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汶河
泮汶河,古称北汶,简称泮河,是大汶河的支流,也是黄河支流大汶河支流牟汶河的支流。源于泰山西麓桃花峪北部山谷,流出桃花峪后,东南流经天平湖(旧称大河水库),再东流沿泰安市市区侧纳北来奈河(㴎河)、梳洗河诸水,至北店子注入渐汶河(牟汶河)。全长28公里,流域面积368平方公里。泮汶河流域内的泰山风景区大部分位于上部,主要登山线路沿泮汶河支流奈河河谷步游循阶而上,主要景点有天外村广场、白龙池、龙潭水库、黑龙潭、百丈崖、傲徕峰等著名景观,为泰山景区的精华部分。泮汶河上游的桃花峪也得到开发,有桃花源、彩石溪等景点。泮汶河上游建有许多水库,除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外,更是泰山及泰安市市区的生产生活和工业水源。龙潭水库、天平湖(旧称大河水库)还成为旅游目的地。
名称由来
泮汶河,《水经注》称之“北汶水”,发源于泰山西麓的桃花峪。由于该水与发源于北部麻套山峪的水,于郑庄附近并列西流(南北相距一公里),同出一大山口后,又南北分流,故《水经注》里有“水出分水溪,源与中川分水,东南流经泰山东”。
《泰安县志》有分水溪一源两分,半西南流至界首,北折入长清区之中川(今北沙河),达于清源(原大清河);半东南流至桃花峪(实际是出桃花峪后,方流向东南),因名“泮汶”。(因泮汶、中川实出两峪两源,所谓一源两分是不合实际的)。泮汶流至大河车站西,经大河水库又流向东南至泰安市城(宋奉符县)南,左岸先后又纳入来自泰安的㴎河、梳洗河和柴草河,至北店子注入大汶河。
干流概况
大河水库以上,源高流急,为山洪河道,河底比降21.8‰,河内多粗沙卵石,控制流域面积85平方千米,建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水库以下,多为丘陵区,河底比降1.4‰,两岸无堤,局部有砌石护岸。粥店附近,河床浅,宽80~100米,河床淤积沙砾。2001年以来,对该河段进行重新整治,对进入新城区河段进行了拓宽和护岸。
水文特征
泮汶河,枯、丰、平流量介于0.6~3.8立方米/秒之间。当地地下水水量受季节降水控制,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区内多年地表水径流量为21.0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642.1-753.8毫米之间,雨量多集中于7、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2.8%,降水极不平衡,部分山丘区仍有缺水矛盾。
水质好,总硬度一般在9-14德度之间,属软水和微硬水。PH值在7-7.5之间,呈中性和微碱性反应,适宜人畜饮用及农田灌溉。当地下水化学类型为低矿化度的HCO3-ca(clo)2+及HCO3-Ca2+-Mg2+型水,pH值为197.0~7.8,地下水资源模数为20~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降水补给系数为15~2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主要含水层是第四系含砾粗砂层。属孔隙含水类型,初见水位7.1~13.8米,终孔稳定水位5.8~8.2米。
主要支流
㴎河
又称“西溪”,是岱顶前的主要山洪河道,源于泰山南天门,上游称通天河、黄西河、西溪,至大众桥以下称㴎河。清代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辨㴎河》记:“其水在蒿里山之左,有桥跨之,曰㴎河桥,世传人死魂不得过,而曰㴎河。”㴎河为泰山主峰前主要泄洪河道。河水顺谷而下,至中天门西转,再南流经长寿桥,由悬崖下落,形成飞瀑。穿黑龙潭水库、大众桥,流经市区后注入泮汶河。全长11.8公里,流域面积34平方公里。分水岭至泰山大桥高差1258米,至十二连桥高差1268.4米。最大洪峰流量540立方米每秒。
《山海经》称之“环水”,又名泰山“中溪”,因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梳洗而得名(王母池临河处原有一梳洗楼,故名梳洗河)。泮汶河支流,源于中天门,河水沿山势而下,与以“幽”见长的登山中路平行,绕岭飞峡,水流湍急,潭瀑相连,经三潭叠瀑、经石峪、虎山水库至王母池流出泰山,再南流穿泰安市市区注入泮汶河。全长13.2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梳洗河出山前是一条山溪小河,河谷宽10~20米,少数地段少于10米,河床多砾石、多跌水,有些河段有多级小瀑布。上游的砾石层较厚。王母池附近修建有虎山水库,库容近10万立方米,最深处8米,汛期水量可达8立方米/秒。
