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寄谦

张寄谦

张寄谦,女,清华大学历史学学士获得者,曾在中央组织部南下工作团学习培训。她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及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外关系史、晚清政治史、港澳台史和国民高等教育史。张寄谦的主要著作有《怀念梅祖彦同志》《怀念英若诚》等。

人物经历

张寄谦,原籍贵州安顺,1925年11月28日出生于北京,2012年9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她在1945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学系,1946年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师从邵循正雷海宗、吴晗等著名学者。本科毕业后,张寄谦回到清华大学历史学系担任助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至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工作。在北京大学的职业生涯中,她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于1995年退休。除了教学工作外,张寄谦还曾担任多项重要职务,包括国家教委八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港澳台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李大钊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校工会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工会常委等。1985年,张寄谦前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汉语系东方近代史研究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并访问了柏林洪堡大学等地。1989年至1992年间,她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访问学者,并参观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

主要作品

论文

张寄谦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一位党史教员在百家争鸣后的遭遇》发表于《炎黄春秋》2011年第6期;在《清华校友通讯》上发表的回忆文章,如《怀念梅祖彦同志》和《怀念英若诚》(与罗士刚合撰);以及《资深日语翻译家马斌》发表于《北京大学校友通讯》第45期,2008年8月。其他论文还包括《支撑起西南联大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发表于《西南联大北京校友简讯》第43期,2008年4月;《深谙政治且不曲学阿世的历史学家》发表于《邓广铭教授与中国史学》专刊,北京大学古代史中心2007年3月16日出版;对林中明先生著《斌心雕龙》的评论,发表于台湾学生书局,2003年12月;关于翦伯赞与《光明日报·史学》的文章,收录于光明日报50年丛书《名人与光明日报》,1999年6月;探讨邵循正历史学成就的文章,发表于《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6期;介绍哈佛燕京学社的文章,收录于章开沅林蔚主编的《中西文化与教会学校》,1990年;分析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乔治·莫理循的文章,发表于《北大史学》第三辑;探索孙中山政党思想的文章,发表于《孙中山与现代文明》(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讨论严复与北京大学的文章,发表于福建省严复研究会编《'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阐述蔡元培的社会主义观的文章,发表于《素馨集》(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探究蔡元培的中西文化观的文章,发表于全国蔡元培学会论文集《论蔡元培》;回顾辛亥革命时期蔡元培的文章,发表于《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五辑,1987年;分析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的文章,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揭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美日密约”的文章,发表于北大历史系和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抗美援朝史学专刊》,1950年,并同时刊载于天津市进步日报》、上海市大公报》。

著作与教材

张寄谦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西南联合大学湘黔滇旅行团纪实》,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于1999年出版;她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1937至1946年的北大、清华、南开》的主要执笔人和定稿人之一,该书于1996年10月出版;她还是《素馨集——纪念邵循正先生学术论文集》的作者,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另外还有《中国通史讲稿·近代部分》,同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她还编辑了《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此外,张寄谦还整理并出版了邵循正先生的部分作品,包括《中法越南关系始末》(清华研究院毕业论文)、《我国南沙群岛主权不容侵犯》(原载《人民日报》1950年6月5日)、《成吉思汗生卒年问题》(原载《历史研究》1962年第2期)等。

荣誉奖项

张寄谦在其学术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2000年,《蔡元培的社会主义观》一文荣获全国蔡元培学会论文评奖二等奖,奖金三千元。1993年,《严复与北京大学》一文获得研究奖金五千元。同年10月1日,她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5月,《中国通史讲稿·近代部分》获得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二等奖。1984年12月,北京市高教局、教育工会向她颁发了为人民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三十年的证书。

参考资料

张寄谦.清华大学历史系 思想文化研究所.2024-11-19

张寄谦先生著述系年初编.张寄谦先生著述系年初编.2024-11-19

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记实.豆瓣读书.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