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 ex DC.,湖北方言为野木耳),豆科、野豌豆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全株被疏柔毛或近无毛。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及远东)、朝鲜、日本、蒙古和中国,生长于海拔80-7500米的地方,多生于山坡、草甸、灌丛或杂木林中。
山野豌豆为豆科植物,具有优良的牧草特性,蛋白质含量可达10.2%,牲畜喜食。此外,它还具有祛类风湿性关节炎、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有助于治疗风湿关节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等病症。民间药用称透骨草,具有去湿、清热解毒的功效,是疮洗剂的主要成分。
山野豌豆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再生力强,被誉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绿肥作物之一。其花期较长,色彩艳丽,可用于绿篱、荒山、园林绿化、建立人工草场和早春蜜源植物的种植。荚果长圆形,无毛,种子1-6,圆形,种脐内凹,黄褐色,长约为种子周长的1/3。花期为4-6月,果期为7-10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植株被疏柔毛,稀近无毛。主根粗壮,须根发达。茎具棱,多分枝,细软,斜生或攀援。偶数羽状复叶,长5-12厘米,几无柄,顶端卷须有2-3分支;
叶
托叶半态射形,长0.8-2厘米,边缘有3-4裂齿;小叶4-7对,互生或近对生,椭圆形至卵披针形,长1.3-4厘米,宽0.5-1.8厘米;先端圆,微凹,基部近圆形,上面被贴伏长柔毛,下面粉白色;沿中脉毛被较密,侧脉扇状展开直达叶缘。
花
总状花序通常长于叶;花10-20 (-30) 密集着生于花序轴上部;花冠红紫色、蓝紫色或蓝色花期颜色多变;花萼斜钟状,萼齿近三角形,上萼齿长0.3-0.4厘米,明显短于下萼齿;旗瓣倒卵圆形,长1-1.6厘米,宽0.5-0.6厘米,先端微凹,瓣柄较宽,翼瓣与旗瓣近等长,瓣片斜倒卵形,瓣柄长0.4-0.5厘米,龙骨瓣短于翼瓣,长1.1-1.2厘米;子房无毛,胚珠6,花柱上部四周被毛,子房柄长约0.4厘米。
果
荚果长圆形,长1.8-2.8厘米,宽0.4-0.6厘米。两端渐尖,无毛。种子1-6,圆形,直径0.35-0.4厘米;种皮革质,深褐色,具花斑;种脐内凹,黄褐色,长约种子周长的1/3。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7500米草甸、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湖北长江春天常见植物。
分布范围
产东北地区、华北、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河南省、湖北、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等地。俄罗斯西伯利亚及远东、朝鲜、日本、蒙古国亦有。
栽培技术
狭技术
山野豌豆的适应性强,播种期从3月至10月均可。但在北方草原区,春旱少雨以雨季播种为好,保苗率高,种子千粒重17.9克,每千克有5.58万粒。种皮坚硬,透水性差,硬实率一般在50~70%,发芽率低,条播行距60厘米,播量3.5~5千克,由于山野豌豆苗期生长慢,可以和一年生燕麦等间作,即保证了当年的收入,由保护了山野豌豆不受其它禾本科杂草的危害。
人工草地可以和老芒麦、无芒雀麦、披碱草、扁穗冰草等多年生禾草混播,不仅能提高牧草品质,增加禾本科牧草的氮素来源,也使细长的茎蔓有所依附,减少地面郁闭,防止下部叶片脱落,从而提高山野豌豆的产量。山野豌豆的种子产量不高,结实不集中,成熟后易炸荚,一般应在荚果变黄后及时采收。
白粉病,为害叶、花、果,发病初期喷胶体硫或甲基托布津液。冬末清园,处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红天蛾,美国白灯蛾为害叶。忌连作及与同科作物间作。
主要价值
本种为优良牧草,蛋白质可达10.2%,牲畜喜食。民间药用称透骨草,有去湿,清热解毒之效,为疮 洗剂。
全草:甘、苦,平。祛类风湿性关节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饲用
山野豌豆营养丰富,花期叶含粗蛋白为21.29%,比一般紫苜蓿高;粗纤维叶含20.62%,低于紫苜蓿,茎含42.09%,比沙打旺低,所以各种家畜都喜食。无论青饲、放牧或调制干草均为优质牧草。山野豌豆所含必需氨基酸苗期从0.18~1.41%,花期为0.18~1.21%,均比紫苜和沙打旺高,是营养丰富的有利牧草之一。
山野豌豆叶繁茂,每株有复叶30~80个,每复叶有小叶8~14个,苗期小叶面积为1平方厘米,花期为2平方厘米,叶面积系数可达3~5。盛花期亩产青草2000~3700千克。由于叶量大覆盖度大,有利于保持土壤表面水分,据测定,在相同条件下,山野豌豆覆盖地面的土壤表层含水率比紫苜蓿高0.32%,说明山野豌豆茎叶稠密,可减少水土表层的蒸发。山野豌豆根系发达,入土深,可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故比较耐旱,其耐旱性能可和沙打旺媲美。
