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谢维信

谢维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子学科评议组组长,深圳大学前校长、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带队设计出华南地区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人物履历

1941年12月生,广州市人。

1965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市电子科技大学)并留校任教。

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6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

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教授;

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博士生导师;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博士生导师,

1992年-1996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部主任;

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年至2005年担任深圳大学校长;

1998年-2005年甘肃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2015年-2020年担任华讯方舟Inc.独立董事;

现为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术职务

中国体视学会理事长

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逻辑与模糊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人机环境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计算机智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科技协会副主席

《多值逻辑》国际期刊(加拿大出版)编委

电子学报》编委、英文版副主编

信号处理》学报主编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编委会主任

《中国科学F辑》责任编委

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与雷达目标识别、模糊信息处理、智能人机交互、对地观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产业化,做出了显著成绩。获得省部级和深圳市科研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1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现正在主持国防科技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和深圳市科技项目共7项的科研工作。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发表科研论文19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国际国内发表了80多篇论文,其中论文"AnInformationMeasureforFuzzySets"(1984,IEEETrans.SMC)被美国知名学者列入同领域重要文献1000篇之中。承担和主持的十多项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1年与美国宾夕法尼亚Steinberg教授共事,用计算机处理所得雷达成像图片,82年被美国军方列入向国会呈交的五项科研成果引证材料之一;科研成果"模糊集的信息量与及模糊信息和香农信息的关系"84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用模糊集理论研究图象信息和图象质量准则"87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91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信息处理"子课题研究,经国家验收为"A"级,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研究的人机交互信息技术成果具有首创性,92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两本专著,其中一本专著《模糊模式识别》93年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

主持完成了国防预研项目“常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对模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于IEEE刊物上的论文被美国知名学者收列入“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重要文献1000篇”之中。1991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的研究并且通过国家验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验收结果为“A”级。专著《工程模糊数学方法》1991年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同时出版,专著《模糊模式识别》(合著)1993年获得第七届中国图书奖。1997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糊聚类的新方法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模糊聚类的理论和算法,提高了算法的速度和聚类结果的最优化程度;研究了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数种模糊神经网络与相应的学习算法;基于模糊聚类算法与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图像的分割、增强与识别,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已用于航空摄影图像的处理和识别中;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实现了对目标机型和架数的辨识。研究成果对模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在国内率先展开人机交互信息技术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八五”军事预研项目“人机界面信息技术研究”。该成果1992年获得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九五”期间承担并完成了国防预研项目“人机界面技术应用研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军事指挥系统。

主要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与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与目标识别、智能人机交互、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多项科研任务,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其中56名为博士生,3名博士后。目前正在指导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科研成果

雷达处理

多年以来一直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与雷达目标识别。19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雷达成象的研究,用计算机处理获得雷达成象图片; 1982年被美国军方列入向国会呈交的五项科研成果引证材料之一。1992年以来,开展了目标识别的研究工作,科研成果“柔性自动目标识别”1996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八五”、“九五”期间主持完成了的国防预研项目“常规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国防基金项目“杂波中雷达目标检测的分形方法研究”和“雷达目标识别分类技术”。这些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提高我军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模糊处理

1982年以来,对模糊信息处理的理论 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做出了多方面开拓性的工作;率先对模糊集的信息量以及模糊信息和香农信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表于IEEE刊物上的论文被美 国知名学者收列入“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重要文献1000篇”之中。科研成果“模糊集的信息量以及模糊信息和香农信息的关系”,1984年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成果“用模糊集理论研究图象信息和图象质量准则”1987年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

谢维信教授主持完成了863 项目“对地观测技术应用于深圳市城市规划工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国家863项目“308”主题验收结果为“A”级,获得了2002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已进一步开展“城市空间信息应用中的若干技术与珠江三角洲城市产业促进示范工程”的研究;完成了深圳市数字城市化工程中的重要项目“深圳市多比例尺航空 遥感工程”,并通过了验收和鉴定。研制了智能计算机在大中城市及重要行业的大型应用系统,和政府计划管理部门紧密结合,该系统在2000年通过国家863项目“306”主题专家组的验收。

完成了解放军总参项目“对空观察哨网空情报知与处理系统”的研制,该项目对防空作战有积极作用,已经在广东省民用防空系统中得到应用并将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

超级计算机

他带队设计出华南地区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由深圳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超-21C”2003年11月19日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这台作为华南地区惟一一台、每秒可运算15000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落户”深大校园。

它的研制成功将为深圳市气象服务、海洋研究、生物医药工程、金融及经济网站建设发挥作用,对深圳建设高科技城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也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大学校长谢维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从峰值速度和国际标准测试程序LINPACK两项指标来看,“深超-21C”超级计算机在全国所有大学中占第一位,在全国各城市的超级计算机中也名列榜首。按照国际上超级计算机前500名排行榜,“深超-21C”排第78名。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3名院士及有关部门专家组成专家鉴定委员会对“深超-21C”进行了鉴定。他们认为,“深超-21C”性能价格比高,拥有很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软件,而且远距离用户可通过网络使用它,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专利