泮汶河支流,《水经注》称“石汶”,又名冯家庄河、十里河。源于泰山主峰东峪。沿山谷而下,出谷口转向南流,至梨园村东,汇西来大直沟水,下注安家林水库。出水库南下,经汉明堂故址,至东夏村南注入泮汶河。全长23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
冯家庄河
《水经注》称之“石汶”,又名柴草河。源于泰山东峪,河水沿山谷南下,出谷口南流,至梨园村东,汇西来的大直沟水南下,至东夏村南入泮河,长23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河平均宽15米。支流有明堂河。
三里庄河
源于傲徕峰南麓,西南流,至御碑楼村西折向东南流,至泰城南王庄村汇入泮汶河。河道两岸为丘陵区,河槽不规整,季节河,枯水期流量很少,甚至干枯,河长6公里,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
玉液泉
位于泰山中天门以北的玉液泉宾馆南侧。东经117°06′33.2″,北纬36°14′24.5″,海拔842米。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北为快活三,路凡三里,差不磊,行者快之,一名快活山。旁有玉液泉,石穴迸水。”清唐仲冕《岱览》卷十一“岱阳上”云:“旁有玉液泉,石穴迸水可掬。”泉水因岩石裂隙水在此崖下流出而成,因水质特好,似玉液琼浆而得名玉液泉。民国时,医学家高宗岳在《泰山药物志》中把泰山玉液泉的泉水列为泰山特产十二大名药之一,并称:“快活三里之旁有泉,名玉液泉,流入黄西河……犹玉中之津液耳。性寒而沉,味甘而润,体重质坚,烹沸泡茶,或饮白水,饮凉益美,惟宜壮人。其功能清心明目,止烦润肠,利二便,轻身延年。”又举例说:“当时的泰安绅名家、西溪山房主人杨润斋先生每登岱必饮玉液泉,寿八旬行如壮年。”东侧石壁上有当代书法家武中奇书“玉液泉”三个大字。今与王母泉、广生泉并称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无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饮能延年益寿,所以古人称“泰山神水”,为天然优质矿泉水。该泉泉脉甚旺,常年不涸,已为山民石为浅井,日出水量约5立方米,为附近山民和游客的重要饮用水源。
白鹤泉
位于岱宗坊北。久涸,仅雨季时有泉水渗出。尚存石坊一座,额刻“白鹤泉”。
朝阳泉
位于王母池前、八仙桥西南50米河岸处。有冯玉祥手书“朝阳泉”石刻。洪积扇被河流切割,地下水出露而成。春季日出水量约3立方米至4立方米。
王母娘娘泉
位于王母池庙院内。泉水甘冽清澈,春季日出水量约30立方米。泉水流入瑶池。
位于斗母宫内。由石隙水补给,可自溢。水量变化较大,汛期日涌水量80立方米,大旱时干涸。
水帘泉
位于斗母宫北1.5公里处。泉水自水帘洞中形成飞瀑,顺势而下,东注中溪。
圣水泉
位于歇马崖北,是壶天阁景点的主要饮水源。
玉液泉
位于中天门北,是中天门景点的主要饮水源。泉水自石崖下流出,常年不涸,春季日出水量约2立方米。
护驾泉
位于云步桥北、御帐坪之上,又名银河。传御帐坪为赵恒封山驻处,故名。泉水下泻,形成云桥飞瀑。
龙口泉
位于升仙坊南、莲花峰下,有一崖缝吐水。《泰山小史》载:“大石有,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也。”
万泉福
位于南天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0米。水由石隙流出,常年不涸,为天街主要饮水源,春季日出水量约10立方米。
神泉
位于天街东端、碧霞元君祠西神门外路南崖下。出水点有3处,水量较少。东汉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称:“山南胁神泉,饮之,极洁美利人。”春季日出水量约20立方米。
玉女池
位于碧霞祠。为两渗水井。东井名圣水井,西井名玉女池。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称:“泰山玉女池在太平顶,……清澈可鉴,味甚甘美。”
云泉
位于神憩宾馆内,为泰山最高山泉。水由北崖石隙流出,常年不涸,有池蓄存,是岱顶景区主要饮水源,春季日出水量约10立方米。
双泉
位于南天门北200米处。有两泉眼出水,故名。水流清澈,常年不涸,春季日出水量约15立方米。
