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英文:Oroqen Autonomous Banne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自治旗。旗政府驻阿里河镇。自治旗下辖8个镇、2个乡,总面积59800平方千米,2022年,全旗总人口231506人。旗内是多民族共居的地区,汉族人口占比87.0%,其他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苗族、俄罗斯族等25个少数民族,占比为13.0%。鄂伦春自治旗是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旗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甘河诺敏河欧肯河多布库尔河、古里河、那都里河均属嫩江右岸水系。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鄂伦春族明中期前居住在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省以北。顺治,多数被安置于大兴安岭东坡。康熙时归黑龙江将军辖区管,光绪八年设兴安城总客衙门管理。民国时期居地保留。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设鄂伦春旗与巴彦旗管治。1945年日本投降后,政权更迭。1951年,成立鄂伦春自治旗,成为新中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旗。1952年设政府,归呼纳盟管。1954年兴安盟并入,归呼伦贝尔市管。1979年重归呼伦贝尔盟。2001年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隶属于呼伦贝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大豆主产业和食用菌、紫苏、中草药种植特色产业持续发力。2022年鄂伦春旗地区生产总值83747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2751万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80367万元,同比下降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64351万元,同比增长4.1%。

鄂伦春自治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腹地,拥有林地434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8%。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和自治区旅游重点旗县,这里有大兴安岭森林生态、拓跋鲜卑历史、鄂伦春民俗风情等多种旅游资源。鄂伦春族是中国唯一纯狩猎民族,素有大兴安岭“马背民族”之称。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群众性歌舞“转圈舞”和融进了宗教内容的“假面舞”,古老的族源神话《恩都力创造了鄂伦春人》、神话《伦吉善和阿伊吉伦》,还有民俗音乐“扎恩达勒”等。此外还有狍皮工艺品、桦树皮工艺品等特产。

名称

1931年6月27日,在原托河一带建立鄂伦春旗。1952年5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将“鄂伦春人民政府”改为“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该名称以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名称命名。“鄂伦春”系鄂伦春语,意为“住在山上的人们”,又意为“使用驯鹿的人们”。因该地区多为鄂伦春族人,故成立鄂伦春自治旗。

历史沿革

隋唐至明清

十七世纪中叶以前,鄂伦春人分布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以精奇里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历史上这里主要是钵室韦人和深末室韦人的活动区域,因此,隋朝时的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应是鄂伦春族先民的主要来源,北室韦亦有可能参与了族体形成过程。

唐朝时室韦发展为20余部,唐设室韦都督府加以管辖。据文献记载,其中的婆莴和落部分布于今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辽朝的室韦部在今嫩江上游以北及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中、上游地区。辽设室韦国王府,圣宗时又设室韦节度使,隶西北路招讨司,对这一带的室韦人等进行管辖。金朝的火鲁火谋克管辖外兴安岭以南地区。

元朝时,鄂伦春族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极为广阔,在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管辖之中。明朝时黑龙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指游猎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的“使鹿部”,也就是鄂伦春人。

明朝于永乐七年(1409年),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北山野人”在其管辖范围,明弘治年间始归辽东都司管辖。清代文献曾把鄂伦春人称为“树中人”。清崇德五年(1640年),“俄尔吞”曾作为鄂伦春族的族称出现于文献中。同年,将“索伦部”分编为八牛录(佐领),鄂伦春族人为索伦部中的一部分。康熙帝八年(1669年),在宁古塔将军之下设布特哈(打牲部落)八旗,管理分布在黑龙江上、中游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等族。

清太祖天命(1616~1626年)至皇太极年间(1627~1636年),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的索伦部(清初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旗的总称)陆续归附清朝,并向朝廷纳贡。顺治(1644~1661年),将居住在黑龙江北岸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族迁移到黑龙江南岸居住,鄂伦春族绝大多数被迁到大兴安岭东坡嫩江支流的多布库尔河甘河诺敏河、那都里河、托河等河流两岸的原始森林中游猎。由清政府中央理藩院直接管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设置黑龙江将军辖区,鄂伦春族归黑龙江将军管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后,文献中多次出现“俄罗春”、“鄂罗春”、“鄂伦春”等不同写法。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十月始,“鄂伦春”才作为统一的族称固定下来。“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即“使用驯鹿的人们”。光绪八年(1882年),于大兴安岭上太平湾(五路中之地),建立兴安城总客衙门,设副都统衔总管统辖。并设一批鄂伦春族副总管、佐领、骁骑校等官员。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俄罗斯帝国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劫掠,迫使黑龙江以北精奇里江两岸的鄂伦春族南迁到大、小兴安岭地区。十七世纪中叶鄂伦春族南迁至黑龙江以南后,严格意义的父系氏族社会已不存在,但仍存有痕迹。鄂伦春人的父系氏族称“穆昆”,氏族长“穆昆达”由民主选举产生,条件是办事公正、有威望、人品好和辈份较高的人充当,氏族内的一切事务由“穆昆达”主持。氏族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有三种情况可以召开氏族大会:一是选举氏族长;二是续族谱、排辈份;三是遇到重大情况和突发事件。氏族大会还会对违反习惯法的人进行处罚。鄂伦春族南迁以后,其父系家庭公社“乌力楞”已处于向游猎公社过渡阶段,绝大多数“乌力楞”处于地域性的游猎公社阶段。“乌力楞”为通古斯语,意为“子孙们”。“乌力楞”由同一父系的若干代子孙的各个小家庭组成,是鄂伦春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乌力楞”内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品按户平均分配。“乌力楞”的首领是“塔坦达”,由民主选举生产。“塔坦达”是公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塔坦达”没有特权,同其他成员一样劳动清朝时期,鄂伦春族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逐渐从家族公社中分离出来,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乌力楞”也就逐渐由血缘组织发展成为地缘组织。这时,每个小家庭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任何一个“乌力楞”。家族公社的解体,标志着鄂伦春族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的结束。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北洋军阀和中国国民党的统治下,管辖鄂伦春人的路佐机构没有本质的改变,只是废止了八旗组织,将原库玛尔路、毕拉尔路、阿力路、多布库尔路划归黑龙江省督办公署旗务科管辖。托河路仍由呼伦贝尔市副都统衙门管辖。民国12年(1923年),在鄂伦春族中设“保卫团”,民国14年(1925年)改为“山林游击队”。

