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克格尔
赫伯特·克格尔(Herbert Kegel,1920年7月29日—1990年11月20日);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著名指挥家;与库特·森德林、库特·马舒尔齐名;出生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曾师从著名指挥大师卡尔·伯姆学习;长期担任莱比锡市广播交响乐团和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克格尔是莱比锡指挥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指挥的作品范围广阔,除了擅长古典音乐外,还积极推广现代音乐;他在Deutsche scsallplatten公司留下大量录音(其中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等录音是其代表作);1990年,两德统一后,他深感“绝望”,于次年冬天自杀。
人物简介
赫伯特·克格尔生于德累斯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手部受伤而放弃了成为钢琴家的期望。
他曾经师从于Ernst·Hintze、 Karl·Bohm(卡尔·伯姆)以及Boris·Blacher。
从1948年开始指挥莱比锡市广播合唱团,1953年开始指挥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并成为该团的艺术指导直到1977年。1978年到1985年担任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Kegel 1980到1989年期间经常到日本访问。其间指挥过日本NHK交响乐团、大阪爱乐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名古屋市爱乐乐团、日本爱乐乐团、东京城市交响乐团等等——这也是现在日本成为在德国之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指挥知音最多国家的原因;同时,经过他们这些顶级的大师训练,日本交响乐团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相比其他知名的西方指挥而言,无名的东德大师在费用上毕竟会便宜的多,日本人在音乐艺术上可谓眼光独特而且商业头脑精明。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两德实现统一,列奥纳德·伯恩斯坦在倒塌的柏林墙下录制了他传奇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录音;但随后在1990年11月20日,70岁的Herbert Kegel用手枪自杀身亡。
人物评价
赫伯特·克格尔 在德累斯顿期间一直师从卡尔·伯姆学习指挥,与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库特·桑德林(Kurt Sanderling)并称前东德乐坛三杰。他长期担任莱比锡市广播交响乐团和德累斯顿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Kegel 是莱比锡指挥学派的杰出人物之一,他指挥的作品范围广阔。除了擅长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古典作品之外,他还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内积极推广现代音乐的主要力量。
他在前东德的国营唱片公司德意志唱片(Deutsche scsallplatten)留下大量录音。其中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Nono的交响乐作品等录音都是他的代表作。
1990年柏林墙倒塌时,感到自己毕生追求的“主义”破灭,心灵失去了栖息的场所,为了信仰、为了美的事业,克格尔选择了死,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他自杀的原因,很多猜测是关于红色理想的破灭。但他10年间在日本的客座指挥生涯,对于资本主义的繁荣和腐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另外的猜测基本是在政治层面之外而和时局相关:指挥机会的锐减、儿子的远离、疾病、个人传记的被迫停止出版。
真正的原因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恐怕实在难以了解。但是他的自杀,也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了他是一个固执而不愿轻易取巧和改变的人,犹如他指挥下的音乐。
年逾七十自杀身亡的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经说过:“死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人物经历
Kegel 出身于劳动阶级家庭,然而不甚富裕的家境却能给他在音乐方面的支持,父亲买给他一台钢琴,而小时候的Kegel,似乎也注定了一辈子固执孤傲的怪脾气:当同年龄的儿童都在外面玩耍时,没有朋友的Kegel一个人敲着琴键……
1935年,他少年的时期正值希特勒开始掌权,同时Karl Bohm接掌德累斯顿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之职。歌剧院音乐总监,是德累斯顿一地音乐的象征。身为音乐学校的学生,克格尔没有直接受到Bohm的指导,但从Bohm的指挥,倒是得到一点一滴的学习,只是一开始Kegel并没有当指挥的意思,而是学习钢琴及作曲。他的毕业考演出曲目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Kegel被征召到东线战场,在基辅受了重伤,回到家乡静养。此时,遇到盟军的“德累斯顿大空袭”,德累斯顿化为一片火海,国立歌剧院也变成废墟。
负伤之故,Kegel 只好放弃钢琴家的梦,转向指挥一途。一开始在 Pirna 地方歌剧院工作。莱比锡市广播合唱团招募指挥,从这里踏出他与莱比锡长达三十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里头 可能有些音乐上的考虑,Kegel是用来抗衡以浪漫风格著称的柏林合唱团指挥Helmut Koch。
此年为公元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同年十月,还发生一件事:Hermann Abendroth就任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莱比锡人的Abendroth时年六十六岁,从1943年开始到大战结束,接替被纳粹放逐的Bruno Walter,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指挥。大战结束后,转任魏玛歌剧院,在莱比锡市广播交响乐团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演奏会上指挥,获得听众的热烈的反响,希望Abendroth能回到莱比锡担任音乐总监。
1953年,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出现空缺。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新时代音乐,Abendroth选择了Kegel。1956年,Abendroth去世,两年后,Kegel 接任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第一指挥,1960年秋天,就任首席指挥。
Abendroth的 继任者,对德意志帝国民共和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独裁领导者是乌布利希特,而Abendroth正有着乌布利希特的“民间友人、国家顾问官”的称号,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体的音乐象征。
莱比锡市广播交响乐团,也不只是单纯服务于广播的乐团,而是这位特别的指挥者一手带出来的子弟兵。这种情况下,年轻的Kegel 如何延续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的传统,指挥Abendroth遗留下的曲目,担子之重是不难想见的。
大战毁损了大部分的广播资料,旧磁带或醋酸盘都毁于战火中,或被盟军搜刮一空。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财政困难,也没有能力向西方的音乐家或乐团购买版权。大部分的音乐,从轻歌剧,到交响曲,都要重新录制。身为广播交响乐团,Kegel 当然演出一场又一场的音乐会,再加上当时的政治局势,不但Bartok(贝拉·巴托克)、Kodalyi(佐尔坦·科达伊)、Janacek(雅那切克)、Shostakovich(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都是常见曲目,Kegel 也常在社会主义国家间进行巡演。
Kegel 的 要求很高,对自己与他人都是如此,固执的怪脾气使得他很难与人相处,这也包括了三次失败的婚姻。排练时他常常失去耐性,对团员大吼大叫,并冒出些侮辱的字眼。他无法忍受心目中的完美诠释与乐团的现实表现相差太远。
1980年他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视台演出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电视演出的前置作业时间很短,但Kegel仍然为谱上琐碎的小细节反复练习。人家问他:这既非为录音演出,(没有video tape的年代)公众也只会听到这么一次,不完美过了以后就不会再回来。Kegel 回答:Even with a work which can only be heard once there is no room for sloppiness. Whether it be a concert, a television broadcast or a record, I always want the best.
