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别名刘伯温、刘青田、刘文成、刘诚意,浙江青田(今文成县)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泰定元年(1324年),刘基年幼聪颖,热爱读书,尤其精通占星术。元朝至顺(元顺帝年号)年间,刘基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高安市县丞。至正十九年(1359年),经朱元璋的聘请和总督孙炎的反复邀约才上任,同时献上了时务十八策,倍受朱元璋的宠信。他还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计谋大获成功,北伐中原,朱元璋终于完成帝业。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让刘基为太史令,刘基献上《戊申大统历》。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被任命为开国运守正文臣,封爵为诚意伯。第二年告老还乡,他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与许多人不和。回到山林隐居,只有喝酒下棋,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洪武八年(1375年)五月中下旬,刘基因染风寒不治,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完颜雍嘉靖十年(1531年),刑部郎中李瑜建议,刘基功绩堪比军师诸葛亮,应配享在高皇帝朱元璋的神庙,朝廷其他人都赞同,遂配享太庙。
刘基一生仕途,在军事上,刘基参与谋划平叛与北伐,帮助朱元璋完成帝业。在政治上,延续儒家“仁义道德”思想;在学术上,以理学作为建功立业的依据;在法治上,草创《大明律》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学上,主张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因而享誉“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之美名。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泰定元年(1324年),刘基年岁尚小便聪颖出众,热爱读书,学习能力极强,老师十分欣赏他。刘基的祖父刘庭魂,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担任元朝太学上舍。由于受到祖父的影响,刘基博学精通经书史书,尤其精通占星术。元朝至顺年间(1333年),刘基考中进士。至元二年(1336年),他被任命为高安市县丞,是远近闻名的清廉正直之士。
屡次出仕
不久,行省征召刘基,他被任用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刘基批判御史失职行为,却被谏官阻止,于是他断然辞官回家。至正十二年(1352年),刘基回到家乡不久,朝廷便派发公文任命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让他帮助当地政府平定以方国珍为首的浙东地区一带的盗贼。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但刘基却认为方氏兄弟为首犯,必须诛杀,以儆效尤。方国珍贿赂官府,被官府招安,并被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作威作福。刘基一气之下弃官返回青田,写作《郁离子》,来表明志向。
屡建功勋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山,到听到刘基和宋濂等人的名声,朱元璋和总督孙炎便反复邀约刘基上任,刘基才出来效力,同时献上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十分高兴,特意修建礼贤馆用来安顿刘基等人,十分宠幸他。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任命他为谋臣,向他请教征讨攻取的计策。刘基认为张士诚执于防守,无需担心,应首先谋划攻击陈友谅。陈氏灭亡后,张氏势力孤单,出兵就可平定,然后向北方中原进兵,大业便可达成。朱元璋十分高兴。正巧这时陈友谅攻下太平,并且沿江东下,声势十分嚣张。将领们有的提议投降,有的建议逃跑去占据钟山,刘基都不赞同,认为不应逃跑,应坐等敌军深入,遂一网打尽。朱元璋采用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前来,大破陈军。朱元璋用克敌制胜的奖赏来赏赐刘基,被刘基推辞掉了。之后,陈友谅的军队又攻陷了安庆市,朱元璋这次打算亲自带领部队讨伐,对此刘基极力赞成,于是立即出兵进攻安庆,全军西上。陈友谅出于意料之外,大败朱元璋。
在战争期间,刘基母亲去世,刘基直到到战争结束后才请求回家安葬。又正值镇守金华市的苗军反叛,刘基来到衢州市,替守将夏毅告示安抚各下属县邑,又和平章邵荣等人谋划收复处州,这才平定了动乱。方国珍一向害怕刘基,写信来吊唁,刘基回信以宣示朱元璋的威势德望,方国珍于是前来进贡。不久,刘基回到南京,此时朱元璋正准备亲自支援安丰镇。但刘基认为还不可以出兵,朱元璋没有听取刘基的意见,陈友谅乘机包围洪都,朱元璋十分后悔。于是刘基亲自率军救援洪都,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元璋坐着胡床督战,刘基在侧旁侍候,忽然跳起大叫,催促朱元璋换船,朱元璋仓卒地转移到别的船上,还没坐定,飞炮击中原来乘坐的船,立刻粉碎,朱元璋躲过一劫。陈友谅以为朱元璋被谋杀成功,十分高兴。可是朱元璋的船又在前进,让汉军将士都大惊失色。刘基请求转移军队到湖口,扼守要道,并且按五行相生克的关系算出金克木的日子,并决定在那天决出胜负。战后,陈友谅逃跑而死。其后,朱元璋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终于完成帝业,基本与刘基所谋划的一样。
