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鄂伦春博物馆

鄂伦春博物馆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位于阿里河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分设有鄂伦春民旗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50年成就展馆和鲜卑民族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内,分为林海猎民、攫取经济、传统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五个部分,以实物形式直观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在定居前的生活模式及狩猎文化。

馆舍简介

鄂伦春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当时是三馆合一的建筑,即在一个建筑内包括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三个单位,故称“三馆”。建筑总面积2800平方米,博物馆只有一个400平方米的《鄂伦春狩猎文化》展厅。2001年建旗五十周年之际,旗委、旗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博物馆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将图书馆和档案馆二个单位迁出,博物馆改扩建后,总面积3200平方米,内设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临时展厅,成为了一座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博物馆周围是开阔的广场,广场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名为“升华——仙人柱”雕塑矗立在博物馆后面的广场上,是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象征,鄂伦春猎人骑马出猎的高大铜雕塑像座落在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代表了鄂伦春民族的英雄形象,博物馆就座落在广场中央,成为了自治旗标志性建筑。

展厅分布

鄂伦春博物馆根据自治旗境内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变迁,举办了《兴安猎神——鄂伦春人的民族风采》、《兴安之韵——模拟森林生态》、《马背天骄——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沧桑巨变五十年——建旗五十周年成就展》、《综合艺术》五个展览。

一、《兴安猎神——鄂伦春人的民族风采》展厅

该展览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面反映鄂伦春族狩猎文化的专题性展览。展厅面积4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5件套,整个展览分七个单元,详实地展示了鄂伦春民族的起源、生产经济、生活方式、风俗礼仪、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

二、《兴安之韵——模拟森林生态》展厅

展厅面积700平方米,展览集自治旗自然景观与动植物资源于一体,生动揭示了鄂伦春民族的生活环境,生物多样化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真实地反映了自治旗境内的森林生态文化。

三、《马背天骄——拓跋鲜卑历史足迹》展厅

该展览是全面反映拓跋鲜卑历史发展的专题性展览,展厅面积近400平方米,展出文物198件套。该展览根据拓跋鲜卑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生态环境,展厅分三个单元,全面展示了拓跋鲜卑民族从发祥兴安到驰骋草原、最后入主中原的历史全过程。

四、《沧桑巨变五十年——建旗五十周年成就》展厅

此展厅面积近400平方米,展出实物126件,图片380幅,该展览详细介绍了鄂伦春自治旗建旗五十周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民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五、《综合艺术》展览

《综合艺术》是临时展厅。展厅面积120平方米,展出了鄂伦春族民族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作品53幅,这些艺术作品体现了鄂伦春民族的聪明才智,证明了鄂伦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

馆舍功能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收藏、研究、教育概括了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任何一个博物馆都必须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国为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藏品,就不成其为博物馆,所以,从博物馆内部关系来说,收藏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关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近现代公共博物馆是将收藏、研究和教育各项职能融为一体的社会化机构,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实现其组织目标和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在近现代博物馆存在的数百年历程中,博物馆教育的观念、理论、对象、内容、方法不断深化和丰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迈入新世纪,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互惠,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当代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要将积淀在博物馆中的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智力资源,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要将传统的实物教学与当代高新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开拓博物馆教育的新局面。博物馆教育是近代公共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传统、舆论和制度的影响,受到教育、理论、技术和对教育社会认识的影响,而博物馆教育从业人员的热情志向、奉献精神和自身素质则是最基本的条件。博物馆社会教育是博物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各项工作最贴近公众的部分,它承担着联系历史与现实、科学文化与公众素质、博物馆与社会这三个层面的桥梁纽带作用。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内涵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运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藏品,和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搭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要职能是育人、沟通、传播、解惑和愉悦。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布教育信息、开拓教育市场、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培训义工和进行科学研究。

馆藏文物

鄂伦春博物馆始建于一九九一年,博物馆藏品多样,只是当时的库房条件相对简陋,不具备藏品科学合理的保护,博物馆在二零零一年馆舍全新改造,并且设计了库房,保管条件,馆藏设施都有了很大改善。博物馆藏品文物1244(件套)。

博物馆藏品种类包括;民族文物、鲜卑、历史文物。少部分革命文物、主要分成两大类、桦皮制品、兽皮制品。其它;木制类、骨器类、布制、石器、陶器类、皮革、铜器、铁器类、动物标本等。

文物鉴定情况介绍:

二零零四年十一份,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专家组来我馆对部分民族文物进行鉴定,有19件套民族文物鉴定为一级文物。

二零零五年,呼伦贝尔市博物馆专家组来我馆鉴定二级文物37件、三级文物38件。

而且更可喜的是在二零零五年、二零零六年桦皮制品、兽皮制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馆特色

馆内设鄂伦春狩猎文化陈列厅,由“兴安猎神”、“攫取经济”、“传统工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五部分组成。其中"兴安猎神"介绍大兴安岭动物资源、鄂伦春族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形象特征:"攫取经济"介绍鄂伦春族以狩猎、采集、捕鱼为生的生活手段以及生产工具;"传统工艺"介绍鄂伦春族极具特色的桦皮、兽皮工艺品;"物质生活"介绍鄂伦春族的衣、食、住、行;"精神生活"介绍鄂伦春族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展厅内,大型景观、动物标本、人体模型与实物、图片有机结合,全面展示了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特征,颇具观赏性、知识性和学术价值。

马背天骄展厅

此厅的历史视角,雄辩地说明了辽阔壮美的大兴安岭古大鲜卑山是孕育中原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的摇篮。北方游牧民族从这里走向草原,进而问鼎中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世居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拓跋姓部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公元前一世纪,拓拔鲜卑走出森林,跃马草原,不断发展壮大。公元三八六年,在盛乐建立政权,开北魏基业。三九八年,进一步迁都平城区大同市,继而统一北部中国。四九四年,再南下迁都洛阳市,形成了与南方封建王朝对峙的强大的北魏王朝。拓拔鲜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主中原并建立封建王朝的北方游牧民族,她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气度,广泛吸取各民族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厅,在各兄弟省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筹谋利,逐步完善,已经成为一个完整反映拓跋鲜卑历史足迹的专题展厅。此厅以玉玺金印、陶器、武器等大量的文物,让人们了解拓跋鲜卑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展品中,有《魏道武帝诏书》,为征服中原以“布告天下,咸知朕意”。有北魏名将斛律金用鲜卑语吟唱而后得以传世的《敕勒歌》。律金吟唱时,音调道劲,势动苍穹;鲜卑诸将,默然和之,如痴如迷。可见此歌在鲜卑族中流传之久远,是鲜卑文化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绝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