位于双泉东约100米、玉皇顶北悬崖下。水由石隙流出,春季日出水量约50立方米,是岱顶出水量最大的山泉。
石乳泉
位于后石坞莲花洞内。洞顶石瓣倒缀如乳,泉珠涓涓,故名。泉水不大,常年不涸。
肝花泉
位于岱顶东南约2.5公里处。山岩紫红如肝,故名。泉自石隙流出,常年不涸。
青泉
位于扇子崖月亮洞石壁下。由石隙水补给,水质极佳,为附近居民生活水源,春季日出水量约5立方米。
位于普照寺内,是附近居民生活水源,春季日出水量约24立方米。
位于大众桥东30米处。泉水面高出㴎河水面8米,由裂隙水补给。水质好,是附近居民生活水源,春季日出水量约2立方米。
广生泉
位于金山路中段路西。泉出北陡崖下,经方1米的砌石井流出,春季日出水量约6立方米。
明堂泉
位于泰山东麓东西谢过城之间。其地传为汉明堂故址,故名。泉水流入柴草河归汶。
位于西溪(㴎河)长寿桥下,常年流水。桥下石崖称百丈崖。溪水经长寿桥由百丈崖倾泄而下,高差20余米,跌入直径约20米的深潭,形若白练,声如雷鸣。
位于斗母宫听泉山房下。由3层跌水组成,每级落差约3米,每一瀑布下有一潭,深约2米。瀑布叠相飞泄,瀑潭相连,故名。枯水期瀑流消失。
云桥瀑布
位于御帐坪下,高差约6米。溪流从御帐坪飞出,散出水幕,直落涧底。枯水期瀑流消失。
治理开发
河道治理
柴草(冯家庄)河治理。该河源于泰山东峪,南下注入泮汶,全长23公里,平均河床宽15米,比降大,雨季常漫溢成灾。建国后曾多次治理,未能根绝水患。1977年,结合开挖溢洪道,省庄公社组织30个生产大队施工,在旧河道以东开挖新河,长3.5公里、底宽5~10米,固定了河床,消除了比降大、流势突变的弊端,保护了沿岸6000亩良田。
㴎河源于泰山南天门前,是岱顶前的主要山洪河道,南下注入泮汶河,全长12公里。河道穿过泰城一段较为狭窄,治理前常有洪水进入居民住宅之患。1987年3月,兴建㴎河公园一期工程,9月竣工。工程北起黄前水库西干渠,南至东岳大桥,全长1000米。共清淤4.6万立方米,敷设地下排污管道1500米,垒砌河堤护坝1600米,砌体1.1万立方米。河上建滚水坝1座、橡胶坝2座。总面积4.36万平方米,其中绿地1.25万平方米,水面2.65万平方米。公园随河设景,建民族风格的园林小景15组,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
1991年,投资2500万元对㴎河进行综合整修。工程分道路、河道、橡胶坝、排污管道和小区建设5部分,前4项工程于3月中旬开工,8月中旬竣工。小区建设4月动迁,年底居民全部回迁。建沿河道路宽20米长820米,铺筑沥清路面7600平方米。河道治理总长820米。北段从上河桥到下河桥长340米河道由13~15米宽,顺直加宽到30米。南段从下河桥到南湖桥480米河道挡水墙加固。并对全段河道清淤疏浚。共搬迁居民821户、12个单位,拆除房屋3.5万平方米,沿河新建住宅4.4万平方米,商业网点1.3万平方米。
1992年4月,动工兴建㴎河水上世界。工程南起河公园一号坝,北至建设职工疗养院,长360米,占地1.54万平方米。共搬运土石方5万多立方米,新修拦河坝、沉沙滤水坝、桥亭坝各1座,整修河堤720米,铺筑河底5800平方米,总砌石量1万立方米。游泳池内有成人游泳区和儿童游泳区,设弯道滑梯2个,有高空吊索、转椅等游乐设施。8月上旬竣工,总投资300万元。
1997年4月5日,泰城各部门、单位及驻泰部队进行河道清淤,出义务工11.2万个,清淤16.4万立方米,整修防洪墙800米,新建拦水坝4座,修复1座。
蓄水工程
大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65米,总库容2235万立方米,正常抽水发电用水量890万立方米。1998年2月10日,大河水库正式移交市水利产产局管理。该水库建于1959年10月,1960年投入运行,控制流域面积84.53万平方公里,总库容299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711万立方米。集灌溉、防洪、供水、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中型水库。工程建成初期归原泰安县管理。1985年泰安市区划调整时,库区的主体和灌区的一部分划入泰山区范围,由市郊区对水库实施管理。1987年能源部北京勘测设计院经多方考察,拟定在大河水库修建抽水蓄能电站。该库作为泰安一级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为便于水库的管理运用,维护水利部门的合法权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水库提交市一级管理。
