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别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简称:铁科院,英文名: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ORATION LIMITED),是中国铁路唯一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公司注册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法定代表人是叶阳升。
铁科院下设22个二级单位,院属全资公司42个、控股公司15个,职工8800余人,主要产品包含客运服务系统、客运机电产品、金属与化学领域等系列产品。铁科院经营范围为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铁路运输基础设备销售;高铁设备、配件销售;高铁设备、配件制造等业务。
1950年3月1日,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唐山市正式成立,唐振绪任所长。同年9月,更名为铁道部铁道研究所,领导机构迁京,茅以升为研究所所长。建院初期,铁科院投入到铁路网的恢复运营和解放初期的新线建设。六十年代,铁科院着力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全力开展西南三线建设等技术攻关。在文革动乱期间,铁科院完成了援坦赞铁路、核爆炸、导弹试验等科技攻关和试验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铁科院建立了科研工作正常秩序,科研工作得到恢复和振兴。在八十年代,铁科院通过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完成了以大秦铁路、衡广复线为代表的铁路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在九十年代,完成了全路客票计算机发售与预订系统、京沪高速铁路总体技术和关键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21世纪,铁科院建立了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发展能力得到提升。2002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由事业单位转制成科技型企业。2007年,铁科院更名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党的十八大以来,铁科院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2018年3月5日,铁科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成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铁科院建院70余年来,开展了大量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取得了4296项科研成果,获得2833项各类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12项,省、部级科技奖1464项,为推动国铁集团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历程
1949年11月,铁道部即决定筹建铁道科研机构。1950年3月1日,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在唐山市正式成立,唐振绪任所长。同年9月,更名为铁道部铁道研究所,领导机构迁京,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为研究所所长。
建院初期,时任铁科院院长的茅以升先生就提出了“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的办院方针。铁科院投入到铁路网的恢复运营和解放初期的新线建设,编制并参与实施了新中国铁路科技发展规划,围绕经济恢复时期的铁路事业开展工作。
六十年代,铁科院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着力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广泛拓展铁路科研领域,全力开展西南三线建设等技术攻关,推动中国铁路科技的进步。在文革动乱期间,铁科院克服困难,完成了援坦赞铁路、核爆炸、导弹试验等科技攻关和试验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铁科院围绕“以科研为中心,加强科研管理,建立科研工作正常秩序”的工作方针,建立了科研工作正常秩序,科研工作得到恢复和振兴。在八十年代,铁科院通过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完成了以大秦铁路、衡广复线为代表的铁路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在九十年代,完成了全路客票计算机发售与预订系统、京沪高速铁路总体技术和关键技术、京九铁路建设配套工程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为铁路建设运输提供了技术保障。
进入21世纪,根据国家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要求,铁科院按照铁道部“一年改企,两年建制,三年规范”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管理改革,建立了基本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顺利实现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2年,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由事业单位转制成科技型企业。2007年,铁道科学研究院冠名“中国”,正式更名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科院围绕高速铁路关键装备、综合检测和试验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有力支撑起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行业服务和成果转化实现相互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产业化基地破土而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推动铁科院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铁科院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2018年3月5日,铁科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成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近9000名职工,学科和专业覆盖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工务工程、通信信号、信息化、金属化学、节能环保、劳动卫生、运输经济、安全保障等主要技术领域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跨入新的历史时期,按照国铁集团党组的部署,铁科院集团公司奋勇担当中国铁路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使命,全面落实“充分发挥领军、骨干、尖兵、平台作用”的工作要求,为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公司架构
以上数据来源于
股东信息
以上数据来源于
对外投资
以上数据来源于
下设单位
