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
杨晓光,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教授、博导,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立体农业分会常务理事。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6.09-1990.07 北京农业大学 农业气象学本科理学学士
1990.09-1993.06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理学硕士
1994.09-1998.07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农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3.07-1995.07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助教
其中:1995.03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 学术交流
1995.07-2000.0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讲师
2000.01-2005.12 中国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副教授
其中:2002.03 国际水稻研究所 学术交流
2005.03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交流
2005.1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教授
其中:2007.09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学术交流
2009.03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组织学术交流
2009.11国际小麦玉蜀黍属改良中心学术交流
2010.10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交流
2016.02 堪萨斯州立大学 学术交流
教学工作
博士研究生学位课《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减灾研究进展》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气象学研究进展》
本科生专业课《农业气象学原理与方法》
社会兼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灾害风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16-)
中国气象学会农业气象与生态气象学委员会委员(2015-)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2-)
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第一届、第二届委员(2011-)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常务理事(2008-)
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常务理事(2004-)
研究领域
气候变化对耕作制度、作物生产体系的影响与适应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减灾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系统模拟
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负责“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种植界限与作物布局影响及适应机制(2010-2014)
国家高新技术项目(973)项目“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负责“华北和东北地区区域作物高产高效资源限制因素研究”(2009-201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负责“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2009-2013)
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气候资源数字化图籍”水分卷负责人(2008-2012)
完成课题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负责“气候变化对种植制度影响”研究,(2008-20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中“南方季节性干旱防控技术研究”(2006-2010),课题副主持。
国家高新技术项目(863)重大课题“精准农业生产设计与管理决策模型技术研究”中负责“基于气候背景玉米优化灌溉决策模型”(2006-2010)。
国家高新技术项目(863)重点课题“基于作物生命健康需水的非充分灌溉技术”中负责“华北平原作物水分-经济-生态模型与非充分灌溉模式”专题(2006-2010)。
948项目“节水型农作制度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中负责“北方节水型种植制度资源与水分利用基础参数研究”专题(2006-2010)。
国际合作项目“Developing System of(sub-)Tropical Aerobic Rice in Asia”(2005-2007)。
863重大专项“区域节水型农作制度与节水高效旱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2003-2005)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华北经济区现代化城郊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2001-2004)
跨越计划专题“苜蓿生态适应性和区划指标研究”(2001-2003)
北京市项目“北京市抗旱预案”(2001-2002)
国家防讯办“国家抗旱预预案”(2003)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河北城持续高效农业研究”(1998-2000)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1993-1997)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田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效应与水分耗散的抑制”
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作物与水分关系研究”
学术论著
著作
杨晓光、李茂松、霍治国,《农业气象灾害及其减灾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杨晓光、于沪宁,《中国气候资源与农业》,气象出版社,2009。
《20世纪中国自然科学回顾农业卷》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
于沪宁、杨晓光,《珍惜自然资源》,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论文
代姝玮,杨晓光,赵孟頫,李勇,王文峰,刘志娟。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Ⅱ.中国西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442-452.
薛昌颖,杨晓光,陈怀亮,冯利平,王化琪,B.A.MBouman.基于稻属2000模型的北京地区旱稻适宜播种期分析。生态学报,2010.30(24),6970-6979.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1),2912-2921.
李勇,杨晓光,王文峰,刘志娟。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Ⅰ.华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pp2604-2614.
曲辉辉,杨晓光,张晓煜,黄晚华,李茂松,李金云。基于作物需水与自然降水适配度的湖南省防旱避灾种植制度优化。生态学报,2010.30(16),pp4257-4265.
李勇,杨晓光,代姝玮,王文峰。气候变化背景下贵州省倒春寒灾害时空演变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10.21(08),2099-2108.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张晓煜,王明田,代姝玮,马洁华。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农业工程学报,2010.26(07),50-59,(EI)
马洁华,刘园,杨晓光,王文峰,薛昌颖,张晓煜。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生态学报,2010.30(14),3818-3827.
李勇,杨晓光,王文峰,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Ⅴ.气候变暖对中国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和寒害风险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77-2484.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赵俊芳,张海林,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Ⅳ.未来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的可能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2280-2291.
李克南,杨晓光,刘志娟,王文峰,陈阜。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原地区种植制度可能影响分析Ⅲ.中国北方地区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种植制度界限的可能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0),2088-2097,
赵锦,杨晓光,刘志娟,成迪芳,王文峰,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Ⅱ.南方地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及对种植制度界限可能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0.43(09),1860-1867.
杨晓光,刘志娟,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10.43(02),329-336.
刘园,王颖,杨晓光。华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生态学报,2010.30(04),923-932.
