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与石涛
《王原祁与石涛》是一本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在2004年8月1日出版的书籍。本书详尽介绍了王原祁的画学渊源、艺术精神与画学思想、王原祁与娄东画风;石涛多的一生、石涛的绘画理念和美学追求、“纵恣”精神与后世的写意画风以及清代山水画坛“类”的捆束与“个”的反抗、主观的自由与客观的不自由及以奇补正与以正导奇等。
作者简介
王原祁(1642-1715)清代著名画家。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太仓市人。王时敏之孙。康熙帝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供奉内廷,充书画谱馆总裁,《万寿圣典》总裁、《佩文斋书画谱》辑官。晋户部侍郎,故亦称“王司农”。幼时偶作山水小幅,祖父时敏与之讲析“六法”之要,故能继承祖法,以元四农为宗,尤宗黄公望。为“清初六家”之一。画浅山水更为独绝。可谓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所作之画,下笔沉雄,元气淋漓,自称笔端“金刚杵”。中年画风秀润,晚年益趋苍浑。但笔墨枯弱干涩,敷色缺少变化,身终未敢越黄公望一步。传其画法者极多。代表作品有:墨笔《仿巨然万山云起图》、《仿洪谷子山水》、《仿黄公望山水》、《仿房山青绿山水》、《画中有诗图》、《仿黄公望秋山图》、《草堂烟树图》、《云山无尽图》、《夏山旭照图》、《江山清霁图》、《林壑充泉图》、《云山图》、《平林翠图》等。著有《雨窗漫笔》、《罨画集》等。
媒体评论
弁言:剖析个案与解读典型
自晚明书画巨擘董其昌通过对山水画绵延千年的本体化进程进行成功的“误读”,或曰通过对宋元两大传统,并由此而上溯至五代十国唐人的整个演进序脉进行别开生面的再阐释之后,原来画坛所约定俗成的文人与院体、行家与利家的老的概念和坐标,便开始为“南宗”与“北宗”这一虽然相近,但却不尽相合的新的概念和坐标所代替。与此同时,文入画在我国绘画中的正统和主流地位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和确立。昔日两大流派此消彼长,虽分道而行,却齐头并进,甚至融合互补的生态环境不复存在,而代之为文人画的一统天下。在山水一科,更是言必称“南宗正脉”,画必法“董巨倪黄”,成为南宗文人画之世袭领地。
这种唯一系独尊,君临天下,人莫予毒的状况之所以发生,有其内外诸方面的原因,若细察之,当为以下几点:
一、在董氏提出“南北宗”之前,以崇尚“野逸”和追求“平淡天真”为特征的“文人”画格已蔚然成风。董氏之说不过是从理论上顺应和肯定了这一趋势,起到了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董氏学识渊博,造诣高妙,其书画声名远播,再加之官高位显,门生同道遍于士林,因此“南北宗”之说一经董氏提出,画坛名家争相附议,形成一种巨大的群体效应。
三、“南北宗”论始倡于晚明,而鼎盛却在清代,与清廷的最高统治者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不无关系。皇家的青睐和扶助,不但极大地加强了“南宗”业已形成的巨大优势,而且还诱使众多原本习用北法的画家倒戈反水转而依附于“南宗”,加入“南宗”营垒。
四、“南宗易于合度,北宗难于专长”。①“南宗”的“不尚形似”、“逸笔草草”,往往成为某些功力不逮,附庸风雅者避难就易、苟且自便之托词,趋之若鹜。
五、积习、惰性和从众心理使然。
