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洋农场
国营蓝洋农场位于儋州市东南部,距海口市149公里,儋州市12公里,洋浦半岛60公里,那乌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一个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综合经营的国有企业。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长夏无冬,平均气温22.6℃,为旅游度假黄金气候。
农场现有土地面积15万亩,其中橡胶面积3.65万亩,年产干胶2300吨;水果(主要为荔枝、龙眼)面积5391亩,水果总产1215吨;林地面积4.32万亩,其中人造1.12万亩;热带作物面积1200亩,其中胡椒面积500亩,总产量64吨,槟榔600亩。
国营蓝洋农场是一个以天然橡胶生产为主,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综合经营的国有企业,现有总人口10034人,职工总数2711人,土地面积10000公顷,其中橡胶0.23万km。
地理环境
国营蓝洋农场位于儋州市东南部。场区范围北接和庆镇,东隔美万水库、大王岭、分水岭、大茹岭、苦香岭而靠近国营西流农场和澄迈县境的国营和岭、昆仑农场,西与南丰镇交界,南临松涛水库。场部设在兰洋新墟以东2公里处,距那大镇16公里。
该场北部缓坡起伏,地势低而平缓,一般在海拔140~200米之间,坡度多在5度左右,大部分土地适宜机械作业。南部丘陵连绵,地势高而坡度陡。全场最高峰观音岩(位于场区南部),海拔513米。岩西麓种植的胶园为海南省农垦海拔最高的胶园之一。
该场气候干、湿季节各占半年,台风较少。该场溪沟分布均匀,南部属南渡江水系的主要有水南河、兰洋河、番开河。北部诸水都是一些河流的源头,主要有和庆河、南茶河的上游。场区中部地热资源丰富,有温泉多处,最大者是场部附近的兰洋温泉。
历史沿革
农场1958年4月创建,由于场部驻地设在兰洋镇内,故称兰洋农场。后为与“兰洋镇”区别,改“兰”字为“蓝”字。建场初以种植油棕为主。1959年改为以橡胶为主。
1969年4月改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十四团。
1974年10月恢复农垦建置,复名蓝洋农场。
1982年8月兰洋公社的加答村并入(人口199人,劳动力119人,土地1860亩)。
1990年有土地面积144776亩,已利用66339亩,总人口8699人,其中职工4672人。场部下设4个分场,分57个基层单位(含生产队、场办公司等)。
经济发展
解放初,该场范围内已有橡胶10575亩,1975年扩大到34660亩,以后扩展速度较慢。1990年有胶园面积37913亩,橡胶总株数104.58万株,其中已开割的61.48万株。
该场建场至1990年,累计总产干胶20970吨,割胶29年,平均每年723吨,其中1982年胶干总产首次超千吨,1990年超双千吨。
该场也重视林业生产。1975年,该场的林业面积为7417亩,以后逐年扩种。至1990年,林业总面积已达49550亩,平均每年增长37.8%,基本上达到“以林护胶”的目的,并为该场增收,经济效益可观。其中仅人造林(1637亩),1990年产值就达30万元。
该场80年代初,已有标准胶厂(日产汽车公司1000吨)、砖瓦厂(年产45万件)、石灰厂等5座。80年代后,大办建材工业和旅游业1985年,开采大理石板材4339平方米、水磨石板9935平方米。至1990年,年采大理石已达2.3万平方米、水磨砖2万平方米,办成全省最大的大理石加工厂。该厂成品的光泽度达到国家标准。该场的厂办机运公司进口红木、大理石加工、生产仿古家私远销深圳、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
1988年,场投资216.9万元修建的“兰洋温泉”旅游疗养中心的第一期工程竣工,有冷热泉亭、六角亭、假山、门楼等,每天都接待来自各地的游客,经济收入可观。
文教卫生
该场1975年有业余大学1所,学员178人;政治夜校35所,学员2541人;普通中学1所,小学15所。不久业余大学撤销,集中力量发展中小学教育事业。至1990年,该场中小学在校学生达1980人,教师素质也大有提高。
医疗单位36个,其中医院1所,病床60张,医务人员54人(医生38人)。每个生产队都设医疗站。
机构设置
分公司下设: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物资采购站。
农场社区下设:党政办公室、工会、财务科、国土资源科、森林办、发展与改革科、社保科、计划生育卫生科、社区办事处、物业中心、城监中队、基建科、派出所、综治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