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是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的一类小说。“神魔小说”之名来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中,他首次称一批表现神魔“斗法”故事的作品为“神魔小说”。

这类小说受宗教思想引导,加上古代神话、六朝志怪以及唐代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得以成型。神魔小说与讲究相对正统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等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是“奇幻”,以神魔怪异为主题,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种种情节。这类作品中,以出现最早的《西游记》为代表,其他如《三遂平妖传》《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封神演义》《三宝太监下西洋通俗演义》等。这些小说很多是以凡人为主人公,作者往往通过凡人的活动,如西天取经、兴兵伐纣、远航西洋等为展开情节的线索,然后突出神魔间的较量。发展到后来,一些以神魔为主人公,以斗法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也被列入此类,如《飞剑记》《铁树记》《咒枣记》《韩湘子全传》《绿野仙踪》《女仙外史》等。由此,“神魔小说”正式成为明清小说中一种重要类型。

基本介绍

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他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括矣。”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又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糊的彼此之争,我就总结起来给他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又称神 怪小说、神话小说。明清小说的奇葩

神魔小说者,多言“怪力乱神”,而其本意未必再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

古代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明)

封神演义许仲琳,一说陆西星(明)

镜花缘李汝珍(清)

《绿野仙踪》 李百川(清)

野叟曝言夏敬渠

女仙外史吕熊(清)

《三宝太监下西洋》 罗懋登(明)

《八仙得道传》 无垢道人(清)

三遂平妖传罗贯中(明)

后西游记》天花才子评点(明)

西游补董说(明)

作品赏析

明代后期荒诞离奇的神魔小说十分流行,其思想内容也相当混杂。这里面既有世俗欲念乃至某种反传统精神在幻想形态中的表现,也包含着许多夸饰宗教、宣扬因果报应的成分。但总体来说,它们大多写得很粗糙,主要是书商营利的产物,缺乏艺术创造。这一类小说除了前已提及的几种《西游记》的续书外,较有名的尚有《四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等。

四游记介绍

《四游记》为四种神魔小说的合编,其中《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吴元泰编著,写民间流传甚广的八仙故事;

《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余象斗编著,写华光为救母而大闹天宫地府的故事;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亦为余象斗编著,叙真武大帝成道降妖事;

《西游记》题“齐东杨志和编”,实为百回本《西游记》的删节本。

三宝太监西洋记》为罗懋登编撰,以神怪情节写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另有《禅真逸史》、《禅真后史》两书,署“清溪道人编次”,一般认为是方汝浩作。均假托历史,兼及世情,而神怪气息浓重。作者似乎有意把当时小说中主要的成分合在一起,但写得很粗糙。

西游记介绍

西游记》不但是神魔小说中最有名的,也是中原地区小说甚至中国文学、中国经史子集所有著作中知名度最大的著作,可谓妇孺皆知。

镜花缘介绍

为嘉庆李汝珍连云港市(今连云港市)所作,受《山海经》、《红楼梦》影响颇大,内容不仅光怪陆离,且充满才华,乃千古奇作。

封神演义介绍

受《西游记》、《三国演义》影响,(杨戬袁洪黄飞虎过五关)在神魔小说中影响力仅次于《西游记》。《野叟曝言》在当时被称作“第一奇书”,但在今日无甚影响。

封神演义》一百回,有原刊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为明舒载阳所刻,假托钟惺批评。此书卷二题有“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其他各卷不署作者名;卷首有邗江区李云翔序,称“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据此推断,此书最初作者为许仲琳,续作者为李云翔(他应是主要作者)。成书的年代,当在明天启年间,以前鲁迅因资料限制,误断为隆庆、万历年间成书。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的故事,很早就是民间说书的材料,今尚存有元代所刻《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已包含不少神怪故事。又据原刊《封神演义》卷首舒冲甫识语称“此书久系传说,苦无善本”,李云翔序称“俗有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从未有缮本,不过传闻于说词者之口”云云,则可知明代民间艺人说封神故事的仍旧很普遍。因此,这部小说应当视为许仲琳、李云翔对民间创作的改编。

《封神演义》以商周易代为历史背景,写帝辛无道,姬发在姜子牙的辅佐下顺应天意民心而讨伐之,天上的神仙也分成二派,支持武王的为阐教,支持纣王的为截教。最后纣王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重要人物一一封神。按商周之际的历史,悠渺难考,《封神演义》所写尤多荒诞无稽之谈,所以它不可理解为一般的历史演义,只能视为一种发扬想象的神怪书。当然,小说中也运用了一定的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这种观念是封建时代中最基本和一般化的。其要点是拥戴明君的“仁政”,反对昏君的残暴统治;既歌颂忠君的精神(那怕所“忠”的是暴君),也歌颂在“天数”的前提下的反暴君斗争。后者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在封建道德传统中却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所以到最后敌对的双方人物都可以成神。不过,应该说反暴君是全书的核心。小说中对帝辛的刚愎自用和残酷昏庸的描写,与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现实政治的普遍不满,在潜在的心理上恐怕也是有一定关联的。这部小说较能吸引人的地方,是写神怪大战时,表现出奇特的想象。他们或具千里眼,或具顺风耳,或能肉翅飞行,或能随意土遁,或有七十二变,又各有各的法宝相助,显得光怪陆离,幻奇无比,从中可以感受到明代文化的浪漫色彩和活跃气质。只是作者的才华颇为有限,在民间传说基础上的加工不够精细,所写的神怪性格单一,不像《西游记》中的神魔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性,故事情节也过多雷同,所以文学价值不高。其中写得最好的是哪吒的故事。哪吒即佛教中的护法神“那吒”,后演变为道教的神,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已有他的神奇事迹。《封神演义》在此基础上扩展,写他大闹龙宫、剔骨还父,后以莲花为化身。这一神话人物颇近于孙悟空,反映着民众心理中的反抗意识,而作为一个儿童的形象,又别具可爱之处。

研究著作

明清神魔小说研究胡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