铁科院集团公司下设22个二级单位,包括机车车辆研究所、铁道建筑研究所、通信信号研究所、运输及经济研究所、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路12306科创中心、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铁路节能环保技术中心、铁路卫生技术中心)、标准计量研究所(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铁铁路产品认证中心、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铁集团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中心、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安全研究中心、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铁道技术研修学院(铁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铁科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国铁川藏科创中心(成都)有限公司、铁科后勤服务中心、铁科嘉苑饭店服务有限公司。
历任领导
以上数据来源于
公司文化
使命:引领轨道科技创造交通未来。
愿景:创建世界一流轨道交通科技集团。
核心价值观:智道合一。
企业精神:笃真求卓创新致远。
企业标识:“CRH”(China RailwaysHigh-speed)是中国高速铁路的英文简称,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高铁产业链的各个领域,“CRH”商标权由铁科院注册持有。
经营范围
铁科院集团公司主营业务: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铁路运输基础设备销售;高铁设备、配件销售;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关键系统及部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工程管理服务;环保咨询服务;标准化服务;计量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旅客票务代理;数据处理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会议及展览服务;广告制作;广告发布;广告设计、代理;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租赁服务;停车场服务。许可项目:铁路运输基础设备制造;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监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出版物批发。
主营业务
技术团队
铁科院集团公司现有职工88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科学顾问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职)9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科研人员1600余人,国铁集团专业领军人物18人、专业带头人70人。
两院院士
以上数据来源于
国家级专家
以上数据来源于
院首席专家
意思数据来源于
科技创新
高速铁路
系统集成与联调联试技术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内承担联调联试任务的测试单位,先后开展了胶济、京津城际、合宁、合武、石太、温福、甬台温、武广、郑西、沪宁、沪杭、昌九、成灌、长吉、广珠、海南东环、京沪、广深港等高速铁路的联调联试工作,开创性地系统验证和评估了中国高速铁路的运行稳定性、平稳性、舒适性等指标,为保证中国高速铁路按设计速度开通运营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
成功构建了无砟轨道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自主研发了CRTSI型板式、CRTSII型板式、CRTSI型双块式及岔区无砟轨道系统,包括各型扣件(WJ-7、WJ-8、弹条IV、弹条V等)、预应力钢棒、垫板、钢轨伸缩器、高速道岔、CA砂浆等系列产品。
高速综合检测技术
通过集成创新,开发了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可对轨道、接触网、轮轨动力学等列车运行相关的数百个参数进行实时检测,并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与综合分析,最高检测速度250公里/小时。
高速列车技术
发挥综合专业优势,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中承担了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的科研攻关任务,取得重要进展。
长钢轨运输装载加固技术
在100米、500米长钢轨普通平车运输装载加固系列方案的研究中,采用多车连挂跨装技术,运用超静定结构计算方法和横向整层紧固方式,解决了货物超长、车辆偏重、钢轨窜动等关键技术难题,满足了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长钢轨运输的迫切要求。
既有线提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作为技术总体负责单位,全面参与了六次铁路大面积提速工程,承担了技术方案编制、技术条件及试验规程制定、关键技术攻关、综合试验检验等大量工作,已系统掌握了250公里/小时既有线提速技术。
重载运输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自“六五”以来对重载运输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重载列车制动技术、无线同步操纵技术、重载路基技术、60公斤/米轨道结构、调度集中与监督等主要领域均取得重大成果。近年来承担了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系列综合试验任务,集中力量对大秦铁路2万吨重载列车及配套技术进行攻关研究,为中国重载铁路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重要贡献。
高原铁路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青藏冻土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观测,承担了33项科研攻关和综合试验项目,在环保监理、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技术服务工作,全面、全线、全程介入了工程施工,为破解“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开发了TPDS、TCDS等安全检测系统、货运安全综合检测监控系统、防灾安全监控和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网络化的安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铁路信息化
围绕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发了铁路客票系统、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运营调度管理系统等,在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
依托在铁路领域积累的大量创新成果和科技攻关优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参与了中国各主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遇到的大量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
规章规范与技术标准研究
依托科技基础研究和综合性创新成果,围绕铁路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持和参加了一系列技术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起草制订工作。