药用
山野豌豆(《东北药植志》)
【异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山野豌豆的嫩茎叶。
【采集】: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药材鉴别: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栗色,内含黑色种子。气微,味淡。
该品及同属植物广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均作透骨草使用。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祛类风湿性关节炎,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①《东北药植志》:"疗热毒。软坚。外用洗风湿、风气疼痛、毒疮。"
②《吉林中草药》:"活血止痛,败毒燥湿。"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治腰腿疼痛,大骨节病关节痛,筋骨麻木,扭挫伤,急性腰扭伤岔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克(鲜者50~75克)。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凤仙花的发芽嫩枝含吲哚3-乙腈(Indole-3-ace-tonitrile)。茎含山酚-3-葡萄糖(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叶含1,2,4-三 羟基-4-葡萄糖甙(1,2,4-TrihydroxynaphCha-lene-4-glucdoside)与山柰酚及山亲酚-3-L-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凤仙花全草含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kic acid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另含东莨素(scopoletin)。叶含肉桂酸类、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及山柰素。茎含山柰素-3-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
此外,地上部分含指甲花(lawsone)及指甲花醌二甲醚。
选方:
① 治风湿痛:山野豌豆、香蒲适量,煎水熏洗。
② 治无名肿毒:山野豌豆适量。研细末,用蜡调敷。
③ 治阴囊湿疹:山野豌豆、花椒、艾叶各15克。煎水熏洗,每日一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实用方法:
透骨草60克鲜者加倍,加水2~2.5升,煎煮 20分钟后,取汤汁待温度适宜时外洗头发
用法用量:每日1次,连洗7日为1个疗程
功效:治疗中亦可用洗发剂洗发,但必须洗发后再用透骨草煎剂洗发 1次。
园林
其花期长,色彩艳丽亦可作绿篱、荒山、园林绿化,建立人工草场和早春蜜源植物。
主要变种
绢毛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 ex DC. var. sericea Kitag.):该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较小,小叶及植株密被灰白色贴伏绢柔毛。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省、华北、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等地。生于海拔600-1650米丘陵、山坡、田埂及灌丛。
繁殖方法
山野豌豆种子硬实率高,采种当年几乎全部为硬实,而贮存两年以上的也还在80%以上。处理方法:小面积播种可用浓硫酸浸泡5-6分钟,洗净后晒干播种,大面积播种需用碾米机,经碾磨伤种皮后播种,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中原地区北方干旱区要早春抢播种,延晚因不易抓苗,就要改为夏播。春播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播种,夏播经播前除草于6月上中旬播种。中国华北和西北可秋播,于9月中下旬或寄籽播种。条播,行距30厘米单条播,或60厘米双条播。播种量为每亩上1.5-2.5千克。播深3-4厘米。播后镇压1-2次。
病虫防治
山野豌豆易遭蚜虫、红蜘蛛等虫害。当发生时密集在生长幼嫩部分,造成植株萎缩,严重降低产量。要早期发现,及时喷洒乐果等进行防治。
参考资料
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植物智.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