Kegel对现代音乐的要求也很严苛。他说:If we cannot ehearse Mozart in the proper way, everybody in the audience will realize that it is our fault. If we rehearse a work of modern composer not thoroughtly enough, the audience mig ht think that it is a bad work. But such a judgement, gentlemen, would not be fair to the composer!
1988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书记昂纳克下台;次之,柏林围墙倒塌。1989年,东西德统一,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为历史名词。
统一后的东德经济情况不佳,许多剧院关闭,乐手外流,音乐会的场次也减少。过去数十年Kegel 的生活目标就是工作,而今日似乎都消失了;忽然多出一大堆时间,又不知怎么填补的Kegel发现他要面对的是昨是今非的世界,充满敌意的环境。
他所爱的妻儿住在遥远的柏林,只有很少的时间才会来探望他;同时他的身体状况又变差,对现实感的认知不断模糊;有关自传的写作计划又中断了,因为出版社财务困难,没有钱,也没有朋友。
1990年11月20日,在他空旷的大房子里Kegel 用手枪结束了他的生命。
Kegel 在死前不久,道出“基本上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我们很难想象这位脾气固执待人严苛又注重实际的完美主义者会说出这样的话。
无论如何,诸如Kabasta 或Kegel 等悲剧性的人物总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失意通常与他的能力是没有关系的。
克格尔与德累斯顿爱乐乐团演绎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是个温暖平易的演出,乐团水平整齐,音乐自然开展,挑不出大错误,与许多个人化的演出相比,喜欢重口味的会觉得太过平淡,但质朴有质朴的美,人总不能天天生活在紧张刺激,总不能天天都坐云霄飞车,“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似乎也是随着年龄的自然转变吧。
人物录音
传奇录音
赫伯特·克格尔 的录音,曾有一套15CD的《克格尔传奇录音》,这套CD真实记录了这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体系指挥所保持的严谨风格和音乐中德奥血统的纯正。
这套唱片中除了一张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之外,都是浪漫主义晚期和当代音乐录音,收录了马勒、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克维奇、阿诺尔德·勋伯格、本杰明·布里顿、伯格、安东·冯·韦伯恩、卡尔·奥尔夫等20世纪上半叶的大师作品。
对于Kegel的指挥艺术,在这里引用一位中国台湾音乐发烧友对于Kegel这套传奇套装中马勒第一交响曲的评价,或许能够让我们领略一二:“Kegel的指挥每一乐章都很引人入胜,他巧妙的运用弹性速度挥洒乐章,声部极为分明,声底又很坚固。光听第一乐章开始的弦乐弱奏与法国号、加弱音器的小号层叠而出,你就会很想一直听下去。尤其是弦乐的音色就如德累斯顿歌剧院管弦乐团,洋溢著扑鼻的松香味,在乐章中盤旋穿插;更值得记一笔的是低音大提琴,既严整又活泼,把兰德勒舞曲的跳跃感奏得令人击节赞赏。不知大家还记得辛大师与德勒斯登在台湾演出的第二场理查德·瓦格纳(奥托·瓦格纳)之夜?说实在的,从来没有听过这麼精采的法国号,甚至抢过当天演唱家的风采!这张马勒第一也一样,就像当天的精采重现!它没有VPO(维也纳爱乐乐团)强烈的金属味,总是充塞著传统猎号的悠扬与流利。第四乐章平地一声雷,轰隆地金光四射,弦乐豁落而下。长号如柱,法国号弱奏如长笛灵动。终乐章的宣示,唱彻天际,如巨灵俯瞰大地。”
经典录音
作曲: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演唱:HARGAN·WALTHER·BUCHINER·KOVATS
合唱团:莱比锡市广播合唱团(Leipzig Radio Chorus)\u0026 柏林广播合唱团(Berlin Radio Chorus)
乐团:德累斯顿爱乐乐团(Dresde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赫伯特·克格尔(Herbert Kegel,1920—1990)
录音方式:DDD
发行:CAPRICCIO (5CD)
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CAPRICCIO唱片公司,不大为人所知,但却是除了德国本土DG外最大的唱片公司,一直注重挖掘德国本土乐团和艺术家,唱片不乏精品。
这套贝交全集,是CAPRICCIO公司历史上发行的首款CD,为东德人凯格尔指挥东德乃至全世界分量很重的交响乐团 —— 德累斯顿爱乐乐团,这款数码录音的贝交全集,演录俱佳,一直颇受欢迎。
在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经典演绎当中,严重低估的,除了君特·旺德,还要加上一个赫伯特·克格尔。
参考资料
传统的继承者——赫伯特·克格尔(豆瓣音乐网).www.douban.com.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