赵俊芳,杨晓光,刘志娟。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生态学报,2009.29(12),6544-6551.
李艳,薛昌颖,杨晓光,王靖,刘园,Enli Wang.基于APSIM模型的灌溉降低冬小麦产量风险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0),35-44,(EI)
Liu,Yuan,*Wang,Enli,*Yang,Xiaoguang,Wang,Jing.Contributions of climatic and crop varietal changes to crop produc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since 1980s.Global Change Biology,2010.16(8),2287-2299.(SCI)
刘志娟,杨晓光,王文峰,李克南,张晓煜。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东北三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应用生态学报,2009.20(09),2199-2206.
黄晚华,杨晓光,曲辉辉,冯利平,黄彬香,王靖,施生锦,武永峰,张晓煜,肖小平,杨光立,李茂松。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春玉米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9.25(08),28-34.(EI)
张建平,王春乙,杨晓光,赵艳霞,刘志娟,王靖,陈艳英。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预测。农业工程学报,2009.25(07),50-55.(EI)
黄晚华,薛昌颖,李忠辉,杨晓光。基于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产量预报方法研究进展。中国农业气象,2009.30(S1),140-143.
李金华,杨晓光,曹诗瑜,马忠明,肖金香,陈阜,李玉义,邱建军,焕成,任天志。张掖市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需水特征及作物系数分析。江西农业学报,2009.21(04),17-20.
Changying Xue, *Xiaoguang Yang, Bas A. M. Bouman,Wei Weng,Qiuping Zhang, Weixiong Yan, Tianyi Zhang, Aji Rouzi, Huaqi Wang, Optimizing yield, H₂O requirements, and water 生产率 of aerobic rice for the North China Plain, Irrigation Science, 2008,26:459–474 (SCI).
Changying Xue, *Xiaoguang Yang, Bouman B.A.M., Wei Deng, Qiuping Zhang, Jie Yang, Weixiong Yan, Tianyi Zhang, Aji Rouzi, Huaqi Wang,Pu Wang, Effects of irrigation on the 表演 of aerobic rice in 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08 (SCI).
Tianyi Zhang,Jiang Zhu, Xiaoguang Yang,Non-stationary thermal 时间 accumulation reduces the predictability of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气象学, 2008,148:1412-1418 (SCI).
Tianyi Zhang,Jiang Zhu,Xiaoguang Yang,Xiaoyu Zhang,Correlation changes between rice yields in North and Northwest China and ENSO from 1960 to 2004,Agricultural and Forest 气象学,2008,148:1021-1033(SCI).
崔晓军,薛昌颖,杨晓光,杨婕,张秋平,王化琪,B.A.M.Bouman,不同水分处理旱稻农田蒸散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农业工程学报,2008,Vol.24(4):49-54.
薛昌颖,杨晓光,邓伟,张秋平,闫伟兄,王化琪,B.A.M.Bouman,应用稻属2000模型制定北京地区旱稻优化灌溉制度,农业工程学报,2008,Vol.24(4):76-82.
刘志娟,杨晓光,薛昌颖,张秋平,B.A.M.Bauman,王化琪,华北地区旱稻产量适应性及耗水特征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Vol.16(5):72-76.
Xue Changying, *Yang Xiaoguang, Deng Wei et al. Study on yield potential and H₂O requirement of aerobic rice in Beijing 面积 based on ORYZA2000 model.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14-16 October,2006,Beijing,China.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pp 435-451(ISTP).
薛昌颖,杨晓光,邓伟,张天一,闫伟兄,张秋平,肉孜阿基,赵俊芳,杨婕,Bouman BAM,利用稻属2000模型分析北京地区旱稻产量潜力及需水特征,作物学报,2007,Vol.33(4):625-631.
张秋平,杨晓光,薛昌颖,闫伟兄杨婕,张天一,B.A.M.Baum an,王化琪,北京地区旱稻作物需水与降水的耦合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007,Vol.23(10):51-56.
B.A.M.Bouman,Yang Xiaoguang,Wang Huaqi,Wang Zhimin,Zhao Junfang,Chen Bin, 表演 of aerobic rice varieties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in North China,Field Crops Research,2006,97:53–65(SCI).
Li Ju,Liu Yunfen,Yang Xiaoguang,Li Jun,Online English edi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journal,Ec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2006,Vol.26(8):2449-2456.
杨晓光,B.A.M.Bouman,张秋平,薛昌颖,张天一,许剑勇,王璞,王化琪,华北平原旱稻作物系数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6,Vol.22(2):37-41.
Yang Xiaoguang,B.A.M.Bouman,Wang Huaqi,Wang Zhimin,Zhao Junfang,and Chen Bin,表演 of temperate aerobic rice different H₂O regimes in North Chin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5,74:107-122(SCI).