1931年"九一八事变"事变。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占领东北地区。同年6月27日,在原托河一带建立鄂伦春旗,在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额尔和建立了巴彦镇,管辖今鄂伦春自治旗大部分地域。8月1日,任命胜钩为鄂伦春旗旗长,卓仁托布为巴彦旗旗长。因鄂伦春旗境内无固定居民,无法行使行政权,伪满洲国于1933年7月12日裁撤鄂伦春旗。1934年,伪满洲国将东北和内蒙划分为14个省,伪黑河省管辖库玛尔路和毕拉尔路;伪兴安东省管辖阿里多布库尔路;伪兴安北省管辖托河路。同年7月废除八旗制,名义上仍保留路、佐制度,但协领和佐领已为傀儡,日本特务机关派到各地的“指导官”实际统治鄂伦春族。在日伪统治时期,对鄂伦春族采取了民族隔离政策,与其他民族悠久的联系被割断。1937年以后,今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行政权由日本特务机关直接执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呼伦贝尔地区上层人物于10月8日在海拉尔成立了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1946年3月,改称呼伦贝尔临时地方自治政府,并以政府主席额尔钦巴图的名义任命托河路的新君为鄂伦春旗旗长,管辖原托河路地域行政事宜。但因鄂伦春猎民居住分散等原因,未行使行政权便不了了之。1946年1月,在原兴安东省辖区建立纳文慕仁省,6月7日改称纳文慕仁盟,莫力达瓦旗和巴彦旗归纳文慕仁盟管辖。1948年7月在小二沟地区成立诺敏努图克,隶属莫力达瓦旗。

1948年初,中国共产党召集甘河、古里河、多布库尔河奎勒河流域的鄂伦春猎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鄂伦春努图克,驻地朝阳,隶属巴彦旗。1949年4月,纳文慕仁盟同呼伦贝尔市全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同时将巴彦旗和莫力达瓦旗合交,称莫力达瓦旗,诺敏和鄂伦春努图克隶属于莫力达瓦旗。1950年,鄂伦春努图克改称甘奎努图克。同年,在原托河路地域建立托扎敏努图克,隶属牙克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以莫力达瓦旗所属的甘奎、诺敏、多布库尔和喜桂图旗的托扎明4个苏木设置鄂伦春旗,驻小二沟(今诺敏镇),由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领导。1952年5月31日,经内务部批准,将鄂伦春旗改设为鄂伦春自治旗。1953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市。1959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准,自治旗驻地迁至阿里河镇。1969年7月,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70年4月,划归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

1997年,鄂伦春自治旗面积59800平方千米,人口31.3万,其中鄂伦春族0.2万,鄂温克族0.3万,达斡尔族0.7万,辖9镇3乡:阿里河镇、大杨树镇吉文镇甘河镇克一河镇诺敏镇、库勒奇镇、乌鲁布铁镇宜里镇古里乡讷尔克气乡、托扎敏乡。旗政府驻阿里河镇。到2000年,鄂伦春自治旗辖8个镇、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292097人,其中:阿里河镇48911、大杨树镇85940、甘河镇36981、克一河镇22357、吉文镇19820、诺敏镇20722、乌鲁布铁镇18067、宜里镇24117、讷尔克气乡4822、古里乡7843、托扎敏乡1802、温库图乡715。2001年,隶属地级呼伦贝尔市。2020年3月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鄂伦春自治旗退出贫困旗县序列。2021年1月,鄂伦春自治旗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成为216个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之一。同时,自治旗是旅游重点旗、革命老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光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北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壤,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总面积59880平方千米(含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管辖的加格达奇、松岭两区面积),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市。

气候

鄂伦春自治旗属于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年均气温在-2.7~-0.8℃之间,自西向东递增。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17.9~19.8℃,最高温度达37.5℃,无霜期平均95天。风速较小,年均风速1.8~2.9米/秒。年降水量459.3~493.4毫米。

地形地貌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最高海拔高度是西北的大白山,高1528米,最低海拔高度是东南角的多布库尔河嫩江的汇合处265米,中部地区海拔500~1000米之间。地貌单元可分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

水文水利

鄂伦春自治旗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甘河诺敏河欧肯河、多布库尔河、古里河、那都里河均属嫩江右岸水系。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千米的河(湖)流有228条(其中,河流227条、湖泊1个),总流域面积5万多平方千米。年平均降水深为450~500毫米,年总降水量约40亿立方米,其中转化为地表水、地下水合计资源量为110亿立方米,约占年降水总量的25%。

全旗地下水总量20.7亿立方米,可开采量约1.4亿立方米,且埋藏浅,易成井,水质好。但由于地处山区,丘陵较多,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诺敏河支流较多,水网发育,干流自毕拉河口均处于山谷之中,河谷深窄,平均水深200毫米,植被茂密,坡陡流急。水能资源虽不集中,但分布广泛,有两处适宜兴建以水能为主的梯级水库。此地北靠托扎敏乡,南邻诺敏镇,东侧有宜里镇,是本旗现在和未来农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鄂伦春自治旗是嫩江右岸主要产流区,水资源总量11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13.4亿立方米。旗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甘河、诺敏河、欧肯河、多布库尔河、古里河、那都里河均属嫩江右岸水系。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湖)流有228条(其中,河流227条、湖泊1个),总流域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深为450~500毫米,年总降水量约40亿立方米,其中转化为地表水、地下水合计资源量为110亿立方米,约占年降水总量的25%。地表水、地下水贮量人均占有3万多立方米。全旗地下水总量20.7亿立方米,可开采量约1.4亿立方米,且埋藏浅,易成井,水质好。但由于地处山区,丘陵较多,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诺敏河支流较多,水网发育,干流自毕拉河口均处于山谷之中,河谷深窄,平均水深200毫米,植被茂密,坡陡流急。水能资源虽不集中,但分布广泛,有两处适宜兴建以水能为主的梯级水库。此地北靠托扎敏乡,南邻诺敏镇,东侧有宜里镇,是本旗现在和未来农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矿产资源

截至2022年末,全旗已发现矿产27种(含亚矿种),其数量占呼伦贝尔市已发现矿产种类的32.93%。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13种,上表矿产地11处。能源矿产有煤炭和油母页岩,其中煤炭分布在自治旗东南部大杨树镇含煤盆地,矿产地有大杨树矿区和大杨树矿区达尔滨煤矿2处,为小型规模;油页岩1处,位于乌鲁布铁镇东部春延河地区,矿区工作程度较低,为小型规模。

土地资源

鄂伦春自治旗,土地面积54657.8平方千米。2022年变更调查总面积3652703.85公顷,湿地497105.65公顷,耕地321005.55公顷,园地38.49,林地2776762.20公顷,草地15743.5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066.6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394.44公顷,水工建筑用地96.60公顷,水域17970.48公顷,其他地类8520.23公顷。

森林资源

地方林地面积84993.8208公顷;有林地面积48677.3182公顷,占地面的57.27%,疏林地面积49.755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6%,灌大林地面积6500.1868公项,占林地面积的7.65%,未林造林地面积4.8453公烦,占林地面积的0.01%;苗圃地面积4,145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无立木林地面积7.693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宜林地面积893.940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05,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28855.935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3.95,地方林地森林覆盖率为57.27%。

