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桥
狸桥,即狸桥镇,又称“溪里桥镇”,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区的一个农村集镇,位于苏皖高淳、宣州区、郎溪县三县交界处。截止2007年,镇域面积2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2.6万人。该镇农产有水稻、小麦、油菜籽等,水产有鱼虾、万蟹楼大闸蟹等。此外该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大理石、碳酸钙、砾石等,其中大理石储量可达1.7亿立方米。
历史沿革
狸桥镇因桥而得名,该石桥位于镇北,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2-600年)。关于这个名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整个狸桥被一条溪流分割成山场和农田。一个心地善良、美丽端庄的女农庄主雇用了一个忠厚、诚实的老长工为她家打理农活。每年开春前,老长工都要淌过齐腰深的溪流,去对岸山边的铁匠铺杠回犁头。春雨说来就来,有一天,当老长工扛着犁头返回时,山洪暴发,他急待回庄,在溪流中被洪水卷走。女庄主等到深夜也不见人回,第二天在河中发现了老长工的遗体,他的手中还紧紧攥着犁头。女庄主很是感动,念及老长工平时的任劳任怨,为了纪念他,决定在河上修一座桥,取名“犁头桥”。久而久之,人们口口相传,便有了今天的“狸桥”。
经济开发区
成立过程
安徽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是2010年5月11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2010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享有县级行政审批权限。
狸桥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狸桥镇北部,规划面积6.95平方公里,东至宣宁黄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中);南至狸郎公路;西至宣宁公路;北至皖苏省界。一期规划建设3.2平方公里,二期规划建设3.75平方公里,规划工业用地面积459公顷。
规划区北部结合山体和自然水域布置高档社区,规划居住用地98公顷,用于规划区内村庄搬迁安置,或用于配套职工宿舍等,规划区的中部,布置为服务业、商业和金融服务用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用地20公顷,另外,还规划布局绿地、仓储等用地,规划用地布局为两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
规划区内道路系统为网格式道路结构形态,部分为四级,红线宽度分别为30米、24米、18米、12米。开发区正在架设10千伏供电专线,另正在筹建11万伏的变电所,以满足供电需要,日供水2万吨的胜业自来水有限公司已建成,正待投产,以适生产、生活需要。
发展历程
2007年立项筹建、2008年进行第一轮规划编制,首期土地征收800余亩,2009年6月开始光明大道及和平大道的建设,2010年4月,在第二轮规划修编后,以其优越的区位、资源优势,凭着迅猛地发展势头,于2010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开发区。开发区产业定性为:主要发展以碳酸钙及其下游产品加工、新型化工、机械制造配套、服装加工等产业。
2009年,狸桥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2450万元,同时,引入四家企业入园,协议投资2.74亿元。2010年,又有10余家企业纷至沓来,意向入园投资兴业,并已签约4家,即将投资建设。
行政区划
2002年1月,经区划调整由原村、南湖、卫东、狸桥三乡一镇合并为新的狸桥镇。辖12个村、1个社区,宣宁公路穿境而过,“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宁宣黄高速公路将在我镇金山口设有出入口。
狸桥镇含狸桥社区一个社区,12个行政村。
狸桥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狸桥社区
狸桥社区是狸桥镇政府所在地,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的固城湖南岸、塔山脚下,宣宁公路、狸卫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7000余亩,山场2000余亩,水面1000余亩。辖15个居民组,1952户,5584人,其中农业人口3839人。狸桥社区是革命老区,新四军二支队曾长期在狸桥进行抗日救国救民斗争,到处留下陈毅、张鼎丞、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商贸业繁荣,每年一度的二月十九物资交流会客商云集,热闹非凡。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现已形成近4000亩万蟹楼大闸蟹养殖基地,生产河蟹味道鲜美,畅销海内外。
蒋山村位于狸桥镇东北,东与金云村交界,西南与狸桥社区交界,北倚固城街道湖畔,与南京市高淳区接壤,标准水泥路贯穿全村,直达政府所在地。蒋山村辖6个村民组,730余户,306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思路的变化,村产业结构从原来的种植业为主向养殖业为主转变,逐步形成以河蟹生态养殖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