理论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用仿真计算等先进工具在轮轨关系、线桥结构、车辆性能、安全保障、大型客运站设计评估、综合枢纽交通疏解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理论研究,为科技开发和运输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科研能力
铁科院集团公司拥有亚洲最大的环行铁道试验基地,以及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车和动车组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等国家级实验平台,各类专业实验室近百个,实验装备近7000台套。
实验室
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
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首批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主要由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和七个子系统组成,具备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相结合、试验基地和正线试验相结合、试验仿真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实验研究能力,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科技创新平台。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7月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成为36家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围绕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材料工程展开系统研究,为大规模铁路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铁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铁路运输高速、重载、提速、安全、信息服务为重点,以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立足铁路、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服务。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通过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现有试验线内侧建设一条闭合的城轨试验线及其配套试验装备,不仅可以满足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装备认证等业务开展的迫切需要,还显著提升了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铁路领域试验检验能力。
还有高速铁路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列车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创新基地
永丰科技创新基地
永丰基地是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科研成果转化的生产基地,总建筑面积45322m2,承担着纵横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所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试制工作以及对外合作项目-制动、牵引系统产品国产化工作。生产基地加工设备先进,拥有先进的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仪和电子检测设备等,建立了牵引电气系统试验中心、辅助系统综合试验站、网络控制系统综合试验中心等关键试验研究、检验平台配备有瑞士的精密测长机、德国产的光谱仪、意大利产三坐标测量机,德国马尔产轮廓仪器等,设备功能齐全。性能先进,从根本上提升了对零部件外观,内在质量的保障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纵横公司制造部生产工艺科学严谨,生产过程严格按照IRIS质量体系要求管理,确保了生产产品的质量要求。
昌平科技创新基地
昌平科技创新基地(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占地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开展铁路工程领域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从事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智能测力桥梁支座和无砟轨道板用预应力钢棒、钢丝等产品的研发和规模生产。
怀柔科技创新基地
怀柔科技创新基地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杨宋镇雁栖科技开发区,占地面积30亩,主要开展真空卸污系统、污水处理设备、地源热泵、旅客列车集便器等节能环保领域成果的规模化转化工作。
通信信号科技创新基地
通信信号科技创新基地位于铁科院院区,主要开展通信信号领域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系列产品
客运服务系统
客票系统简介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自1996年启动,经过1.0、2.0、3.0、4.0、5.0、5.1、5.2版本的研制和铁道部、地区中心、车站三级系统的建设,已建成包括铁道部中心、18个地区客票中心、2000多个联网车站、15000多个窗口的全国联网售票系统。系统提供的服务涵盖了整个客运组织的各个环节,从列车基础运行数据的维护→车票的管理调度→车票销售→帐务处理→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各类信息查询,完全由计算机作业替代了手工作业,使客运工作者能够科学、方便、快捷、灵活的开展旅客运输组织工作。同时为了最大程度的便民利民,全路已有11个路局开通电话订票业务,总计64000门线路,所有动车组列车开通了互联网售票业务和实名制购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售票窗口支持银行卡购票,极大的方便了广大旅客购票。
客票监控系统
客票监控系统(TRSMS)是通用的信息系统监控软件,具有数据库、主机、网络等通用系统资源的监控功能,又可以面向具业务应用进行定制监控,满足个性化监控需求。本系统采用知识收集和检索机制,具有辅助故障诊断、故障定位、处理方案制定的能力。该功能是监控系统技术的重要突破。
客户服务中心简介
为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为了更好的提升铁路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铁道部建设了12306网网站,其中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客运系统是铁路服务广大旅客的重要窗口,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相关的服务。客户登录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客运系统后,可以办理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列车的售票业务,可以查询列车时刻、票价、列车正晚点、车票余票、售票代售点等信息。
路局级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