草地资源

全旗草地24.94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1.52万亩、其他草地13.42万亩。全旗草原共分为温性草甸草原类和低地草甸类两大类。草种分78科,324属,680种。其中饲用草328种,占草种的48.23%主要饲用草种有小叶樟、大针茅救荒野豌豆、杂花苜、漂筏苔草等。牲畜量和草场空间分布不均衡,农村、城镇近郊、林缘草场载畜量大,远距草场、林间草场载畜量小。

生物资源

资源植物:饲用植物108种,占全旗植物总数的20%,其中重要的有:山野豌豆、大叶野豌豆、广东野豌豆、斜茎黄奢、鸡眼草、山黧豆胡枝子、百花草木犀、山岩黄芪(原亚种)野火球北野豌豆歪头菜、芒剪股颖、看麦娘、短穗看麦娘羊草野古草耐酸草拂子茅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羊茅、野大麦、细叶早熟禾狼针草大针茅、矮葱、野菲。

药用植物305种,约占植物总数的60%。其中常用中药草有:手掌参、桔梗、龙胆、兴安杜鹃北柴胡长柱金丝桃、黄璧、远志粗根老鹳草地榆五味子、芍药药、黄精列当轮叶贝母簇茎石竹、升麻、白屈等。纤维植物24种,占植物总数的4.8%,其中主要有:大叶樟、芦苇。

油料植物25种,占植物总数的5%,主要有:榛、风花菜葶苈稠李苍耳山杏

材用植物共有10种,约占植物总数的2%,主要有:落叶松黑桦白桦樟子松蒙古栎

还有科植物地榆、老鹳草、蒙古栎、落叶松、白桦,芳香植物狭叶杜香、薄荷、亚州百合香、香蕾、山刺玫及野生花卉杜鹃、野百合杓兰金莲花、尾等约90余种。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分布在鄂伦春自治旗的野生动物约150多种(不包括两栖、爬行、水生动物等)。其中各种兽类有40多种,隶属于6目15科,占呼伦贝尔市的50%强,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其次是食肉目;鸟类约192多种,隶属于16目39科,占呼伦贝尔市的35%左右,有35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金雕黑嘴松鸡丹顶鹤5种。受到国家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1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2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较高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的动物种类。我旗境内各河流、湖泊等水域生长各种鱼类近50种,隶属6个目、13个科。以鲤科鱼类为主,有31种,占鱼类总数的62%,本旗经济鱼类10余种。

植物

野生植物资源:全旗共有维管植物79科,281属,460种,6亚种,36变种,5变型。其中蕨类植物门7科,7属,9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门70科,272属,449种,6亚种,37变种。30种以上的大科有3个:菊科(34属,68种,3变种)、禾本科(20属、34种)、蔷薇科(17属、31种)。10种以上的科有10个:百合科(13属、24种)、毛茛科(13属、22种)、豆科(11属、18种)、十字花科(12属、17种)、玄参科(10属、17种)、唇形科(16属、155种)、莎草科(5属、14种)、伞形科(10属、14种)、石竹科(11属、13种)、杨柳科(2属、10种)。

行政区划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驻阿里河镇。辖区共有10个乡级行政区,包括8个镇、2个乡,分别是阿里河镇、大杨树镇、吉文镇、甘河镇、克一河镇乌鲁布铁镇诺敏镇宜里镇、托扎敏乡、古里乡。其中,古里乡境内设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所辖的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全旗总户数108646户,总人口231506人,户平均人口2.13人。其中男性116996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114510人,占总人口的49.5%;城镇人口173442人,占总人口的74.9%,乡村人口58064人,占总人口的25.1%。

截至2022年12月,参考资料

2022年,鄂伦春族总户数为1673户,与上年相比增加8户;总人口为3054人,与上年相比增加7人。其中:男性1416人,增加4人;女性1638人,增加3人。出生人口为37人,出生性别比为1.47:1(以女性为1),死亡人口1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

民族

汉族人口为主,多民族共居的地区,2022年,自治旗汉族人口201520人,占总人口的87.0%,与上年相比减少0.1个百分点。全旗共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壮族锡伯族苗族、俄罗斯族等2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29986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0%。在少数民族人口中,超万人的只有蒙古族,为10552人;超千人的有4个民族,依次为:达斡尔族6001人,满族5658人,鄂温克族3298人,鄂伦春族3054人;超百人的有2个民族,分别是回族和朝鲜族,人口分别为804人和432人;其余少数民族人口均不足百人。

语言

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支,一般通用汉语。解放前有少部分人学过满文、日文和俄文。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以及汉语的普及,很多鄂伦春族青年已经不会讲本民族语言。单元音在元音体系里占优势,在固有词里不出现复元音。元音分长短。有元音和谐现象。i、i:、e:、[、[:、o、o:、u、u:是一类(阴性元音),I、I:、E:、a、a:、C、C:、υ、υ:是另一类(阳性元音)。辅音系统比较简单,有b、p、m、f、w、d、t、n、l、r、dV、tF、F、n、j、g、k、N、x等19个。辅音在词里出现的情况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不同于某些满-通古斯语,N可以出现在词首;二是f和x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位只出现在汉语借词里;三是不仅状词,其他词的末尾也能出现比较多的辅音。

宗教信仰

鄂伦春族主要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从事宗教活动的巫师被称作“萨满”,萨满的主要活动是为人看病和跳神。他们将崇拜的各种神偶都装在桦皮盒里,放在斜仁柱后面的树上,不允许妇女到放有神像盒的地方去。春节早晨,全家要拜祝融,向篝火烧香,并扔进一块肉,洒下一杯酒,然后向火叩头,祈祷全家幸福。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同外界接触较少,仍被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观念统治着。不论是祈求狩猎丰收,还是为使患者痊愈,都要请萨满跳神。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的崇拜:自然崇拜他们把日、月、星、风、雨、雷、电,山川及动植物都作为崇拜对象。鄂伦春族对“得勒钦”(太阳)非常崇拜。太阳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人们就不能生存,因此每年正月初一要向太阳跪拜;人们遇到困难时,要向太阳祷告;发生日食时,认为是天狗在吃它,用敲铜盆来解救。鄂伦春人也崇拜“别亚”(月亮),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如果数日打不到野兽,要在露天放一个清洁的桦皮盆,人们在盆旁向月亮叩头,祈求月亮使他们打到野兽,第二天盆里有什么兽毛,就会猎取到什么野兽。他们对“奥伦”(北斗星)有着特别亲切的感情,认为它是由七姊妹组成,很象他们的高脚仓房,因此称它为“奥伦博如坎”,即主管仓房的女神,每年小年夜和正月初一都要对着仓房烧七住香来供奉。鄂伦春族供奉的祖先称“阿娇儒博如坎”。“阿娇儒”是根的意思,“博如坎”是神。原指母系氏族祖先,后演变为父系氏族祖先。祖先神主要是在举行氏族大会时祭祀。供奉祖先神,只能是自己氏族的人。妇女虽然嫁到丈夫的氏族,她们有病时,不是祭祀丈夫氏族的祖先,而是祭祀她娘家氏族的祖先。妇女患病请萨满跳神时,萨满也是说·“你的病是你娘家的‘阿娇儒’害了你”。