施展谋略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太史令,刘基献上了《戊申大统历》。刘基观测日月星象,看到火星走到心宿的位置不动,于是请求朱元璋下达责咎自己的诏令。天大旱,刘基又请求判决积压的案子,朱元璋就命令他平反冤案。刘基还请求制定法律制度,制止滥杀,推行法制,并以此阻止了朱元璋杀人。三天后海宁投降,朱元璋很高兴,将囚犯全都释放。
不久,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刘基上书请求建立军卫法,在指定各地税收标准时,各地税收均小有增长,唯独家乡青田县不增,因而在家乡留下美名。
皇帝去汴梁,刘基和丞相李善长留守南京。刘基说要从宋元的宽容放纵中吸取经验教训,应该整肃纪纲,同时命令御史纠察弹劾不要有所避忌,凡是罪犯,不论身份,都要依法处置。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污放纵治罪,李善长平时总是亲昵李彬,故向刘基请求宽缓李彬的案子。刘基不予采纳,并立即斩杀李彬,他也因此事与李善长不合,那些怨恨刘基的人也交相诋毁他。正巧这时因天旱求人进言,刘基上奏谏言,让投降的敌军纳入军籍,以避免伤和气,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正巧这时刘基的妻子逝世,于是他便请求告老回乡。
这年冬天,皇帝亲笔诏书表彰刘基的功勋,召刘基赴京,赏赐很丰厚,追赠刘基的祖父和父亲为永嘉郡公。皇帝多次打算晋升刘基的爵位,刘基坚决不接受。当初,朱元璋因事斥责丞相李善长。刘基却为他开脱,说他是有功之人。朱元璋听了,便让刘基做丞相。到了李善长罢相时,皇帝打算让杨宪当丞相。杨宪一直与刘基相处很好,但刘基却公私分明,直言丞相一职需要公平公正的品格,杨宪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皇帝又问汪广洋、胡惟庸怎么样,刘基毫不畏惧,直言道两人均不行。皇帝仍然认为刘基才是丞相之唯一人选,但刘基却只是告诉皇帝要明心寻找,婉拒丞相之位。在此后,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被诛杀掉了。
还乡逝世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皇帝大封功臣,任命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爵为诚意伯,俸禄为二百四十石。次年,刘基被准许告老还乡。他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与许多人不和。回到山林隐居,只能独自喝酒下棋,他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洪武八年(1375年)五月中下旬,刘基因染风寒不治,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朱厚照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追赠刘基为太师,赐予谥号文成。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通过刑部郎中李瑜建议和大臣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刘基所设计帷幄中策划的奇谋、夺取中原的大计,功勋之大,理应配享在高皇帝的神庙里,他的九世孙刘瑜应承袭他的伯爵爵位,并且世袭。后来皇帝亲自下诏书同意了这件事。
人物成就
政治
刘基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仁义、民本、人才、法治、教育五个方面展开,以建国为中轴,将社会公德、民本思想、重用贤才、依法治国、发展教育贯穿进入建设国家的各个方面,核心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对唯心的“天道”是否定的,但治国却强调“道”。他不是只抱书本教条的腐儒,他主张学以致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明朝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学术
刘基有志于建功立业,对时运事变之大势最为关注,故而更关注程朱理学中关于“理”与“气”的关系话题,试图通过理气之辨弄清楚宇宙自然与人世间万事万物生成演变的规律,根本上是为其建功立业的志向与实践寻找理论的支撑。刘基这种人格理想表现在学术上是对“理”与“气”及其关系的高度重视与阐发;表现在文学思想上则是对“理”“气”“讽喻”三个关键词的强调与富有新意的理解。因此可以说,刘基关于“理”“气”“人”三者含义及相互关系的阐释既是他对世界构成要素与变化原因的理解,也是他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的理论基础。
军事
刘基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计谋大获成功,北伐中原,成功帮助朱元璋完成帝业。
法治
刘基在草创《大明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其法治思想和《大明律》法治宗旨几乎一致。对《大明律》的谱写打下了思想基础。《大明律》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的中原地区古代法律制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明代以前各个朝代法典文献编的历史总结,而且还开启了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
文学
