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垤施村

垤施村

施村隶属红河县阿扎河乡,地处阿扎河乡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74公里。东邻哈普村委会,南邻哈普村委会,西邻阿扎河村委会,北邻洛孟村委会。辖上新寨、上寨、中寨等13个村民小组。

村情概况

全村国土面积1.61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22.75 ℃,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878.13亩,人均耕地0.49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作物;林地260.3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9.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亩,主要种植茶叶、棕榈等经济林果。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务工为主。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全村有513户通自来水,有818 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617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50.31%、100%和36.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2 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64户(分别占总数的46.69%和68.94 %)。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农用运输车4辆,摩托车1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89.23亩,有效灌溉率为63.3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89.23 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9 户。全村有8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 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18 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5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40万元,占总收入的30.17%;畜牧业收入227 万元,占总收入的17.1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785头,肉牛208头,肉羊292头);渔业收入13.50 万元,占总收入的1.07%;林业收入179万元,占总收入的30.37%;第二、三产业收入217.5万元,占总收入的17.36%;工资性收入180万元,占总收入的1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和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84人(占劳动力的22.97%),在省内务工602人,到省外务工1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国外。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桑蚕和芭蕉芋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芭蕉芋 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838户,共乡村人口4078人,其中男性2243 人,女性1835人。其中农业人口4078人,劳动力3057人。该村以哈尼族为主,其中瑶族17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768人,参合率94.67%;享受低保48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乡卫生院,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4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7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1954.8 平方米,拥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493人,距离乡中学14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65人,其中小学生493人,中学生172人。

全村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承包款公开。主要以会议、口头方式公开。

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32 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878.13 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6 个,共有党员77人,少数民族党员77人,其中男党员68 人、女党员9 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上新寨、上寨、中寨等13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6 个,共有团员44 人。

人文地理

垤施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民间文化传统较悠久,文化资源丰富。1964年11月,垤施、洛孟彝族民间艺人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艺术观摩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赞誉。尤其是彝族的"乐作舞",因其融歌、舞、乐为一体,富有特色、保存完整、内容丰富而闻名内外。整套歌舞组曲分《玩耍调》、《踩荞》、《撵调》、《散步弦》、《计脚》、《纺线》、《找对象》、《擦背》、《翻身》、《游调》等。乐器有竹笛、巴乌、草竿、树叶、三弦琴四胡二胡等。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大桑树的种植,进一步巩固桑蚕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