自从鄂伦春族同其他民族接触以后,宗教逐渐发生了变化,供奉的神大为增加。并有了管诸神的“透欧玛路”,它能保佑人马平安,多打野兽。过去人马患病或打不到野兽时,都是向它祷告。但是它不显灵还可以请别的神。这说明,正从多神向一神过渡,但多神仍然存在,一神的绝对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由于在社会上出现了私有财产和剥削的萌芽,在宗教中也就引进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吉亚其”(财神)。由于交换的发展,进城的机会多了。因此开始供奉“库吞博如坎”,即从城里跟来的神,近代有的鄂伦春人在总管衙门、协领公署等处当差,这些人家又供了“衙门博如坎”,即衙门神。

经济

综述

2022年鄂伦春旗地区生产总值837470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2751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80367万元,下降16.7%。其中:工业增加值68778万元,下降15%,建筑业增加值11590万元,下降22.4%;第三产业增加值364351万元,增长4.1%。

鄂伦春自治旗大围绕大豆主产业和食用菌、紫苏、中草药种植特色产业持续发力,积极参与种植食用菌黑木耳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鄂伦春黑木耳金色品牌的同时,种植草莓、紫苏等经济作物。2023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42.22万亩,建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大豆高产高效推广示范基地亩均产量达215.6公斤,产量在所属地区创新高。

第一产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619379.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471898.7万元,增长5.4%;林业产值36480.2万元,增长11.5%;牧业产值99815.8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2550.5万元,增长3.5%;服务业产值8634.4万元,增长19.3%。全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88133.3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谷物的播种面积为20379.3公顷,下降32.2%;谷物中小麦播种面积3040.2公顷,下降40.6%;玉米播种面积17339.2公顷,下降30.3%;豆类播种面积为267261.9公顷,增长4.1%;豆类中大豆播种面积265873.2公顷,增长4.3%;薯类(折粮)播种面积为492.1公顷,下降63.8%。全旗粮食总产量达到587144.6吨,比上年下降10.6%。其中:小麦产量8298.8吨,下降48.3%;玉米产量124824.1吨,下降26.3%;大豆产量448699.3吨,下降2.5%;薯类(折粮)产量3303.6吨,下降61.3%。粮食平均亩产135.9公斤/亩,与上年相比下降10.6%。其中:小麦亩产182.0公斤/亩,下降13%;玉蜀黍属亩产479.9公斤/亩,增长5.7%;大豆亩产112.5公斤/亩,下降6.4%。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为334722头只,比上年下降17.4%。其中大牲畜为60608头,增长18.3%;羊为218485只,下降19.4%;猪存栏55629口,下降32.9%。

牧业年度牲畜头数为334722头只,比上年下降17.4%。其中大牲畜为60608头,增长18.3%;羊为218485只,下降19.4%;猪存栏55629口,下降32.9%。

第二产业

工业

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877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5%。2022年末,我旗共有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7.7%,规模以上产品销售率为98.5%。主要工业产品有:发电量3767万千瓦时,比上年下降7.0%;铅金属含量9276.3吨,下降26.2%;锌金属含量27983.9吨,下降15.6%。

建筑业

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5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22.4%。全旗3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285万元,下降5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79平方米,下降46.8%,竣工房屋面积2004平方米,下降30.4%。

第三产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039.2万元,比上年下降0.4%。按销售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319.6万元,下降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9719.6万元,增长2.5%;按销售类型分,餐饮收入25464.8万元,下降18.6%,商品零售149574.4万元,增长3.6%。

邮电 

邮电业务总量达1.3亿元,比上年下降7.3%,全年固定电话用户达10919户,同比增长7.6%,手机用户23.6万户,下降0.4%。年末互联网用户达5.5万户,增长4.4%。

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039.2万元,比上年下降0.4%。按销售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319.6万元,下降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9719.6万元,增长2.5%;按销售类型分,餐饮收入25464.8万元,下降18.6%,商品零售149574.4万元,增长3.6%。

旅游

2022年全旗接待游客数与旅游收入均实现增长。全年共接待游客人数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旅游总收入达4.34亿元,增长8.9%。

金融

2022年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5.7亿元,增长1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8亿元,增长14.0%。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 年,全旗基础教育校(园)共计56所。其中:幼儿园26所,小学17所,初中10所,高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18053人,比上年下降1.3%。其中高中2422人,增长7.7 %;初中4000人,下降4.2%;小学7741人,下降3.9%;学前教育3801人,增长1.7%;特殊教育89人,增长12.7%。全年招生数4272人,下降5.5%。其中:学前教育招生1023人,下降6.7%;小学招生1117人,下降15.1 %;初中招生1311人,增长4.9%,高中招生816人,下降3%;特殊教育招生5人,下降72.2%。毕业生数4409人,下降1.7%。其中高中毕业生599人,下降1.5%;初中毕业生1477人,下降4.8 %;小学毕业生1334人,增长5%;学前教育996人;特殊教育毕业生3人。教职工人数3266人,同比下降1.0%,其中专任教师2080人,增长2.4 %。全旗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571人,下降7.9%;招生187人,增长33.6 %;毕业生数239人,下降15.5%。教职工146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

医疗卫生

2022年末,全旗拥有各种卫生机构162个(含社区、诊所、卫生室),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实有床位1005张,其中:医院78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188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6张。卫生技术人员155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27人。

科技

2022年鄂伦春族自治旗有4家企业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企业被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总计申报2022年科技支撑东北地区振兴项目3项、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项目2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3项、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2项、“科技兴市”行动重点专项项目1项、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5项。目前已经获批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项目1项、科技服务平台载体建设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项、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1项、“科技兴市”行动重点专项1项、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项。全年围绕着“科普之春”、“田间课堂”、“科技活动周”为主题开展了进村巡讲工作,共举办科技培训130期,累计培训人数6500人次,解答科技咨询200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8000余份。

文化事业

2022年,全旗共有公共图书馆1座,文化艺术类机构1个,文化馆1个,融媒体中心一个,博物馆2座,档案馆1个,体育馆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82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3个。

