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11月,由原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技术学系等多个单位合并组成。学院的历史渊源深厚,教育系源自私立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家政教育系、厦门大学教育系(创立于1922年)和福建省立师专教育科(创立于1941年)。教育技术学系则始于1979年的物理系电化教育专业。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多个层次、多种专业和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实体,设有教育学系、教育技术学系、学前教育系、心理学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心理指导中心等教研机构。
师资队伍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共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7人。教授人数达到18人,副教授19人。超过半数的教师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包括11位博士学位教师和9位在读博士学位教师。学院内有多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以及多位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的教师。
学科建设
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教育史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两个博士点,以及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的十个子方向。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三个专业硕士项目,包括教育硕士、高校教师硕士和MPA硕士。本科专业涵盖了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其中心理学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学院不仅承担本院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还负责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公共课程的教学。
科研成果
学院在科研领域也颇有建树,自2000年起共获得83项科研项目资助,出版65部著作和教材,发表了325篇教育科研论文,并获得了84项奖励。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超过350人,其中派出学者交流达300余人次。学院还建立了三门省级精品课程和三门校级精品课程。
教育技术学
历史与现状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教育技术系是福建省唯一提供教育技术学硕士项目的单位。该系前身为1979年成立的电化教育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2人。教育技术系的教师团队中,高级职称占比33.3%,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占比70%。他们承担了教育技术学本科、硕士和教育硕士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教授全校师范类本科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教育技术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四大稳定的研究方向,即“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信息技术与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并在省内中小学和教育机构中培养了大量的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专业人才。教育技术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驱动和项目驱动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过去五年,教育技术系完成了3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7部学术专著和专业教材。教育技术系与省电教馆紧密合作,承担了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课题研究,并指导了全省110多所教育技术实验校的课题和研究工作。2007年,教育技术系教师承担了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骨干培训者的培训工作,展示了学院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实力。
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旨在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针对现代教育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育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估的综合型教育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机构、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单位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此外,毕业生还可以在教育IT企业和影视制作部门从事数字媒体资源的设计、开发、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等工作,或者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教育技术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教育学
历史与现状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学系是学院历史最悠久的系别之一,源于1952年福建协和大学教育系、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家政教育系和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的合并。1954年,厦门大学教育系并入后,教育学系成为了当时福建师范学院规模最大的学系之一。如今,教育学系已建立起完善的从博士研究生教育到本科教育的办学层次,拥有教育史博士点和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属十一个硕士点。本科专业教育学每年招收40至50名新生。教育学系还承担了本校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教育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助教5人。专业教师中有9人获得博士学位,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系主任为黄仁贤教授,副主任为王晞教授和谌启标副教授。
心理学
历史与现状
心理学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0年开始招生,是福建师范大学新增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校级品牌专业。心理学专业采用文理兼收的招生方式,毕业生获得理学学士。心理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7人(包含2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人,博士(含在读博士)8人。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叶一舵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
培养目标
心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够胜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通过全程培养方案的实施,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备心理学理论思维与科学思维能力,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学生还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统计、测量方法,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应具备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参考资料
学院新闻.学院新闻.2024-09-10
学院简介.学院简介.2024-09-10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