安家林水库小(一)型,位于泰前办事处安家林村北,黄山头、下梨园村东,坐落在柴草河上游。1966年11月兴建,1967年汛期前建成,1968年投入使用。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总库容81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26万立方米。水库枢纽主要有大坝、溢洪道、放水洞。坝体为粘土心墙沙壳堆石重力坝,总长度1100米。主坝长750米,副坝长260米,最大坝高23米。溢洪道为敞启式。放水洞为圆形平面闸门,最大放水能力5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100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33.3公顷。由于该水库施工质量差,1985年以来,每年都对大坝护坡维修加固,1987年7~8月,对该水库实施建区以来第一次大面积滑坡治理。1990年洪水冲毁溢洪道。同年对溢洪道进行浆砌石护边墙及护底抢修。1996年,水库岸边建起避暑山庄,开展水上游乐、垂钓等服务。至2000年,该水库隶属泰前办事处管理。
黑龙潭水库(龙潭水库),小(二)型,位于泰山西路,㴎河上游。建于1942年,是境内水库建设之始。工程由日伪山东公署建设厅承建,日本源祖株式会社组织施工。现隶属泰山管委管理。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总库容4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6万立方米。大坝为浆砌石坝。最大坝高19米,坝顶宽3米,坝底宽21.7米。总坝长162.3米,溢流段长56米,非溢流段长106.3米(东侧长48.5米,西侧长57.8米)。设放水洞1座,过水断面为0.5×0.5米。1982年5月灌浆加固坝体,1996年5月进行坝体灌浆,设计灌溉面积4000亩。
虎山水库(塘坝),坝址在泰山王母池东北梳洗河上,汇水面积5.3平方公里,总库容7万立方米。1956年为解决泰城用水困难而建。1956年4月开始施工,9月30日竣工。共投资19.78万元、用工6.1万个、动用土石方1.09万立方米。坝体为砌石重力坝,迎水面直立,背水面为流线形;坝长168米、高12米,坝底宽9.4米;顶为园弧形,宽弧的弦长2米;坝顶建桥7孔,孔宽5.2米、高2.4米,桥墩厚0.6米。桥上设栏杆和照明灯。放水洞在坝右端,高0.6米、宽0.5米,进水口设竖井式配水塔,塔上有高低不同直径0.3米的三个放水孔。坝下往泰城送水的管道长1738米,沿管道建蓄水池6个,汲水井13眼。虎山水库周围环境优雅,成为泰山南麓旅游胜地之一。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泰安市西部,2000年2月开工建设。该工程静态总投资43.26亿元,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山东电力发电公司和泰安市基金投资担保经营有限公司分别按60%、35%和5%的比例合资建设,部分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设计安装4台25万千瓦立轴单极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在山东电网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和事故备用等任务。该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和地下厂房等建筑物组成。上水库位于泰山西南麓的樱桃沟内,正常蓄水位410米,死水位386米,总库容1043万立方米,发电库容890万立方米;下水库为大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22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65米,总库容2235万立方米,正常抽水发电用水量890万立方米。2002年11月,电站主机设备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供水工程
