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钟玉岩

钟玉岩

钟玉岩(11551225),名启初,字圣德,号玉岩,为钟遂和之子,钟轼之五世孙赵构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出生于花县赤坭,八岁时随父迁居番禺萝岗。幼年在父亲创建的种德庵读书,其父督教甚严,玉岩亦勤奋,学识大有长进,但屡试不第,直至淳熙十五年(1188年)列为诸生,嘉泰四年(1204年)举乡贡24名,开禧元年(1205年)才中甲科进士,时年50岁。

个人介绍

好友崔与之对他曾有这样的评价,曰:“玉岩四兄学业文章皆倍于予,而成进士独后于予,运气差矣”。可见科考是何等残酷,玉岩为大器晚成者。中进士后在朝为官,初调徽州府判,在任公正廉明有政绩,受到徽州人爱戴,口碑甚好。嘉定元年(1208年)升武昌知府同知。

他爱民如子,当地老虎为患,屡屡伤及人畜,玉岩设法根治虎患,保一方平安。后任福建省参议,当时有日本的船只经常到厦门市沿海骚扰抢劫,当地的老百姓闻倭色变。为了防御倭寇来犯,钟玉岩组织乡勇,并多次打退倭寇,后来,倭寇逐渐不敢来侵犯,居民才得以安居乐业。他因而受上司嘉奖,升任户部度支判敕进内直起居郎,诏令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不料后来却遭奸臣诬陷,参奏钟玉岩组织乡勇,开祸强邻引发事端,欲加治罪,钟玉岩据理力争,才得幸免获罪。经此后,他审时度势,认为自己年事已高(时年61岁),不宜久留官场,决意辞官归里。回乡后,改建先前读书处为“萝坑寺院”,构筑余庆阁、漱玉台等胜景。并招募族中弟子,在“萝坑精舍”讲学,课子授徒,闲时从事农桑,隐居林泉,悠然自乐。宝庆元年(1225年)因病辞世,终年71岁(虚岁),死后葬萝峰馒头山南宋钟玉岩墓 位于萝岗洞竹松村后的馒头山西坡上(现萝峰小学后面),

父亲钟遂和

钟遂和(1106-1185),字克应,祖籍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幼年居从化屈洞。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此后,中原地区境内出现十多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南汉是建立在岭南的封建政权。

南汉王朝传至刘𬬮时已腐朽不堪。此时,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起宋朝,并随即发动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宋太祖令潭州防御使潘美常德市团练使尹崇珂率宋军讨伐南汉。潘美任命其女婿钟轼为前部先锋,征讨刘鋹,几经恶战,平定叛乱。南汉平定后,为防死灰复燃,遂将钟轼留下,任防御史留守广州市,潘美则班师回朝复命,随后将钟轼妻(潘三姐)送到岭南随夫生活。钟轼年迈辞官,择居番禺区北部从化屈洞,自此在那开支散叶,繁衍后代。钟轼生有三子,长曰嚣、次曰、三曰响。訚生一子君锡,君锡生三子,曰绍和、遂和、永和(均为钟轼曾孙)。宋绍兴七年(1137年),兄弟三人又分居三地:绍和为长,仍居从化屈洞守祖业;遂和初迁居花县赤坭暂住;三子永和迁居永泰乡(今天河东圃珠村)。遂和迁居花县后见地僻人 稀难以发展,隆兴元年(1163年)改迁居番禺萝岗区坑村永保里,成为萝岗锺姓始祖。

钟遂和自少聪颖,喜经商,后弃商从政,官至南昌府经历,绩满辞任回家,几年后受邀又复出为官,转任浙东廉访司经历,后升户部司判宣议郎。直至年迈告老归田,择地于萝峰,建种德庵为书斋,在那里延师课子及教育乡邻孺子。他学识渊博,教学得当,子弟学有所成,尤以其子钟玉岩和崔与之为最。钟遂和为萝岗的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因年老病逝于萝岗,终年80岁。

相关事迹

1 千古友谊

宋朝议大夫钟玉岩、丞相崔与之二人的千古情谊,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曾经深深地感动了钟、崔两姓子孙及当地的广大民众。

历代的《番禺县志》和《萝岗钟氏族谱》都详细地记载了他们二人一生传奇的动人事迹。萝岗区钟氏族人中更长期地流传着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爱护的感人故事。如今,他们一起读书和生活了二十四年的地方———种德庵,尚完整地保存在萝峰玉岩书院中,崔与之为钟遂和、钟玉岩父子二人撰写的“墓志铭”,收录在《番禺县志》、《萝岗钟氏族谱》里;崔与之赠给钟玉岩的三处佳地,埋葬着钟遂和夫妇和其他的钟氏族人。

乾道二年(1166年),钟遂和辞官回萝峰创办书院,教育12岁的儿子钟玉岩及附近家庭贫困、无力入学的儿童。崔与之父亲崔世明当时在增城沙村行医,便把当时只有9岁的崔与之送到萝峰读书。

钟遂和见崔与之人品好,人聪明,又有上进心,非常高兴,便安排他和大他三岁的儿子钟玉岩一起读书和生活,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严格教育、精心培养。

四十多年后,崔与之为钟遂和补写墓志铭时,深情地说:“日惟延师教子及里中子弟之贫无资脯者。虽不才,如与之亦曾陪玉岩兄朝夕切磋,而公与太君视与之犹子,提携曲至,督课准严。所恨者,与之及四兄后显秧,公与太君,未及见尔!”