2022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8场、送戏下乡51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惠民季,创作弘扬主旋律的歌曲《篝火颂》《隔离民谣》《爱上东方》等20余首,创作《为你唱支歌》《鄂伦春圣洁的邀请》各类主题作品35余首。持续推进文艺大众化、产业化。打造提升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举办鄂伦春杜鹃赏花季、鄂伦春文化旅游篝火季、“5.19中国旅游日”宣传主题、第九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旅游活动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文旅产业聚集度,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体育

全旗2022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全年共举办包括乒乓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速度滑冰比赛、中国象棋网络赛等19项赛事,参与人数达到6000余人次。

社会保障

202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帐人数81312人,比上年增长5.8%。年末参保职工39109人,增长9.4%,缴费人员33300人,增长3.1%,离休、退休人员49214人,增长6.6%。全年应发放养老金173003万元,增长7.5%。2022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9万人,比上年下降3.3%。其中:职工5.8万人,城乡居民13.1万人。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81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3人,登记失业率为4.3%。

交通

公路

全旗现有公路总里程3026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一级公路129千米(其中加嫩一级公路104千米由黑龙江省建设)、二级公路90千米、三级公路515千米、四级公路2021千米、等外公路271千米。

机场

大兴安岭鄂伦春机场原名加格达奇嘎仙机场,位于北纬50°22′14.04″,东经124°06′59.86″,为4C级民用运输机场。机场行政公署所在地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地理位置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作为一块跨省“飞地”,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机场前身是加格达奇航空护林站,它是全国第一个在通用航空机场基础上改扩建的民用机场。同时也是以通用护林为主、民用航空为辅的综合性机场。

 车站

参考资料

人文

饮食

鄂伦春族的饮食丰富多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过去鄂伦春人以野生动物肉为主食,以鱼和野菜、野果为辅助食品。大自然为鄂伦春族的饮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提供了品种繁多的美味佳肴。

狍头

鄂伦春人视狍头为珍贵的美味佳肴,是待客的最高礼遇。勤劳纯朴的鄂伦春人十分热情好客,每当贵客临门,都要煮手把肉、清煮犴鼻子和飞龙汤,盛情款待客人。其中最为讲究的是请客人吃狍头肉,狍头肉的做法是将洗净的狍头放在吊锅子里,不加任何佐料,单用白水煮,熟后捞出,趁热摆放在盘子上,主人抽出猎刀,把狍头按部位分切开来。主人将请客人随意用筷子挟选任何部位的狍头肉、口条,蘸盐水食用。鄂伦春族认为,用白水清煮的狍头肉比其它任何烹调方法都好,仍然能保持狍头肉味的淳香,还不失去原有的风味。

犴鼻子

犴,学名驼鹿,是鹿科中较大的一种。犴的肉肥而不腻,尤其是犴鼻子是鄂伦春人待客的上等佳肴,也是名菜。吃犴鼻子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犴鼻子割下来,直接放在炭火中烧烤,待其毛皮烤焦后,用猎刀将毛灰和焦皮刮掉,用水清洗后,放入吊锅里,用清水煮4个小时左右,煮烂之后捞出,切块蘸盐水吃,味道别具一格;另一种吃法是将犴鼻子用温火煮烂,捞出晾凉,形成“胶冻”。用猎刀切成小块,摆在盘子里,蘸盐水吃,其味道清香扑鼻,使人胃口大开。

飞龙汤

花尾榛鸡,学名榛鸡。传说它是龙变成的,其体态较小,毛呈灰色,但起飞时声音极响。飞龙的吃法主要是熬汤。飞龙的做法十分讲究,首先要将锅擦洗干净,使其不沾一点油星。然后将洗净的飞龙剁成小块,放入锅中煮,约5分钟左右将汤从锅中倒出,加盐及葱末即可食用。还有一种做法是:一手拿着飞龙,另一只手不停地用勺子将锅里的沸水舀出来,浇在飞龙肉上,边浇边转,烫至六成熟时,再将整个飞龙连同葱末一块儿放入锅中,在沸水中煮5分钟即可食用。飞龙汤清淡,色白无杂质,喝起来更是清香可口,别有风味。

手把肉

手把肉是鄂伦春人最喜爱的佳肴之一。手把肉一般选用野兽的胸腔部分,如肋骨胸骨、舌、心等,这种肉贴骨吃起来十分香。煮手把肉必须注意掌握火候,一般煮八成熟就捞出,这时的手把肉老嫩适度,肉鲜味美。捞出的肉盛在盆里,吃肉时每人一把刀割着吃,同时要蘸些盐水。盐水是用煮肉的汤调制的,里面放入少许盐,再撒些野葱之类的调味品,使肉的味道更加鲜香可口。如果舀上一碗肉汤,撒上盐及葱花,一边吃肉,一边喝汤,更是鲜香无比,且具有健身壮骨的功效。

灌肠

灌血肠,是鄂伦春族很讲究的一种食品。其做法独特,味道鲜美。猎人猎获到犴、鹿和野猪之后,把胸腔打开,并用猎刀在肋骨上划几道,停放一小时左右,待鲜血慢慢积下来,上面便浮起一层透明的液体,这就是血清。然后将血清轻轻灌进收拾好的肠子里。并加上盐、野葱花等调料,将血肠系好口放入锅中煮熟,煮熟的血肠又白又嫩,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灌香肠的做法是把犴肉、狍肉与高山韭或老山芹菜一同剁碎,放入适量的盐,拌匀后灌入肠中,待煮熟后切着吃,其味十分鲜美,是待客的佳肴。

晒肉干

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肉切条放到锅里煮,待熟后捞出来切成小块,再放到锅里煮,并加入适量的盐、花椒、大料等作料。待肉煮烂并且水煮干后捞出来晾晒。晒的方法是:把肉放到用柳蒿编织成的帘子上,用木架将帘子支起来,并在帘子底下生火用烟熏干。晒干之后就可以装入皮口袋里储存起来。另一种晒法是把肉切成条晒成半干,然后用火熏烤,待烤熟干透之后再切成小块储存起来。这种方法加工的肉干香脆可口,肉干可以直接拿来吃,也可以做肉粥或炖汤吃。

晒肉条

肉条晾晒方法是将狍肉或犴肉切成长条,然后挂在一排排支好的横木上晾晒。为了使肉条干得快,还要在下面生一堆火,既是熏烤,又能驱赶苍蝇。这样晒出来的干肉条可储存半年左右,一般肉条多用来炖菜或用火烤着吃。其味道又香又脆,是鄂伦春人待客的上等食品,备受人们所喜爱。

烤肉与烧肉

烧肉,一般是出猎在野外没带锅时,把切好的肉片放在炭火上烧,并不时地翻动,烧熟后即可食用。这种吃法与手把肉味道截然不同,又香又脆,且不腻人。

烤肉,也是在狩猎期间的传统吃法。一般将肉切成小块,上面撒上盐,然后用两端削尖的木棍把切好的肉穿上,插入火堆旁烘烤,待肉表面烤成焦黄,冒油并发出肉香味时即可,其味道十分鲜美。

