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鉴类函
《渊鉴类函》通称《御定渊鉴类函》,是清代官修的大型类书,由张英、王士祯、王掞等人撰写,共450卷,分43部,2536小类。该书以《唐类函》为基础,广采诸多类书,包括《太平御览》《玉海》等17部类书,并采录了二十一史和子、集、杂书中的材料。《渊鉴类函》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是清廷稽古右文的重要成果,对于研究清初官方和主流文学观念具有一定的价值。康熙四十年进表,并录有其他参与者如蔡升元等138名职名表。
凡例
一采,原本《唐类函》所载,《艺文类聚》《初学记》《北堂书钞》《白帖》旁及《通典》《岁华纪丽》诸书。此皆初唐以前典故艺文,今自初唐以后五代十国宋辽金元至明嘉靖年止所采《太平御览》《事类合璧》《玉海孔帖》《万花谷事文类聚》《文苑英华》《山堂考索》《潜确类书》《天中记》《山堂肆考纪》《渊海问奇》《类林》《王氏类苑》《事词类奇》《翰苑新书》《唐诗类苑》及《二十一史》子集编咸与蒐罗悉遵前例编入。并加“原”、“增”字以示区别,亦即凡《唐类函》原有之文字,在前面夹注“原”字;新增续补的引证部分则注以“增”字。《初学记》有引文重复的困扰,《渊鉴类函》则透过按语的方式消弭重复。
一分部,《类函》原分四十三部,今按部补入,每部之中向又各分数类,多寡不同今亦悉仍其旧。惟帝王部增入御制御笔等类,其职官断自唐以后则有昔有今无,昔无今有,昔内今外,昔外今内,昔贵今贱,昔贱今贵,种种不同考其职事相符者附于前官。之后郡邑部,亦多沿革边塞部后渐开拓各从其地分别增入。惟花向无专门,附见于药果草木部中今另立一花部庶几然可考。
一序类,原本《类函》以《艺文类聚》居一,《初学记》居二,《北堂书钞》居三,《白帖》等书居四,而以诗文殿之。今以释名总论沿革缘起居一,典故居二,对偶居三,摘句居四,诗文居五。因所采编愈多,不可以书名为先后也,且派别支分较之原本弥觉井井。其第一条以释名,《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尔雅》居前,经、史、子、集次之,典故以朝代为次序,对偶不拘朝代,但以工致相俪若散句或摘自序记或采从诗赋单词只句务取华赡以备览观,诗文亦各以体类补入。
一裁,是书以供诗赋之用,词尚风华义资典核,其有文不雅驯事荒秽者或竟从删削或略识。大凡其《类聚》《白帖》诸书所载,间有支离附会未称合璧者,恐失作者苦心未尽节。至郡邑部亦酌增故实,其详则仍归之统志馀类皆然。诗文于短章则全采于长篇则节录不无复漏之讥聊备参稽之助。
编写体例
编写体例为每部下分为条目若干,每条条目分为释名总论、典故、对偶、摘句、诗文五部分。五部俱广征诸类古籍以为释。而在所选古籍诗文的排序上则遵循,释名总论部分说文,邓尔雅,经,史,子,集为序。典故部分则是以朝代为次序。对偶,摘句,诗文三部则不按次序排列只选取华丽有文采的诗文。在张英呈进给康熙帝的《进御定渊鉴类函表》中说:首以音义明辨总载提纲而典故次之事对又次之单词只句有可采录另为一条不敢放失至于诗赋杂文则辨体标目删繁就简有节取之义焉。
编写目的
《渊鉴类函》的编写年代,依书前的《进御定渊鉴类函表》应为康熙四十年左右。在这一段时间清廷陆续编成了大量的御纂书籍,结合此时的背景来看,宇内太平,正是清廷宣扬文教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时候,故而此书的编订也有着这样的目的。同时此书也如书前《凡例》所说:是书以供诗赋之用。关于编订此书的目的张英的原话则是如《进御定渊鉴类函表》中所说的:“类书从无善本,惟唐类函略称赡备宜··········且各自为编不相统摄诸体制未尽陶熔。臣等受成命恭率翰詹诸臣商确凡例胪列区分益以他书句栉字比诸凡日星河岳部次贵于精详礼乐兵农制。度求其明备以及禽鱼草木罔不罗道性情更加阐发踵孔门文学之科究代图书之府虽抱残守缺未能力致五车而落实取材窃拟目探二酉非徒扯割言工不数为富。夫翦裁在手集千腋而成裘组织任心䌟五丝以为采庶几方名象数幼学者展卷神开理干文条旷览者含毫色喜李商隐可无祭之劳虞秘书并省行厨之脚然诸臣既非成于一手臣等复荒谬而何知漏滋多鲁鱼不少置诸绨几之旁敢道笙簧六籍杂在芸编之末差言会萃百家恐犹学府之糠书仓之菅伏冀文光奎照大度海涵。”
历史评价
广其(《唐类函》)条例,博采元、明以前文章事迹,胪纲列目,荟为一编,务使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计其卷数,虽仅及《太平御览》之半,然《御览》以数页为一卷,此则篇帙既繁,兼以密行细字,计其所载,实倍於《御览》。盖自有类书以来,如百川之归巨海,九金之萃鸿钧矣。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数宋之四大书也。——出《四库总目提要·御定渊鉴类函》
作者简介
张英,字敦复,号朱长文,生明崇祯九年(1636)卒康熙47年(1708),安徽桐城人。康熙6年进士,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入直南书房。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版本
《渊鉴类函》卷数不及《太平御览》二分之一,但由于每卷篇幅大增,实际字数则远胜之。已知版本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内府刻本;清古香斋巾箱本;清光绪九年(1883年)点石斋影印原本;清上海同文书局影印本;民56年(1967年)台北新兴书局影印本。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