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2006年8月30日至9月9日举行。组委会7月27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正式宣布了参赛片名单。开幕影片是布莱恩·狄帕玛(Brian De Palma)导演的《黑色大理花悬案》(The Black Dahlia),闭幕影片是帕沃尔·罗金导演的《奥斯特罗夫》(Ostrov)。香港特别行政区导演杜琪峰的《放·逐》、台湾导演蔡明亮的《黑眼圈》和大陆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惊喜片)都入围了竞赛单元,争夺最高奖项金狮奖;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入选非竞赛展映单元;陈木胜导演的《宝贝计划》入选午夜展映单元;刘杰导演的《马背上的法庭》将参加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奖的角逐,贾樟柯导演的《东》则成为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的有力竞争者。台湾导演郑有杰的《一年之初》入围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单元。
基本简介
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北京时间2006年9月10日凌晨徐徐落下帷幕。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将惊喜进行到底,一举摘取威尼斯影展的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狮大奖。这也是继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电影人又一次捧得该荣誉,只不过上次是第五代的老谋子,这次是第六代的贾樟柯。因此,《三峡好人》这尊金狮的历史传承意义显得非比寻常。
金狮大奖来之不易
回首三年来的金狮作品:《回家》、《维拉·德雷克》、《断臂山》。连续对阴郁、黯淡调子的选择,对绝望、无奈情感的读解、对社会中下层弱势群体生活状态的关注,似乎形成了既定的审美体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虽是清新的川味风情,但镜头的“字里行间”仍饱含着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想必正是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打动了评委会。
当然,马可·穆勒主席事前过分张扬的“神秘参赛影片浮出水面”的噱头和另一部贾氏作品《东》在纪录片展区参赛的“附加印象分”,一定程度上使这尊金狮奖杯“有种不真实味道”。不过,我们对贾樟柯的尊敬和恭喜却仍由衷地发自肺腑:感谢贾樟柯老师在不甚靠谱的《世界》后认真反思,回归“城乡生态写实”的传统强项,并在经历一番卧薪尝胆后,以《三峡好人》再次一鸣惊人。
最佳导演实至名归
同样以映射社会真实状态著称的,是因《绝密隐私》荣最佳导演银狮奖的84岁老人阿伦·雷乃。自1961年凭借《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问鼎金狮大奖后,时隔三十五年,水城再次向这位“健在的新浪潮代表人物”顶礼膜拜--与5月的戛纳电影节致敬肯·洛奇的方式何其相似(《风吹稻浪》的金棕榈奖)。
《绝密隐私》改编自戏剧大师阿兰·艾克本的同名作品。雷乃先生,用区区两小时的时间,紧紧抓住原作的神髓,以颠覆式的网状改编结构、炉火纯青的调度和控制,打造了一出足以令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撞车》汗颜的精彩群戏,探讨现代都市人孤寂的内心世界。
因患得患失执着过去而辛苦劳累之人、因迷失生活目标而辛苦辗转之徒、因忘记爱情沉迷欲望而辛苦恣睢之辈……各种社会问题和盘托出。难怪当地影评人盛赞《绝密隐私》完全应该入选当代法国社会课的教材。四战威尼斯的一金一银两座狮子,充分见证了雷乃大师这段影史传奇。于是,最佳导演的封号众望所归。
影帝爆冷影后正常
我在昨天的预测里把本·阿弗莱克的名字写在影帝候选中,曾引起部分人民群众不满。俨然沦为“万用票房毒药”的小本,在与两位珍妮佛的情事绯闻风暴中几乎断送了前程。所幸《好莱坞庄园》的发行方焦点电影公司不按常理出牌--欲令事业起死回生的小本,使出浑身解数的“入魂”演技,鬼魂附体一般绝妙再现了上世纪50年代老明星乔治·李维的逼人魅力。于是,继本土前辈西恩·潘和大卫·斯特雷泽恩之后(《21克》、《晚安,好运》),又一位好莱坞出身的威尼斯影帝诞生。
赢得最没悬念的,莫过于新科影后--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皇帝”海伦·米伦。贵为“英伦银幕三女神”之一(与麦琪·史密斯、朱迪·丹奇并称)的“米伦大姐大”,素来以勇敢尝试各色题材而闻名于世(前几年还曾在《月历女郎》中高调全裸出镜)。不仅外形相似,华丽冰冷的压迫性演技更堪称女王角色的不二人选。
