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是由原始宗教演变出来的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所崇拜的多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因为曾经为普通百姓做过有益的事,受到百姓的敬戴而逐渐演变成为神。这种信仰包含道教、儒教、大乘佛教、原始巫宗教等诸多宗教元素,但在信仰实践中通常不作区分,奉行相互贯通的宗教融合主义。中国民间信仰在形式上与道教有诸多重叠,但并无统一的组织制度及神学体系,其中以练习符咒法术为主的门派称为法教。一部分信徒根据自己的体悟及宗教经验而整合经典教义、布道传教,并建立体系化的宗教团体,遂演变为会道门中原地区秘密宗教、新兴宗教

简介

中国民间信仰,中国民间宗教,是由原始宗教演变出来的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和崇拜,由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崇拜的神祇多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因为曾经为普通百姓做过有益的事,受到百姓的敬戴而逐渐演变成为神。这些神祇大部分被道教所吸收,有的甚至也成为中国佛教的部分,例如佛教地狱中的判官,甚至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真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释、道、儒三教合流的特定的中国文化氛围中,民间宗教的普及已经超过任何特定的宗教,任何能让普通民众怀念的人物,在逝世后都有可能被建立庙宇,逐渐演变成为民间宗教的神祇,如郑成功等。而文学人物有时也会成为民间宗教的神祇,如齐天大圣孙悟空。

儒教思想是中原地区的基本宗教思想,受其影响,敬天崇祖是中国民间最基本的宗教信仰,祭祖是最基本的宗教活动。在中国文化中,即使皇家祭祀也不崇拜特定的宗教中的神,而祭祀中国信仰文化中以自然神灵为主的系列神灵。皇帝主要祭祀自己的祖先(太庙)和天地(社稷坛),祈祷风调雨顺。对民间宗教的影响也是大家都不忘祭祀自己家庭的祖先和保护自己家庭的灶神以及当地的土地。

华人民间信仰中,敬天崇祖是最基本的宗教信仰,这一传统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未曾改变。除圣贤及祖先外,自然神灵同样是华人民间信仰的重要崇拜对象。中国皇帝除祭祀自己的祖先(祭祀地点为太庙)和天(又称天帝、帝、雅威、昊天上帝、皇天上帝,民间称天公、天公祖、老天爷等,道教中演变为玉皇大帝,祭祀地点在天坛),还祭祀后土娘娘、农业之神(社稷、先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乃至动物、器物等诸神,祈祷风调雨顺。在民间,民众主要祭祀玉皇大帝、祖先、保护家庭的灶神以及保护土地的土地神。

民间信仰没有统一的教义和经典,亦没有来自上层组织的限制,而是由下而上自发的群体信仰。功利性强,求世俗功利之事,不强调宗教教义的完备。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黑社会成员会拜关羽求平安、求财,而香港警署也同样拜关羽求平安。自古相传的儒家理论为华人的民间信仰提供了处世的道德标准。“忠孝节义”是口耳相传的道德准则,“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俗谚,说明天道常存;“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报应观念,印证了民众广植福田以求福报的心理。中原地区民间信仰者认为拜属于某一宗教的神,就代表信仰该宗教。因而一般中国民间信仰者会自称信佛教。

华人民间信仰常见的宗教仪式包括每日早晚或农历初一、十五日上香敬神,一年一度的赛神会(神明绕境巡游),以及节日或神诞日在家中或宗教场所举行的祭祀、斋醮活动。崇拜对象方面,受儒学观念影响,通常以抽象的“天地”(无具体形象),或“天”(也称老天爷、天公等,道教中演化为玉皇大帝)为至尊神。对神、佛、仙、菩萨、阿罗汉、圣贤英烈等来自不同宗教信仰体系的神祇不作严格区分,常一并供奉,并赋予不同的具体职能。受到佛教传入的影响,在民间信仰中,也常泛称非佛教的神明为菩萨,例如玉皇菩萨、妈祖菩萨。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除了求神拜佛祈求平安之外,凡是聚落庙宇与屋宅常设避邪之厌胜物,如剑狮、符咒、八卦、令旗、泰山石敢当等以护卫家宅,个人亦常佩戴各种护身符,如香灰、神像、符咒、玉佩等。当面临生命中重要抉择时,民众往往求之于求签、算命、面相、卜卦、堪舆、择日、测字等传统占卜数术,以趋吉避凶。

华人民间宗教经典又称善书,多蕴含儒、释、道三教思想与社会伦理规范,内容具备教诲教育功能,信众常大量印制善书并在各地庙宇免费派发以做功德,部分甚至成为宫庙举行宗教科仪必诵的经典。这些供人索取的善书,有些是来自道藏的道教经书,有些是来自大藏经的佛教经书。在民间流通最广的三教经典,佛教乃是《般若波罗密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道教则是《道德经》《清静经》《庄子》,儒家则是《四书》与《周易风水》。另外一部分则属于民间造经的传统,其原动力来自鸾堂的扶鸾著书。这些供人索取的善书数量庞大,其中流通最广者以三圣经为代表,太上老君所降著的经文《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文圣)《文昌帝君阴骘文》与关圣帝君(武圣)《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在民间广泛流传,为各善书之首。另外,一些神魔小说,尤其《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也对华人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有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