“南北宗”论,乃中国山水画史上一大转捩。尽管后世论者对“南北宗”论于画道的影响褒贬不一,颇多訾议,然而由于董其昌乞灵于禅家相克相生、亦此亦彼的原理,却也有效地化解了文入画抒写怀抱与绘画造型原则之间在新的文化语境下产生的龃龉矛盾,使画坛摆脱了当时所面临的诸多危机,暂时走出了两难之境。董其昌的这一既论精神,又言技法,既推“尊德性”,又重“道问学”的二元并举,极具包容性、开放性和“以法致道”的思辨色彩,将长期困扰文入画的“形”与“意”的抵斥、矛盾关系,整合为相辅相成、并协共生的互补关系,使画道一改昔日的疲顿,重获发展的生机。清代山水画坛群星璀璨荦可观的史实,正是董其昌这一努力卓有成效的生动体现。
山水画在走向急剧萎靡的式微时代之前回光返照式的最后绝响。就在清初董其昌的艺术精神和绘画理念于实践中薪火相传,尽展繁盛的同时,共享董氏理论余泽的画家队伍却出现了重大分化,裂变出诸多相峙而立的绘画门派,这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者无疑当为中国绘画史上声名赫赫的“四王”与“四僧”。
就艺术本质而言,不论“四王”还是“四僧”,其绘画理念、审美追求、欣赏趣味,甚至笔墨技法,无不渊源于董其昌。这其中不但“四王”中的前二王(王时敏、王鉴)曾受董氏的亲炙,整个“四王”画派皆承袭董之衣钵,为其正脉嫡子,而且即使是被后世论者目为“创新派”、“自我派”的“四僧”,其早期也皆得力于董氏,最初师习的对象也无不隶属于董其昌所界定的南宗体系,因此也无疑是摄取漕溪一滴,而最终方才浪荡江湖。故而,若从最初的师承、价值取向和艺术本质察之,“四王”与“四僧”乃一母所生、一家眷属。然而另一方面,若从发展角度、表现方式、致力重点而言则不然,“四王”与“四僧”之间确实存在着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政权更迭、神器鼎革的背景之下,如何体现文人的气节和品格;二、艺术追求、审美取向所植根的哲学基础:三、对待传统,或日对待古人成法的不同态度。
先看第一点,就所处时代而言,前“二王”无疑属遗民画家。甲申之变后,明清易,如何对待这一突发的政局变故,乃每一位汉族士子所无法回避的灵魂拷问。前“二王”皆世代官宦,深受朱明王朝隆恩,不论是出于民族大义还是由于传统的忠君观念,即使不能疆场捐躯,起码也应守节明志,但王时敏却在清军压境之时,“遂与父老出城迎降”,如此品格,显然与南宗前贤之高蹈绝俗如隔霄壤,并非一句“优游笔墨,啸咏烟霞”所能掩饰。虽然以今天较为宽容的眼光。
……
书籍目录
剖析个案与解读典型
上部
关于王原祁
第一章 王原祁的画学渊源
第一节 王原祁的启蒙老师——“凹王”画派奠基人工时敏
第二节 华亭血脉,金针微度
第三节 供奉内廷的翰林画家
第二章 王原祁的艺术精神与画学思想
第一节 五十年学传大痴
第二节 结构主义大师,还是形式主义祸首
第三节“毛”与“笔端金刚杵”
第四节 精神与形态双重异化的“正传”
第三章 王原祁与娄东画风
第一节 定于一尊的“正脉”、“嫡支”
第二节 主客体共同作用下的本体化逻辑
第三节 冗长的回声
下部
关于石涛
第一章 世俗世界与艺术世界 ——石涛多舛的一生
第一节“胜国天潢”释家了,“搜尽奇峰”一画僧——石涛早年的云游生涯
第二节 迷失与觉醒——北京之行前后的石涛
第二节“向上一齐涤”——晚年的石涛
第二章 石涛的绘画理念和美学追求
第一节 石涛对木体化传统的冲击和反叛
第二节 石涛对本体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苦瓜和尚画语录》管窥(上)画理
第四节 《苦瓜和尚画语录净管窥(下)画法
第三章 石涛的“纵恣”精神与后世的写意画风
1第二节 苦而逃,逃而变,变而通
第三节 冲破羁绊之后的失控
综论
介狂傲 正奇并立
“类”的捆束与“个”的反抗主观的自由与客观的不自由
以奇补正与以正导奇
牡骊黄之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