泰山水厂水源地为泰山中天门的黄西河水库。建设工程于1983年1月开始设计,分输配水工程和蓄水工程。1985年动工兴建。建黄西河水库1座、中天门净水厂1座、岱顶高位调节水池两座、加压泵站7座,铺设输水管线2521米,总投资892万元。1987年4月竣工,经7级加压,开始向岱顶8单位供水,供水高差850米,日供水300吨。
虎山水库也是泰城水源地,坝下往泰城送水的管道长1738米,沿管道建蓄水池6处,汲水井13眼。
景观名胜
黄西河浏览线路
黄西河,为西溪(㴎河)上游,上纳龙峪之水下至长寿桥,经黄岘岭北西流而名。位于泰山西麓,自西溪谷口天外村广场至中天门,乘汽车沿黄西河溯流而上,可直达中天门停车场。公路旁有步游路,可循阶而上。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谷深峪长,泉飞林茂。主要景点有天外村广场、白龙池、龙潭水库、建岱桥、香油湾、白龙池、黑龙潭、老龙窝、百丈崖、长寿桥、无极庙、竹林寺、扇子崖、元始天尊庙、傲徕峰、马蹄峪、通天桥、黄岘岭等。
㴎河上有并列的三座桥。三座桥均建于㴎河之上,大小、形制基本相同。现已全部改建成大桥。中间的㴎河桥,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过去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只求死后佛能护佑过㴎河桥。㴎河桥是历史的见证,是人们良好心愿的象征,旨在教化人们多做好事,行善积德。1987年对㴎河进行改造,砌垒河堤护坝,建滚水坝一座和橡皮坝两座。沿河建成带状公园,总面积4.36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1.25万平方米、水面2.65万平方米,具有民族风格的园林小品15组,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公园随河设景,山石、长廊、水、彩亭、花架等组成大小不等的小空间。1991年修㴎河东路,沿河修建花坛、绿地,下游新建橡皮坝两座。1992年在㴎河上游建成游泳池,时称水上大世界;并建成拦沙坝、沉沙滤水坝、桥亭坝各一座,整修河堤,铺筑河底。后因雨后河道易受淤积,水上大世界停用。2003年2月开始对㴎河进行综合改造,自石峡水库南至泮河大街,长度为7.3公里,改造按照“五十年一遇”的标准进行,河面依据防洪规划的标准修建行洪通道。㴎河综合改造以后,不仅重塑了城市内河自然生态,美化了沿河景观,而且中水回用工程将还河道常年流水不断,两岸垂柳倒影水中,意趣盎然,成为现代化园林旅游的新亮点。
梳洗河浏览线路
梳洗河两岸,有王母池、经石峪、三潭叠瀑等景点。虎山水库周围环境优雅,湖水落差30余米,下临深涧,雨季时自然形成飞瀑。已开辟为以虎山水库为中心的虎山公园。
桃花峪景区,位于岱顶西北,因此处满岗遍谷皆为桃林而名,该峪分上下两段,上段称桃花源,下段称桃花峪,主要景点有三岔涧、彩石溪、后寨门等。
三岔涧又名桃花源因由沐龟沟、双谷、雁群谷3水相汇成涧而得名,为桃花峪主要景点。附近有一山岗平坦开阔,砂石俱为红色,名朱红场;有混元池,池四周石岸皆黑色,唯独中央为白色,宛如园月嵌于池中,故此景又名“月印潭”;有笔架山、鹦鹉岩、老虎窝、雁窝崖、清风岭、小石坞、龙湾、黄石崖、野人涧、猛虎沟、牛角洞等诸景点,明代人吴同春称之谓“岱西佳处”,并留题刻于东壁。
彩石溪又名彩带溪,溪流宽阔,溪中多巨石,皆平滑园润,青绿色,凡石上皆有白色花纹,如彩带、如溪流、如鸟兽等,清流绕石,鱼翔其间,瑰丽异常。附近景点有梯子山,其山陡峭,山崖重重,宛如百级石梯;有一线泉,两崖对峙并立,夹缝如线,泉水淙淙;有鬼湾,湾中有巨石如覆舟,名石舟;有钓鱼台,一巨石耸立,其巅坦荡如砥,下为清澈潭溪;有老鸦峰,山石黑黝如铁,势若老鸦欲飞;有铁佛寺故址、竹子园等。溪中多赤鳞鱼,为泰山名贵鱼种。
后寨门,旧称中军坪,位于彩石溪钓鱼台西南侧,为一奇石荟萃之处。后寨门西南侧为透明山,山体陡峭峻拔,山顶怪石嶙峋,而山顶则多处透光,直达山体洞内。附近有靴子顶,一巨石倒立如靴;有黄石崖,山顶巨石皆黄色;有真人峰,峰顶巨石挺立若人形;有笔架山,5峰排列如笔架;有负山,两山一大一小,若母亲子状,大山项又有两巨石巅平如削,晶莹如镜,又有象鼻石、老鹰石、棒槌石等诸奇石,皆形象逼真。桃花峪谷口为桃花峪景区的西南山口。此处景点主要为元君庙,周围多古松,有的园顶如盖,有的枝伸展;古柏苍劲葱郁,遮天蔽日。清爱新觉罗·弘历曾在此留有题刻:“春到桃花无处无,峪名盖学武陵乎;五株不见苍松老,半点何曾受污涂。”附近有骆驼岭、藏峰寺、菩萨石雕等诸景点,有齐长城遗址遗迹逶迤10余公里,即《泰山郡记》所记“泰山西北有长城,缘河经泰山千余里,至琅琊台入海”的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