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源于1944年建立的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学院现由水力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岩土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水文与水资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工程科学与灾害力学研究所、工程结构研究所、工程设计院水电分院、水资源研究中心组成。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概况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隶属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现有在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
发展沿革
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孕育于1944年建立的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1952年土木水利系设立了水文测验专修科。1956年经中央高等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水文本科生,正式设立陆地水文专业
办学特色
本专业历经50余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沉淀了丰富的本科教育精华,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强调基础,注重实践,科研促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
培养目标及要求
全面系统地掌握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学科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力学基础、专业知识及外语、计算机、人文、管理等综合能力,适应我国未来水利水电建设需要,能利用高新科技和工程手段解决我国水问题的强基础、宽口径、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地矿、国土、海洋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学校提出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学教育结合、学科交叉”,制定了造就“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思路
按照“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面向世界”的培养原则,构建“一条主线(培养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两个渠道(知识教育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三个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创新人才培养),四条途径(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以多学科综合优势推进人才培养,以科学研究的强势带动人才培养,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
学院有4个本科专业, 现有在校学生2100余人,其中博、硕士生400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50余人, 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5人,正高级职称37人,副高级职称44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人数占60%以上。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学院设有三个校“523”工程实验室(水利土木工程实验室、水动力学实验室、水土资源实验室),7个研究室、2个资料室。 学院拥有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学科“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和“岩土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土木工程)、8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含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以及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水文水资源”省重点学科、“现代水利水电科学与工程”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985工程”二期“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及四川大学“工程安全与灾害力学交叉学科中心”。
科研成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河槽水沙运动规律研究
卵砾石河床清水冲刷粗化规律研究
高坝下游溶解气体过饱和和与掺气特性的关系研究
承压水长期作用下煤的软化机理与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岩石灾变破裂过程中能量耗散与释放规律的研究
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和洞室群安全监测光纤传感技术与预测方法
300米级高坝泄洪消能关键技术研究
市场条件下流域梯级水电能源联合优化运行和管理的先进理论与方法
国家工程应用科研项目
瀑布沟施工资源优化管理系统
冶勒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管理系统研发
长河坝水电站枢纽整体水工模型
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高边坡
大渡河龙头石电站过水围堰保护水力学模型
白鹤滩水电站坝址下游溶解气体过饱和影响研究
白鹤滩水电站水环境影响研究
糯扎渡水电站泄洪隧洞突扩突跌及掺气减蚀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及开挖顺序和支护设计参数研究
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段莫洛村斜坡稳定性评价
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加宽16米方安模型试验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招标设计阶段水力过渡过程复核计算及水力稳定性和电站运行控制研究
四川省大渡河龙头石水电站2#泄洪洞临时过水及大坝上游围堰930m过水方案水力学模型试验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工程地下洞室开挖爆破试验及爆破安全监测
四川省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移民安置永定桥水利工程水工整体模型试验
三河口水电站设计
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
Effect of Turbulent Flow Structure on H₂O Quality in Mixing Region at Junction between Sewage Waterways and Urban River Networks
Evalua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Air Pollutants in Hong Kong Using System 动力学 Approach Based on Exist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
参考资料
院系.官网.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