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普霍夫
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 1942年1月起为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司令。 1948年起历任敖德萨军区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
生平简介
尼古拉·巴甫洛维奇·普霍夫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Пухов(1895一1958),1944年苏联上将。在俄罗斯军事学院2002年评定中,位居战时33个优秀集团军司令的第7位。他热爱步兵专业,爱兵如子,在步兵与其它军兵种协同作战上有高度的战斗素养。作家康斯坦丁·西蒙诺夫根据该集团军的事迹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步兵》。
早年经历
1895年1月25日生于卡卢加地区格里绍沃镇。1916年应征入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服役。毕业于准尉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北方战线任团的骑兵侦察队队长。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国内战争时期,历任团副官、步兵旅参谋长和师参谋长。战后任步兵师参谋长、步兵团团长。1926年毕业于高级步兵学校,1935 年在中国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指挥员进修班毕业后,留院任教。后又历任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校长、红军军事经济学院教员和军需学院教务部长。1941 年加入联共(布)党。
步兵将军
苏德战争爆发后,任步兵第304师少将师长、在西南方向作战。1942年1月起为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司令。1942年6月参加沃罗涅日市—伏罗希洛夫格勒防御战役。1943年初参加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和基里尔·莫斯卡连科的第40集团军南北对进,2月末,进至小阿尔汉格尔斯克、罗日杰斯特文斯科耶一线地区。合围了德国第二集团军的7个师和2个匈牙利师。随后一路冲击,直到春季泥泞的到来。2月14日因战功晋升为中将,1943年夏季在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参加了库尔斯克会战,在集团军32公里宽的阵线上动用1067门火炮对德国第9集团军的41、47坦克军实施了半个小时的火力反准备,打的德国人阵脚大乱,推迟了2个半小时才发起进攻。莫德尔集中2个装甲军7个师(其中4个装机师,包括最新的六号重型坦克)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一线2个步兵师发动主要突击,在中国工农红军坦克完全不敌德国新式坦克的情况下,他以步兵和工兵5天之内把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打得损失1/3的步兵,2/3的坦克,完全打破了德军统帅部突破奥廖尔—库尔斯克州方向防御阵地的企图。10月16日成为苏联英雄(№1799年)。苏联红军转入反攻后,集团军先后参加奥廖尔战役、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河战役。 深入到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结合部深远侧翼。
1943年11月转隶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参加右岸乌克兰战役和解放波兰东南部地区的战斗。在基辅进攻战役、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进程中,战斗前进750余公里,收复城镇和居民地数百处。因此于8月15日晋升上将。
1945年在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中,所部成功突破德军坚固筑垒防御,协同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在凯尔采地域歼灭德军集团,1月15日攻占该城,进至奥得河畔,并于1月末在施泰瑙以南强渡该河。下西里西亚战役中,协同其他集团军挫败德军依托奥得河和博别尔河江防阵地进行的顽抗,进至尼斯河特里贝尔西北地域。1945年4、5月间,集团军参加柏林会战和布拉格战役,解放察纳和埃森(4月22日)、艾斯莱本和维滕贝格的马丁·路德纪念地(4月27日),并协同其他集团军解放勃兰登堡侯爵(5月1日)和布拉格(5月9日)。
战后岁月
战后继续在陆军任职。 1948年起历任敖德萨军区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53年底任西西伯利亚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司令。著有《论军人品德教育》、《考验的年代》和《在库尔斯克以北地区》,1958年3月28日在莫斯科去世。被安葬在新处女公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