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歼-12

歼-12

歼-12战斗机(代号:HAIG J12),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于20世纪70年代自行研制的一款超声速轻型歼击机,已经成功试飞,却未能投入生产。

1967年4月,中国空军提出研制一种高度机动灵活、短距起落、中低空性能好、维护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战斗机的“小歼”计划。1969年7月,国营航空工业洪都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洪都)完成了方案初步设计。1970年3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正式下达文件命名该机为“歼击12型飞机”,简称“歼12”,并确定了“轻、灵、短、快”的设计思想。1970年12月26日,01架歼12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1973年9月10日,歼-12飞机向中央首长做了汇报表演,被叶剑英元帅赞誉为“空中李向阳”。到了1975年,虽然原型机01、03架仍在试飞,但发生了两起飞行事故。1978年2月,在清理新机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时,中国空军认为歼-12战斗机的性能不够理想,决定停止歼-12战斗机研制。1979年,上级领导机关正式取消了歼-12战斗机的研制任务。

歼-12为单座超声速小型歼击机。采用圆形机头,蜂腰形机身,机翼为后掠式下单翼,后缘有双缝襟翼,大后掠式垂直尾翼,全动直轴式低平尾。采用1台涡喷6乙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4050千克力。最大飞行速度达到1472千米/小时,实用升限达17410米,起飞滑跑距离不超过500米。机载1门30-1航空机炮和1门23-1航炮,翼下2个挂点可挂载霹雳-2导弹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南昌飞机厂共制造了6架歼-12战斗机,虽然最终没有批量生产,但它的研制也为后来研制其他喷气式飞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1967年4月24日,中国空军使用高亚声速战斗机歼-5在广西板兴地区击落了入侵的美国F-4B超声速战斗机。当时,空军十分认可机动性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的作战效能。当时,越南战争中东局部战争也证明了战斗机不能只追求高空高速,而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要改善高速飞机的低速性能。为此,美国、英国苏联法国分别研制出F-15战斗机、鹞、米格-23战斗机幻象F1型战斗机等新型战斗机,都是朝着机体大、设备全和技术复杂的方向发展。

中国空军也认可这一发展方向,但解决的途径却与众不同。1969年,中国空军提出要研制重量4t左右的超轻型前线战斗机(小歼)的计划,要求飞机具有机动性好、加速度好、盘旋和爬升性能突出、短距起降、中低空性能好、维护方便、运输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提议研制“小歼”的出发点是“开展空中游击战”,突出战斗机的小、轻、灵,通过缩小机体、减轻重量来提高战斗机在空战格斗中的机动作战性能。当时的设想是大量装备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型歼击机,实现“到处能飞,到处能打”。这显然与当时西方国家和苏联正在大力发展的体积大、设备全、技术复杂的战斗机发展方向不一致。

研制过程

1969年“8·25”会议上,正式决定研制适合人民战争需要的小型歼击机,设计和试制工作由320厂(南昌飞机制造厂、国营航空工业洪都机械厂)承担。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后,“文革”中受到迫害的陆孝彭重返飞机设计研制第一线担任总设计师。

经过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1969年7月,320厂完成了方案初步设计。1970年3月,第三机械工业部正式下达文件命名该机为“歼击12型飞机”,简称“歼12”,并确定了“轻、灵、短、快”的设计思想。

1970年6月,工厂组织飞机设计、工装设计、工艺技术人员以及干部、工人组成的新机试造单位,集中了各方面的技术力量100多人,主要承担工装设计、工艺规程编制、零组件加工、飞机初装等任务。歼-12原型机采取了交叉作业的方式,边设计、边试验、边做生产准备、边试制生产零件、边进行组合裝配。

经过陆孝彭率领的研制团队日夜奋战,5000多次全机外形、进气道尾喷流颤振等风洞试验,37项静力试验,近50项系统模拟试验,共用了1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歼-12的设计试制工作。制造了0批3架原型机,其中02架用于强度试验,加载到设计载荷的104%时总体破坏。1970年12月26日,歼-12原型机首飞成功。空军第14师大队长徐少臣在首飞后表示,飞机重量轻,起飞加速快,空中稳定性和操纵性良好,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

改进试产

1973年9月10日,歼-12飞机向中央首长做了汇报表演,被叶剑英元帅赞誉为“空中李向阳”,并指示逐步改进后装备部队。而这一绰号也道出了歼-12飞机机动灵活的飞行特点。根据歼-12飞机的特点和不足,上级做了继续改进的指示,井同意按已经达不到的战术技术性能投人批量生产。此后,320厂针对试飞发现的问题,对歼-12做了10项重大修改,如采用降低飞行阻力的面积律修形、减小机翼上反角等,并进行了必要的补充试验,重新发出了小批量生产工程图,投产10架。

在工厂进行补充试验和试制的同时。1974年8月。国家计委、国防工办正式发文同意320厂按年产300架歼-12进行技术改造。1975年7月1日,改造后的歼-12试飞成功。1976年12月10日,中国空军向总参谋部上报歼-12飞机主要战术技术要求,提出:歼-12为中、低空轻便灵活的小型歼击机,用以接替歼-5,米格-15比斯。改装作为训练超声速飞机飞行员的过渡机种。最大马赫不小于1.2(高度11000米),航程不小于950千米,升限16800米。起飞滑跑距离不大于500米,着陆滑跑距离不大于510米。

