倾诉,还得让他们对横加于自己身上的冤屈认可和维护,这就是当时那个年代有思想的人最沉重的无奈。
1964年,顾准的外甥宋德楠因组织“马列主义研究会”而遭罪,顾准因此受到牵连,于1965年2月被“监护审查”。胸膜炎大病方愈的汪璧担心顾准写的探索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稿和笔记惹来麻烦,便和婆婆一起紧急销毁,担心用火销毁会引起邻居的注意,便把它沤烂之后投入抽水马桶中冲走。31年前,为了应付中国国民党的追查,她曾和婆婆一道用火销毁了在她家里印刷的中共地下党的宣传品,这个忠诚的老共产党员却被迫又一次把丈夫珍贵思想的结晶销毁,被迫把探索市场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文稿在抽水马桶中冲走……
1965年7月,顾准以对宋德楠有思想影响的罪名,第二次被戴上“右派”帽子,这次被划为“极右”,表示罪加一等。然后被送到周口店镇劳改。
顾准被第二次划为“右派”的消息传出后,在101中读书的幼子顾重之马上被扯去红领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治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阶级斗争”的狂热,达到完全失去理性的疯狂程度。这时期,汪璧一直十分抑郁,十分痛苦,她面临着足以逼死人的两个难题:“要党还是要丈夫”?“相信毛主席还是相信丈夫”?在两种忠诚不能并容的当时的中国,她痛苦地作出决定:和顾准离婚。
1966年小年夜,顾准获准回家去过春节。到家的下午,汪璧提出离婚。顾准想到1957年以来欠下这个家庭这么多债,他愿意今后独自承受苦难,他同意了。
1966年5月一个星期六,顾准回家取一些衣物,傍晚,汪璧回家,见到顾准,她痛苦地望着丈夫说道:“你害人害得还不够,还要来害人!”说来就大口喘气。
与顾准离婚后,财政部的造反派仍对汪璧抓住不放,为了追查汪璧和顾准的“黑关系”,从顾准家中抄出的《毛选》上,发现写有“逻辑不通”、“脱离实际”、“错误”等批语,认为这是“恶攻罪”,便把此事与汪璧挂钩,说她“长期窝藏反革命罪证”。她1964年协助顾准销毁手稿笔记的事被揭发出来,她又被诬为“长期包庇反革命丈夫”、“销毁反革命罪证”。她遭受种种非人的折磨,有口难辩,痛苦不堪。她为了跟党走,才忍痛与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丈夫离婚,而最后竟得到这种待遇!精神和心灵的折磨是最残酷的折磨,想想1952年以来所经历的一切,所遭受的一切,她完全绝望了,1968年4月8日,她服了大量消毒用的“来苏尔”药水,离开了人世,时年54岁。
她的绝笔书只有这么一句:“帮助反革命分子销毁材料罪该万死”。
沉冤得雪
1980年,中国社科院、财政部等单位,为顾准和汪璧隆重举行追悼仪式,讣告高度评价了顾准和汪璧的一生。
家庭成员
夫:顾准
子女:长女顾淑林,二子顾逸东,三子顾南九,四女顾秀林,五子顾重之。
其夫顾准
简介
顾准(1915.7.1—1974.12.3),上海人,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早年经历
1915年生于上海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在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后,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先生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会计学专业,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1930年,十五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纪30年代,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是上海知名的会计学家。1934年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
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同年10月,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第一次流亡去北平市。1934年后,曾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市,先后担任过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职员支部书记,江苏省职委宣传部长、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在文委工作期间,与经济学家孙冶方(当时为文委书记)认识并共事。1940年后,曾任中共苏南澄锡虞工委书记、专员,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苏北盐阜区财经处副处长、淮海区财经处副处长。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1月回到华东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华分局财委委员,淮阴利丰棉业公司总经理,苏中区行政公署货管处处长、中共华中分局财委委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解放军占领上海市前夕,任青州总队(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一支干部队伍)队长,积极准备接管上海。1949年5月,随军回到上海。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为建国后上海的财税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屡受磨难
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1953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物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1956年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成为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约瑟夫·熊彼特和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著作;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文革中,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受到更加残酷的迫害。出于来自社会的强大压力以及对顾准的不理解,与顾准患难与共30多年的妻子汪璧被迫提出与顾准离婚,1968年4月更因不堪迫害而含恨自杀;五个子女宣布与顾准断绝关系,并断绝一切来往。尽管遭受种种非人的迫害,并承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顾准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1974年12月3日,顾准因肺癌在北京病逝。
主要著作
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政治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
翻译作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约瑟夫·熊彼特)、《经济论文集》(琼·罗宾逊)。
参考资料
顾准夫妻的大爱大痛.人民网.2023-11-29
顾准文集.豆瓣读书.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