狸桥镇水运大村——宝塔村
宝塔村位于狸桥镇西北20公里处,由原南圩、奉国、新保三村合并而成,北与南京市高淳区接壤,西临水阳江,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5900亩,养殖水面14000余亩。辖28个村民组,1850户,人口6640人,劳动力2920余人,党员158人。经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外出劳力为辅,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约1500余人,外出务工约400人。水运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全村拥有水运船只(铁驳)200余艘,总吨位40万吨,年产值上亿元。
狸桥镇工业走廊——长山村
长山村位于狸桥镇西南部,依山傍水,南临南漪湖畔,西与朱桥乡接壤,北依长山脚下,宣狸公路穿村而过。长山村是狸桥镇工业走廊,企业40余家,22万伏变电所落户该村。村内矿产资源丰富,耕地2309.79亩,山场约10010亩,可养水面100余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737户,2507人。
劳务输出大村——慈溪村
慈溪村位于狸桥镇西北,由原慈溪村、白马村、太保村三村合并而成,狸卫公路、桥溪路直达该村,总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4720亩,山场9000余亩,可养水面280亩。辖18个村民组,1460户,5588人,党员123名。白马山庄座落该村境内。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特种水产养殖为特色,村主要劳力40%务农,40%外出经商,20%从事水产养殖和林业生产。
优质棉生产大村——东阳村
东阳村地处南漪湖畔,由原新丰、东台市、东合三村合并而成,东西距离长6公里,全村有一条“村村通”水泥路穿境而过,耕地8132.6亩,山场1700余亩,水面2200亩。辖19个村民组,总人口5420人,党员133人。东阳村是一个农业大村,主产粮、棉,近年来改造低洼田进行水产养殖1200亩。农民其它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外出务工。
经果林大村——东云村
东云村位于狸桥镇的西北部,距政府25公里,由原东联、东升、白云三村合并而成。东云村紧临水阳江市,小狸公路串通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3566亩,养殖水面1200余亩。辖23个村民组,970户,人口3600人,党员人数146人。
水产养殖大村——金凤村
金凤村由原凤凰、西觉、大金山三村合并而成,郑西公路金凤段约5公里由东往西从境内穿过与宣狸公路相接,东至南湖村,南靠南漪湖湖畔,西北与长山村相邻,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9亩,山场面积5700多亩,水面积18500亩,其中集体水面为260亩。全村960户,总人口3500人。境内有丰富的碳酸钙、煤、锰等矿产资源和银鱼、万蟹楼大闸蟹、对虾等水产资源,现有南漪湖拦网养殖18000亩。
安徽狸桥经济开发区(省级)所在地——金云村
金云村位于狸桥镇政府0.5公里处,东与山湖村接壤,南与东阳村接壤,西与长山村接壤,北与蒋山村、狸桥社区、南京市高淳区接壤,宣宁公路、狸昝公路贯穿全村,村级主干道两条。村有耕地5470亩,山场7180余亩。辖25个村民组,3889人,常年外出务工经商730人。工业主要以碳酸钙、石灰岩开采及加工等为主,宣州区经济开发区狸桥分区座落该村,村内企业13家。农业以水稻、棉花为主,养殖业为辅。
三黄鸡养殖大村——南湖村
南湖村濒临南漪湖畔,北靠昆山市脚下,三面环水,湖岸线45华里,西与金凤村相连,东邻东阳村,境内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民风朴素,宣南油路、郑狸水泥路穿境而过,郑新水泥路连接东阳至昝村,郑南水泥路直抵南漪湖边。现有耕地面积7936亩,山场5300亩,水面800亩。辖32个村民组,1590户,5665人。境内有1所初中,1所中心小学,现建有养鸡场52户,养猪场10户,水面养殖120户。
优质棉生产大村——山湖村
山湖村由原王庄、黄龙、团结、岔冲合并而成,位于狸桥镇东南,属于丘陵地带,面临南漪湖,背倚九龙山,北与江苏省高淳区接壤,东与昝村村相邻,西与金云村、东阳村相邻,昝狸公路、岔花公路、昝漕公路纵贯全村,3条村村通公路相互连通,水路交通由黄龙至郎溪,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904.5亩,坡旱地4200亩,山场面积2000亩,可养水面7500亩。辖26个村民组,3412户,6657人。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卫东村
卫东村位于狸桥镇正西15公里处,由原双合、三村、孙庄合并而成,小狸公路串通全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5985亩,山场6000余亩,养殖水面600余亩。辖33个村民组,1586户,5680人,党员108名。卫东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优质稻生产大村——昝村村