利用单摄像机实时生成360°无缝全景视频图像的方法,发表时间:2008-08-20 编号:2008091242804

获奖荣誉

“模糊集的信息量以及模糊信息和香农信息的关系”,1984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用模糊集理论研究图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准则”,1987年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著“模糊模式识别”(合著)1993年获第七届中国图书奖

人机交互信息技术研究”,1992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柔性自动目标识别”1996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9月获深圳市人民政府“优秀校长奖”。

“对地观测技术应用于深圳市城市规划工程”,2002年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著作

工程模糊数学方法

工程模糊数学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12

《模糊模式识别》(合著)1993年

最新论文

一种用于三维空间杂波环境机动目标跟踪的数据互联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 第4期

被动传感器阵列中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 第4期

一种新的嵌入式Linux高性能定时器实现方法,《信号处理》2009年 第3期

一种新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信号处理》2008年 第6期

被动传感器网基于修正Riccati方程的系统优化设计,《信号处理》2008年 第5期

基于SIS框架和蚁群算法的非线性多目标跟踪,《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 第9期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自适应数字水印算法,《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 第7期

一种基于电子签章的二值图像数字水印算法,《信号处理》2008年 第3期

基于身份的网络化制造安全协同商务平台,《计算机工程》2008年 第13期

基于Clifford代数传感器网络覆盖理论的路径分析,《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

传感器网络高阶模糊覆盖分析,《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

传感器网络最佳情况模糊覆盖问题研究,《电子学报》2007年 第B12期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电子学报》2008年 第3期

基于数据仓库的投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研究,《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8年 第2期

量子球壳聚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 第1期

基于身份的安全邮件认证体系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科学》2008年 第2期

异类传感器系统目标快速定位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2期

一种基于并行计算迁移策略的多分辨DOM数据生成算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 第12期

基于模糊Hough变换的被动传感器系统航迹起始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1期

THz信号处理与分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展望,《电子学报》2007年 第10期

模糊数据互联滤波器及其在机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 第20期

分布式异类传感器网异步采样下的航迹起始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9期

机动目标跟踪中数据互联新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10期

一种新的视界覆盖遗传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 第5期

基于运动特征的远距离红外目标检测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 第8期

被动传感器网基于模糊综合贴近度的航迹起始,《电子学报》2007年 第8期

基于IBE的跨网络电子公文安全交换平台,《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18期

一种基于身份的无可信第三方签名方案,《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3期

基于图像梯度场序列的双向GDIM光流计算方法,《电子学报》2007年 第7期

一种基于身份的短数字签名方案,《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 第21期

分布式异类传感器网Hough变换航迹起始算法,《深圳市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2期

基于DWT和DCT域的二值图像数字水印算法,《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7年 第3期

基于并行计算熵的同构集群负载均衡算法,《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年 第1期

基于unscented粒子滤波的红外弱小目标跟踪,《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 第1期

一种空域DCT与时域DWT相结合的鲁棒视频数字水印算法,《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6年 第4期

图像插值方法对互信息局部极值的影响分析,《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 第10期

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优化设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 第12期

基于小波变换和目标运动特性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 《红外》2006年 第9期

基于小波变换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新方法,《红外技术》2006年 第7期

在线CA的安全增强方案研究,《计算机工程》2006年 第11期

基于ADSP—BF561车载多媒体系统,《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 第3期

空间分析中视界覆盖问题的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 第11期

模糊观测数据的关联和目标跟踪,《信号处理》2005年 第4期

从航空影像中自动提取高层建筑物,《计算机学报》2005年 第7期

城市航空影像中基于模糊Retinex的阴影消除,《电子学报》2005年 第3期

一种新的自适应图像模糊增强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2期

基于OAR模型的航空影像高层建筑自动提取,《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 第1期

红外热图像序列中基于人体模型的目标头部定位方法,《激光与红外》2005年 第2期

直线Snakes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 第1期

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视线交叉目标定位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 第1期

一种新的道路描述子:对称边缘方向直方图,《电子学报》2005年 第1期

基于对称边缘方向直方图自动提取主要道路,《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年 第2期

分布式被动传感器网异步采样下的机动目标跟踪,《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 第6期

一种基于频带一致性的多模态图像校准算法,《通信学报》2005年 第4期

基于模糊熵的自适应图像多层次模糊增强算法,《电子学报》2005年 第4期

一种安全增强的基于椭圆曲线可验证门限签名方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年 第4期

密码学与数字水印在电子印章中的应用,《微机发展》2004年 第11期

一种安全实用的电子公文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21期

基于DSP的pci图像采集卡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4期

基于DSP组建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系统设计,《电子设计应用》2004年 第2期

