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理学
《教学心理学》是2005年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张大均,江琦,吕达。
书籍介绍
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 psychology)自1969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心理学界尤其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界的重视,出现了以教学心理学为研究取向的教育心理学和以学与教为研究取向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家格拉塞(R.Glaser,1978)主编的《教学心理学的进展》丛书的问世,总结了此前该领域研究的成果,推动了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世纪80~90年代教学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界(特别是美国心理学界)受到空前重视,许多有国际声望的心理学家,如罗伯特·加涅(R .M .Gagne)、奥苏伯尔(D.P.Ausubel)等,从狭小的实验室走向了广阔的课堂,研究学校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现象、特征、效应和规律,使教学心理学不仅成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教学
教学,即上课,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课而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它既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严格严肃性一面,也有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活泼活泛性一面。说白了,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一个是以知识传递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交流;一个是以心理共鸣为影响特征的情感沟通。由此,信息交流在情感沟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同时激起并维持感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其良好的心理影响,是构成和谐统一的最佳课堂教学情境因素。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心理影响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实际就是心理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心理”上的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并对教学效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老师上课感情真挚投入,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此在情感中萌生,学生的情感流露,将直接影响着老师讲课的心境和教学能力水平的发挥。所以,良好的教学,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影响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促其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途径。
影响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主动做好感情的投入,使其产生良好的心理影响。首先是捧出一片爱心。教师只有热衷教育事业,热爱教学工作,热情帮助学生,才能对教学树立起责任感来,才能对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才能有满面的笑容面对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感受到老师的可敬可亲,因此,学生便很快做出情感的回报,“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是奉献一片真诚。教师的真诚主要体现于教态上,上课准备充分,授课认真诚恳,做到不应付不马虎,语言活泼,条理清晰,言辞准确,板书规范,字体工整,语调语气亲切富于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加之教师治学严谨,学生自然会在听课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积极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是带来一片欢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决定教学气氛,营造学习氛围的导演和主持人,同时也是主要演员。课堂犹如舞台,师生同台演出始终应该是活泼愉快的,轻松健康的。老师娓娓道来,讲得舒心痛快,富有情趣和感染力,学生才爱听才想听,学生才津津有味,才兴致勃勃,才乐于接受。学生的理解程度才由此入情入理入深,知识的点拨才使得他们学习的欲望见长,封冻的心理情结在课堂教学中常系常解,使得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课堂上经常觉得新鲜,且有入深山老林而后豁然开朗之情境。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授课时精神饱满,情绪乐观,话语生动,逻辑性强,不时来点幽默和风趣。根据需要穿插讲一些感人的事例,使之构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影响,才能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美的享受,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生对老师的影响
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调动情感,保持和端正良好的学习心态。第一,表现出听课的期待感。老师微笑着步入教室走上讲台时,同学们应恭敬地坐在座位上,并流露出欢迎和盼望老师来讲课的心情所表现的期待感。加之课本、文具和笔记等都准备就绪,俨然有一种聚精会神和全神贯注的听课架势。这种心理情感的拥有和表现,自然影响着老师,使得老师更具有讲好课的兴致和信心。第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个人做任何事都应该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尤其是学生需要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在课堂上,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认真听,注意看,老师提问、设疑等都应积极思维、应答和配合。老师讲课和发问时,所给予会心的和赞许的微笑,这就说明老师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努力学习表示由衷的肯定。这种心理影响,越发使老师心境振奋,思维敏捷,讲课更趋神飞扬,锦言妙句随时呼之即出,课堂上高潮迭起。由此生动的教学,进一步激起了同学们听课学习的兴趣。第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求知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特性,欲望是因人而异。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更应该看到和懂得,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寻求和获取更多更好更有用的知识,伴随着他们成长,以致将来他们有出息,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求知欲望的强烈,学生就不会把上课学习当作一项苦差事,而且会表现出饱满的学习精神和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在课堂上迸发出的积极性,对老师将会产生一种感染和莫大的鼓舞。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便更加融洽和主动。
相互心理影响
课堂中师生间的相互心理影响,也会形成恶性循坏的一面。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上场仓促,信心缺乏,疲于应付;加之,面无表情,语调平淡,言之无味,此时不是催眠曲胜似催眠曲;再之,课前的一些不愉快心情或愁绪带入教室,重者,眼生怒气,满脸凶相,动辄训斥学生,轻者,无精打采,失意倦态,教学毫无热情。这都将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作为学生,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或心神不定,做小动作,甚至表现厌学,打瞌睡,不配合老师等,都将影响和破坏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并且制约着老师教学水平的很好发挥。
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只能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努力的结果。彼此尊重和感染,相互理解和影响,教学积极,配合默契,方向一致,目标明确,才能在课堂这个教学舞台上演奏出和谐悦耳的美妙乐章。——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2010年2月作家出版社。
定义
何谓心理影响?心理影响是师生之间互相促动对方积极进取的心态影响,由此实现心领神会的心灵沟通,达成一种情感默契,从而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