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简称北京航校,又名为华北第一工业学校,是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创建的一所航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北京市。学校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中航集团工业部前身)。

学校简介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简称北京航校,又名为华北第一工业学校。

1969年6月10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长空机械厂,生产航空发动机油泵。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简称为“北京航校”)原位于德胜门外苇子坑,即现在的健翔桥以北、北京-拉萨高速公路以东、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戏水乐园以西的安翔里社区所在地,占地188000平方米,是一所培养航空工业中等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

从1952年建校,至1969年9月改为国防二办长空机械厂,总共经历了17年的风雨历程。北京航校建立之初由于保密的需要对内称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对外称《华北第一工业学校》,后来统一称《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由于学校一段时间增设了大专班,学校自1960年2月升格为“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1963年初恢复为“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校名,停止招收大专生。北京航校隶属于原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后隶属于第一、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后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部,是资格最老的部属航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之一。建校初设有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发动机、飞机设计与制造和航空零件机械加工四个专业,后调整为飞机制造与装配、航空电机电气设备装配与试验、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1964年又增加了化学分析和机床维修专业。

解放初期,遵照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关于建厂同时建校,以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迫切需要,尽快装备空军飞机”的决定,由地处北京南苑的国营211厂抽调以后来任北京航校副校长的刘光同志为首的得力干部,筹划北京航校的教学和基本建设工作。1951年9月开始筹建,1952年10月3日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开始在211厂借房办学开课。1954年6月从南苑迁移到德胜门外苇子坑校址。

1952年10月,苏联援华教育专家组一行三人在北京航校分步骤地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指导,为学校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55年9月专家组在华合同期满回国。

首届学生来自于张家口市解放军军事工程学校、南京军事学院,以及浙江军区、八路军山东军区等部队中选送的现役军人共603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是为抗美援朝战争入伍的中学生,也有一些是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53年8月、1954年8月和1956年2月是北京市各中学选送的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从1955年8月开始由全市统一考试中录取出类拔萃的学生入校学习,1965年录取了最后一期学生。1955年8月,第一期毕业生走出校门,1969年9月最后一期学生毕业,共17期7403名学生毕业,其中含大专生375名。

北京航校的第一任校长是赵品三同志。他是1925年入党的革命老前辈,有着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他深入群众,作风朴实,既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校长,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赵品三同志离开北京航校后,接任校长的是陈谷音同志。陈谷音同志是1932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他曾经在国民党上海监狱和新疆盛世才监狱里先后坐了7年牢,即使在狱中,他也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与反动派作顽强的斗争。十年浩劫,他受林彪及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打成叛徒,并被无休止地批斗,终于而含恨离开了人世。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他的冤案才得到了平反。陈谷音同志虽然不幸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北京航校建立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师生们的心里。担任党委书记的是老红军张鸿才同志以及继任的蒋平社同志。学校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为北京航校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北京航校有着良好的教学环境,有着完备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有两座教学楼和一座化学实验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完备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一栋栋宿舍楼,还有符合标准的体育运动场、食堂、卫生室、浴池等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提供了保证。她更有着一支非常优秀的教职员工队伍,他们克服困难,自编教材,自行设计绘制教学挂图和教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革新教学模式、考试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主导作用。1958年12月22日,北京航校自己设计制造的“红旗一号”轻型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试飞成功就是明证。

北京航校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校风即“三八”作风(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自己的校风,以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为自己的校歌,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逐渐形成学风淳朴,纪律严明,学习刻苦,互助友爱,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同学们要学习基础课,即高中程度的数理化以及语文政治外语等;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电工学、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航空概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还要学习各个专科的专业课程。每个学期有近一半的时间到实习工厂进行各个工种的实习劳动,或者到航空工厂实习。再经过撰写毕业论文和通过毕业答辩,完成全部学业。

按照上级的安排和要求,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一年一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佳节,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游行队伍当中,都有北京航校的学生组成的仪仗队排列其中。晚上的焰火晚会更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他们还经常到机场,作为首都地方武装师,或者作为群众队伍去迎送外国元首和政要。每年的夏收、秋收期间,到附近农村参加农业劳动已经形成惯例。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学校的各种球队、体操队、田径队、航模队,在北京市中专运动会以及各专项比赛中,多次取得优秀成绩,获得最高奖励。学校的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口琴队、曲艺队、话剧队等在各种庆祝活动和学校、班级联欢时大显身手,在紧张的学习中给校园里注入了快乐活泼的元素,且增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伞兵排曾经于1965年国际妇女节进行的空降武装跳伞和排进攻表演,大获好评,受到邓颖超、康克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学校的航模队在1965年8月参加全国航模创纪录测验中,打破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为学校为祖国争了光。

在“文革”动乱的年代里,一股解散学校的歪风,把已经取得不俗成绩,正在进入辉煌发展时期的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推向绝境,于1969年改为工厂,结束了北京航校的历史。

北京航校的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事业单位、国防系统以及民用系统的很多单位中。他们大多成为本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为祖国的航空工业,为国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当中有的还在航校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有的经过实践的锻炼考验,增长了才干,走上了领导岗位。如今,所有的北京航校毕业生已经全部退休,他们将和母校一起,永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所铭记。

专业设置

1、活塞式发动机专业。

2、喷气发动机专业。

3、飞机设计与制造专业。

4、航空零件机械加工专业。

5、飞机制造与装配专业。

6、航空电机电气设备装配与试验专业。

7、化学分析专业。

8、机床维修专业。

历史沿革

1952年,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创建,对外称华北第一工业学校。

1960年,更名为北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科学校。

1963年,更名为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1969年,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长空机械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