依据《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结合现场工作人员的业务需求,基于客运实时、历史数据,综合运用BI、WEB、GIS等工具平台,营销系统提供数据采集汇总、客流调查预测、运营分析评价、业务监控预警、运营辅助决策等功能,为路局、站段的管理、业务人员提供全面、灵活的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平台。
铁路客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铁路客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分为铁道部、区域中心和客运车站三级。它是一个以票务信息为基础,以生产调度为核心,为铁路客运服务人性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应急指挥现场化以及经营管理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的客运生产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
客运机电产品
JWTVM-2型自动售票机
JWTVM-2型自动售票机是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公司)自主设计、研制和生产的,集制票、支付、取票于一体的旅客自助购票设备。该产品整体设计集大堂式与穿墙式于一体,模组化设计便于使用与维护,可为旅客提供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界面友好的自助式购票环境。
JWAG-2型自动检票机
JWAG-2型自动检票机整机国产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配有国内首款磁票处理器支持磁票四方向插入,具有高效的通行算法,可高精度检测各种通行行为并可实现旅客通过过程无停顿,使用软体材质拍打门,可对旅客进行人性化保护。
ZT-C300型磁介质车票制票机
ZT-C300型磁介质车票制票机是针对铁路客运专线设计的窗口制票机,该机集车票定位、剪切、热敏打印、写磁、校验、传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该款制票机完全符合铁道部客运专线窗口制票机技术规格,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易维护等特点。
JWBP-Iz型列车移动补票系统
JWBP-Iz型列车移动补票系统由地面管理系统和车上补票系统组成。地面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维护、下载和上传及报表的统计功能;车上补票系统实现了各种事由的补票作业,实现了列车移动补票作业的电子信息化。
铁路客运车站补票系统
铁路客运车站补票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铁路客运车站出站口旅客补票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结束了人工开据代用票的传统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出错几率,减少旅客滞留,便于统计分析。
移动售票车
铁路移动售票车可有效缓解客流高峰时期车站和订票点的交通拥堵,以及居住人口密集的地区订票点因长期滞留大量人员产生社会安全问题等矛盾。
铁路移动售票车
1、监控与通讯系统,系统可通过多种网络连接方式接入客票专网。2、售票工位布置和普通窗口完全一致。3、市政供电、汽油发电机以及UPS电源系统三种供电方式提供电力保障。已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铁路局及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推广16辆。
金属与化学领域系列产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铁路金属材料、润滑材料、摩擦磨损材料、阻燃材料、无损检测、焊接技术、应用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及产品生产。
技术服务
科技信息与战略咨询
紧密围绕中国铁路改革发展需要,依托大容量、宽领域、权威性、快更新的中国铁路科技文献数据库、国外铁路科技文献数据库、铁道部科技成果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全面开展世界铁路比较研究和行业战略咨询,着力搭建集展览、翻译、出版、声像制作为一体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及数据检索、科技查新、科研管理等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一流的信息服务。
标准计量与质检认证
作为具有第三方资质的检测检验技术机构,以成套资本密集型(试验、检测)设备为支撑,以一系列国家级资质和授权为平台,从事铁路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认证等铁路行业技术服务工作,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服务能力。具有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审查认可资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授权的铁路产品检验机构;具备从事企业质量体系、工厂生产条件审查、生产许可证和制造特许证审查及产品检验的能力,是铁道部行政许可项目指定的技术机构;拥有长期从事铁路产品标准化、专用计量、产品质量检验和认证等工作,具备专业知识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拥有一批取得国家资格证书的专职和兼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和工厂条件审核员、审查员和检查员。
基础设施检测
作为全路的基础设施检测中心,配属有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等综合检测车,以及轨检车、钢轨探伤车、电务车和网检车等大型检测设备,负责对全路干线线路、桥隧、电务、牵引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检测,对全路基础运用状态实施总体监控。
节能环保与职业卫生
具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及污染防治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承担了数百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施工期环境监理与监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污染防治工程设计、节能评估与环评及水保报告书技术评审、卫生与环保产品检测检验等技术咨询、服务任务。
工程咨询与监理
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丰硕的成果积累,运用科学技术、工程经验、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为工程项目的决策、实施提供全方位的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技术服务。
新材料与新工艺
作为铁路系统唯一从事新材料、新工艺、失效分析及材料检测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主要承担铁路机车、车辆、工务用金属及高分子材料制品的材质、工艺及性能的研究及测试;铁路车辆、桥梁用焊接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及无损探伤技术与培训;各类铁路专用润滑油脂的研究和分析检测;车辆、桥梁及隧道防水和防腐材料的研究;高速铁路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和维修没药树材料的研究及技术咨询。
企业资质