昝村村位于狸桥镇东北,属典型的“半山半圩”,东与郎溪县交界,南临南漪湖,西与山湖村交界,北与江苏省固城镇交界,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7999.5亩,其中旱地1621.5亩,圩田1896亩,林地460.5亩。辖14个村民小组,1445户,5798人,党员177名。有小Ⅱ型水库2处。村经济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田园经济和外出务工的劳务收入。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狸桥镇拥有多个品种且优质的矿产资源。大理石储量亦很丰富,条绿玉大理石更为珍贵,其中碳酸钙储量1.5亿立方米。地方特产南湖银鱼、香油干子等享誉省内外。
古老的吴楚文化润泽了这块平凡而神奇的土地,自春秋战国,这里便是商品集地、是皖南到苏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自宋代起,名人荟萃、巍科甲第,成为宛北名门望族之地。
地理环境
区位优势
宣州区狸桥是宣城市的东北门户,北与江苏南京接壤,处于苏、皖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重点工程宁宣黄高速公路将在该镇金山口设有出入口。南漪湖黄家墩码头沿水阳江直通长江;建设中的狸桥码头经芜太运河直达长江,水陆交通便捷。作为宣城市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和特殊的地理位置,狸桥镇是宣城市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
狸桥镇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起伏,昆山市雄峙,云山秀美,横贯南北,林木葱茏。南北两翼是秀丽宜人的南漪湖和固城湖,其中南漪湖盛产银鱼、对虾、中华蟹。境内的东风水库风景区绿荫覆盖,山水相映,风景宜人;南漪湖山水相映。南湖落雁、昆山、云山、云山洞许多名人为此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人造景观——白马山庄,集休闲、旅游、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是难得的度假胜地。
狸桥镇还拥有多个品种且优质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蕴藏有锰、铁、铜、锌、白云石、碳酸钙、大理石等多种矿体。地方特产南湖银鱼、香油干子等享誉省内外。
古老的吴楚文化润泽了这块平凡而神奇的土地,自春秋战国,这里便是商品集散地、是皖南到苏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自宋代起,名人荟萃、巍科甲第,成为宛北名门望族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诸多古代建筑及遗址,如云山寺、大王庙、刘廷藻墓、史弥远墓等。古老的“龙溪塔”、悠久的“神仙洞”更是狸桥风雨变迁的见证。同时作为革命老区,至今还存有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和司令员张鼎丞旧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更楼巷村修建了新四军烈士墓。
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23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财政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8.17%、115.53%、11.52%、13%和20%,综合实力排在宣州区乡镇前列。
在人们印象中,狸桥镇经济发展一直较快,然而就其文化建设而言,同样是风生水起、生机勃发,该镇在文化战略、文化举措和文化惠民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为“文化古镇”各项建设加油给力、增光添彩,以激越昂扬的“文化音符”奏响了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铿锵足音。
经济
随着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和市委、市政府“一主两翼”战略的提出以及实施,围绕打造经济强镇这一目标,狸桥镇为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镇现有企业1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碳酸钙生产、建材生产、生态旅游开发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541元,实现财政收入8252万元。
2009年狸桥镇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安徽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并获得全省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
2010年5月,安徽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6.95平方公里,是以碳酸钙下游产品生产,机械制造配套业和箱包、服装轻纺业为主的土地集约性开发区。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值得狸桥人骄傲和自豪的一个边界重镇正在皖苏边界上悄然崛起。