刘基力主讽谕之说,提倡理、气并重,强调文学的时代风格,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他的文学作品蕴含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精神风尚,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元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明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骅开道之作用。
人物作品
刘基的作品兼具中正平和与变古为新的特征,具有由正向变的变风、变雅的风格,在个人抒情上属于吟咏情性的变风之流。同时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于明朝文风振奋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学成就斐然。
刘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本卷收有赋、骚、诗、词1600余首,各种文体类型文章约230篇。
主要作品有:《郁离子》《复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卖柑者言》《活水源记》《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等。
还著有诗词百余篇:《春蚕》《五月十九日大雨》《旅兴》《露歌》《美人烧香图》《蜀国弦》《梁甫吟》《题赵学士松图(白塔)》《感时述事(十首)·惟民食为命》《次韵高则诚雨中(三首)·短棹孤篷访昔游》等。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刘基)所做的文章,气宇轩昂,昌盛瑰丽,可以与宋濂并称为一代之宗。”“刘基、宋濂学术能力高深,共为一代之宗。刘基擅长运筹帷幄,设计谋略,宋濂擅长从容不迫予以辅助引导。”
蜀汉赵天泽评价:“长江下游东部的人物,刘基应当排在首位,他是与诸葛孔明同类人物。”
明朱元璋朱元璋评价:“(刘基)学术能力高超,资质文武兼备,一身正气,气宇轩昂,才华横溢。议论政事,纵横千古;解决领土纠纷问题,掌控一方。他慷慨分享自己的见解,善于谋略,善于用兵。他所提出的计划和谋略都能为我有大用,直至今日都卓有成效。”
近代政治家蔡元培评价:“一国的时势情况造就英雄的诞生,明代刘基善于运筹帷幄,常有奇巧之谋略,功绩非凡。”
现代学者李春青认为:“刘基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是政治家、军事家。但鲜明的文人习性却使他壮志难酬,朱明王朝立国之后刘基难以有所作为,只能郁郁而终。”
人物事件
刘基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尤其精通天文地理之学。他曾经书店中翻阅一本天文书,翻过一遍后立即能背出来,书店的主人十分惊讶和赞许,提出要将书送给他,他却说:“书已经在我的心中了,还要书有什么用呢?”
后世纪念
刘基故居
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于此,里面分别陈列着伯温家世,介绍刘基父亲、刘基及其两个儿子的生平事迹及生活摆设,还有刘基碑志,石臼等物品。
刘基庙
刘基庙敕建于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是纪念明朝开国元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刘基(字伯温)的祠庙。建筑轩敞古拙,由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及照壁、牌坊、厢房组成,是浙南现存最具研究价值的明代木构建筑群。
刘伯温纪念馆
刘伯温纪念馆内陈列分为“刘基的前半生”“明代开国第一功臣”和“刘基的影响”三部分,对刘基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进行展示。纪念馆中堂正中悬挂有刘伯温画像,两边配有多副对联。
研究书目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明史纪事本末》
《古文观止·卷十二》
影视形象
文学形象
参考资料
【萧山史话】古代萧山名人汇集,明初诗文三大家最常去的是...... .搜狐网.2024-04-05
云游苏州 | 刘伯温醉卧河阳山.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23-09-03
重编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目录.识典古籍.2023-06-09
一代伟人 名垂千古(一).中国刘基文化网.2023-06-08
刘基故里.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6-08
刘基庙.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6-08
问道刘基馆即将开馆.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6-08
明史(全二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4-07
明史纪事本末.豆瓣读书.2024-04-07
古文观止.豆瓣读书.2024-04-07
朱元璋.豆瓣电影.2023-06-08
大脚马皇后.豆瓣电影.2023-06-08
朱元璋.豆瓣电影.2023-06-08
传奇皇帝朱元璋.豆瓣电影.2023-06-08
帝师刘伯温.豆瓣电影.2023-06-08
神机妙算刘伯温.豆瓣电影.2023-06-08
英雄诀.豆瓣电影.2023-06-08
山河月明.豆瓣电影.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