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洛吉乡

洛吉乡

洛吉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县城东部,东靠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雅乡,东南与丽江市奉科镇隔江相望,西与建塘镇毗邻,北与稻城县东尼乡和本县格咱乡相连。介于北纬27°38´—28°06´,东经99°55´—100°19´之间。

基本简介

洛吉乡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东部,介于北纬27°38′-28°06′,东经99°55′-100°19′之间,乡政府驻地洛吉中村马家屋基,海拔2196米,距县城87公里。

据土地详量,全乡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1561721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6263亩(1990年统计上报数6846亩),林地130779亩。牧草地173060亩,水域5787亩,居民点占地1002亩,交通占地1351亩,未利用荒山56481亩。

洛吉乡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与四川木里交界的金沙江出境处吉函为全县海拔最低点,海拔1503米,最高点为尼汝村境内的能那布山,海拔4495米,海拔高差悬殊大,气候差异也大。

南部河谷区平均气温13℃-15℃,而北部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5.5℃,境内有尼汝河、洛吉河两条大河流,均在自然灌溉为主,有效灌溉面积仅584亩。

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主产玉米棒、小麦、稻谷、黄豆、阳芋。1990年粮豆播种面积8162亩,总产1145吨,亩产140公斤,人均产粮351公斤。大小牲畜存栏数18323头(只),肉类总产量126吨,牛奶产量17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为243万元,人均745元;农村居民纯书入158元,人均收改485元。

历史沿革

明永乐四年(1406年)曾在洛吉中村设立革甸长官司,属永宁府。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为木氏土司占领。清雍正后属江边境,香格里拉市解放后分属大中甸、三坝两区。

1977年,从三坝划出洛吉、九龙两个大队,从大中甸划出尼汝大队,合并建立洛吉公社。

1984年改为洛吉区,1988年改为洛吉乡,辖洛吉、九龙、尼汝村3个行政村,27个合作社(自然村),620户,3285人,杂居着汉、藏、纳西、傈僳族、彝5种民族。

洛吉乡金、银、铜、铁、钨及鱼眼石等金属、非金属矿藏十分丰富,金、银、铜、铁在明、清即已大量开采,民国时期俄雅铁远近闻名。1956-1958年曾开采拉巴铁矿和铜厂坪铜矿。

1990年,洛吉乡有500千瓦小水电站一座,杂木加工厂一个。全乡有小学12所,教师33人,在校学生4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85%,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3个,医务人员8人。1987年3月,修通洛吉县乡公路,全乡两个行政村通有公路。

民俗风情

洛吉乡各民族风俗习惯都深受原始宗教文化影响,如藏族苯教、彝族毕摩、傈僳族尼扒、纳西族东巴教,无论是婚俗丧葬、起房盖屋都渗透着原始宗教的遗迹。

具有原始宗教的传统节日有尼汝丹巴节、祭山跑马节、洛吉中村木圣土的纳西族二月八、纳西新年,九龙彝族火把节凉山彝族新年等等。

洛吉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作浩如烟海的民俗音乐民谣和传统故事,如藏族的《搅奶歌》、《卦歌》、《青稞种的来历》、纳西族的《牧羊歌》、《鲁般鲁绕》(创世纪);

族的《始歌》、《丧歌》、《人为什么喜欢狗》,彝族的《擀毡创始人阿依吹批》,汉族的《山歌》等等,表达出各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英雄人物和美好事物的歌颂赞誉。

洛吉的民族歌舞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每逢重大节日、婚嫁喜庆、丰收季节,各族人民便盛装艳服,欢聚一起、轻歌曼舞、通宵达旦。

流传于尼汝藏族的锅庄、九龙彝族的达提舞、中村纳西族的玛达咪,岩落傈僳族的葫芦笙舞等等,在这里各民族的乐、歌、舞相随相依,随乐而舞,洛吉各族儿女用歌舞诉说历史,赞美生活、抒发感情,用歌舞把生活装扮得五彩缤纷。

洛吉乡尼汝村保留下了一个传统节日,即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的“进山节”。香格里拉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金玉华就是尼汝村人,他描述老家的这个节日,源于古老的藏族原始宗教。按照祖辈传下来的说法,从农历九月十五日开始,“树上的水都到了地里,生命休眠了”。