文化
战略目标
狸桥镇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全镇上下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兴镇之要、文化是发展之魂”,惟有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才能构筑发展新高地、打造环境新优势、汇聚跨越“正能量”。
为此,该镇明确提出了“文化是软实力,更是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工作决策把文化建设摆上案头,工作推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工作效果点滴彰显文化精神。譬如,该镇聘请高端科研院所编制完成了《狸桥镇文化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凸显以蒋山新四军二支队故居旧址、昝村更楼巷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以青山绿水、天然湖泊、丰茂植被为等代表的“绿色文化”,以古塔(龙溪塔)、古桥(狸头桥)、古洞(神仙洞)、古窑址(宣州古窑址)等为依托的“金色文化”,着力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
该镇已将新四军二支队故居旧址等列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力推进白马山庄文化休闲区、昆山湖旅游开发及富民水库招商建设,全镇现有龙溪塔、章氏宗祠、山岗古窑址、小河口古窑址等4处省保单位,区保单位达27处之多。
群众活动
狸桥镇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群众文化就像是烂漫的“杜鹃花属”一样迎春开放、争奇斗艳。多年来,该镇继承特有的文化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了一地浓郁的文化氛围,人们建设、发展着这里的文化,文化也熏陶、营养着这里的人们。
每逢新春佳节,狸桥镇的大小马灯、龙灯和旱船竞相登场、悉数亮相,红红火火“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每当晨钟暮鼓之际,文化休闲广场上丝声悠扬、舞姿跹,人们踩着幸福的鼓点,跳起欢快的舞蹈;每逢端午佳节,南漪湖上劈波斩浪、呐喊震天,各路健将一展身手,龙舟竞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农民新风采;每当重大节庆活动之际,镇上腰鼓队、各村(校)文艺骨干都要表演助兴,烘托出浓烈、喜庆的文化气氛。此外,还举办庆祝建镇十周年文化活动,开展“千年狸桥杯十佳散文”评选活动、组织元宵节大型焰火晚会等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据悉,狸桥镇已将三保马灯列入“非遗”申报计划,将《龙舟竞渡》搬上了群文活动的大舞台,镇腰鼓队积极参加各路赛事,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得既叫好又叫座,机关文化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为“文化兴镇”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和有力支撑。
旅游
文化和旅游犹同“孪生兄弟”,两者密不可分。狸桥镇以山水为肌骨,以文化为灵魂,以招商为抓手,在青山绿水之间挥毫泼墨描绘文化旅游的锦绣蓝图、“华彩乐章”。该镇秉承绿色的发展模式,追求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将境内100多平方公里列入不开发区,致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客商“投资洼地”、“休闲福地”和“养生天堂”。
该镇继获批“全省优秀旅游乡镇”、“国家级生态镇”殊荣后,更加注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加注重做好历史文物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针对境内历史名人众多、文化古迹遍布的实际,将小河口镇茆市湖古窑址群列入大文保单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为了使拥有千年历史的龙溪塔不因水阳江“开卡”受损,该镇多方筹资120万元资金对古塔进行整体修缮,并争取390万元资金对古塔实施整体平移,已于日前正式平移到位。另外,还组织人员编撰了《千年古镇》、《文化狸桥》(暂定名)和《金色飞舞》三本书,要求各村实施“村史工程”,使得狸桥的历史与现实交相融合、相得益彰。
如今,无论穿行在狸桥镇的大街小巷、村道路口,还是徜徉于省级经济开发区,一条条历史名人路(如廷藻路、良臣路)和文化特色街迎风扑面,时时能触摸到千年古镇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和时代气息。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44976人。
参考资料
中国文明网·宣城.中国文明网.2021-06-09
宣州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宣州区人民政府.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