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低温冷冻灾害

低温冷冻灾害

低温冷冻灾害是指因为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作物因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低温冷冻灾害是由于冷空气在春秋季节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所致,会导致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灾害。冷空气堆积、加强、南移和暴发的过程中,会发生寒潮。霜冻通常发生在寒冷、晴朗、无风、低湿度的夜晚,云量和风都会影响霜冻的形成。

截至2023年12月17日,受降雪、低温雨雪冰冻影响,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新疆等12个省区境内的208个路段封闭,恢复通行时间待定。

形成条件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由来自极地的(强) 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影响中国的寒潮源地主要有3个:一是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洋面,二是新地岛以东的北冰洋洋面,三是冰岛以南的大西洋洋面。不同季节表现的方式和强度不同。

在春秋季节,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频繁交汇,常常造成低温阴雨。而强冷空气,尤其是寒潮的暴发南下,温度急剧下降,夜晚地表面及植物表面向外大量辐射热量,使得近地面空气冷却到0℃以下,会造成“倒春寒”、霜冻、寒露风等灾害。在夏季,整体温度较高,突遇急剧降温则会引起农作物低温冷害事件。在冬季,冷空气强、温度低,在强烈的辐射冷却作用下,北冰洋西伯利亚地区会形成大规模的冷空气团,且由于冷堆中的空气做上升运动而产生绝热膨胀冷却,冷空气堆会不断增强。当冷空气堆达到一定强度时,就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暴发南下,发生寒潮,可使气温在1~2 天内急剧下降8 ~10℃或以上。

主要类型

中国处在冷暖空气活动最频繁的温带亚热带地区,各地温度变化大,低温冷冻灾害经常发生。低温冷冻灾害可按发生时间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春季低温冷冻灾害、夏季低温冷冻灾害和秋季低温冷冻灾害。同时低温冷冻灾害的主要表现包括低温连阴雨、低温冷害、霜冻和寒潮等。而霜冻根据发生的季节,也可分为春季霜冻、秋季霜冻和冬季霜冻。

春季低温冷冻灾害,俗称“倒春寒”,指发生在春季的低温冷害,表现为中国南方在早稻播种育秧时期(3一4月 ),由于受低温影响造成烂种烂秧。春天的寒潮会引起南方的连阴雨,因此低温连阴雨也常出现于南方春季(长江中下游平原,3一4月)此间降水量不大,气温较低,这种天气有时接连出现,以致阴雨天气长达一个月之久。

夏季低温冷冻灾害指发生在夏季的低温冷害,多发生在东北地区地区,也称为东北冷害或“哑巴害”。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北的农业区,夏季平均气温明显偏低,发生夏季霜冻时,地面最低温度低于作物承受下限,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使作物生育期延迟。延迟的天数与平均温度成反比,即平均温度越低,作物生育期延迟的时间越长。当未成熟的作物遇到早霜冻,会造成大幅度的减产。

秋季低温冷冻灾害,指发生在秋季的低温冷害,秋末的寒潮常常会给北方带来大范围的初霜,地面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使晚秋作物遭到冻害。例如晚稻抽穗扬花期,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造成空壳和砒粒率增大而减产。由于此种灾害在华南地区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称“寒露风”。

主要影响

低温冷冻灾害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不同低温冷冻现象影响结果不同。

*以上参考资料源自

分布范围

灾害防御

防御措施

对低温冷冻灾害的防御,在农业生产方面,第一要掌握低温冷冻灾害的发生规律。根据预报来做好生产时间安排,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避开冻害。第二要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如倒春寒天气、霜冻天气到来前做好科学灌溉,或地膜覆盖等,均是减轻低温冷冻灾害对农作物危害的重要措施。第三可以培育或引进耐寒的高产品种。提高农作物的耐寒能力,也是改变农作物遭受低温冷冻灾害的治本之策。

预警系统

2023年12月4日,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就12月江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通报防范建议,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组织研判会商,提前发布致灾性天气预警信息,积极防范低温冷冻、局地大雾、2008年中国雪灾等对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户外活动等的不利影响。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

2023年12月8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应急管理部和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省政府有关部署,扎实做好2023年末及2024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

防范应对准备

在防范应对准备的过程中,各地区需要加强与涉灾部门和行业的沟通协作,提前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基于最不利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通过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锤炼队伍,提升应急救援和救灾的能力。组织储备除冰剂、融雪剂、防滑料等应急物资,以及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购置和维护除冰、扫雪装备设备,以保障在极端情况下的抢险救援和救灾工作的需要。

灾害形势研判分析

各地的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灾害形势的研判分析,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和对接,进行滚动会商研判。督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提前发布灾害预警和防灾避灾信息。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掌握主要交通干线、枢纽以及骨干电网、油气水暖等民生工程的保通保畅工作信息,落实和细化应对措施。

防范应对工作重点

各地需要突出加强元旦春节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灾害防范应对,保障春运出行的便捷和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过节的安宁和祥和。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应对暴雪、结冰等灾害性天气的防御准备,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和饮用水、能源、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突出重点工程冬季建设的安全生产管理,督导工地营地开展隐患排查,提前备足棉衣、棉被等保暖物资,严密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事故,确保施工的安全。

抢险救援救灾

各地需要密切关注险情灾情的发展,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有力有序地开展应急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根据灾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拨救灾款物,针对性地开展救灾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温暖的住所、有病得到及时的医治。强化民生保障的兜底,及时给生活困难的人员、无固定居所的人员发放御寒衣被和过冬物资,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相关事件

2014年10月17日,山西省陕西省遭受低温冷冻灾害,造成苹果大枣等果树受灾。吉县1.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600余万元。榆林市4个县24.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9.7千公顷,其中绝收6.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2016年01月27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发生低温冷冻灾害,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84.8万亩,香蕉、茶叶、橡胶、甘蔗、咖啡等作物受灾。救灾工作组已成立,向受灾困难群众发放棉被、大衣及保暖内衣。勐海县茶园受灾面积超5万亩,古树茶园约1.2万亩受灾。

2022年2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低温冷冻灾害造成超过10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57人,需紧急生活救助62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6132.18万元,受灾地区包括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等13市52县区。

2023年12月,受冷空气的影响,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家气象中心12月16日发布低温黄色预警。截至12月17日,受降雪、低温雨雪冰冻影响,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新疆等12个省区境内的208个路段封闭,恢复通行时间待定。同日,农业农村部针对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山西、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福建省江西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省、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贵州等省(区、市)启动农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参考资料

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专栏之低温冷冻篇.中国气象局.2023-12-04

受降雪及路面结冰影响,已有12个省区208个路段封闭.澎湃新闻.2023-12-18

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普专栏之低温冷冻篇.中国气象局.2023-12-18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23年12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会商情况的通报.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12-08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应对准备 河北多举措防范应对今冬明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管理部.2023-12-08

山西陕西遭受低温冷冻灾害 苹果红枣等果树受灾.中国新闻网.2023-12-04

云南西双版纳发生罕见低温冷冻灾害.央广网新闻.2023-12-04

广西低温冷冻灾害超10万人受灾.今日头条.2023-12-04

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央视网.2023-12-18

农业农村部启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山西经济日报-搜狐网.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