1977年3月2日,中央军委常規装备发展领导小组批准歼-12飞机主要战术技术要求。要求该机应突出中、低空性能,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操纵性,能实现在短土跑道上起降,最大平飞马赫数为1.5(高度11000米),起降滑跑距离不大于400米。投入小批量生产的飞机,第一架于1975年7月1日首飞,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厂常停工、停产。1975年10月,歼-12的试飞和试生产工作被迫停止,到1977年6月才恢复试飞。

取消研制

1975年7月至1978年1月,新歼-12经过135架次,61小时12分试飞。最大马赫达到了1.386,实用升限达17410米,超过了歼-6,加速性能有明显的提高。但最初设想是飞机总重4000千克,最大马赫数1.5,起降滑跑距离200米。由于飞机超重,发动机推力没有完全达到要求,试飞中未能达到马赫数1.5,其他性能也有所降低。

1978年2月,在清理新机型号和调整装备体制时,中国空军认为歼-12战斗机的性能不够理想,中央军委常规装备发展领导小组决定歼-12不列入装备体制,停止研制。由于320厂技术人员希望飞机搞到设计定型,向中央军委写信,中央军委和政府高级领导人再次商定,同意歼-12不列人空军装备。1979年6月7日,总参谋部、国防工办正式决定歼-12飞机不装备部队,取消研制任务,将人力、物力集中使用到急需的任务上去。歼-12的研制费2348万元,处理停产损失估计要1600万元。除一架做破坏性强度试验的原型机外,320厂共生产了5架经过试飞的整机。5架样机中,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保存了2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存了1架,南昌飞机制造厂保存了2架。

基本设计

整体设计

歼-12为单座超声速小型歼击机。采用圆锥形机头和机头进气形式,蜂腰形机身。机头进气口有两种构型,一种带有激波锥,空速管在进气道下方,另一种无激波锥,空速管在上方。机翼最初设计为前缘开缝翼和后缘双开缝襟翼,后来从简取消,改为只设后缘富勒襟翼。后来的机翼为后掠式下单翼,前缘后掠角48度,后缘有双缝襟翼,外段机翼有上反角,左、右翼上翼面各有一翼刀。大后掠式垂直尾翼,全动直轴式低平尾。座舱盖向后翻启。此外,歼-12的起飞滑跑距离为50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510米。

为了使歼-12飞机达到先进的性能指标,南昌飞机制造厂还大胆地采用了许多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如机身和中翼整体油箱、大面积的双曲面金属蜂窝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壁板、钛合金板和铝合金起落架、泡沫塑料填充、钛合金尾喷口,此外还采用了单块整体式前风挡。

歼-12飞机在研制时,为实现轻、灵、短、快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实现飞机“轻”,首先要求飞机结构重量轻,为减轻飞机结构重量,歼-12飞机采用下单翼,机翼主起落架,铝合金前轮支柱,直轴式全动平尾,蜂窝结构,滚焊壁板,机翼、机身结构油箱,泡沫塑料夹层结构及强度的精心设计,工艺的精心施工,使飞机结构重量得到有效的减轻,与当时国内的歼-7歼-8强-5攻击机相比,机身结构系数比歼-7低10%,比歼-8低16.4%,比强五低19%,机翼单位面积重量比强5低8%。

动力系统

歼-12的动力装置为1台涡喷6乙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4050千克力。歼-12在设计上追求机体小、重量轻。它的机内燃油储量为1250千克,可带两个400升的副油箱,最大航程可达1385公里,但仍属于短航程类型飞机。歼-12在5000米高度上,从M0.9水平加速到M1.2,所需时间为65秒,而歼-6是85秒,美国的F-5A是140秒。歼-12的水平是比较先进的。

航电系统

歼-12装有超短波无线电台CT-3、晶体化无线电全罗盘WL-7、晶体化信标接收机XS-6、感应式陀螺磁罗盘LTC-2、轻装902半自动光学瞄准具和YD-3应答机。

武器系统

歼-12机载1门30-1航空机炮、备弹80发,1门23-1航炮、备弹120发。翼下2个挂点可挂载霹雳-2导弹红外制导空空导弹

基本数据

战机评价

歼-12由于有重量限制,加上其机头进气布局,电子火控设备被最大幅度的压缩了。机上没有机载雷达,战斗力大受影响。机体轻小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机体内空间有限,无法装载足够的燃油,航程自然很短。

由于机体重量较轻,安装武器的空间很有限,固定武器有一门30毫米航炮,1门23毫米机炮,备弹120发;另外,可挂4枚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就其飞行重量而论,火力不算很弱,但是该机采用了机头进气形式,对增装先进设备不利。若改为两侧进气设计,加装先进的火控系统。则重量和阻力都要增加,其原有的优点也将削弱。外挂两枚红外格斗空空导弹,火力较弱 。

参考资料

欲打“空中游击战”的歼12:起飞距离仅500米.凤凰网.2024-04-03

歼12.新浪网.2024-04-03

百年瞬间丨中国自制的第一批飞机试飞成功.共产党员网.2024-04-03

空中的李向阳用来描述中国第一架自研歼击机优越的机动能力(2).热点新闻.2024-04-18

盘点我国歼-12、歼-13战机,项目为何终止?.凤凰网.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