铁科院集团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三体系认证。拥有工程设计、咨询、地灾防治、水土保持、网络安全测评等资质证书,所属主要实验室均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及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计量认证(CMA)。铁科院集团公司现为国际铁路联盟(UIC)会员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铁路应用技术委员会的中国技术对口单位,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铁路科研机构和组织建立了长期联系。
以上数据来源于
出版刊物
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中国铁道科学》是由中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于1979年亲自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铁道科学》作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荷兰《斯高帕斯数据库》(Scopu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数据库》、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科技(指导)类期刊,1962年创刊。作为中文核心期刊,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在第二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中被确定为百种重点期刊,是铁路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中国铁路》杂志充分发挥铁路行业权威媒体的喉舌作用,以服务中国铁路为宗旨,以宣传中国铁路为理念,紧密围绕和谐铁路建设,突出反映中国铁路高端思想,敏锐解读铁路重大决策和前沿技术,准确把握铁路改革发展态势,全面宣传中国铁路建设成就,系统报道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科技成果,是展示中国铁路整体形象和全面创新成就,介绍世界铁路发展动态的重要窗口。
铁路计算机应用
《铁路计算机应用》于1992年创刊,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学会计算机委员会主办,是唯一可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铁路行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期刊(月刊)。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1974年创刊,刊名为《交通劳动卫生通讯》。1975年~1986年更名为《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7年更名为《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作为内部刊物,共出版46期。1988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正式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技术期刊。近年,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全路职工的工作需要,更好地为全路职工服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11年期刊更名为《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节能部分。本刊由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曾荣获铁道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宣部、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被收录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铁道技术监督
《铁道技术监督》1973年创刊,原名《铁道标准化》,1996年更名为《铁道技术监督》,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国际标准版本,截止2011年12月已累积出版正刊302期,增刊22期。
《铁道技术监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围绕铁道技术监督,以指导性、实用性为主的综合性技术类期刊。旨在宣传铁道标准化、计量、质量技术监督的方针与政策,传播积累铁道标准化、计量、质量技术监督的理论与成果,开展铁道标准化、计量、产品质量管理、产品认证等方面学术探讨和工作交流,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服务。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本刊面向铁道部有关业务司局,铁路运输企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轨道交通业以及铁路产品生产厂家等相关领域的各单位以及领导、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发行。同时面向各高等院校,各大、中、小型图书馆等发行。
铁道机车车辆
《铁道机车车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承办的铁道和城轨交通机车车辆专业和供电专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81年。期刊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和交流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机车车辆、供电系统方面的试验研究和设计成果,运用检修经验,有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国内外技术动态、技术政策等,从而为铁路运输生产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铁道建筑
《铁道建筑》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报道内容涵盖铁路规划、勘查设计、轨道结构、路基基础、桥梁、隧道、房建和养路机械等多个专业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技术。当前重点关注国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铁路重载运输、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以及行车安全保障技术的创新,跟踪世界铁道建筑的最新发展动态。
铁道通信信号
设有专论综述、信号控制、通信信息、城轨交通、地方铁路、国外铁路动态、资讯报道等固定栏目。同时不定期设置技术交流专栏,涉及通信信号技术的研究开发、现场应用、监测检测、试验验证、安全分析、运营维护、标准解读等内容;跟踪世界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通信信号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更新工程鉴定信息、评审信息、国内外技术交流论坛和会议信息,重大科研成果获奖项目等资讯,以及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书籍等。
铁道货运