教育

洛吉乡有学校15所,其中完小3所,10所一师一校,2所二师一校,在校学生506人,有教职工37人,学生入学率99.5%,巩固率为98%,学校建筑面积3536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64平方米。

民族文化

洛吉乡境内古岩画遗址较多,共有9处,分布于木圣土岩不洛、居日岩石、不洛、雪打牛子、必子岩布花岩岩边、孔家坪六社、干海子、马鹿塘乡、俄里仙人洞等。境内胜境众多,有碧塔海、洛吉峡口、南宝牧场、硕贡牧场、七彩瀑布、帕姆乃仙人洞、纳波八圣湖等。

洛吉乡是个多民族乡,境内居住着藏、汉、纳西、傈僳族、彝等五种民族,千百年来他们耕耘着这片富饶而贫瘠的土地,在漫长的与大自然搏斗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以及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是香格里拉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多元化、宗教多元化是这里的特点,五种民族具有自己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朴素,尽管时代在不段的变迁,这里仍保留着古朴的民风民俗和原始宗教信仰。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4458

男 2423

女 2035

家庭户户数 967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39

家庭户男 2053

家庭户女 1986

0-14岁(总) 1184

0-14岁男 628

0-14岁女 556

15-64岁(总) 3065

15-64岁男 1703

15-64岁女 1362

65岁及以上(总) 209

65岁及以上男 92

65岁及以上女 11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587

邮编信息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洛吉乡尼汝完小 674409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九龙管理所 674409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昆明隆兴达有限公司迪庆分公司 674400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梦想酒店 674400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金江兴农完小 674403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洛吉供销社 674409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供销社 674406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桥头供销社 674402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江并流旅行社 674400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信用社 674411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供销社 674411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上江供销社 674404

特色产业

洛吉乡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如洛吉天然杂交野猪的饲养,许多动物界专家前来考察,并在多家媒体、报刊刊出,2003年洛吉绿色野猪养殖在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30分播出,天然杂交山猪的饲养收到好的成效,同时培植畜牧、旅游、水电产业,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野牦牛养殖产业化

迪庆藏族自治州牦牛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区主要设在香格里拉市格咱乡、洛吉乡,德钦县燕门乡等乡镇。并建设了三家牦牛良种繁育厂和一家牦牛供精站,引进牦牛良种120头,改良品种380头。在项目区,对养殖户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

2006年全州县牦牛存栏11万头,出栏1.8万头,..

野猪圈养到农家

洛吉乡野猪养殖项目于2002年底向国际小母牛项目中国办事处提出项目实施建议书,当年通过项目论证并得到国际小母牛项目5万元贷款扶持。

“2003年,我们首先在项目区选择了15家项目农户,每户贷款3000元,进行示范养殖。这些钱主要用于购置繁殖杂交一代商品野猪的母本,同时按野猪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圈舍改建。”..

经济

洛吉乡2006年的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79.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17元,全年粮食产量达156万公斤,平均亩产225公斤,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71公斤,主产阳芋、玉米、荞麦稞麦、稻谷。

香格里拉心腹

行程:D1 香格里拉下午乘车至洛吉乡。宿:洛吉 D2 洛吉骑马或徒步33公里,沿咯吉河两岸的马道观赏青山绿水,飞禽走兽。历时11个小时抵达泥汝村。宿:藏民家 D3 尼汝村徒步9公里前往七彩瀑布,途中穿过原始森林、高山峡谷、高山牧场,行程为一天。 ..

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秘境尼汝游: 香格里拉县城——洛吉乡——尼汝村——属都湖——香格里拉县城 时间:5天 交通:骑马、徒步 装备:睡袋、帐篷 食宿:尼汝村三江并流接待站、牧场

河岔沟

保护区内海拔最高点为“弥里塘”,海拔4159.1米,最低点为洛吉乡的“河岔沟”,海拔3180米。保护区内的植被以长苞冷杉属为主,其次,根据不同的海拔及阴阳坡,分布着杜鹃、华西箭竹青苔忍冬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短刺栎、北美红杉红桦山杨白桦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