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高斯噪声滤波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期

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的组建,《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 第3期

半抑制式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2期

基于模糊推理的自动多级图像分割,《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1期

航空影像中立交桥的自动检测,《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 第1期

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航迹初始状态估计,《信号处理》2004年 第6期

被动传感器系统分层快速关联算法,《电子学报》2004年 第12期

一种基于模糊运算的多目标多传感器跟踪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1期

异步被动传感器系统模糊Hough变换航迹起始算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1期

窗户纹理的时频描述及其在建筑物提取中的应用,《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4年 第10期

基于模糊熵的支撑向量预选取方法,《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5期

基于物方几何约束提取建筑物垂直边缘,《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辑》2004年 第9期

分布式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定位误差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5期

分布式网状被动传感器系统量测数据关联,《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12期

基于核方法的分类型属性数据集模糊聚类算法,《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 第9期

基于模糊决策的密集多回波环境下航迹起始算法,《雷达与对抗》2004年 第3期

红外传感器阵列基于信息冗余性的目标定位,《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8期

基于核方法的模糊聚类算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4期

一种用于模式识别的多色Voronoi图,《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年 第7期

基于DSP的短波电台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实现,《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年 第3期

基于直方图的自适应图像去噪滤波器,《电子学报》2004年 第7期

自适应模糊Hough变换,《电子学报》2004年 第6期

基于主动秘密共享的安全容忍入侵方案,《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 第1期

基于模糊熵的多值图像恢复方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

媒体报道

科学精神

□ 他在深圳大学做了9年校长

□ 他带队设计出华南地区运行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 他认为大学生首先要心理健康

谢维信教授在深圳大学做校长近9个年头,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学者型领导”。而谢维信给记者的印象是个做事非常严谨的人,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候,总是轻微地拧着眉头、沉默地仔细思考一小阵,当他再次开口时,已然打好了腹稿,不紧不慢的语速显得他的论述极有条理和逻辑。“严谨是我们搞科研的人的一贯作风,少了这份严谨,便失去了科学精神中最宝贵的东西。”作为科研人员,他很少说到自己科研上的光辉历史,他说,不想宣传自己,因为低调也是科研人员的一贯作风。 ( 2005-12-13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张雨丝)

神六上天

谢维信可以说是中国信息科学飞速发展整个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信息科学还刚刚起步,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还相当落后。那时,中国陆续派出一批年轻的科研分子,到发达国家“取经”。于是在1981年,谢维信被西安军事工程学院公派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是中国最早一批公派到美国的学者。

谈到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谢维信说:“能进入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在高水平的实验室亲身工作和体验过,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提升到一个相当前沿的水平,这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谢维信说,近20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就是信息科学,目前国内的水平已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当接近,“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上天就代表了中国高水平的信息处理技术。”

此外,美国高等学府里那种鼓励创新的精神也是至今令谢维信难忘的。“美国大学里学术思想活跃,教授们特别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教授从来不把学生看做一成不变的,他们更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所以在美国,只要你有能力,很容易到达成功,不会被埋没,而这些正是和中国教育有重大差别的地方。”

谢维信说他自己在高中时并不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直到他遇到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数学教师,“他给我们上课,出了一些怪题,好学生没有答出来,我却做出来了,虽然我当时的数学成绩不算好,功课做得也不认真,可是那位老师却很认真地表扬了我,在以后很长时间,经常鼓励我,我的潜能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至今我还认为,在高中能遇见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

两难选择

谢维信担任深圳大学校长近9个年头,大多数人对他的评价是“学者型领导”。由于是搞科研出生,他非常看重大学的学术能力的建设,他经常说:“大学的力量在于思想力和学术力。管理学校和管理企业完全是两回事,不是赚钱越多越好。只有在科研和教学一线取得成绩,才是大学的立身之本。”

谢维信教授来到深圳大学担任校长之后,主要将精力放在了行政方面,“但是我并没有放弃科研这个重点,我以以往的研究为基础,选拔并建立一个梯队,使我的科研可以得到延续。”据了解,2004年深大申请5100万的研究经费,谢维信教授指导的项目占到研究经费1/3。

谢维信在深大任校长的这些年,经历并推动了深大的转型,“深圳市大学的历史决定着这个学校肩负着两重使命: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为深圳高科技发展提供人才。而这两重使命又互有矛盾。所以一度深圳大学曾经在这两重使命中交相摇摆,前途不明。”

1996年谢维信从西安调入深圳大学,深大刚处于起步阶段,4500个学生,有1500多的专科生,“那时它只是一所单纯的教学型大学,主要供深圳市民的子弟接受大学教育。”然而随着深圳市定出发展高新产业的目标,深圳大学不得不肩负起为本地甚至跨国企业提供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这也决定了深大必须要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