《铁道货运》1983年创刊,国铁集团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铁路系统惟一的货运科技及资讯类科技期刊,被武汉大学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收录,获中国铁道学会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由《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超星期刊等数据库收录。办刊宗旨:《铁道货运》围绕铁路物流运输领域和市场,立足现代物流、货运营销、货运安全、运输技术、货运产品、货物装卸、装载加固,加强路内外厂商、企业货运技术和产品的宣传与交流,为铁路局、研究设计院、高等院校及厂商企业提供研究、实践的平台和相关市场信息。
铁道运输与经济
《铁道运输与经济》1979年创刊,国铁集团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铁路运输与经济领域的综合性科技期刊。《铁道运输与经济》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获中国铁道学会优秀科技期刊称号,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超星期刊等数据库收录。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是目前铁道部唯一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性科技类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杂志(刊号:CN11-5183/U;ISSN1672-7533),2004年创刊,双月刊、全彩印刷。《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杂志是中国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
铁路技术创新
《铁路技术创新》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科技类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5867/U,双月刊,采用大16开铜版纸彩色印刷,定价2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铁路技术创新》立足于轨道交通领域,用正刊资源每期选择一个主题,以技术专辑、企业专辑、会议专辑、项目专辑等形式,综合报道企业或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重点介绍企业或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是展示轨道交通领域各专业发展现状、宣传轨道交通领域机构整体形象及综合实力的最佳平台。
报纸
铁道科研报
《铁道科研》报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于1985年4月创刊,其前身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刊》,创办于1959年6月,刊名由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题写。《铁道科研》报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内部刊物。该报按照铁科院党委的宣传工作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铁科院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以及铁科院在行业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人才培养
铁科院集团公司是是全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之一、首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之一。现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授权点。拥有研究生导师26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7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6人。
继续教育
1978年,在铁道部倡导下,铁科院开始面向铁路系统从事铁路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2011年首批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是铁道部正式命名的铁路继续教育高新技术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在京唯一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铁道监理工程师资质考试定点负责单位,是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北京市继续教育工程协会的团体会员和全国CAD应用培训中心,具有国家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资质。
多年来,铁科院遵循“面向需求、突出重点、优质服务、科学评估、铸就品牌”的培训理念,始终以现代轨道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行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依托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技术手段先进和教育服务体系完备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精心策划培训项目、严格培训管理流程、科学评估培训质量、优质提供培训服务,形成了集企业管理、IT技术、实用外语,铁道工程、机车车辆、运输组织与管理、通信信号及自动化控制等轨道交通领域技术门类齐全的专业培训体系,大规模组织高速铁路建设施工关键技术及基础设施安全管理、铁路运输组织与管理、通信信号、运输装备运用与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检测技术发展及应用等轨道交通行业高新技术培训,以及注册监理工程师、客运专线工程试验人员专业资质认证培训,平均年举办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数1万余人次。
师资力量
铁科院在编和外聘专家、教师近400人,其中,博硕导师共183人(正高级166人,副高级17人);铁路技术专家216人(正高级127人,副高级89人)。如:院首席研究员黄强、刘春煌、王悦明、周清跃;国家级、部级专家钱立新、陆阳、柯在田、江成、史存林、刘建亮、段武、张琦、范明、邱传睿、田长海、何邦模、朱建生、蒋秋华、李平等。
研究生培养
早在六十年代,在茅以升院长的积极倡导和主持下,铁科院就开始少量招收研究生。1978年成为全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的单位之一,至2011年底,已招收培养学术型博、硕士研究生1160多名。现在读学术型博、硕士研究生181名,工程硕士研究生99名。目前,铁科院研究生教育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与企业合作的博士后工作站,是“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5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研究生能结合重大、前沿性的科研课题开展论文研究,宜于造就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培养的一大特色。
学科专业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6个: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化与管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14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机械设计及理论、工程咨询、工程监理、铁路环境工程。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领域5个:材料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