狍肝与狍肾

生吃东方狍肝及肾是鄂伦春人独特的饮食习俗。鄂伦春族认为生食狍子的肝和肾,可以清热明目,滋补肝脏,强壮身体。每当猎人在山上猎获到狍子后,首先要打开腹腔取出肝及肾,用清水洗一洗或用雪擦一擦就吃。据说这一饮食习俗是祖先流传下来的。

骨髓油

骨髓油,在鹿、犴、野猪等大动物的腿骨里都有许多骨髓油,不仅好吃,而且营养价值极高。每当猎人猎到大动物时,都要把动物腿骨的肉剔光,放在火堆旁烤熟,或者放在锅中煮熟,然后砸碎取出骨髓来吃。而东方狍前腿的骨髓油一般都是生吃,其味道清爽可口,香而不腻。骨髓油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而且有护肤的作用,还可抵抗寒冷空气。

阿素纳

阿素纳是鄂伦春族十分讲究的一种传统吃法,是待客的上等佳肴。其制作十分精细,先将狍心、狍肺、狍里脊肉下锅,加入清水煮熟。捞出后将它们切成小块,与煮熟的狍脑拌在一起,再将葱末及盐拌进去。最后在锅里放上野猪油或熊油,烧热之后将拌好的肉丁放进去,快速爆炒起锅装盘。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阿素纳就呈现在你面前。阿素纳营养丰富,且抗寒耐饿。据说,吃上一顿,可以三天不吃饭。

习俗

春节

鄂伦春族的传统观念中特别重视过春节,鄂伦春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庆祝狩猎丰收的日子,在除夕,他们户户都在门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除了春节,同时也过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正月十六那天,鄂伦春族有抹黑脸的习俗,据说抹上黑脸就能赶鬼驱邪,保证这一年里平平安安。

篝火节

篝火节,每年6月18日举行,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天刚黑下来的时候(约八点左右),隆重的生火仪式开始了。这时鄂伦春族人从四面八方的村镇赶了过来,作为族中长老、萨满代言人的阿塔汗木燃起火把,并按民族礼仪拜颂祝词(鄂伦春语),颂词大意是:啊,我们知道了,天上仁慈的各路神灵,象地上各方的贵客宾朋一样,都来参加我们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了。在这让人开心的日子和最庄重肃穆的时刻,我受神的旨意,把这象征幸福、吉祥的火种,交给德高望重、至尊至爱、大富大贵的人物手中,祈求火神和各路万能的神灵。保佑天下所有的人象青山一样健壮,象流水一样兴旺。啊,吉日良辰来到了,赶快点起熊熊篝火吧!让神圣的篝火象展翅的金色不死鸟一样,起舞欢唱吧。 当篝火渐渐燃起后,越烧越旺,阿塔汗木冲着周围的人群高喊:唱起来啊跳起来啊,按奈很久的鄂伦春族姑娘小伙还有老人们,立即携起手来围起篝火跳起篝火舞,他们边舞边唱,随着来宾舞者的加入,跳舞者围的圈子越来越大,有时还围成两圈。歌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天亮。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火可以取暖、照明、煮食,也可以使人遭灾,鄂伦春人认为"透欧博如坎"(火神)是自然的一大神灵,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先要向火塘跪拜磕头,然后才给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在去别人家拜年时,进屋也要先向火塘跪拜。每天用餐时,要向火塘里扔些肉、饭等食物,以示供奉。

古伦木沓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是鄂伦春族祭祀火神的节日,也是鄂伦春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虔诚的鄂伦春族族人身着盛装,高唱迎宾曲,迎接远方的客人,拉开古伦木沓节的序章。鄂伦春族人身着夺目炫彩的传统服饰,唱出展现民族风情的一曲曲动听的歌谣。《大雁飞歌声扬》《新鄂伦春小唱》《心中的森林》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曲目,向人们展示了迷人的鄂伦春民族风情;富有民族特色的《鼓舞》《斗熊舞》,充满了原始气息,表现出鄂伦春族人坚韧勇猛的性格;口弦琴演奏《春天》深远悠长,载着人的心灵驶向音乐深处。热情豪迈的舞蹈,高亢清透的歌声,唇齿间涌动出的曼妙的琴声,十八站的人民倾情集会,升腾着内心的激情,发出建设美好家乡的铿锵誓言。

婚姻

实行一夫一妻的男婚女嫁的婚姻制度,严禁在同一氏族内部或辈份不等的男女间通婚。鄂伦春族男女之间的关系很严格,如果发现有通奸行为,那么男女双方不仅要受到谴责,而且还要受到家族的处罚。鄂伦春人办婚事都要经过求婚、认亲、送彩礼和迎亲四个过程。鄂伦春族中的门第观念比较淡薄,只要看中,不管是谁家的姑娘都可以求婚。

丧葬

解放以前鄂伦春人的丧葬比较复杂,有风葬、火葬、水葬、土葬等多种葬法。风葬又叫树葬,是一种原始古老的丧葬方法,解放后逐渐被取消,土葬成为主要葬式。

居住

鄂伦春人的传统住房“斜仁柱”是游猎民族的典型建筑,呈圆锥形,便于拆搭、迁移。鄂伦春族搭“斜仁柱”时既不用钉,也不用绳,而是利用木杆本身的树杈交叉而成。“斜仁柱”直径约为4至5米,斜度为85度左右,门朝南,不同的季节覆盖不同的围子,冬季用狍皮或鹿皮,夏季用草,春天用白桦。解放以后,“斜仁柱”逐渐被取消,人们普遍住上了砖瓦房。

服装服饰

鄂伦春族结束了游猎生活,下山以后过上定居安稳的生活。鄂伦春族与汉族混居在同一村落中,生活方式便和汉族,如居住的房舍、饮食服饰以及节庆日等基本相同。日常生活所穿的服装与汉族和其它民族没有什么区别,传统的民族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见了。

佐领装

是一套表现传统的服饰样式,运用现代不同色彩的丝绸面料制做而成的。服饰上所运用的肩背饰和开叉饰图案,是佐领专用的纹饰图案。其图案是由鄂伦春族典型英雄猎民和树形变化而来。图案的装饰和服装上装饰边的色彩搭配协调、考究,腰配饰也是精典的装饰物品,上面的绣花图案、绣花边饰间的色彩搭配、腰佩造型和制做手工都极其精美,是表现出制作者高超缝制和审美的技艺。这套服装样式与佩饰挂件的搭配都表现出民族服饰艺术的典型性。样式和做工是现代民族服装中已很少见到,它既是传统的继承,又是现代服饰的表现,体现出民族服饰中的精彩内涵。