崔与之天生聪明好学,又得钟遂和的精心培育,钟玉岩的热情帮助,进步很快。到他27岁钟遂和逝世的时候,已经成为当地一名很有才学的秀才了。

崔与之在为钟玉岩撰写的墓志铭里,追忆到这段时间的许多感人往事:“予少时叨承宣议公提携训诲,俾与四兄同学同游皆在萝岗区也。四兄争则长于予,学问文章则倍于予,而成进士独后于予,其大器而晚成者也。”钟遂和逝世后,崔与之继续随钟玉岩在萝峰勤学苦读,进步更快。不久,便高中举人。崔与之在萝峰的24年苦读,为日后在仕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他后来能成为一代名相、南海郡开国公,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崔与之33岁时离开萝峰,赴杭州市入太学读书。三年后,他参加会试,高中进士,成为岭南苏辙太学考取科举的第一人。在此后漫长的三四十年里,钟玉岩、崔与之二人,各自在外地为官,分隔两地。但他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经常书信往来、互相关怀,互相帮助。每逢两人同时回乡探亲时,都要在萝峰相聚一段较长的时间,重温青少年读书时的欢乐往事:联诗赋词、论对评文、探梅赏月,畅叙各地的韵事趣闻,非常愉快。

嘉定十四年(1221年),崔与之四川省制置使的任上,有家人从增城区前往成都市探望,崔与之问起钟玉岩的近况,得知他近来因钟遂和夫妇的坟墓受水蚁严重破坏,需要迁坟而经常出外寻找坟地,终日劳苦不安。于是,崔与之主动送给钟玉岩三处靠近萝岗区的风水宝地,并为钟遂和补写了一篇流传至今的墓志铭

他在给钟玉岩的书信中,满怀感激地说:“余惟世伯昔曾卯翼与之,训诲与之,恩同父子,是兄考即弟考也。兄皇皇而营葬,求而弗得,弟心何安。窃愿于前留余诸穴,择其颇近兄乡里者,凡三处:曰郁洞、曰姜田(在今镇龙金坑),曰黄洞岭(在今永和岭头)并送以兄,永为域,一从酬昔年训诲之思,一从绵子孙世好之谊。兄倘如意,此札即为送帖。弟异日解绶方旋,悉将税户交割与兄,永为兄业。”

崔与之写这封信给钟玉岩的时候,已经66岁,官居焕章阁直学士、四川省制置使,离开萝峰也已经33年了,但他还能像青少年时代,在萝峰二人同读同游时那样对钟玉岩满怀热情和尊重,这说明他们二人的友谊是牢固、深厚和长久的。

宝庆元年(1225年),崔与之从四川辞官回乡途中接到钟玉岩儿子钟仕绅的书信,得知钟玉岩逝世,便急忙赶回萝峰,为钟玉岩处理后事,并为钟玉岩撰写了墓志铭

在墓志铭中,他写到:“而四兄已告老南归矣。时予在邮札曲贺,并送以黄洞岭、郁洞及姜田三处佳城,少酬世好之谊。四兄已改葬考妣于黄洞岭,而命予作志。后年余,予辞归在道,闻四兄子仕绅札至,始知四兄终于宝庆元年二月十日!”

钟玉岩逝世后,崔与之经常帮助钟仕绅及其家人,直到他在1239年逝世。临终前,他把钟、崔两家数十年的故事和友谊,详细地告诉自己和钟玉岩的后人,嘱咐两家子孙永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钟大夫、崔丞相二人的情谊,流传千古。我们应该把他们这段史迹,连同崔与之为钟遂和、钟玉岩父子二人撰写的墓志铭,制成石碑,安放在当年钟遂和创办的书院———培育他们二人成材的地方———种德庵,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传世上,教育后人。

2 种梅

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钟玉岩中了甲科进士,历任武昌知府,敕进内直起居郎,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在位期间,他的道德学问和官声政绩受人景仰,深受百姓爱戴。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钟玉岩告老还乡,时值隆冬,寒风凛冽。当他越过五岭之一的大庾岭,看见那梅关古道两侧怒放的梅花一片雪白,香风阵阵。钟玉岩心想,古人说的“南枝先,北枝后”,庾岭之梅应是指这个地方吧,美景难遇。当晚,他向附近的一家庄园借宿。这家主人非常热情好客,为他备酒洗尘,席间有一位老者作陪,谈吐不凡,学识渊博,细谈方知是一位隐士,隐居在这里,以春蚕为业。两人相谈甚为投契,极为融洽。虽然同处南方,但两地的风土民情有很大的差异,这位老者向钟玉岩请教农耕技术,钟玉岩则向他请教梅花的栽种方法。

钟玉岩墓

白天钟玉岩徘徊在梅林之间,流连忘返。老者见他如此爱梅,就赠他梅苗,让他回乡种植。钟玉岩很高兴,要回赠纹银答谢,老者拒不接受,后改赠书画才欣然接受。此后,两人书信往来,成莫逆之交。

钟玉岩带着老者所赠的梅苗,一路小心保护,回到家后便吩咐家人依法栽培。他虽然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但仍经常亲自下田劳作,督促管理。数年后,这些梅树长大成林,每到隆冬时节,梅花盛开如白雪,晶莹灿烂。

梅花经玉岩引入在萝岗区种植后,经由农民引种,发展迅速。农民把梅果制成各类不同的梅制品出售,得益甚丰,种梅成为当地人致富的途径。其后几百年,萝岗梅树经过不断优胜劣汰,品种越来越好,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声名日盛。

据史料记载,到了明代,萝岗梅花已吸引了文人墨客前来游赏。由于萝岗独特的自然条件,梅树生长极好,梅林绵亘十里,俗称“十里梅林”。每当岁末年初,十里梅林梅花怒放,银装素裹,洁白的花瓣随风飘落,犹如瑞雪翻飞,无尽芬芳扑鼻而至,沁人心脾,色香俱绝,美不胜收。“萝岗香雪公园”的美名,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