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源记
《活水源记》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刘基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活水源周围的山川形势,泉水的源流变化,水里的草木虫鱼,以及游人的欣赏迷恋,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
文章清新流畅,读之如临其境。结尾以君子之德为喻,联想自然,寓意深刻,文章虽短小,结构精巧。
作品原文
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 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灰胸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 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 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 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 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 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涓涓然 冬温而夏寒。浸 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 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 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 白野公 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科,大如钱,有小 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 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香蒲。有鸟大如八哥,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灰胸竹鸡而滑。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 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 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 咸 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 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活水源: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会稽山上。
灵峰之山:在绍兴市东南会稽山上。山中有灵峰寺,下文“寺居山中”即是。
曰:说。
金鸡之峰:金鸡峰,在会稽山上。
槠(zhū):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黄绿色,果实球形。
灰胸竹鸡:一种形似鹧鸪而小的鸟,多呈橄榄褐色,生活于竹林中。
寺:指灵峰寺。
陶公山:一名陶晏岭,在绍兴东南四十馀里,以南北朝时齐陶弘景曾隐居于此,故名陶山。
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陵人。为齐诸王侍读,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以佐萧衍夺齐帝位,建立南梁,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外史,古人常用为别号。
日铸(zhù)之峰:即日铸岭,在陶山以北,相传为春秋时工匠欧冶子铸剑之所。
欧冶子:春秋时期的工匠,曾应越王聘,为铸湛庐、巨阙、胜邪、鱼肠、纯钓五剑,后又与干将为楚王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薄(bó):迫近,靠近。
奎(kuí)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石罅(xià):石缝。
涓涓然:细水慢流的样子。
浸:渐渐地。
伏行:从地下流。
山麓(lù):山脚。
潴(zhū):汇聚。
若耶之溪:即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若耶山下,相传春秋时期美女西施曾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湖:指鉴湖,在绍兴南,又名镜湖。
秘书卿(qīng):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秘书监,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见《元史·百官志六》。
白野公:即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元英宗至治间进士,历官集贤修撰、秘书监、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知制同修国史。后与方国珍水战,阵亡。《元史》有传。
鲼(fèn)鱼:即鲫鱼。
水鼠:生活于水边的一种鼠。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长于水边。
:突黎,俗称八哥。
滑:流利。
脊(jǐ)令:鸟名,即鹤钨。
诸水族:生活于水中的动物。
兹(zī):这。
群动:各类动物。
咸(xián):皆。
属岁旱时:当逢农旱之时。属,适逢。
泽:润泽,湿泽。
白话译文
绍兴市的灵峰山,它的最高峰叫做金鸡峰。那里的革木,多半是翠绿的竹子;那里的树多是槭属、槠树,还有许多松树,那里的鸟多是灰胸竹鸡,竹鸡的形状很像鸡。可是比鸡小,身上披着美丽的羽毛,鸣叫的声音非常动听。灵峰寺就在灵峰山中,四面被山环抱着。寺院对面的山叫“陶山”,曾经是华阳外史陶弘景隐居的地方。寺院东南的山叫“日铸峰”,曾是欧冶子铸造宝剑的地方。寺院的后边迫近褐林鸮的地方有一小阁楼,名叫“松风阁”,奎上人就住在那里。