普通男装

是现代鄂伦春族服装中的典型普通样式,领围和侧开衣襟是简单的包边装饰,男装没有复杂的图案装饰,下摆及开叉宽边饰与领围部相同,只是简单的运用色布区别和另加小饰边条。在胸前还保留其鄂伦春族皮袍装上特有中间断开的半边饰纹,还有衣袍前后开叉处的传统装饰图案,有的在袖口上也装饰着此图案,表明本民族对此装饰图案的喜爱。这种现代民族服饰,即保留民族传统艺术风格,又有一定的创新形式,强调它的装饰性和审美效果,在搞民族节日或大型活动时才穿用。

少年男孩服饰

同成人的样式基本相同,是参照成人的样式制做的,但腰带的用法有所区别,成年人多为2米半~3米的彩色布或绸腰带,腰带的扎法为带子两端从身体后向前围绕一周,后在腰后面的两侧由下往上曳出一个扣而固定。少年改成腰,为了穿戴更加方便。

成年妇女服饰

现代丰富多彩的服饰材料,促进了妇女们灵敏的创作思维,发扬了爱美的天性,服饰的样式边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形式。成年妇女服饰用色比较沉稳,较符合年龄。衣的领样上与老式服装有变化,原来皮毛领的造型是方圆角,有活领和固定的两种,而且在前领口正中处是错开的,向右偏领位的搭接口形式。而现在的男女装的领子是同中式服装的立式小圆领相同,是前中心对称式,它来源于清代满族服饰的样式,也是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过去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发展都受到满汉族大文化的影响,所以发展到现代服饰样式也仍然有满族服饰的影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兽皮制作技艺

狍角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制作工艺和步骤十分复杂精细。“目前大家看到的狍角帽多是鄂伦春族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东方狍皮和角的处理都有相应的工艺技法。”1996年实行“禁猎”政策后,所有的鄂伦春族人都不再猎捕狍子。“狍角帽作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制品,是不允许出售的。我们鄂伦春族人也只在比较隆重的节日时才会佩戴”。“兽皮文化”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桦树皮制作技艺

生活在兴安岭中的鄂伦春女子将张张白桦树皮制作成碗、盆、桶等各式器皿,用野生植物的浆液涂以颜色;“桦皮文化”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桦树皮技艺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宝林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艺术

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口头创作是鄂伦春人主要的文学形式。他们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广泛地涉及了民族历史、社会、狩猎采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歌曲

赞达仁是我国鄂伦春族民俗音乐中主要的音乐形式,一般是即兴演唱,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鄂伦春族聚居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鄂伦春族赞达仁多指山歌,还包括各类小调,具有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宏的特点。鄂伦春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赞达仁的代代传唱,保留了鄂伦春族人对本民族历史的记忆。

猎歌是鄂伦春民歌中数量最多的,其内容多反映了猎人在整个狩猎生活中的感受,以及对兴安岭的挚爱之情。此外还有情歌、萨满仪式歌以及新民歌等。

舞蹈

鄂伦春族能歌善舞,他们边歌边舞,表现劳动生活的丰富内容。依和纳仁舞(祭祀舞)、《依哈赖舞》(庆祝猎业丰收的舞蹈)还有《红果舞》《熊舞》《野牛搏斗舞》《树鸡舞》等都是表现猎人对野兽、鸟纲的观察以及生产过程的模仿。“转圈舞”是一种带有自我娱乐性质的群众性歌舞,男女都参加,边唱边跳。“假面舞”是融进了宗教内容的由“萨满”跳的祈求狩猎获得丰收的祭祀舞。

乐器

有“朋奴化”(铁制的一种口琴)、“文土文”(铃鼓)。鹿哨、狍哨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早期的乐器。鄂伦春族在载歌载舞时,常有这些乐器伴奏。

民间故事和传说

鄂伦春族民间传说是其口头文学中又一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族源传说、民族迁徙传说、古代英雄传说、历史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物传说及民俗传说等。而民间故事则是鄂伦春族口头文学中流传最广、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体裁。

地方特产

狍角帽

狍角帽作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制品,是不允许出售的。鄂伦春族人也只在比较隆重的节日时才会佩戴。因为东方狍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已禁止捕猎、买卖,鄂伦春族民族服饰和狍角帽采用的多是人工养殖的狍子皮毛加上现代纺织材料制成。

桦树皮画

桦皮画是北方林区一种特有的工艺品,它以白桦树上老化剥落的树皮为原料,经过烘干、烙烫和拼接加工而成。与油画和水墨画相比,桦皮画所表现的是一种来自山野的纯真和自然的美丽。

山野特产品

纯天然野生柳蒿芽、野生蘑菇、野生猴头菇大兴安岭特产蕨苗黑木耳、大兴安岭野生黄花菜等。还有鹿茸、鹿鞭、鹿心血、鹿铃春、鹿血酒等鹿产品。

风景名胜

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

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以西约9千米处的嘎仙河河谷,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呼伦贝尔市三大文化园之一。文化园是以建立过北魏的拓跋鲜卑民族的发祥地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为依托建设的,嘎仙洞的发现对于深入挖掘和弘扬拓跋鲜卑民族有历史价值,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历史名胜之一,2016年被授予内蒙古优秀文化旅游景区名片,2019年被评为“2018年度呼伦贝尔市十佳旅游景区”。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是4A级旅游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安岭北段东麓,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毕拉河林业公司施业区内,总面积22081公顷,景区辐射面积15万公顷,是大兴安岭林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林区和生态功能区。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概括起来可称“神山、圣水、花海、奇峡”。森林、草原、火山、天池、河流、湖泊、峡谷、湿地等旅游资源的完美组合,成就了景区的极高品质。景区近年来被评为“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获森林康养乡村振兴贡献单位荣誉称号。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一年四季风光各异:春看红柳杜鹃,夏观湖泊火山,秋赏花山彩叶,冬揽雾凇雪原。是集旅游观光、科研考察、度假休闲、科普教育、娱乐探险为一体的最具中国北方鲜明特色的原生态旅游精华之地。

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区

布苏里景区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景区原为嘎仙沟军事基地,部队番号81932,代号607,隶属于沈阳军区。占地面积23.4平方千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军事后勤储备基地。布苏里保留着新中国最珍贵的红色记忆,创造了新中国“保卫家园”的世界传奇,并且完整的承接了中国“红色旅游”的历史脉络,见证新中国国防特征,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事主题、爱国主义教育为背景的国家4A级景区,景区集观光游览、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主题巡游为一体,是中国北方休闲度假最理想的旅游圣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满洲里市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是呼伦贝尔市第一座博物馆、2A级旅游景区、市级文明单位。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4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展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的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280平方米。以收藏、研究、展示鄂伦春族文化为主题。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你号;2002年,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中国民族博物馆首个博物馆人类学研究基地落户于此。鄂伦春自治旗民族博物馆共有藏品153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79件(套),较好地体现了鄂伦春族的民族历史与文化。设有基本陈列"鄂伦春族游猎文化陈列",分为序厅、狩猎文文化、风光、兽皮文化、视觉与造型艺术、萨满文化、白桦文化、泛北极文化8个部分,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鄂伦春民族的风俗传统、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另有临时展厅3个,不定时推出临时展览,向社会公众开放。