薛昌颖,*杨晓光,B.A.M.Bouman,冯利平,Gon van Laar,王化琪,王璞,王志敏,稻属2000模型模拟北京地区旱稻的适应性初探。作物学报,2005,31(12):1567-1571.
张秋平,杨晓光,杨婕,王化琪,王璞,王志敏,B.A.M.Bouman,不同灌溉处理下旱稻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旱地农业研究,2005,Vol.23(6):67-72.
杨婕,*杨晓光,王化琪,王璞,B.A.M.Bouman,旱稻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5.Vol.13(3)
易鹏,*杨晓光,冯利平,肉孜阿基,胡耀高,北京地区引种国外紫苜蓿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4.Vol.12(4)。
赵俊芳,*杨晓光,陈斌、王化琪,王志敏,B.A.M.Bouman,不同灌溉处理对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2004.Vol.25(4)。
Yang Xiaoguang, B.A.M.Bouman, Wang Huaqi, Wang Zhimin, Zhao Junfang, and Chen, H₂O use efficiency of aerobic rice in North Chi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itions in Agriculture for Enhancing Water 生产率, 23-25 September,2003, Tamil Nadu,India.
Yang Xiaoguang, B.A.M.Bouman, Wang Huaqi, Wang Zhimin, Zhao Junfang, and Chen, H₂O use efficiency of aerobic rice in North China plai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植物学,2003,Vol.54.
刘海隆,杨晓光,王玲,重庆三峡库区农业气候变化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Vol.11(4)。
赵俊芳,*杨晓光,王志敏,王化琪,B.A.M Bouman,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Vol.11(4)。
杨婕,*杨晓光,旱稻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Vol.11(4)。
杨晓光,刘海隆,王玉林,于沪宁,华北平原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蒸散规律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Vol.11(4)。
杨晓光,刘海隆,于沪宁,夏玉米农田SPAC水分传输势能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3,Vol.11(1)。
刘海隆,杨晓光,夏玉米水分胁迫判别指标研究,中国农业气象,2002,Vol.23(3):22-26.
Yang Xiaoguang, B.A.M.Bouman, Wang Zhimin,Wang Huaqi, Crop-H₂O relations in aerobic rice in North China. Water-Wise Rice Production 8-11,April,2002,Los Banos, Philippines.
B.A.M.Bouman, Yang Xiaoguang, Wang Huaqi, Aerobic rice :a new way of growing rice in H₂Oshort areas.12th International soil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26-31,May,Beijing,China.
Yang Xiaoguang, B.A.M.Bouman, Wang Zhimin,Wang Huaqi, Analysis of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effecting factors of aerobic rice (Han Dao) under different H₂O regimes in North China, International Rice Congress, 16-20,September,2002,Beijing,China.
B.A.M.Bouman, Peng Shaobin, Yang Xiaoguang, Wang Huaqi, The price of water-reducing water requirements in rice production through aerobic systems, International Rice Congress,16-20,September,2002,Beijing,China.
杨晓光,沈彦俊,张录达,麦田水热传输的控制效应及非线性特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Vol.5(1)。
杨晓光,于沪宁,冬小麦、夏玉米水分胁迫监测系统,生态农业研究,2000,Vol.8(1)。
杨晓光,陈阜,宫飞,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生理特征及生态环境特点的试验研究,农业工程学报,2000,Vol.16(2)。
杨晓光,陈阜,宋冬梅,华北平原农业节水实用措施试验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00,Vol.18(3)。
杨晓光,李明等,夏玉米农田蒸散模型研究,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气象出版社,2000。
杨晓光,李明等,华北平原优化灌溉决策系统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0,Vol.20(6)。
杨晓光,沈彦俊,于沪宁,夏玉米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西北植物学报,1999,Vol.19(6)。
杨晓光,于沪宁,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农田CO2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1999,Vol.15(3)。
杨晓光,于沪宁,夏玉米水分胁迫与反冲机制及其应用,生态农业研究,1999,Vol.7(3)。
杨晓光,沈彦俊,李俊,冬小麦农田群体水分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旱地农业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杨晓光,于沪宁,农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与群体水分利用率研究,地理科学进展,1998,Vol.17(4)。
获奖情况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7年)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排名3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二届(2009-2015)特别优秀论文(2016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16年)
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2013年)排名13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
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排名4
中国农业大学十佳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2010年)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标兵(2007年)
中国农业大学师德标兵(2006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06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06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05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2004年)
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百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04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03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00年)
中国农业大学教学一等奖(1999年)
中国农业大学优秀班主任(1998年)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新网站 教授(正高) 杨晓光.杨晓光.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