上个月在艾美奖上刚刚凭《伊丽莎白一世》封后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这位“女王专业户”便马不停蹄地御驾亲征,眼下又于水城登基--如此技惊四座的表现,难怪在摄制之初游行抗议“歪曲王室形象”的保皇民众,获悉海伦·米伦出演后立即欣然接受。继前年的艾美达·斯丹顿之后(《维拉·德雷克》),又一位高龄的英国籍威尼斯影后诞生,可谓英伦演员功力出众的有力佐证。不仅如此,《女王》海伦·米伦极有望重复斯丹顿当年的轨迹,手捧银狮笑望奥斯卡。当然,同样身冲奥种子行列的,还有“偶像派影帝”阿弗雷克。
由是观之,法印混血的女星伊希尔·贝斯柯多少有些无奈。虽然《影无形》里放弃了事业与爱情、只身远赴印度寻找生父的角色,带给她极大的演技空间,但面对经验、技艺均更胜一筹的米伦前辈,也只能以“最佳新人奖”抱憾而归。其实,更遗憾的是《影无形》的导演伯努瓦·雅克,天然去雕饰的创作风格,使他长期与最佳导演的头衔擦肩而过--老人家成就的众多年轻演员,却已是桃李满天下。
奖项平衡哑然失笑
亚洲电影“爆冷”夺冠,欧美部分的利益分配显得格外复杂。最终,用另类眼光注视未来社会的《人类之子》以写实的草根主义映像,征服了评委挑剔的眼光,斩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技术贡献奖。由于主演海伦·米伦的“喧宾夺主”而与其他大奖失之交臂的《女王》,以最佳编剧奖的方式获得补偿--威尼斯评审团再次借鉴了戛纳用编剧奖打发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回归》的举措,难逃东施效颦之嫌。
更大的笑话来自意大利本土作品《他们的相遇》的“特殊金狮奖”。想必主席团自觉对东道主尚有亏欠,便专门开设了亘古未有的“银狮新发现奖”,赠与另一部意大利电影《金色大门》--可惜,视之为羞辱的亚平宁半岛媒体似乎并不领情。此外,非洲文艺片《达莱特》捧得评委会特别奖。法国短片《Comment on freine dans une descent》喜获最佳短片金狮奖,另一个同类奖项欧洲最佳短片则由《The Making of Parts》胜出。
地平线单元的编外惊喜
令贾樟柯成为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风云人物的另一要因,便是三峡移民纪录片《东》斩获欧洲纪录片协会与欧洲艺术协会奖的喜讯。勇于拓展纪录片领域,既为内地电影带来崭新的荣誉,又使贾老师全面开花。尽管欧洲纪录片协会与欧洲艺术协会奖,以及张元(blog)受封的“罗伯特·布莱森奖”,难掩非官方部门或非竞争单元的事实,但毕竟金狮在手。除了庆祝,我们还有什么好矫情的?
何况还有一件锦上添花的喜事。未能进入竞赛单元的《马背上的法庭》,一举夺得地平线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堪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部小品性质的文艺片由中青年导演刘杰掌勺,聚焦改革开放以来在司法改革中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而因前段时间的“戏霸风波”成为时下争议指数No.1的演员--表演艺术家李保田先生领衔主演,更为《马背上的法庭》增加了话题性。
地平线单元的另一部获奖电影,是“美国东海岸影人的骄傲”斯派克·李导演的《When the leeves broke》。这部全面捕捉本土灾难--罕见飓风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新奥尔良的作品,获得地平线单元的纪录片奖早在预料之中。黑人导演斯派克·李不愧为全能选手,今年春天公映的犯罪惊悚片《局内人》刚刚赚得一片盛赞与接近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转型纪录片后又立即在水城有所斩获,着实令人钦佩。
综上所述,在《三峡好人》擒狮成功的佳音里,全球一家的电影人告别了清秀柔婉的丽都岛、告别了庄严肃穆的圣马可广场,等待明年在水城的旖旎风光里重逢。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到此结束,我们祝愿明年有更优秀的中国电影满载而归。
获奖名单
入围片单
《三峡好人》贾樟柯
《堕落》芭芭拉·阿尔伯特
《珍爱源泉》戴伦·艾洛诺夫斯基
《金色大门》艾曼纽尔·克里亚勒斯
《人类之子》阿方索·卡隆
《博比》艾米利奥·艾斯特维兹
《女王》斯蒂芬·弗雷斯
《旱季》马哈曼特-萨雷·哈隆
《不可触及》伯努瓦·雅克
《私有财产》约阿希姆·拉弗塞
《心之归属》阿伦·雷乃
《狂恋兴奋症》伊万·维里帕夫
《综合症与一百年》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评委名单
评审团由主席法国女演员凯瑟琳·德纳芙和另外六个评审团成员组成,他们是韩国导演兼摄影师朴赞郁、西班牙电影导演毕加斯·路纳(BigasLuna)、葡萄牙老牌电影制片人宝罗·布兰科、美国著名导演卡梅隆·克劳、意大利演员兼导演米切勒·普拉西多和俄罗斯著名女演员查尔潘·卡玛托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