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  

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是2A级旅游景区,地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区45千米处,总面积248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被称为“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云的故乡河的源头”,享有“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特色婚纱摄影旅游目的地”之美誉。2017年被绿色时报评为“中国森林氧吧”,2018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相思谷森林特色小镇”。公园内有相思谷、仙子湖、天书岭、昆仑山、云峰山、伊勒呼里山、冰雪游乐场七大景区。原始生态环境中的亿年冰石河、远古彩绘岩画、距今200至300万年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山盆景、岩石古树、空中花园等景观,天造地设,各具神韵。公园综合服务设施齐全,具备了大量接待游客的能力,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格局。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

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是2A级旅游景区,林区第一座植物园,素有“北疆第一园”之称。位于克一河镇南1千米处,占地面积19217公顷。主要景点有悬索桥、野生动植物保护教育基地、兴安阁观景台、通厅桥、七星亭等,是融森林、丘峦、河流等景观于一体,集观光、避暑、休闲度假、科学考察等功能于一身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多布库尔民俗景区

大杨树镇多布库尔民俗村,距阿里河镇137千米。村内建设31栋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民居,鄂伦春猎人部落绕村而建,是展示鄂伦春民族独特民族文化和民俗的窗口,为呼伦贝尔市民俗旅游名片和“五彩呼伦贝尔”精品线路之一。

著名人物

刘晓春鄂伦春族第一位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工作。三年来她先后出版了《俄罗斯民族经济与改革》《鄂伦春族家庭口述实录》两部专著并编著了《鄂伦春风情录》一书,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林刚:鄂伦春族第一位进入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一组摄像记者。林刚出生在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民族乡。1996年12月加盟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从事摄像工作。他先后参与了许多优秀专题片的摄制工作,如:《最后的山神》《神鹿啊我的神鹿》《雌鹿角》等。1996年,他编导、摄制的专题片《猎人的女儿》荣获“剑南春”女性人物短片评比二等奖。1999年他拍摄的《吉烟现象》荣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电视评论一等奖

吴雅芝:鄂伦春族第一位大学教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藏品部主任,主要从事图书资料整理及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她出生在黑河市逊克县新鄂村,年轻时务过农,当过民办教师,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央民族大学工作,一直从事图书资料工作。多年来她潜心研究,先后撰写了多部民俗学专著,发表了20余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99年,她应邀赴韩国参加第二届亚细亚国际民俗研讨会。大会上她宣讲的论文《鄂伦春族熊图腾兼其它动物崇拜》。

白英鄂伦春族第一代油画家,现任中国民族博物馆美术师,从事民族艺术的研究工作。其作品主要有《走出森林》《母亲》《猎人》《根》《出猎》《鄂伦春少女》,其作品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北方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白英的作品手法细腻古朴,在现实主义的风格中揉进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在凝重中流露出真挚的乡思和淡淡的乡愁。作为鄂伦春族第一代画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曾获金银奖,并被国内外博物馆、画廊及美术爱好者收藏。

葛畏列:鄂伦春族第一个世界射击冠军。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退休干部。1943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的大兴安岭。1959年,葛畏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上,打破小口径自选步枪立射和卧射两项国家纪录,同年,他被留在了国家射击队。1973年在全国个人冠军赛中,他囊括6项第一。1975年8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三届亚洲锦标赛上,获60发卧射比赛冠军。到1983年,他共33次打破国家纪录。

重要荣誉

2018年2月,鄂伦春自治旗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鄂伦春自治旗在列。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8月27日,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参考资料

Oroqen people in north China witness astonishing changes in their life .新华网.2024-02-20

旗情概况.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4-02-15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公安局局长孟海平.中国网.2024-02-15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4-02-18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2-18

历史沿革.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2-15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2-15

鄂伦春自治旗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7-25

2022年鄂伦春旗户籍人口现状简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自治旗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简介.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查看.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2024-0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1年).中国政府网.2024-02-2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4-02-15

“丰”从草原来|鄂伦春自治旗:京蒙协作推动建设中国“紫苏之乡”.央广网.2024-02-20

2022年鄂伦春旗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自治旗:林下经济铺就绿色脱贫路 .新华网手机版.2024-02-18

鄂伦春自治旗:真正让文化“活”起来 让旅游“热”起来.内蒙古新闻网.2024-02-18

人文天下:一个“马背民族”的记忆( 上 )( 下 ).中国日报网.2024-02-19

文化艺术.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旅游.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综合查询.国家地名信息库.2024-02-23

历史沿革.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2-15

建置沿革.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旗情概况 .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内蒙古区情网.内蒙古区情网.2024-02-19

水资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矿产资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土地资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森林资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草场资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自治旗.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2024-02-22

野生动物资源.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内蒙古境内的黑龙江飞地加格达奇:探索跨区域融合发展路径.澎湃新闻.2024-02-15

旗委领导.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民族文化和风俗风情.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族的独特文化.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宗教信仰.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自治旗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发展特色产业 做好“土特产”文章.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20

黑龙江.中国民用航空局.2024-02-15

加格达奇嘎仙机场.首都机场.2024-02-20

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简介.黑龙江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2024-02-15

森林中的驿站——加格达奇嘎仙机场.微信公众平台.2024-02-15

诺敏镇夜探鄂伦春族盛大“篝火节”.大众网.2024-02-20

精彩旅发 多彩塔河丨相约旅发大会 情醉鄂乡篝火——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古伦木沓节侧记.澎湃新闻.2024-02-19

今天鄂伦春族的服饰.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狍角帽走红 网友喊话义乌生产环保版.央视网.2024-02-15

中国鄂伦春:从“狩猎部落”到“旅游热地”(图).央视网.2024-02-15

烫得秃噜皮了咋说?最后一代猎人老夫妻开网课教濒危语言.央视网.2024-02-15

赞达仁:高亢刚健 悠扬跌宏.cctv.2024-02-19

桦树皮“画”出脱贫致富图 .新华网.2024-02-20

山野特产—鹿制品.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9

鄂伦春自治旗民族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15

鄂伦春族人物之刘晓春.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族人物之林刚.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族人物之吴雅芝.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族人物之白英.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鄂伦春族人物之葛畏列.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2024-02-15

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教育部网站.2024-02-20

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2-20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5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0-08-15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国家民委.2021-01-22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公布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The Paper.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