1995年2月,经全国博管办第十五次会议批准,铁科院在铁道、公路、水运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学科调整将铁道、公路、水运合并改称为交通运输工程流动站。同年申请增设并被批准设立土木工程流动站。此外,铁科院先后与深圳市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主要研究学科和研究方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称“流动站”)按一级学科设站。目前铁科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一级学科有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流动站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专业)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有重点科研任务,具备科研条件(包括科研助手和经费),均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企业责任
2023年,铁科院集团公司从“技术制高点、安全支撑点、产业增长点”三个方面聚焦发力,坚持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通过“领先领跑”专项抢占高速、高原、高寒、智能、重载、质量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制高点,通过“自立自强”专项破解基础理论、“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通过“安全技防”专项拓展移动装备、工务工程、外部环境技防手段,通过“高端人才”专项围绕自身培养、外部引进、国际交流制定针对性措施,全面支撑铁路科技发展需求。
聚焦重大科研项目
攻坚高原,“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高原高寒铁路技术攻关;奋战高速,系统推进CR450动车组研制和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线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创造动车组相对交会时速明线891公里、隧道840公里的新纪录,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数智融合,牵头编制《数字铁路规划》,积极推进智能高铁2.0科技攻关,加快推进中国智能高铁成体系高质量持续发展,开启世界智能铁路发展的新篇章。
聚焦关键科学试验
精心组织贵广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试验,系统验证贵广铁路提速改造后现有运营动车组的适应性;科学实施京张高铁ATO系统全场景全要素试验,为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和功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自主立项环行铁道23吨—40吨重载科学试验,使重载试验能力一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国铁集团推进重大技术创新和保障运输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揭牌成立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系统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整合行业科技资源,凝聚协同创新合力;持续提升国家铁道试验中心综合试验能力,实现时速222.2公里试验速度新纪录,满足开展时速200公里的速度等级试验需要;设立“新能源技术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新能源技术工程应用,中老铁路光伏示范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在铁路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革新中勇当先行。
聚焦高端人才培养
统筹实施高端人才年度培养计划,持续建强创新人才梯队;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铁科院集团公司特聘科学顾问,充分发挥特聘科学顾问的科技领军作用;选派科技骨干执行国家科技部青年科技人才中长期培训出国任务,积极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国际铁路联盟(UIC)派驻常驻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国际铁路发展动态,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挥行业技术中心作用
铁路12306科创中心推动客票系统运行维护和系统功能提升,2023年中秋节国庆期间单日售票最高达2695.2万张,创历史新高;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中心组织完成福厦、贵南等18条2700余公里高铁新线联调联试,洋吕铁路、贵广高速铁路提质改造等10条1600余公里线路动态检测,并在护航雅万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中再立新功;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中心正式成立,开展区域性高铁网和全国普铁网列车运行图分析评价研究,构建面向复杂路网的运行图智能编制成套技术体系,全面支撑和参与编制2023年全路第三、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
加强运输经营技术创新
牵头国铁集团重大项目“铁路发展多式联运与快捷物流关键技术研究”,核心参与编写现代化物流体系,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型;开展市域/城际铁路运营组织技术研究,设计深圳市都市圈、福州都市圈列车开行方案,有力支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承担的国铁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落地实施,为铁路提质增效、节支降耗作出积极贡献。
推进安全保障技术攻关
研发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检测能力世界领先,检测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是保障高铁运行安全和指导养护维修的重要技术装备;研发特大跨度桥梁线桥一体化监测系统,在五峰山长江大桥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投用;依托环行线丰富试验场景,开展5G-R通信、高铁周界入侵报警、列车超视距系统创新研究,努力为铁路拓展环境安全技防手段提供支撑。
深化科技合作交流
履行国际铁路研究委员会(IRRB)副主席职责,承担2023年度UIC亚太区科研项目“全球铁路大数据应用最佳实践及智能高铁通用数据体系架构研究”,提升中国铁路国际影响力话语权;圆满完成第11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第12届国际重载运输大会技术交流任务,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最强音;高质量举办第16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暨世界铁路合作·发展论坛及系列主题学术论坛,集中展示中国铁路发展成就,有力促进国内外铁路技术交流与合作。
社会公益