1998年深大为了接收更好的生源,将招收本地生的数量从招生总数的70%一下降到40%,谢维信说这是深大试图向高端发展的代表性事件。然而到2001年,在深圳市市民的强烈要求下,招收本地生人数又回复到50%。

因材施教

面对双重任务交给深圳大学的难题,谢维信说,解决办法就是进行特有的教学改革,“我们决心要因材施教,对于考进来的好学生,以及那些在校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们会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更适合他们需要的教育。我们的宗旨是让每个深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定位。”

具体的改革方案是,为大学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开设特有的研讨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综合能力评测,包括选拔考试,挑选10%左右的学生进入这样的研讨班。每个院系的优秀教师将针对这个学科的某一两个专门领域,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和了解。”深圳大学已经在某些院系进行研讨班的试点,今后这种教学改革将在深圳大学逐渐普及。谢维信说,除了在本科生中进行教学改革,深圳大学还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此来满足深圳市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

64岁的谢维信教授从校长职务上退下,又回到的学术的岗位。不做校长后,他依旧十分忙碌,为深大申请博士授权单位的工作还得跟进,而自己的科研任务终于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再继续。在业余时间,谢维信喜欢游泳和爬山这样可以单个进行的活动,因为喜爱锻炼身体,一般人看到谢维信教授一头黑发,身体壮实,精神旺盛,很难想象他竟然有60多岁。

谢维信说,尽善尽美是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人就活这么一辈子,所以我总想为社会做一些可以留下来的贡献,也为我的人生留下一些印记。”

五官五感

最欣赏的风景:爬到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丽景色。

你听到的对你最有意义的启发:高中数学老师的赞许和鼓励,改变了他一生的发展方向。

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学的力量在于思想力和学术力。

人物物本

深超21C超级计算机

每秒运行5万亿次、造价800万的超级计算机,是在谢维信教授的带领下,深圳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的。是目前中国华南地区运行速度最快的一台计算机。

方向空情处理中心

深圳大学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是谢维信教授一手推动下建成的。

人物考卷

【填空题】

你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我是那种生活有目标的人,喜欢忙碌,每天工作绝不可以少于8个小时。

你欣赏的教学风格是:深入浅出,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人物话本

院长不宜由政界高官担任

深圳杂志:2005年11月19日,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正式接受中国人民大学的聘书,成为新闻学院院长,高官退职之后进入高校的势头似乎越来越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对于教育界这种情况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谢维信:我觉得应该分两个层面来看这个事。首先,校方聘用退职高官和名人来做学院院长,是为了扩大学校及学院的影响力,在短期内,这样做或许可以争取到更好的生源,扩大社会影响,甚至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从这个层面上,也可以说是有利的。

不过,从长远来看,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术研究。因此从学术层面来说,学院院长首先是要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人,他要能鼓励和推动学院内的学术创新氛围,提高学院的内涵,并为学院长远发展提供导向。如果过多聘请退职高官来做学院院长,我想势必对学术创新造成很大影响,并使大学生产生一个误解,即:当公务员要比当大学教师好。因此我还是坚持,大学学院院长一定要是学科领域的知名带头人,而最能代表一个学院水平的就是他的学术影响力。

心理健康

深圳杂志: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研究生自杀、研究生虐猫事件,关于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作为一个大学老师,你认为中国大学教育的弊端在哪里,我们的大学究竟需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谢维信:我觉得不能笼统地说大学教育的问题,其实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仍在被应试教育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培养学生时过分看重课程方面的教育,对于“树人”并不重视。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很多人都根本没有经过社会的锻炼,意志薄弱,遇到一点困难就无法承受。其实“树人”从中小学教育时开始抓,甚至应该在进行家庭教育就应该考虑到,先“育人”再“育才”。我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比前一代人差很多,没有吃苦的能力。因此我觉得大学本科生首先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学习怎么去解决问题,怎样独立生活,首先让心理健康起来,再来谈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

深圳杂志:你人生中让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

谢维信:1982年的一个冬天的早上,我踏着厚厚的雪步行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想解决导师留给我们的科研任务。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一旦投入进去工作,都不知道外边是白天还是黑夜。当我走出实验室时,才发现外边一片漆黑,已经是晚上11点了,但是我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又踩着厚厚的冰雪走回住的地方,在快到家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出现在我的脑中。我回到家吃了点饭,又从白茫茫的雪地里走到实验室继续奋战。当我终于解决了这个科研问题,走出实验室时,天又亮了,而我则时沉浸在那种喜悦中。那天的事情,我这一辈子都忘记不了。那次研究所获成果当年被美国军方列入向国会呈交的五项科研成果引证材料之一。

参考资料

*ST华讯(000687)_公司公告_华讯方舟:2018年年度报告(更新后)新浪财经_新浪网.新浪网.202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