这里有一道清清的泉水,泉水从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泉水慢慢汇成一条小水渠,一年四季永不枯涸。渠水涨满了于是就向西南流去,遇到有沙土的地方就在沙土底下暗暗流过,从沙土旁流出来就形成了四个小水池。往东流到山脚下。就汇聚成一个大水池,再往东流就注入了若耶溪,再向东北注入镜湖。这条水刚刚汇成小渠的时候,水深不过一尺,清澈可以照见两岸景物,俯视清流,那山崖上的苍松翠竹花草树木无不在水底倒映出来。所以秘书卿白野公常常到这里来游赏,一天到晚坐在流水旁边,还给流水取个名字叫“活水源"。流水中有石蟹,如铜钱一样大小,还有小鲫鱼,纯是黑色,居住在石穴中,有水耗子经常来吃小鲫鱼。水中的草多是水松、菖蒲。有一种鸟就像鹦鹤那么大,黑色的羽毛,嘴是红的,常常在水边叫个不停,那声音就象灰胸竹鸡,可比竹鸡叫声还要宛转流利。有两只脊令,常常从翠竹上飞下来,立在山石上,洗完澡,饮足水,就鸣叫着飞走了。我初春来的时候正当特别冷的天气,这些水中的生物都还蛰伏着没有出来。到这一时候,全出来活动了。还有四五个小虫子,全如小指头那么大,形状如同半个莲子,整天在水面上转着圈浮游,日光照在它们的脊背上,颜色就象是紫色的水晶石,也不知道那是些什么虫子。
我既喜爱这条溪水的清澈澄明,又喜欢它源头永不枯竭,而能让这么多小生物都来依附它,很有点像君子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奎上人又说: “每逢遇到大旱的年景,泉水所经过的地方,能灌溉数十亩良田。”那么,是它的恩泽又能普及到众人了。白野公深深地爱上了这“活水源”是很有道理的呀。
创作背景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夏,尚被羁管于绍兴市的刘基,曾与友人一同游览会稽郡山水,写下一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为第二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文章的层次非常清晰,共分为三段:首段写山,次段写水,末段抒发感想。
作者下笔就先从灵峰山写起。写灵峰山的景色从两方面写,其一是写山顶金鸡峰上的三大特色:多竹,多枫槠、松树,多有文采而善鸣的灰胸竹鸡。仅这三多,便点染出灵峰莽吉柿树繁茂、山鸟啼鸣的动人景象。其二是写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和景物:“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日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日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日松风阁,奎上人居之。”从古今曾在此居住或活动过的名人高士,使读者领受到这灵峰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灵气所钟,景象不凡。
作者写山是为了写水。“活水源”是题目正文。写水分四层写。第一层,从源头写起:“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泉水从石缝中流出,非常细小,却能冬天给人温暖,夏日给人清凉。起笔就使读者感到这泉水十分亲切。第二层,从泉水的冬夏不枯和由小到大,写其涌动活跃的生命力:涓涓细流,逐渐汇合就变成了小渠,水从渠中溢出向西南流去,在沙土中形成潜流,从旁渗出积成四个小池;东流至山脚下又汇聚成一个大池;再向东流注入若耶溪中,向东北又流入鉴湖之中。这水伏行旁出,时隐时现,溢淌流注,奔腾不息,犹如血脉之流贯于人体的全身,它赋予了山川自然以生命。由此,以水的动态变化初步写了“活”字的真义:“活”就是不停息的运动,“活”就是生命之源。第三层,写渠水的澄澈可爱和“活水源”的得名。这名字自然不只是指水的清澈而说的,还概括了前面已写到的两层意思,尤其是冬夏不枯、由小到大、奔流不息这层意思。至此,可以说已是生动而又充分地写出了“活水源”的含义了,但作者意犹未足,又写了第四层,那些依托这活水,栖息繁衍于水旁或水中的各种生物,鸟类,不知名的小虫子的活动,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片生意盎然的世界,这世界凭着这水而存在、而充满生机的。读者不仅进一步领聪到“活源”这“活”字的精神,而且不能不为被这“活水源”之水廖滋养而生存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所深深地吸引和感染。
最后一段抒发感慨,总结全文。作者表示他爱这“活水源”爱它三点:一是爱“兹水之清”,收束上文“澄澈可鉴”的描写;二是“爱其出之不穷”,收束上文“冬夏不枯”、流注不息的描写;三是爱它“能使群动咸依”,收束上文有关鱼、鸟、虫、草的描写。然后通过奎上人的话:“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因“其泽又能及万物”,进而从自己对水的爱,又写到白野公对水的爱,落到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身上而结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于思想意趣。这是因为这一段议论跟上文的生动描写前后呼应,前面的写景为后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而后文的议论又将前面的写景提高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
这篇游记写得质朴清新,生动传神,富有生趣,其记叙颇受《山海经》影响。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出了这个“活”字。不仅山活,水活,而且刘基笔下的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朝气,都是活的:山水草木虫鱼是活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想也是活的。作者从对自然景物的体验中,提炼和升华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展示了他本人的胸怀气度是那样的开阔、明朗。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林邦钧《历代游记选》:《活水源记》首先介绍了活水源周围的环境,再细致地描写了活水源的源流、水质,然后用溪水周围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和活泼可爱的鸟虫鱼蟹来衬托活水源的特点,幽而不凄清,静谧丽富,生机勃勃,并为下文作了铺垫。最后作者用“君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作物,把对活水源的赞美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所具有安民济世的胸怀和抱负。
作者简介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
元至正二十年(1360),刘基到应天府(今南京)佐朱元璋灭陈友谅,执张士诚,降方国珍。明建国后,授太史令,迁御史中丞。诸典制皆其与宋濂、李善长计定。封诚意伯,以弘文馆学士致仕。性刚嫉恶,为胡准庸所陷害,忧愤而死。追谥文成县。
其诗雄浑沉郁,散文奔放。《郁离子》一书,用寓言形式抨击元末暴政,但也有反对农民起义,进行封建说教的作品。著有《诚意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