为更好贯彻落实国铁集团部署要求,发挥铁路科技企业优势,助力勉县“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进一步提升产业、消费、科技等帮扶成效,集团公司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2023年帮扶专项资金方案,计划安排帮扶资金205万元,其中190万元用于支持勉县周家山食品加工产业三期扩建项目,推动脱贫群众和帮扶地区持续增收、稳定收益;15万元用于支持开展乡村振兴农文旅创新行动,通过文创设计赋能勉县农产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2019年8月4日,首座由中学生筹资建设的公益桥“茅以升公益桥—中学生桥”竣工通车,终结了当地孩子们雨季涉水上学的历史,架设了安全的求学之桥,同时也解决了周边4个村庄2200多名村民的出行难题,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筹建过程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无偿提供栏杆。
2020年3月31日,勉县举行消费扶贫签约大会。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铁路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签约218万元,捐赠35万元的图书,签约大会上,相关部门和单位共签约消费扶贫意向书21份、签订消费扶贫协议10份,直接或间接带动1.16万户群众实现增收。为继续拉动勉县消费扶贫,在本次大会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党校和中国铁路西安、上海、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签约218万元,并捐赠了图书。
获得荣誉
建院70余年来,铁科院集团公司开展了大量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研究,取得了4296项科研成果,获得2833项各类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12项,省、部级科技奖1464项,为推动中国铁路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茅以升科技奖
以上数据来源于
詹天佑科技奖
以上数据来源于
相关事件
“CRH”商标事件
老城堡集团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于英国的公司,英文名称为CRH Group Services Limited。在2005年,其就在中国注册了“CRH”商标,用于建筑施工、建材等多个领域。CRH是中国高铁的英文缩写,铁科院作为国铁集团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承担着中国高铁的建设、运营、维护工作,高铁“CRH”的商标权也由铁科院享有。铁科院拥有的涉案的第35类“CRH”商标注册于2006年,在2009年4月取得商标专用权,铁科院共在43个门类上注册了“CRH”商标。
从2015年起,老城堡公司多次向商标评审委员会在第35类项上申请注册“CRH”商标,用于广告、商业中介服务、市场营销、采购等服务。2017年,老城堡公司以铁科院在注册商标后,并没有进行公开、真实、有效的商业使用为由,向商评委提出了复审申请。商评委经审查认为,由于“CRH”商标并未在2014年2月8日至2017年2月7日期间在第35类,即广告、市场研究、拍卖、人员招收等服务上进行公开、真实、有效的商业使用,故决定诉争商标予以撤销。
参考资料
全院简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4-02-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天眼查.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网站首页.网站首页.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先驱——西南交大茅以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2024-05-02
茅以升老院长的铁科岁月——铁道科学院的奠基人、铁路科技事业的开拓者.铁道科学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高铁CRH商标撤销再审 争议不影响和谐号涂装.今日头条.2024-05-02
两院院士.两院院士.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系统集成与联调联试技术.系统集成与联调联试技术.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长钢轨运输装载加固技术.长钢轨运输装载加固技术.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规章规范与技术标准研究.规章规范与技术标准研究.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2024-05-02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05-02
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4-05-02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试验线.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通信信号科技创新基地.通信信号科技创新基地.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金属与化学领域系列产品.金属与化学领域系列产品.2024-05-02
科技信息与战略咨询.科技信息与战略咨询.2024-05-02
标准计量与质检认证.标准计量与质检认证.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节能环保与职业卫生.节能环保与职业卫生.2024-05-02
工程咨询与监理.工程咨询与监理.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铁路计算机应用.铁路计算机应用.2024-05-02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24-05-02
铁道技术监督.铁道技术监督.2024-05-02
铁道机车车辆.铁道机车车辆.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铁道通信信号.铁道通信信号.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铁道运输与经济.铁道运输与经济.2024-05-02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4-05-02
铁路技术创新.铁路技术创新.2024-05-02
铁道科研报.铁道科研报.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4-05-02
《人民铁道》头版头条丨铁科院集团公司服务支撑铁路高质量发展纪实.微信公众平台.2024-05-02
铁科院集团公司2023年度 协同帮扶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公示公告.铁科院集团公司.2024-05-02
铁路多单位参与的“茅以升公益桥—中学生桥”竣工通车.今日头条.2024-05-02
铁路持续帮扶巩固勉县脱贫攻坚成效.今日头条.2024-05-02
30名青年、20个集体!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今日头条.2024-05-02
喜讯!铁科成果荣获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24-05-02
重磅!铁科院集团公司多项科技成果获奖.铁科院集团公司.2024-05-02
2020中国工程咨询机构百强.硅谷动力.2021-01-22
茅以升科技奖.茅以升科技奖.2024-05-02
詹天佑科技奖.詹天佑科技奖.2024-05-02
高铁“CRH”商标被撤销?法院:依据不足应重作决定.百家号.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